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10

[站务] 中诗论坛【现代诗歌】2024年6月精华作品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论坛的运行发展和向会员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现将现代诗歌栏目精华操作流程变更如下:

1.编辑推荐:每天值班编辑和其他现代诗歌栏目编辑在欣赏到优秀诗歌后直接操作“优秀”或“推荐”(值班编辑每日不少于2篇),简要点评优秀的原因,字数不限,并复制该作品链接,粘贴在当天的值班签到栏。
2.精华操作:
① 副主任编辑及主任编辑可以直接操作精华。
② 有两位(及以上)编辑推荐的作品:第一位编辑提出推荐理由(点评),第二位明确表态支持推荐,精华组任何成员都可以操作精华。
③ 只有一位编辑推荐或没有编辑推荐的,由当日精华组值班编辑发到精华组工作群,2小时内参与投票支持的人数过半的,可操作精华。2小时内无投票的,视为无异议,可操作精华。
④ 原则上同一位作者每月最多入选两首精华。
3.重要提示:推荐作品不限于当日值班编辑,所有现代版编辑任何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都可以推荐,只要复制作品链接在值班表跟帖即可。
4.其他:
①操作精华作品时,若是组诗,选取其中1首;若是长诗,选取其中1段。
②对符合【中诗简牍】要求的诗歌,推荐到【中诗简牍】编辑组留用(转帖至简牍征稿主帖),以备选每月【中诗简牍】。
③每月精华作品由组长汇总后,提交《中诗网》网站首页发布一次。
④所有发布过的精华作品将作为论坛向外推荐发表的备用稿。

“现代诗歌月度精华卷”编辑组:
指  导:陈敬良
组  长:徐一川
编  辑:夫唯、冯歌、乐山船公、且行且品且悟(休假)、吴殿平、顾念、茂华、知了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2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7-20 10:37 编辑

小水塘的浮萍是满的
/余述斌

屋后的小水塘
浮萍算是一种小型繁华
并不随风飘散

覆盖久了,仿佛往事
容易缝制在一起

雨中散步,看见的都是干净的
一条木栈道仿佛新的隔阂
隔开成新的人世

水蒿草扦插在它们的身体中
搭建起
另一种没有倒影的乡愁
仿佛裹着一层厚厚的苔藓

    【中沙河推荐】:内敛,意蕴,好诗共赏!
    【水里鱼多推荐】:精彩文字,独到的思路。
    【徐一川点评】:述斌的诗善于从微小、不起眼的事物中捕捉并领悟独特的发现,比如覆盖于屋后小水塘里的浮萍,在他眼中这“小型繁华”犹如“往事缝制在一起”,衍生而来的意象和切身感受就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产生静谧而辽远的诗意之美。这些最普通不过的事物,如木栈道、水蒿草从诗人的视角透出了别样的情态和神韵,再契合诗人对人世的体悟和眷念,原本简单素净的画面便流溢出新鲜且浓郁的味道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https://bbs.yzs.com/thread-1149800-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13: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声辛苦!拜访问好一川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1 06: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徐编,祝您端午节安康,诗人节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7-20 11:07 编辑

