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回复: 0

内蒙古诗歌第七十一期同题《习惯》选刊与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点评老师
                             
本期荣幸得到:张景琴老师、晔子老师、哑榴老师、何景瑞老师、彭芃老师、彭建功老师、万治友老师、白乌兰老师的评选点评支持。内蒙古诗歌表示诚挚感谢!                                                                             
         
         
□点评作品及评语欣赏:
         
         
              
6.习惯
君者行(内蒙赤峰)
         
车子没一点脾气
停下。车窗顺从滑落
         
我,仰起头张大嘴:啊……
         
不是啊!是吹。说着
交警哈哈大笑
         
张景琴简评:小诗简洁却深富内涵。将三年口罩时期形成的习惯性动作生动地展现出来,引发读者在“哈哈”一笑之后的深度思考。(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8.习惯
李巨(呼和浩特)
         
在外打拼,卖了村东老屋
如今归来,把新房子盖在了村西
         
而记不清多少次
脚步硬把老屋认作旧居
有几回,硬是
把大娘家的锁孔拧坏了   
         
大娘毫不介意,笑着说
你妈虽然不在了
常回来看看才是个理
说着,递给我一把钥匙
         
晔子简评:这首小诗,贵在真情写作。村东老屋虽卖了,可是那里装满成长的记忆,恋旧的脚步一次次执着地回到老屋。尾段构思也比较巧妙,借用现住大娘的话,为小诗前半段做了很好的托举和提升,在一次次落空的失望和对亲人的思念中,大娘递过来的家门钥匙,是一种延续的、割舍不断的邻里乡情,在遗憾之外留下另外一种暖意。整首小诗没有赘言,中心力量真诚内敛,又蕴含开阔的张力空间。(晔子,原名孔范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资深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芝罘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哑榴简评:这首《习惯》饱含着浓厚的乡情与对往昔的眷恋。在外打拼的经历使得主人公卖掉村东老屋,然而习惯的力量却强大无比。即便盖了新房在村西,那无数次走错到老屋、错拧大娘家锁孔的行为,看似荒唐,却是一种灵魂深处潜伏着的“惯性”。它潜得太深了,以致于诗人不自觉地“拧”,这个“拧”字用得太好。荒唐的行为得到了大娘的宽容和理解,那句“常回来看看才是个理”,传递出乡村邻里间淳朴而真挚的情感。那把递过来的钥匙,不仅仅是开启一扇门的工具,更代表着故乡对游子永远的接纳和包容。读到此,诗已悄悄潜入读者的内心,有一滴泪总是热的。(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世界诗歌网诗歌点评委员。)  
         
         
13.习惯
草原路人(内蒙宝昌)   
         
每年过时节
在村头的拐弯处
母亲不由得往远处眺望
         
何景瑞简评:这是一首三句式具有距离感的小诗,历史的真实,唤醒心智,诗者巧妙地隐藏诗题,只字不提胜有题,独立延伸的留白,让人去思考。诗中写到:“每年过时节/在村头的拐弯处/母亲不由得往远处眺望”,诗人用连贯的语言碎片,跨跃时间长河,用细节描写真实,意识流的艺术手法是间离人物距离的有效手段,行文朴素,毫无杜撰痕迹,抒情的诗意有了双重灵魂,很有现代诗歌的散文美,是同题诗艺术调料中不可缺少的清香剂,一种故事,一种距离,都从诗中体现,诉诸理智,便自成大体。(何景瑞,农民写手,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报业集团十大集报家之一,赤峰市松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笔耕半个世纪,岀版作品集六部,其中著有《人生如诗300首》一部,微小说作品连续五年(2019—2023)编入《中国精短小说年选》,略有文学作品发表和获奖。)
         
         
17.习惯
黑白子(呼和浩特)
         
指尖敲落呐喊
月色躲进云层
重负久久难释
         
台风。暴雨。泥石流
污浊冲击耳鼓   
燕雀停留无处,鸦声凄楚
         
不忍直视,更不忍闭口——
十分天灾里
人祸有几?
         
