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5|回复: 21

走近余秋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七月底,我偶然有幸聆听余秋雨先生的讲座,而在这之前,我对余先生,应该说是非常陌生的。我没看过他的文章,也没见识过他的才华。只是偶然去过他的博客;也因为“捐款门事件”而从侧面对秋雨先生有了一些不太全面的了解。
  听了大师半天讲座,给我的第一感觉,秋雨先生是一个博学多才、能言善谈的人。我对余先生的印象,也因为这次讲座而加深了不少。以前累积在脑海的秋雨印象,因为那次讲座,变得脉络清晰起来。

   最近,我潜心研读讲座那天偶然得到的秋雨先生著作《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现在,基本看完了。我记得,当初曾经答应我博客里的朋友,看完大师的著作,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在大师著作的引领下,我的思绪和文字,开始战战兢兢的靠近这位叱咤文坛的大师!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的开头,余先生采用了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故事。当然,这不值得大家惊奇,都是他的文章,即便重复也不足为奇。而那天讲座上,余先生也是用这个故事作的开篇。这样,我就不由自主的对那文章多看了几眼,多加了几分关注。这一关注,竟然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书中和秋雨先生的讲座上,开篇都讲的是他有个学生,某天看见了箱子底下几张发黄的旧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衣着时尚的旧时代美女,那学生问他父亲,照片上是谁,他父亲回答,是孩子的奶奶,他的妈妈。孩子很好奇,再多问,他父亲就不肯多说了。于是,孩子便独自去他父亲的老家,寻宗问祖了。

   奇怪的是,那里健在的女性老人,对此事也说不出个之所以然。而问到那些老年男性时,却发现他们眼神里某些暧昧的东西,让这孩子感觉这些老年男人哪个都象是他的祖父。终于,孩子害怕了,逃离了那个可怕的地方。

   孩子把困惑告诉秋雨先生,先生安慰孩子“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读到此处,我却困惑起来。按说,余先生的学生,年纪应该和我差不多,而他的父亲应该和秋雨先生的年龄相近吧?那么孩子的祖辈,应该是民国初期或者以后的人吧?那时候,应该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约束是比较多的,那孩子的祖母,怎么会放浪到连后代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所生的地步呢?

   再者,美丽基因的说法,也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中华民族毕竟是传统的民族,或许,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可以容忍、兼并、吸纳甚至掠夺。而人类的繁衍,却不允许溃烂。孩子的父亲和孩子,在正常人看来,应该是被人瞧不起的“杂种“。当然,我的话有些粗鲁。但我实在不明白,这样一个毫无进步意义的故事,怎么就成了秋雨先生得意的开篇呢?

   我们都知道,除了远古,还没有文化和文明特征的年代,母系社会里,有过那样荒谬的事情。随着人类的进化,逐步规范了情感的文明,有了一夫多妻,再到一夫一妻。我们应该没有听说过,为了美丽的基因,美貌女子可以随便乱来,最终生下不明不白的孩子。即便那类个案的确存在,大师用“美丽的基因”作为褒扬,我很惊讶。难道,大师要宣扬的,是一种“杂种”文化?很不明白!

   或许,秋雨先生的本意,是用此话题,引出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基因?但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文化可以杂交,动物可以杂交,水稻可以杂交......唯独人类不能容忍杂交!余先生作为文化大师,却用此事作开篇,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再认真的读下去,余先生说,在香港讲课,要求现代的大学生“少用或者不用形容词……”我又感觉惊讶万分!看余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文采飞扬,根本不缺少形容词,为什么要叫莘莘学子不用或者少用形容词呢?形容词和修饰语,自古以来是文章的精华和点缀。试想,一篇没有形容词的文章,干巴巴的会有吸引力么?我们的语文颗,老师讲的最多的,恐怕也是形容词吧?秋雨先生为什么那么痛恨形容词呢?大师应该是慎言的,因为,大师对于懵懂者的教化作用,是非常厉害的。我不知道,秋雨先生是何用意?在自己文采飞扬,佳句迭出的时候,要别人不用修饰和形容词?

   再接着,我似乎走进了一个遥远的真空。那里,有金戈铁马,有驼铃叮当,有沙漠落日,有南国花红。而此种美丽,是一次又一次文明的进化,一次又一次文化的图腾。从树皮野草到锦衣玉食;从甲骨文到汉字。每一次都是神奇文明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是一部厚重的中华文明历史!

