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回复: 15

诗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5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是与社会科学各部门联系最广泛而密切的,有崇高信仰的诗人应以全人类的知识为己任。
据我观察,诗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疏密度依次是文化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社会教育军事经济艺术等十大领域。以下分而简述之——
诗与文化。诗本身就是文化,诗与文化的交集类型有元文化,真文化,纯文化,雅文化,弘文化,亚文化。诗歌在唐宋曾一度为博取功名的科目,其实仍属于次文化,因为诗歌并不是唯一的选项,而且诗歌本身并不能兴国安邦。诗人出道也未必代表重其人品。文化对诗歌的重要性可能远胜于诗歌对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可以说除哲学之外,与诗关系最紧密的。这是因为文化几乎无所不包,诗也是无所不及。
诗与历史。诗被称为时间的艺术,寻求某种历史穿透力是诗人的普遍意识。不仅表现在诗对历史的独特关爱,也表现为诗与历史的玄妙关系。可以说诗就是人类的心灵史精神史。诗与历史的交会不只看咏史诗,凡是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的诗都有浓郁的历史感。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诗篇,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诗与哲学。哲学与诗都有元生性,还有互生性。诗与哲学经常纠缠在一起,但没有哲学不能阐释的诗。有深度的诗总有相当的哲学内蕴,而普通哲理诗难出好诗。为什么呢?因为诗并不是直接讲道理,也不仅是要讲得有意思有意境,也不仅是技术。诗的深奥美妙处有时哲学也难以解释,但其中肯定包涵哲学。
诗与宗教。宗教几乎与诗歌一样古老。诗歌曾经是宗教的代言人,而宗教也曾是诗的魔灵或保护神。早期的诗人就是巫师或长老。诗歌长期沦为宗教的工具,宗教也成为诗歌的源头和主题。中国古代曾有以诗教为社会伦理指南的倡议,现代主义时期出现一些以诗歌为精神信仰的皈依者和殉道者。须注意后者与前者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为社会功利性信仰,后者为个体精神性信仰。
诗与政治。早期的诗并无政治元素和意义。诗与政治扯上关系,正因为与宗教的纠葛,其中也有文化的因素。因为文化本身就代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自然就会有一定的阶级性。自从政治发现诗歌的意义和作用,诗人与体制和社会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诗歌有时变成政治的奴仆,有时成为政治的喉舌乃至帮凶!因此我同时反对政治文学和文学政治——政治文学是指由官方确定文学标准为政治服务,文学政治是指因为对现政的不满而把政治意识诉诸文学。我更反对任何以政治眼光看待文学的评价体系。
诗与社会。诗人本身生活于社会之中,所以诗与社会是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的。但诗与社会的关系,并不同于诗与世俗的关系。诗与社会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后者可能只是表现人生观,或许是他者的人生。诗与社会的关系一般体现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一分子诗人受到的监督和约束比之同情和帮助可能远远更多,所以诗人不宜有太多不切实际的使命感,不必为群体命运担忧,也不必自以为群体代言人,更不可与社会为敌!我很早就发现诗是个人的生命事件,忌讳盲目发掘诗的社会功能,从未试图以诗去获取社会名利。但我发现社会对诗人和诗歌都有所要求——一边要求诗人比普通人有更高的道德操守,一边又要求诗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我始终认为诗歌多数时候只是对世界的一种反馈和建议,而不是也不必针对于某个群体或整个社会。
诗与教育。诗歌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其工具意义在知识增长的速效性和教化提升的仪式性。进入现代时期以来,可能因为文史知识的速成效果,也许还有部分伦理和美哲的熏陶作用,诗歌作为教材使用的情况一直未改变,但已经失去教化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诗歌的工具性也偶尔会被发掘和利用。就诗的发生学来看,诗与教育似乎很少发生关系——诗从未改变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根本目的,教育也从未有实质性反哺诗歌。
