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回复: 1

内蒙古诗歌第七十四期同题《晚秋》选刊与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2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点评老师
                                      
本期荣幸得到:晔子老师、秋水老师、张景琴老师、彭建功老师、马炳蔚老师、李玉秀老师、慧语蘭馨老师、彭芃老师、杨玉海老师、乌日娜老师、何景瑞老师、刘一瓶老师的点评支持。内蒙古诗歌对此表示诚挚谢意!   
         
         
□点评作品及评语欣赏:
         
         
         
1.晚秋
李巨(呼和浩特)
         
为了买下一个沉甸甸的秋
树,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钞票
         
茬田躺平。静静地
极像撂下镰刀
在地头深度短眠的父亲
         
鸟儿落下来
精心篦梳着茬垅
生怕哪一粒秋天忘记了回家
         
红叶倔强
手中仍然举着高粱的火焰   
         
晔子简评:第一首《晚秋》,“买下”和“花光”,秋的丰实和躲不过的落叶,以这样的方式出场,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再细读下去,诗者没有让人失望,收获后的“茬田躺平”,像忙碌一秋后短暂休息的父亲,那些在地里寻食的鸟雀,“生怕哪一粒秋天忘记了回家”,这些拟人化的写法,让整首诗的气息生动而内敛。倔强的红叶最后出场,举着“高粱的火焰”,也举着一个红火而充满希望的秋天。这首精短的小诗构思奇巧,立意独特,语蕴和情境新颖而饱满,令人回味不绝。(晔子,原名孔范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资深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芝罘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秋水简评:本诗最吸引人的就是用形象传神的比喻和拟人,造成词语的陌生化,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第一段树花光所有钞票买下沉甸甸的秋,一下子就扣住晚秋的题眼,把钞票比喻成落叶,让读者眼前一下子就呈现出一幅落叶飘零的画面。第二三段,一动一静,收割后的田野和蹦跳中啄食的雀鸟,将秋收后的寂静和短暂的休闲,用比喻、拟人手法写活了,尤其第三段,把雀鸟的心思和动作用“精心”“生怕”“一粒“几个词立体、鲜活了起来。
平常的词语,运用联想和想像,巧妙的搭配组合,造成新奇陌生的效果,可见作者平时写作的功力,这也是本诗在本次诸多好诗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2.晚秋
李国栋(内蒙赤峰)
         
大雁排成了人字   
向南方飞去
         
后面的脚步
将前面的脚步踩进泥土
         
镰刀的旧刃
又磨成了新刃
         
秋风陪着我抖了抖衣裳
嗅到了浓浓的泥土味
         
张景琴简评:小诗用语简洁,将北方晚秋的景象描摹刻画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大雁”“泥土”“镰刀”“秋风”迅速将读者带入到晚秋的氛围当中。二、三两段既是对现实的刻画,又富含生活哲理,这种循环是继承,是发展,是土地唯一的希望。(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7.晚秋
耕夫(内蒙赤峰)
         
秋收过后的黑土地,瘦了一圈
在西风中瑟瑟发抖
         
圈养了大半年的羊
冲出围栏,踩疼黑土地的肋骨
              
父亲搓着麦子
粒粒麦子,没有比他从身上搓下的油泥饱满
         
淡蓝的天空,弹出了几朵棉花糖
一只在老杨树上搭窝的喜鹊,偷窥了光阴里的故事
         
彭建功短评: 一句“父亲搓着麦子,粒粒麦子,没有比他从身上搓下的油泥饱满……”打动了我,细节的捕捉,情景逼真,接地气的语句,是诗难能可贵之处。还有瘦了一圈,踩疼黑土地的肋骨……等等都是诗的语言,富有张力和内涵,赐予了丰富的想象,语言极有自己的特色和地域文化气息,文字中能感到满满的刺激和激情,很有新意和创新!(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13.晚秋
白开水(内蒙古包头)
         
风铃摇响。古城
一束光穿过历史,在金辉里切割出
高高的城楼、城墙和护城河
         
山楂树红了又红,经年成佛
驾一朵祥云,端坐一方净土
         
钟楼静静地在秋风中坚守
把一盏灯火留给闻风而来的人   
         
双手合十,我虔诚地跪拜
无论入世还是出世
木鱼敲出的秋声,就在心里
         
马炳蔚简评:“金辉”,是晚秋与古城共有的颜色;山楂之红,是古城秋韵最为浓重的一笔。而佛座之下的那片祥云,恰恰象征了丰收。
显然,这是作者眼中真实的晚秋。让一年之中最为殷实而又略有遗憾的季节,与一座底蕴深厚的古城产生共鸣,作者的选点可谓匠心独到。
简练铺陈后,作者笔锋一转,落墨钟楼。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敲钟老人久远的坚守:风铃中,楼钟承载并积淀的岁月,时时警醒闻风而来的人们,居安而不忘忧——无论木鱼的秋声响与不响,心中都要据守那分滋养生命的净土。
这,使得晚秋充盈饱满的诗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马炳蔚,笔名黑白子,一个经年累月跋涉在文字里的苦行僧。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新闻人。)
         