夜色中的山
文/王海云

夜,又降临了
星星次第现出身来
在空旷的夜色下,闪烁着电波般的暗语

高高低低的山,隐去了原先的轮廓
它们簇拥在一起,将大地牢牢围困起来
黑夜,让人间拥有了庄严的深度

一座山可以模仿一座山
一座山可以拖动一座山
一座山甚至可以,奋不顾身地扑向另一座山

一座山一直在等候着,心中的另一座山
它甚至相信,自己脚下的河流
从混沌初开时,就流淌在另一座山的心里

这些夜色下的山,仿佛久违的亲人
紧紧地拥抱着,相互取暖,交谈
在无边的黑暗中,找到了互相信赖的诺言

一座孤独的山必将死去
无所惊扰地消融在无尽的黑夜里

     【徐一川点评】:海云老师这一首诗是在夜色中对群山观望产生的浮想,第一节从星空下的角度,营造出一种神秘、幻梦般的氛围,“闪烁着电波般的暗语”,紧接着描写黑夜中的群山,“簇拥在一起,将大地牢牢围困起来”,产生庄严神圣敬畏之感,第三、四节,诗人赋予群山以人性化的想象,以复沓和层层递进的手法进行情感的推动与抒发,并直接以明喻“仿佛久违的亲人/紧紧第拥抱着,相互取暖,交谈......”情感温度不断上升,与读者产生共情,这些紧密围绕的群山,多像一个血脉相连的大家庭,多像另一个人世间。而结尾,也巧妙地暗喻了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最终都将孤独地离去,“无所惊扰地消融在无尽的黑夜里”。诗人自然而然地将夜色中的群山和我们人类相互勾连和观照,文字质朴而情怀浓郁,极富感染力。

      https://bbs.yzs.com/thread-114971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3 0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川 发表于 2024-6-11 17:12
https://bbs.yzs.com/thread-114971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3: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7-21 09:55 编辑


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
文/白和平

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
我不会用词语的利器
杀戮白天和黑夜
也不会让词语熠熠生辉
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 ,小虫的呢喃
婴儿般轻哼说出家乡韵致的河流
我像白居易一样
耐心地给老太婆念出心中的诗句
唯恐她们不懂
像村姑一样用清水洗脸
用野花作服饰
我不会给语言穿上精致的内衣 ,漂亮的外衣
再涂上鲜亮的色彩
绘上花丽的图案
就像村外质朴的河流
无论拐多少弯
总是紧靠河岸坚实的肩膀
流淌着村民土一样浑黄的泪水
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
叽哩呱啦,皂角豆
用乡音正在述说着
北风的故事

    【龙洋老师点评】:这首诗诗意及其呈现有其独特之处。试作以下分析:
      1.朴素真实的表达: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的细节。如“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小虫的呢喃,婴儿般轻哼说出家乡韵致的河流”。这种表达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真实、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感受,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2.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描绘:诗中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赞美,如“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用野花作服饰”、“村外质朴的河流”、“村口的皂角树下”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作者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3.语言的返璞归真:在诗中,作者明确表示“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我不会用词语的利器杀戮白天和黑夜”、“我不会给语言穿上精致的内衣,漂亮的外衣”,这种对语言的自我限制,实际上是对语言的一种返璞归真。作者追求的是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这种追求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也更具感染力。
      4.对乡音的珍视: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叽哩呱啦,皂角豆,用乡音正在述说着北风的故事”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乡音的珍视和怀念。乡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情感。作者通过对乡音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也唤起了读者对乡村文化的记忆和共鸣。
      最后,再聚焦探讨诗中一个关键意象“乡音”的运用及呈现作用。
      诗中,“乡音”这个意象具有深刻的呈现作用。 “乡音”是诗歌情感的纽带。诗人用“乡音”将读者带入了他的家乡,那个充满质朴和真实的地方。在这里,“乡音”不仅指方言或地方口音,更代表了家乡的情感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是如此的深厚和真挚。也借助联想,勾起读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从而引起心理共鸣。
      “乡音”是诗主题的象征。诗中,“乡音”是质朴和真实的象征。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像村姑一样用清水洗脸、用野花作服饰,以及像白居易一样给老太婆念出心中的诗句,都表达了对质朴和真实的追求。而“乡音”正是这种质朴和真实的最好体现,它不受任何修饰和伪装,直接、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乡音”是诗歌结构的点睛之笔。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叽哩呱啦,皂角豆/用乡音正在述说着/北风的故事”这样的句子,将“乡音”与北风、皂角树等自然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诗意和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https://bbs.yzs.com/thread-1148641-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9: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7-21 10:39 编辑