诗与军事。诗与军事的关系曾比其与教育的关系深刻得多!诗歌与军事的关系同时见证着诗的工具性和仪式性意义。从《诗经》时代的写征人怀人的诗篇到唐宋的边塞诗。从疆场到操场,从家国到社稷,诗歌曾充当号角和战鼓,也曾充当战斗檄文。诗歌作为怀念和祭奠的媒介作用自不待说。这些都说明诗歌有放大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有动员性和煽动性,也有沐化性和镇定性。诗歌与军事的关系并不象其与政治的关系那么别扭,也不同于其与宗教的关系那么暧昧。似乎自古以来的军事题材诗,各阶级的人们都有欢迎和喜爱。
诗与经济。诗与经济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其与社会和世俗的关系侧面反映的,即要通过诗所呈现的社会经济水平或世俗经济生活状况来看。诗歌一般不需要经济学数据,也不适用经济学法则。但最近几年我对诗与世界的关系及万物互联互通之边际学思考,正是由经济学边际效应和扩展秩序理念之激发。这些既适用于诗歌发生学(写作原理),也适用于诗歌鉴赏学(评价体系)。
诗与艺术。前面已谈过诗与艺术关系的一般情形。现在具体谈谈诗与常见艺术门类的关系。如诗与美术(包括绘画,剪纸,雕塑,建筑等)。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电影。
诗与美术的相通之处就是对形式美和结构美的追求。这表现为诗的画面感和可塑性。诗的画面感并不可视,诗的可塑性不可直观。这注定其与美术的区别——具有更多的神秘性,也具有更多的排斥性。所有的美术都有一定的诗性,诗也可以成为美术的题材或主题。但毕竟其有色彩线条构型等可感可触等直观性的加持,也就有更多的昭示性和愉悦感,对于普通人就更具感召力。
诗与音乐的关系可比诗与美术的关系更深。一者诗本身有一定的音乐性,再者诗可以作为音乐的源泉,诗歌还可直接作为音乐文案——歌词或旁白独白。对于大多数诗人,诗是一种放歌,诗与音乐如同诗与美术一样,彼此都可以成为素材,反哺性很多。
诗与舞蹈。可能很多人不懂诗与舞蹈有什么关系。从舞蹈那里,诗人可以体味表现主义;从诗歌那里,舞者可以揣摩灵魂如何释放。真正的诗人是灵魂的舞者。诗是一种放逐,也是一种放纵!诗与舞蹈的共通之处就是放松和写意!
诗与电影。二者的相通之处是象征性。电影的象征通过影像镜像来实现,诗的象征则可能只有意象。好电影都有一定的诗调诗性,但不是所有的好诗都需要镜像感,甚至可以没有意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诗都与电影有共相。我很早就发现二者的互补之处。电影对我的启发不只是画面和镜像,而是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电影语言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诗意。
……

河西苦雨
2024.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历史。诗被称为时间的艺术,寻求某种历史穿透力是诗人的普遍意识。不仅表现在诗对历史的独特关爱,也表现为诗与历史的玄妙关系。可以说诗就是人类的心灵史精神史。诗与历史的交会不只看咏史诗,凡是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的诗都有浓郁的历史感。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诗篇,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哲学。哲学与诗都有元生性,还有互生性。诗与哲学经常纠缠在一起,但没有哲学不能阐释的诗。有深度的诗总有相当的哲学内蕴,而普通哲理诗难出好诗。为什么呢?因为诗并不是直接讲道理,也不仅是要讲得有意思有意境,也不仅是技术。诗的深奥美妙处有时哲学也难以解释,但其中肯定包涵哲学。
诗与宗教。宗教几乎与诗歌一样古老。诗歌曾经是宗教的代言人,而宗教也曾是诗的魔灵或保护神。早期的诗人就是巫师或长老。诗歌长期沦为宗教的工具,宗教也成为诗歌的源头和主题。中国古代曾有以诗教为社会伦理指南的倡议,现代主义时期出现一些以诗歌为精神信仰的皈依者和殉道者。须注意后者与前者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为社会功利性信仰,后者为个体精神性信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社会。诗人本身生活于社会之中,所以诗与社会是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的。但诗与社会的关系,并不同于诗与世俗的关系。诗与社会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后者可能只是表现人生观,或许是他者的人生。