         
18.晚秋
独舞风铃 (内蒙古)
         
一片片浮噪,脱落
这些曾被烈日烤焦的沉思者
不再耽沦枝头躺卧
他们紧贴地面
一边,翻阅着过往
一边,风干掺水的翅膀   
         
轻盈的羽毛,由北向南,转场
声声嘹亮,唤醒清泠的梦
一场铺天盖地的白,正携我
在赶来的路上
         
秋水简评:落叶随风缤纷如蝶,它们贴近大地,一边翻越过往,一边风干被炎炎夏日烤焦的翅膀;北雁南飞,它们轻盈的羽毛,嘹亮的歌声唤醒晚秋的清梦,一场雪正在赶来的路上……小诗清灵飘逸,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晚秋的水墨丹青,语言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感情浓烈深厚,引人入胜!小诗最拿人的地方就是气息流畅,节奏舒缓而又深情,功力不凡。最后两句可否改成“一场铺天盖地的白/正扬起猎猎鬃毛/随寒露飞奔而来”可能更形象些,个见,待商榷。(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19.晚秋
蒲阳河(河北保定)
         
装好玉米秸秆
一车又一车
推着风干的季节
堆积小院的寂静
         
爬上高凳
剪下枝头的零乱   
为每棵桃树
修剪一个越冬的发型
         
长尾雀踱来踱去
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
         
李玉秀简评:这首小诗语言朴实,读来简洁,温馨。画面感强 ,充满乡村生活气息。
诗的开篇,“装好玉米秸秆/一车又一车”,劳作场景,忙碌,充实。“推着风干的季节”这句富有想象力,将季节拟人化,强化时间流逝,季节更替。
“堆积小院的寂静”,这句把小院活泛了,即有静又有动。接着,“爬上高凳剪下枝头的零乱/为每棵桃树修剪一个越冬的发型”,农家人的勤劳,细致和对来年成果期盼的一一展现。
结尾两句“长尾雀踱来踱去/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为小院增添了一份灵动,它似乎成了一个见证者,检阅者,平添了一份温暖与认可。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述,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父亲勤劳品质的赞美。(李玉秀,文学爱好者。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21.晚秋
熠尘(内蒙古呼伦贝尔)
         
突如其来的冷风让秋打了个寒颤
一场雪罩住金色的光阴
旷野有了更无限的可能
那些野草、枝叶长出的白发   
如同我们遗落的时光
听着流水的琴声,一些温暖的
记忆。花朵一样盛开
逝去的并不代表失去
就像,秋不是死亡
它是春天的归隐,大地的另一件锦袍
         
张景琴简评:开篇以“冷风”“雪”将读者视线拉起,带入到位。“罩住”一词将雪与金秋的形态精准捕捉。从雪的“白”到“白发”到“遗落的时光”;“流水”到“琴声”到“记忆”,视觉实现了从实到虚的过度,语言自然顺畅。尾段对生命的循环与流逝的更高程度的理解和体认,使得小诗耐人寻味。(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29.晚秋
杜晓旺(陕西)
         
九十岁的老班长
拄着担心
坐在秋风里
一片两片三片
默默地数着
从自己这棵苦楝树上
落下的老年斑   
         
慧语蘭馨简评:老班长的“担心”,是他的思念、祝福,是他的支柱。一个耄耋老人,坐在秋风里——苦楝树的落叶——老年斑,形成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心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情怀。小诗虽短,道尽世间之情——落下的,亦是重生的。(刘艳云,网名慧语蘭馨,内蒙古诗词协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少郎河》执行主编。)   
         
彭芃简评:小诗朴素而深情,富有意象和画面感,寥寥数语,展现出了九十岁老班长人生的
况味。“拄着担心/坐在秋风里”,隐射出了老班长衰老的身体、无情的岁月以及坦然接受的心态。把岁月的痕迹,倒数的日子,飘零的落叶,巧妙地用老年斑来替代,有哀伤,有感怀,更有释然。用“苦楝树”来象征老班长苦尽甘来的生命历程,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彭芃: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诗词学会、内蒙古楹联学会、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阿左旗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31.晚秋
异乡人(内蒙赤峰)
         