   我看着,也感动着。不是感动于文字,而是被中华历史的灿烂光华所感动。应该说,也要感谢秋雨先生。与其说,秋雨先生是一个文学大师,我宁可称其为历史学家。看他的散文,是很美,其中,有些篇章是秋雨先生走遍中华大地所发出的感慨之佳音。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文化佳作。有如徐霞客的游记。

   但绝大部分文章,秋雨先生则象一个高明的翻译。把中国古代历史文字,翻译成现代文章。我们以前在学校,也读过古文,还有看过一些历史书,和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感觉有些晦涩,没有读现代文那样的酣畅淋漓。秋雨先生抓住了读者的愿望,用现代语言,诠释了古代文化,的确是非常高明的,而且是非常成功的。这或许和他某一时期在藏书楼潜心看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感谢秋雨先生对历史文化的更新,秋雨先生应该感谢那次造就他的奇遇吧?我想,应该的。

   客观的说,秋雨先生的《摩挲大地》要比《寻觅中华》更精彩。因为,前一本著作中,有许多精彩的游记散文。而寻觅一书,则大部分是古典历史的翻译和再现。虽然,期间夹杂了作者本人的想象和意愿,给我的总体感觉,依然是在读现代文本的历史书。

   中华文明,象一条浩瀚而悠远的河。从遥远的史前文明到现在,在这条历史的巨河里,沉淀了许许多多的瑰宝。前人在不断的挖掘,后人还会不间断的挖掘和整理。所以,读秋雨先生的书,跟看历史教科书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不同,是秋雨先生的文字,掺杂了大量的现代元素,还有他的个人观点。而对于一些观点,我也仅仅是当作了读“戏说历史“之类的书本。看过算过。因为,历史是曾经发生的事情,仅仅凭着留存下来的资料,是无法复原当初的真实的。就如现在,我们无法去猜度以后的世界文明,究竟会到怎么样的一种境界,一个道理。

   看秋雨先生的文章,再联系到他的讲座。我发觉秋雨先生无意间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的讲座,和书本上讲的一模一样。而他的书,也是很口语话的,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我先讲到这里”。似乎和领导在台上作报告一样。那样,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师不是谨慎一些呢?比如,书上写的,尽量不要在会上说;会上说的,尽可能和卖的书不要相同。

   因为我们都知道,再怎么愚蠢的演员,只要每天坚持背一套台词,做一样的动作。久而久之,也会变成临危不惧的好演员的。就算他只演一个角色,演一场戏剧,又有谁能指责他“滥竽充数”呢?仅仅听大师的讲座,我很佩服,可看了大师的著作,钦佩之感觉悄然消失了。失望的情绪却渐渐在曼延。我多么希望,秋雨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而并非鹦鹉学舌,每天或者到每处只会“唱同一首歌”!

   走近名人,再深入名人,我对名人的崇敬心情逐步消失,名人在我的眼前,一件一件脱去了华丽夺目的衣裳,逐渐已经回归平凡。这是我这次听课、看书最大的收获。写这篇文章,我不是想借秋雨先生炒作自己。我从来不是一个喜欢炒作的女人,再者,靠爬在名人肩膀上出名,我也看不起。我写此文,是因为答应了我博客的朋友们,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虽非君子,却也经常以君子之风范要求自己。既然当众许下诺言,那一定是要兑现的。我以为,为文问人,万不可言而无信。为文应做到端正,为人能做到坦荡,唯有如此,才无愧别人的赞誉,才无惧别人的责难。此乃我今生之心愿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的一篇。也喜欢余秋雨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童天鉴日 的帖子

谢谢斑竹关注!
问好~:rose :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布衣杨奇 的帖子

哈,诗兄别鼓动我哦~~:Z
我才不准备去和名人打仗呢,哈哈~:D :rose :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凝泪成珠 的帖子

余秋雨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yjtyzx1 的帖子

哦,那是你的感觉~
秋雨先生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有散文的轻灵,历史读本的详细,还有一点官腔,一点自私~~
嘿嘿,每个人的感觉不同,正常.
问好:ro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雨荷风 的帖子

谢谢斑竹!
问好~:rose :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名人,再深入名人,我对名人的崇敬心情逐步消失,名人在我的眼前,一件一件脱去了华丽夺目的衣裳,逐渐已经回归平凡。这是我这次听课、看书最大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23:42 , Processed in 0.09337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