诗与社会的关系一般体现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一分子诗人受到的监督和约束比之同情和帮助可能远远更多,所以诗人不宜有太多不切实际的使命感,不必为群体命运担忧,也不必自以为群体代言人,更不可与社会为敌!我很早就发现诗是个人的生命事件,忌讳盲目发掘诗的社会功能,从未试图以诗去获取社会名利。但我发现社会对诗人和诗歌都有所要求——一边要求诗人比普通人有更高的道德操守,一边又要求诗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我始终认为诗歌多数时候只是对世界的一种反馈和建议,而不是也不必针对于某个群体或整个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教育。诗歌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其工具意义在知识增长的速效性和教化提升的仪式性。进入现代时期以来,可能因为文史知识的速成效果,也许还有部分伦理和美哲的熏陶作用,诗歌作为教材使用的情况一直未改变,但已经失去教化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诗歌的工具性也偶尔会被发掘和利用。就诗的发生学来看,诗与教育似乎很少发生关系——诗从未改变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根本目的,教育也从未有实质性反哺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军事。诗与军事的关系曾比其与教育的关系深刻得多!诗歌与军事的关系同时见证着诗的工具性和仪式性意义。从《诗经》时代的写征人怀人的诗篇到唐宋的边塞诗。从疆场到操场,从家国到社稷,诗歌曾充当号角和战鼓,也曾充当战斗檄文。诗歌作为怀念和祭奠的媒介作用自不待说。这些都说明诗歌有放大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有动员性和煽动性,也有沐化性和镇定性。诗歌与军事的关系并不象其与政治的关系那么别扭,也不同于其与宗教的关系那么暧昧。似乎自古以来的军事题材诗,各阶级的人们都有欢迎和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经济。诗与经济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其与社会和世俗的关系侧面反映的,即要通过诗所呈现的社会经济水平或世俗经济生活状况来看。诗歌一般不需要经济学数据,也不适用经济学法则。但最近几年我对诗与世界的关系及万物互联互通之边际学思考,正是由经济学边际效应和扩展秩序理念之激发。这些既适用于诗歌发生学(写作原理),也适用于诗歌鉴赏学(评价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艺术。前面已谈过诗与艺术关系的一般情形。现在具体谈谈诗与常见艺术门类的关系。如诗与美术(包括绘画,剪纸,雕塑,建筑等)。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电影。
诗与美术的相通之处就是对形式美和结构美的追求。这表现为诗的画面感和可塑性。诗的画面感并不可视,诗的可塑性不可直观。这注定其与美术的区别——具有更多的神秘性,也具有更多的排斥性。所有的美术都有一定的诗性,诗也可以成为美术的题材或主题。但毕竟其有色彩线条构型等可感可触等直观性的加持,也就有更多的昭示性和愉悦感,对于普通人就更具感召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音乐的关系可比诗与美术的关系更深。一者诗本身有一定的音乐性,再者诗可以作为音乐的源泉,诗歌还可直接作为音乐文案——歌词或旁白独白。对于大多数诗人,诗是一种放歌,诗与音乐如同诗与美术一样,彼此都可以成为素材,反哺性很多。
诗与舞蹈。可能很多人不懂诗与舞蹈有什么关系。从舞蹈那里,诗人可以体味表现主义;从诗歌那里,舞者可以揣摩灵魂如何释放。真正的诗人是灵魂的舞者。诗是一种放逐,也是一种放纵!诗与舞蹈的共通之处就是放松和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电影。二者的相通之处是象征性。电影的象征通过影像镜像来实现,诗的象征则可能只有意象。好电影都有一定的诗调诗性,但不是所有的好诗都需要镜像感,甚至可以没有意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诗都与电影有共相。我很早就发现二者的互补之处。电影对我的启发不只是画面和镜像,而是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电影语言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30 18:29 , Processed in 0.0962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