塔黄
文/于波心

在雪线和草甸之间的流石滩上
我看见一片塔黄,神秘,金黄
像一座座佛塔,矗立在高山

像生命的两个极端
有的昂首怒放,有的枯萎凋亡

我感叹一株植物数十年如一日
的坚持,隐忍,执着
只为一生一次的绽放

我目睹它绽放之后的枯萎,死亡
散落的种子
像肉身消失后的舍利

我邂逅了一个
磕长头的朝圣者,面目黢黑
眼神坚定,额头凸出的厚茧
像他的第三只眼睛
清澈,干净,平静,安详
发出慈悲的光芒,是另一株塔黄

     【中沙河、冯歌推荐】
     【徐一川点评】:塔黄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上,生长环境恶劣,一生只开一次花,之后便结束生命,而开花时的外形酷似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塔,是十分珍稀的野生植物,也是藏药的一种。对它有了了解,再来读波心这首诗,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第一节的描写从远视角直观,塔黄的形象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仰,而它迥异于其他植物的特殊性(不再生),“像生命的两个极端/有的昂首怒放,有的枯萎凋亡”,如同一个人顽强又执着的一生。第三、四节,是诗人对塔黄的深刻颖悟,“......它绽放之后的枯萎,死亡/散落的种子/像肉身消失后的舍利”,以舍利的喻意,咏叹塔黄生命逝去之后留下的璀璨光芒,舍利作为佛教文化独特的符号,塔黄一生的历程与舍利的形成竟如此相似,不由得令人称奇。最后一节,“一个磕长头的朝圣者”出现,使整个作品得以完整和升华,以人物具象作为类比,“塔黄”的文化内涵与属性,得到了圆满的诠释。


       https://bbs.yzs.com/thread-1151964-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7-22 08:01 编辑

寻找过往的口型
文/王瑞秋

宅院的大门紧锁
木门上坚硬的铁钉
被时间涂上满目红颜
一片一片铁锈飘落的守望
砸破了一块过门的石板

满园日趋繁茂的枸桃树
踮起脚尖狂长
像我童年、少年的模样
绿色的叶片,红色的果肉
浸染着遥远的倾诉

支撑房屋的墙壁依着信念
一处处跌落的斑块
在缺口处,咬紧我的白发
梁脊板上记载年月日的墨迹
噙着离去光阴深处的背影
在宅院的褶皱里
寻找我过往的口型

    【中沙河推荐】:诗思凝练,畅达,有厚度!
    【冯歌推荐】:我们这一代人称为房奴、车奴、卡奴,为挣钱而活着,仿佛老去的事物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读这一组诗作,心里沉甸甸的。
    【徐一川点评】:在当下这个飞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很难停下随波逐流的脚步,遑论回首看看来处,这一首诗以时空穿越的形式,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过往与现代的碰撞,宅院紧锁的大门、锈红的铁钉、支撑房屋的墙壁跌落的斑块......这些陈旧且老朽的事物,是历史的烙印,也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日趋繁茂的枸桃树还在狂长,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诗人内心不变的那个自我,“像童年、少年的模样”,而今已然遥远;而老宅的残壁断垣,那些跌落的斑块,“在缺口处,咬紧我的白发”,一个“咬”字用得十分传神,将诗人对故土那种刻骨的情感、揪心的想念,以拟人手法凸显出来,含蓄又强烈,紧跟着的“梁脊板上记载年月日的墨迹/噙着离去光阴深处的背影”,一个“噙”字,恰到好处地与之呼应,老宅也在默默地倾诉它的委屈怨念不舍,既内敛又宣泄,结尾处“在宅院的褶皱里/寻找我过往的口型”,这是一种无声的诘问,也是灵魂的深省,为何要寻找过往的口型?这和第一节“一片一片铁锈飘落的守望/砸破了一块过门的石板”,也形成了情感上的呼应,这是老宅的守望和坚持,是故土的疼痛和无奈,作品散发的浓浓乡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和余味。

       https://bbs.yzs.com/thread-1149799-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休假,也上来问候一下。辛苦一川,全靠你撑着感觉好像精华组病了船公也病了

谢谢一川,向你学习

点评

感谢船公老师前来支持鼓励,还望您保重身体尽快回归!  发表于 2024-8-21 1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5 00:42 , Processed in 0.0940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