山坡秃了   河流瘦了
空旷的田野里
藏不住一块石头
炊烟直了   乡路乱了
略显孤独的太阳下
行人   车辆    打谷场......
正为八月缝着陪嫁的盛装
              
杨玉海简评:李少君谈到新时代诗歌之“新”和针对一些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而试图重建总体性的一种努力的时候指出,呈现时代之新,生动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书写人民创造力在新征程中的巨大能动作用;提升对审美体验、社会经验和时代精神的诗意表现,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新美学。积极倡导诗歌写作,将小我和大我融,将个人独特生活感受与时代普遍经验结合,展现一种积极参与创造、变革的历史主动精神。这首《晚秋》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体验把一个生活化的晚秋场景写出来,既看到了秋天的繁华又感受到了秋天的孤独和寂寞,而广大的农村田野里的生命体,对于创作主体来讲是“秃了瘦了”和”空旷的田野”;是“直了乱了”“孤独的太阳”;是“行人车辆打谷场......”而这些形而下的准备(意象),都是为田野那些“藏不住一块石头”和“缝着陪嫁的盛装”而预备的。诗人通过形而下的演化透露出,“晚秋”精神张力,“空旷”田野的石头和“出嫁”的盛装,预示了在诗人精神层面的形而上和信念追求。以一个小我的秋景即晚秋景致象征除了新生活的开始。(洋浴海: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锡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33.晚秋
刘一瓶(内蒙赤峰 )  
         
母亲的菜园还绿着
我跟在她的身后,像小时候一样
母亲弯下腰采摘我爱吃的菜
她弯下的腰,像极了老房子矮下去的屋檐
她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愈白愈亮
我的眼睛有一种东西在闪烁   
         
然后, 我避开母亲的目光
接过她手中的菜,而
母亲的菜园在晚秋开花了
是她手掌上的硬茧
         
乌日娜简评: 古往今来,秋在诗歌创作中总是承载着无尽的诗意呈现。而如何让秋的意象更好地烘托诗歌意境,达到高度的情景交融,这实在考验诗人的敏锐性、想像力及对生活的提炼能力。
这首小诗摒弃了宏大的叙事,从日常生活情境入手,白描的手法层层递进,将秋、菜园、母亲和“我”做了有机的联结,其间的情感传递更是丝丝入扣——“跟在身母亲后,像小时候”“母亲弯腰捡我爱吃的菜”,直至将母亲的身形与“矮下去的屋檐”做类比,白发“愈白愈亮”,在暗示了母亲衰老的同时,“我的眼睛也有东西在闪烁”。读到这里,相信这闪烁的不只是诗人的泪光,也是读者的泪光。但可贵的是作者的诗情并没有止步于此,接下来的一小节通过母亲的手掌完成了整个诗意的升华,母亲朴实无华、勤劳隐忍、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神形毕现,诗意至此自然也就圆融通达了。(乌日娜:女,蒙古族,1973年生,乌兰察布市文联《敕勒川》编辑部诗歌编辑。)
         
何景瑞简评:这是一首惑于其象、乐在场景的小诗,全诗用故事渲染艺术经历,解读并传达生活重构的新见解,在诗人母爱的困感之中,充满北疆传统文化的笔墨韵味,用历史与现实的叠合造型,利用诗歌的渊源笔法,把握亦人亦景亦情的形象,写岀了奇妙的神化世界。诗中写到“我跟在她的身后,像小时候一样/母亲弯下腰采摘我爱吃的菜/她弯下的腰,像极了老房子矮下去的屋檐/她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愈白愈亮/我的眼睛有一种东西在闪烁”,“接过她手中的菜,而/母亲的菜园在晚秋开花了/是她手掌上的硬茧”,通过诗者的原汁原味描写,勾勒岀小村人家的魅力,给予更多的想象空间,隐藏的奥秘让人着迷,“晚秋开花”“掌上硬茧”,用金句震撼全诗,浮世绘秋意,乡音似归来。(何景瑞,农民写手,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报业集团十大集报家之一,赤峰市松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笔耕半个世纪,岀版作品集六部,其中著有《人生如诗300首》一部,微小说作品连续五年(2019—2023)编入《中国精短小说年选》,略有文学作品发表和获奖。)   
         
         
37.晚秋
柳色倾城(内蒙赤峰)
         
场院,夕阳
还有风中被扬起的粮食
又落下,年少时的记忆
依旧饱满如初
         
父亲用风车风着谷子
母亲用簸箕把谷子装进麻袋
我撑着麻袋口,仿佛撑满了整个秋天
星光照下来
晚秋,是一场盛大的怀念
         
刘一瓶简评:这首诗描述了庄稼拉进场院后,打谷的情形。仿佛消逝的事物在眼前呈现,风车的声音,谷糠随风飘散,谷粒落下,在汗渍中闪耀。诗人参与其中,这就是她描述的幸福和怀念。(刘一瓶,笔名笑意嫣然,儿童文学写作者。世界诗歌网内蒙古频道版主。)     
         
彭建功短评: 此诗把晚秋丰收的情景跃然纸上,生动形象有趣,靓句颇有张力和空间,如年少时的记忆,依旧饱满如初,如我撑着麻袋口,仿佛撑满了整个秋天……这首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素描,旧物老事更能让人感触颇深,晚秋,是一个盛大的怀念,这个熟悉的场景,释放出内涵的空间,晚秋的人深处晚秋,怀念晚秋!(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1 21:08 , Processed in 0.0931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