彭芃简评:首先,本期同题诗,从惯常中写出异彩并非易事,但这首小诗视角独特,言简意丰,节奏不疾不徐,表达出了诗的主旨。并且,情绪基调拿捏有度,始终在隐忍之间游刃有余。整首诗给我的直感除了疼痛以外,还有诗歌背后对于灵魂、人性,以及责任的拷问和呐喊,引发读者对社会事件和某些社会现象的思考、关注。
生命面前无小事,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缘从于对人性、对良知的唤醒和关注。一首诗,达到触动、引发读者思考的效果,诗的价值便也产生了。(彭芃: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诗词学会、内蒙古楹联学会、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阿左旗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20.习惯
文海拾珠(锡林郭勒)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从早忙到晚
白天去地里劳作,晚上还要为我们缝补衣服
         
当我还在甜梦里
她温柔地呼唤我的乳名
喊我起来吃饭,然后扛起锄头去地里干农活
她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们兄妹
         
晚年的母亲,还是摸黑起床   
在她的菜园里翻土,播种培育出绿色食品
我问母亲怎么不多睡一会
她摆摆手说,到点就睡不着了
         
彭建功短评:此诗语言朴素无华,真挚感人,没有虚构,抓住了老人的平常习惯和生活,把母亲勤劳的一生素描出来,但诗中却从没提示父亲半句,可见母亲的操劳,以及艰辛的付出,养儿育女的艰难,一曲如泣似诉的人生,确实不易,母爱伟大!(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21.习惯
束继泉(湖北)
         
单位搬到完全陌生的地方
吃饭闲逛的圈子又要换频道
下班啦,我们顺时针往右走
找寻可以解决温饱的地方
穿过小巷,再拐几个弯
一个小吃扎堆的夜市挑逗味蕾
开心碰杯,然后原路返回
咦?夜市居然就在单位左边
         
哑榴简评:这首《习惯》,它反映了生活中的变化与适应这一主题。单位搬迁导致吃饭闲逛的圈子改变,人们需要重新寻找满足温饱的地方,这体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在面对变化时的积极应对,展现了生活的动态与无常。诗歌通过描述寻找夜市的过程,还揭示了人们在习惯和惯性思维下的行为模式。大家顺时针往右走,经过曲折的路径,却没意识到目标就在相反的方向,反映了人们在习惯支配下的盲目性。诗歌结尾揭示夜市就在单位左边,这种意外带有一种自嘲和反思的意味,就诗而言,取得了让人“脑洞大开”的效果。(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世界诗歌网诗歌点评委员。)      
         

26.习惯
蒲阳河(河北保定)
         
闲置久了
野草便成为小院常客
车前草,婆婆丁,马齿苋
尾随季节一茬茬冒出来
         
还记得小时候打猪草
现在圈舍已空
这是来示威还是另有隐情
         
不管母亲在不在家住
每次推开栅栏门
我都放开嗓子叫一声
         
张景琴简评:先铺排随季节而生的各种杂草,将读者带入画面,有亲临其境之感,然后落在“打猪草”这一小时候的主题活动上来,既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隐伏了不知不觉的变迁,而尾段“不管母亲在不在家住”“我都放开嗓子叫一声”恰是写出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通篇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万治友简评:可以理解为一首简短的叙事诗,作者通过对眼前物象的描述,引入曾经的记忆,从而引出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诗的语言柔和、平实,风格淡雅,平铺直叙中写出了极深的情感。(万治友:阿拉善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阿拉善盟诗歌学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
         
         
31.习惯
心晴(内蒙鄂尔多斯)
         
那对老夫妻
总是左手拉右手
相互搀扶慢慢向前走
突然有一天
老大爷独自散步
一只手耷拉着
另一只手一直端着
仿佛想扶住什么
那只落空的手
看着让人心疼
         
白乌兰简评:小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技巧,只是平铺直叙地描写了一对习惯手拉手行走的老人,“突然有一天”笔锋一转,用特写镜头刻画了那个形单影只的身影不自觉的动作“一只手耷拉着,一只手端着”“想要搀扶”“落空的手”,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写出了人物的落寞与孤独,此时此刻空气仿佛凝固,时间好像静止了,一切的情绪都在那句“看着让人心疼”里酝酿,最后一句是情到深处最直接的表达。(白乌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欢读诗、写诗、评诗。)            
         
         
34.习惯
张瑞芳(内蒙古阿拉善)
         
一种依托,在风里
在路上,在那间窗户极小的屋内
在暮色里
         
总是,在偶然的瞬间
回味依偎的点滴
那些炉火,那些点燃的时光
         
秋意渐浓,只好
试着适应。
         
习惯了,有你
         
万治友简评:诗的语言既有节奏感,又有跳跃性,充满了张力。“窗户极小的屋内”“依偎的点滴”等句子,精炼又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试着适应”“习惯了有你”则表露出了诗的核心要义,可视为诗眼,令人豁然开朗,回味悠然。(万治友:阿拉善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阿拉善盟诗歌学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1 20:56 , Processed in 0.08347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