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回复: 0

内蒙古诗歌第五十六期同题《母亲的端午》选刊与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3 2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母亲的端午
彭建功(甘肃)

老了的母亲,脑洞大开
平时的嗜好,剪纸,女红有了商机

手如细雨飞针走线,密密麻麻缝补着心爱的生活
剪刀与风齐飞,裁剪出一纸纸花花世界

一件件荷包,绣花鞋,鞋垫,挂饰品……
大针大线地从粗糙的手中脱颖而出

有眉有眼有模样的作品,积攒到四月八或端午节
是她热销的时节,背大包挎小包地武装起来

和她二姐,县城出名的姊妹花
一起叫卖着余生,爱在红白事吼上几嗓子沙哑的秦腔

哑榴简评:“老了的母亲,脑洞大开”。说脑洞有多离谱就有多离谱,可以“吼上几嗓子沙哑的秦腔。”荷包,绣花鞋,鞋垫,挂饰品,经过母亲的手,便有了亲情的味道。母亲潜在的价值从端午节这个窗口体现出来,人们也一齐认同“有眉有眼有模样的作品”,是对丢失的传统的认同,和赞美。向母亲学习,致敬。(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世界诗歌网诗歌点评委员。)   




5.母亲的端午
李国栋(内蒙赤峰)

你瞧那满目的星辰
多像母亲洒下的盏盏灯火
照亮我昨夜的梦

母亲折叠好的五彩葫芦
挑在白杨的枝头,高挂门前
正面描绘着欢乐,背面涂抹着思念

母亲把一缕缕艾蒿搓捻成绳
麦苗,薄荷伴着浓郁的粽香
儿女回来,她满心欢喜
儿女在外,她执着守望

白乌兰简评:喜欢本诗的意境。第一节开头就有很强的带入感,“你瞧那满目的星辰,多像母亲洒下的盏盏灯火”,这个比喻想象丰富,而且营造了天高地阔,合而为一的意境。“星辰”与“灯火”交相辉映,在天地间闪烁的是一个少年对生活的憧憬。第二节诗紧扣主题,高挂着的“五彩葫芦”是母亲对生活的热爱,“正面描绘着欢乐”,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与乐观,以及儿女绕膝的幸福;“背面涂抹着思念”,“涂抹”一词仿佛剪影般使时间从母亲眼前掠过,母亲渐渐老去,孩子们也已长大成人,一个个背井离乡。每一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高高挂起五彩葫芦,但那里更多的是思念。最后一节画面感特别强,年老的母亲坐在阳光下,细数着艾蒿,百无聊赖地把它们搓捻成绳,此时此刻母亲所有的悲喜都寄托在儿女的脚步声中,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把读者带到了辽远的思念中……(白乌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欢读诗、写诗、评诗。)   




12.母亲的端午
胡斐(内蒙赤峰)

标题,像一把钥匙
一下就打开了童年的记忆

那三间西厢老土屋,锅台连着鸡窝
但粽子的香气盖过了所有味道

老母鸡和它的孩子们像是热了
叽叽呱呱的跑出来
那时,我也在热炕上辗转反侧

母亲一个小小的举动,像是犯了个大错误
渐渐地,老母鸡和它的孩子们都没有了动静

大清早,我们被母亲的一声惊呼吵醒   

哑榴简评:诗歌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这正是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外。“母亲一个小小的举动,像是犯了个大错误渐渐地,老母鸡和它的孩子们都没有了动静”。母亲内心在想什么?她想告知什么?责怪这些懒惰的家伙?还是?她心如明镜,反而感觉自己做错了,正是这种反差和不寻常的宁静在儿女心中留下了亏疚,省悟,感恩。(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世界诗歌网诗歌点评委员。)




13.母亲的端午
关门雨(内蒙赤峰)

窸窸窣窣穿衣和撅柴禾
两种不沾边的声音连贯在一起
就映出一个身影

粽叶的香味儿淹没了生烟气
便释放出几声咳嗽

我把柳条插上门楣艾蒿摆上窗台
恰好,母亲捧出一炷香

我知道。母亲祭奠的一定不是屈原
因为母亲不知道
汨罗江

秋水简评:这首诗语言精炼,选取典型环境的典型场景,生动细腻的还原了七八十年代过端午节的清晨忙碌的场景,具有极强的代入感,一个勤劳、朴实、心里装着孩子和整个家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童年曾类似的端午节的经历,唤醒心底的对那段艰苦却幸福岁月的追忆——母亲大清早就起床,撅柴,生火做饭,并不好烧的灶膛冒出浓烟和着厨房朦胧的蒸汽,母亲呛得咳嗽,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   
多少个清晨我们是在母亲的忙碌中醒来,吃上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清晨的厨房即景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勤劳朴实的缩影,是那个年代的典型画面,那时候我们还懵懂无知,母亲还清辉玉臂!不识汨罗江母亲,在端午节焚香礼拜,一定心中有一个朴素的祈愿那就是——家族旺盛,孩子们幸福平安!
可惜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又到端午只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结尾戛然而止的留白里饱含了对人生的多少喟叹和感慨!读之令人怆然!(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21.母亲的端午
弭福霞(山东)

