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回复: 14

[散文诗] 漫长、但并不枯燥的旅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8 2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长但并不枯燥的旅程

   本来原计划是途经全美最适合休闲养老的阳光小城,圣芭芭拉和富豪聚集地马布里海滩到洛杉矶。但因购物时间拖得太长,改为直奔赌城拉斯维加斯了。只在途经芭芭拉私人游艇停靠的港湾时,停下来观赏和拍了些照片。其实从外表看显得很荒野,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便于停泊小船小艇的避风港湾。从公路上看过去觉得很原生态,连码头的管理建筑好像都没有。到是从照片上看到些搭建的栈桥式简易码头,见到各种大大小小的船只不太规则的排列着。相邻两排间留有水道,类似不大规则的停车场。没见什么人活动,好像大型湖边旅游胜地摆放着的游船。但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且全是能在大海上航行的游艇。虽小也有一定规模,其中更不乏豪华级。这连绵几里的海边密密匝匝的停泊着起码数千。由此也可以想见美国人的富有,这可是一年也动用不了几次的私家游艇呵!我们国内一般人多养一部车都费力,他们普及车已上百年。我们还在向车轮上的国家努力,他们又早把目光描向了海洋、天空……看来我们不努力追赶、快速的富强起来,大国梦就始终会成为虚话。

   今天的旅程十分漫长、但并不枯燥,真正见识了美国的人稀、地大、物博。告别了蓝天碧海、礁石长满肉质鲜花的海岸,很快就登上了山高海低、悬崖峭壁的迷人岗。我们停下车来、远眺大海,留下了在这一方的纪念照。这种越洋旅行很难得、纵然再来美国也不至再走这条线,说实在的、在一号公路的旧金山到洛杉矶之间,尽管不到八百公里。其地理环境、简直是得天独厚,天生的旅游路线。我感觉有如在国内走过了好几个省区,不单是海滩海岸海洋的景致变化大。即有寻常的野丘荒岭、灌木疏林;也看见崇山峻岭、古柏苍松;有着高坡草原、奶牛肥羊;更有平坦大坝、油沙沃土。尤其是当一望无边的大片草地上,仅出现那稀稀疏疏、一目了然的几十头羊群时。想起在我省红原大草原看密密麻麻的绵羊,在白河边梦游式的嚼着草根、啃着地皮的感受。一边是牧养严重过量,一边明显给大自然留下了充足的恢复余地。真令人感慨不已,但却是没办法学习的。

   在美国的公路上行驶,两边总能看到很多空闲的荒地。如果已经开垦种植的土壤,一定是宽大平整、方正、连接成片,适合机耕的土地。看上去黑黝黝,有如我们称的黑油沙沃土。普遍安装有喷灌设施管理,并结合种植物的不同情况,分别以更为精准的雾状滋润或滴灌到根部(如果木)。农民则是开着汽车来工作的,我们好几次经过了正在收获蔬菜和瓜果的地段。亲眼看到线路外的空地和机耕道上,停着一排排小车和运输车。在这种人迹稀疏的地方,车都是当地乡民的工作用车。而且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是多工种或说多行业的配合。收获、清理、分拣、到成品的包装,采用的是一步法工序。直接将产品装到销售商的保鲜车上,另一边已经有人驾驶机械整理土地。美国的农民是真正的地主,当然不是我们意识里那种挨批、挨斗、挨整、永世难以翻身的“地主”。而是真正的土地的主人,这也使我们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很多任美国总统出生在乡下。

   现在汽车在美国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单是交通工具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今日有很长一段路是干线,路基很宽、有预留车道的位置。根据目前车流量,实际上只铺设了双向六至八车道。中间有时有隔离、更多是相距较宽,好几段路上都见利用中间加铺车道。我唯一没想明白的是:明明这路面并不如我们的高速路好看,但他们在行车高峰期仍然能达到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其公路限速六十五至八十英里,相当一百挂零到百三十公里间,我国司机放开跑也不易超速。相反那些在国内习惯了开公爷车,慢悠悠在车道上操洋盘的纨绔们怕要倒霉。在那充满积极精神的社会里,慢过最低限速也是违章应罚的。到美国去自驾没有全力以赴的精神,是跟不上当地车速的。道路虽然漫长,专注中自然不会感到枯燥。只是那路太宽、太平、太直,有些地段中隔太远。让人有一种天荒地老、无穷无尽,更觉人生之渺小、短暂的感慨。不由击节而成一律:

   地阔天宽路漫漫,荒原无际连霄汉。人生总在世途游,命运常随时节乱。
   机遇偶从绝处来,盈亏当属盖棺断。尘寰飘泊一浮云,数尽缘终魂自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0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内一般人多养一部车都费力,他们普及车已上百年。我们还在向车轮上的国家努力,他们又早把目光描向了海洋、天空……看来我们不努力追赶、快速的富强起来,大国梦就始终会成为虚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09: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当一望无边的大片草地上,仅出现那稀稀疏疏、一目了然的几十头羊群时。想起在我省红原大草原看密密麻麻的绵羊,在白河边梦游式的嚼着草根、啃着地皮的感受。一边是牧养严重过量,一边明显给大自然留下了充足的恢复余地。真令人感慨不已,但却是没办法学习的。

这是区别!人口和历史使然!美国靠掠夺世界富得流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0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多工种或说多行业的配合。收获、清理、分拣、到成品的包装,采用的是一步法工序。直接将产品装到销售商的保鲜车上,另一边已经有人驾驶机械整理土地。美国的农民是真正的地主,当然不是我们意识里那种挨批、挨斗、挨整、永世难以翻身的“地主”。而是真正的土地的主人,这也使我们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很多任美国总统出生在乡下。

理想的农业社会景象!
我就稀罕了,他们的人口怎么上不去呢?全世界移民都去了,还是不够多!人口那么少,土地面积和我们差不多,可耕地应该比我们多不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0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质量高,布局紧凑,文字干净,心态积极愉悦,见闻和感想,包括尾部律诗,读来相当舒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2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不为 发表于 2024-6-4 09:09
我们国内一般人多养一部车都费力,他们普及车已上百年。我们还在向车轮上的国家努力,他们又早把目光描向了 ...

这段真是在对比着写的,我想总得先找出差距才好追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5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访问好编外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23: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不为 发表于 2024-6-4 09:13
尤其是当一望无边的大片草地上,仅出现那稀稀疏疏、一目了然的几十头羊群时。想起在我省红原大草原看密密麻 ...

谢谢诗友欣赏、欢迎多交流,顺问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6 22:28 , Processed in 0.08134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