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12-17 14:02 编辑
打谷场晒谷子(外一首)
文/打柴人
秋收过后,打谷场又派上用场了
眼睛跟着谷子转,谷子围着太阳转
麻雀飞来,竹竿晃动
麻雀飞走,又飞来
典型的游击战
天忽然转阴,阵阵乌云
暴雨将至,人们与雨赛跑
一堆黄金盖上雨布
雨停,再推开,耙子翻身,金色波浪
三天后,捡出一颗,把日子咬得嘣嘣响
风车除虚,颗粒归舱
此时的打谷场,空荡荡的
像丢失了孩子的母亲
村里的井
村里唯一一口水井
扒在井沿望一眼,就看到了脸
草绳拴着木桶,缓缓落下去
惊跑了青苔上的青蛙
碰到水,脸就破碎,随涟漪荡开去
木桶提上来,甜了村里男女老少很多年
可它,有时候像大地张开的嘴巴
有一天,吃了二丫
大家都远离水井,好像是它犯了错
后来通了自来水,一只水龙头
扼住江河的洪涛巨浪
人们将水井填平,就像堵住了一个漏洞
【徐一川点评】:《打谷场晒谷子》以打谷场为意象,展现了秋收后农人忙碌的生活画面,饱含深情且韵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哲思,呈现出独特的诗性魅力。首句点明了打谷场在秋收后的重要作用,为整首诗奠定了现实基调。“眼睛跟着谷子转,谷子围着太阳转”将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农人对丰收的关注与期待,洋溢着劳动的诗意美。“麻雀飞来,竹竿晃动……典型的游击战”用生动的比喻将人鸟之间的互动形象化,赋予劳动场景趣味与生机。接下来,乌云骤至与暴雨描写为诗增添了张力,人们与雨赛跑的紧迫感突出农民对劳动成果的珍视。而雨过天晴后重新晒谷的场景,以“金色波浪”喻谷堆,充满视觉和触觉上的美感,展现丰收的喜悦。尾声处,诗人以“空荡荡”与“丢失了孩子的母亲”作比,赋予打谷场一种情感化的象征意味。它不仅是丰收的见证者,也是农人生活与记忆的寄托所在,映射了人对劳动成果与自然的依恋与深情。整首诗节奏明快,画面感强,既书写了劳动的艰辛,也捕捉了丰收的满足与生活的诗意张力。 《村里的井》以水井为核心意象,借一口井的命运,承载了乡村记忆的变迁与人性情感的复杂交织。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蕴含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开篇极富画面感,“扒在井沿望一眼,就看到了脸”,将井水的清澈与人对水井的情感融为一体,仿佛这口井不仅承载着水,更承载着村民生存的依靠。然而,当木桶打水时,“脸就破碎,随涟漪荡开去”,这一细节既描摹了井水的动态美,又暗示了人对自我认知的不可控与模糊性。井不仅映照人,也牵动着村庄的岁月。井的生命力表现在“甜了村里男女老少很多年”,它曾是村庄的生命源泉,却也隐藏着危险,“有时候像大地张开的嘴巴,有一天,吃了二丫。”诗意笔触中突显出无言的悲剧性,水井从此成为被疏远、被忌惮的存在。这一转折为全诗注入沉痛的情感。尾段展现现代化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冲击——自来水的引入不仅改变了生活,也终结了井的历史。“一只水龙头扼住江河的洪涛巨浪”,以大气的隐喻表达了技术文明对自然的强力改造。而井被填平的结局,则是村庄对过去的切割和遗忘,像堵住了一个情感上的“漏洞”。整首诗既写景,又写人,又暗含时代的发展,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乡村日常生活的表面平静和深层波澜,在人类进步的隐喻之下,蕴藏着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深刻反思。
https://bbs.yzs.com/thread-116418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