院落的树荫下
红红的木柴火舔着黑黑的锅底
娘熟练的包着三角粽
嘴里念叨着李家姨,张家姑
一把把清米依偎着宽厚的帐篷睡下了
安静甜蜜
篱笆墙的鸡鸭也睡下了
小狗趴在娘跟前添上最后一根木枝   
和娘一起等待最后一缕粽香飘出很远很远           

雨生简评:本期同题诗的题目本身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饱含深情的每一首均源自母亲。但同时也给人以一种感觉:仿佛大家写的是同一个母亲。21号作品的画面感很强,生活气息浓郁。注意的地得的正确使用,比如“娘熟练的包着三角粽”这句中的白勺的应改为“地”。(雨生:实名,荣润生。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主编。《诗歌周刊》诗选编辑。)




22.母亲的端午
杜晓旺(陕西)

疼是块红色的绒布
剪边绣花
加雄黄艾草
用棒槌砸着浆洗
晾晒在亲人们
期待的细长铁丝线上

就这样准备一整天
粽子和绿豆糕
在担心中等不及了
次日我这块沾血的爱才临盆

何景瑞简评:这是一首陌生化展示主题的小诗,“疼是块红色的绒布”和“这块沾血的爱才临盆”,诗者用生活的认识、判断、领悟、萃取艺术审美的想象力,精心体察,真诚思考,不仅感受到唯物的表象,还感悟到尘世的三昧真实。仔细品读这首诗,总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作品回环复沓,错彩镂金,高度浓缩,诗化点晴。现代诗歌的想象是对现代文学的延展与超越,想象力是诗人思想及灵感的绽放。内蒙古同题诗,如“同胞合母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生”,这把“刷子”触类旁通,出类拔萃,异彩纷呈的文本,吉光片羽式的作品,必将引领北疆文学步入一个草原诗界的新高度。(何景瑞,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报业集团十大集报家之一,赤峰市松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命名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头朗的故事与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有文学作品发表和获奖。)   




35.母亲的端午
秋水(内蒙赤峰)

她总是起大早采艾草,泡上清水
出太阳前,让我们洗好脸
她认为,我们的健康比过节更重要

她挂好葫芦、艾叶,给我们拴上五彩线
她认为孩子们的平安快乐,比过节更重要

她给我们煮好粽子、鸡蛋
让我们拿着鸡蛋去北山的沙沟滚“霉运”
她认为孩子的幸运,比她的关节炎更重要

如今我挂上葫芦、煮了粽子、拴了五彩线
却发现,什么都不如母亲在更重要

杨玉海简评:这首诗写出了“母亲的端午节”的三层含义,即,母亲的身影是这节日的“外表”,她的心愿是对儿女的爱意;健康快乐是她和儿女共同节日;所有的东西都是母亲爱的象征。端午节特殊符号在这里都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母亲在那天在干什么,那时候让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共同感受了什么。表达,表现,表情(倾诉)。(洋浴海: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锡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46.母亲的端午
海韵(内蒙包头)

粽叶,浸湿
舒展了一个梦
晨曦的风
轻轻吹动着纱窗
明亮的灯光下
定格一幅画
母亲,心灵手巧
粽子,造型诱人
粽香弥漫
一支歌,彰显母亲的辛劳

彭建功短评:首两句很是亮眼,然后以纱窗出现定格一词,属画画专业术语,一幅画便呈现出来,把端午节屋内母亲的形象和做粽子的画卷勾勒出来,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一首歌很含蓄,无歌名,却极大地释放想象的空间,粽香弥漫有动有静,诗情画意的小诗构思巧妙,把慈祥的母亲,辛劳的人物形象地呈现出来!(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47.母亲的端午
阿肯(新疆伊犁)

除了布谷声声
那时的端午
悄无声息
麦刚刚收完
雄黄才遇上酒

除了门楣之上
青艾也会羞怯地溜进木澡盆
香雾袅绕。那时
我还璞玉般稚明
母亲藕白的裸臂,闪烁五月的微芒

秋水简评:这首诗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语言简静,气息流畅,画面感极强,几乎每一句都呈现出一幅五月的风俗画——收割的麦地布谷催耕,农人暂时得以歇息的端午,喝雄黄酒、挂艾草、用艾草洗脸、我的懵懂,母亲的年轻……
看似舒朗平淡的语言却流露出对流逝的光阴的慨叹,对母亲的回忆,对儿时幸福生活的留恋,尤其“青艾也会羞怯地溜进木澡盆,香雾袅绕/母亲藕白的裸臂,闪烁五月的微芒”这两句细节尤为传神,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既视感,大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风格!(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2 02:03 , Processed in 0.08920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