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回复: 14

郭敬明进军《人民文学》,让谁如坐针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7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8 编辑

郭敬明进军《人民文学》,让谁如坐针毡?

/赵化鲁(山西)

    在725日出刊的《人民文学》600期专号中,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赫然入列。该期全部由80后作者组成的《人民文学》新锐专号,包括蒋方舟、赵松、马小淘、吕魁等一批80后年轻作者的作品。目录在网上一经刊出,迅即引发了读者的争议。
    郭敬明之于《人民文学》,一如江湖混小子和皇家御林军。浪迹江湖纵使你呼风唤雨、身怀绝技,怎奈何名不正言不顺,面壁十年,难成正果。《人民文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此番网罗80后各路俊彦,博大胸怀令人肃然。主编李敬泽兄乃60后生人,与我同属晋南,同乡仁兄壮举,颇堪嘉慰。新近履职《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的邱华栋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正如当今80后年轻人一样被《语文报》大力扶掖吗?抚今追昔,《人民文学》编者的“说项”之功,善莫大焉。
    诚如主编李敬泽所言:“文学不只存在严肃的一面,人们也不是因为严肃才去热爱文学;文学有其弹性和包容度,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中。”本期编者在刊物的留言中,对“网络文学”之论切中肯綮:“……网络正在改变文学的生产方式和阅读方式,网络正在影响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感受力……网络也为具有诚挚艺术追求的差异化的写作提供了生存空间。”单就编者的此番开明之论而言,身为网络写手的我,禁不住感激莫名。
    在下中意文学,倾情文字有年,苦于漫漫求索而无所获,人到中年,益发感到时不我待。两年来焚膏继晷,投身网络写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料惊喜连连。两年写作上的斩获,甚至超过此前的二十年!当然,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指发表数量上的激增,而是作为写作者,开始从散漫随意的涂鸦,上升到了有意识地向艺术创作接近的飞跃。
    通过网络,我和桑恒昌、祁人、阎延文等诗人作家交流感悟,与李新宇、陈赫、李杜等专家学者畅谈心得。众多文友四海汇聚,谈诗论文;大小报章八方应和,拙文传播。我前所未有地和文学如此地切近。也许正如李敬泽兄所说,纯文学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文学和市场的关系原本复杂。小有稿酬进账,给孜孜矻矻的笔耕者聊以慰藉;一篇文章动辄数十万的读者点击,何尝不令写作者欣喜异常?文学之产生,无论源于游戏还是劳动,都离不开大众。当曲高和寡作为遁词之际,高处不胜寒的窘境,会让文学之泉面临干涸。
    郭敬明之类青春写手的创作需要引导,但他们在市场大潮中迎风斗浪、意气风发,绝非浪得虚名。金庸先生著作等身,名扬四海,耄耋之龄入中国作协,算得上真正的“实至名归”。试问,成千上万的大小作协会员们,你们的写作博得了几多读者的青睐?没有作品的作家,枉负作家之名;没有读者的作品,作品的含金量会大打折扣。海岩的小说改编为影视,实现了作家写作利益的最大化;余秋雨顶着骂声,把文化散文的大纛高高擎起,人家毕竟有几分真功夫。
   《人民文学》杂志素负盛名,仰仗的不只是官方资质,更主要的是其不断推出力作佳作,延续了杂志的生命。《诗刊》在诗歌界举足轻重,二十年前我曾自费订阅。记得那时看过一篇诗坛元老对“朦胧诗”的质疑文章,他的论调幼稚得让我这个普通的诗歌爱好者发笑。时代在前进,文学在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怎能简单重复《漳河水》的流淌?据说如今《诗刊》的发行不太景气,文学杂志脱离了大众,忽略了创新,路子会越走越窄。
    有人对郭敬明进军《人民文学》大呼小叫。我认为,这既不是文学有向市场低头的征兆,也不是长者对后进的屈从。厌恶郭敬明者可以对《人民文学》说不,但不能否认文学最终属于人民。郭敬明可以登堂入室,高雅走一回,其他网络写手为什么不能如法炮制呢?惊恐于《人民文学》与郭敬明联姻,其实表露了某些人的守旧和短视,萌生这种观念的脑袋,不在于其年长年幼。
    郭敬明进军《人民文学》,我看到了新锐和名刊的相辅相成。身为60后的老文学爱好者,我既没有80后郭敬明韩寒们的叱咤风云,也缺乏同时代人洪烛、潘洗尘、古筝们自号“归来者”的王者之气。笔者默默如蜘蛛,埋头编织一角文学梦网;我执着若西西弗斯,把阻遏前行的巨石一次次推向山顶。文学的明天属于年轻人,属于创新者,属于执着的追求者。我算其中的哪一种呢?想到这,我还倒有点如坐针毡了。
                                                                                                                     
                                                                                                                               2009-7-26晚,豆木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8 编辑

……网络正在改变文学的生产方式和阅读方式,网络正在影响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感受力……网络也为具有诚挚艺术追求的差异化的写作提供了生存空间。”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8 编辑

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指发表数量上的激增,而是作为写作者,开始从散漫随意的涂鸦,上升到了有意识地向艺术创作接近的飞跃。
说得不错。从量到质有一个自省的过程。自己感觉现在看重的不仅仅是发表,也是自己写作的一点点突破。
至于纯文学与市场化的联姻,在所难免。文学有读者不是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8 编辑

婊子也是劳动者,我敬重婊子,但是婊子肯定不适合做建筑工人,建筑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能涂脂抹粉,现在的问题是:婊子要模仿建筑工人的神圣,建筑工人羡慕婊子漂亮,灰姑娘想嫁王子,我想娶埃及艳后,问题是——可能吗?
咱就这点愿望,可是别人都说咱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问好兄弟!观点犀利而立论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文学的明天属于年轻人,属于创新者,属于执着的追求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ro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原帖由 雨荷风 于 2009-7-27 7:56:00 发表
……网络正在改变文学的生产方式和阅读方式,网络正在影响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感受力……网络也为具有诚挚艺术追求的差异化的写作提供了生存空间。”说的好.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原帖由 布衣杨奇 于 2009-7-27 10:07:00 发表
认真阅读
问好

感谢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09 编辑
原帖由 张之 于 2009-7-27 13:46:00 发表
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指发表数量上的激增,而是作为写作者,开始从散漫随意的涂鸦,上升到了有意识地向艺术创作接近的飞跃。
说得不错。从量到质有一个自省的过程。自己感觉现在看重的不仅仅是发表,也是自己写作的一点点突破。
至于纯文学与市场化的联姻,在所难免。文学有读者不是坏事。

问好张之兄,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22:30 , Processed in 0.07583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