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回复: 1

一组《安魂曲》 难解母亲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6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组《安魂曲》 难解母亲忧


    19383月,对于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来说,是一个忧伤的开始。诗人的儿子列夫被再一次投进监狱。其实,关押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列夫是古米廖夫的儿子。儿子的父亲也是一位诗人,并且是阿克梅派的代表诗人。
    不幸的是,古米廖夫在10月革命后被枪决了,罪名是通敌叛国。列夫就为父亲多说了几句,他总认位父亲的死是冤枉的,从现在所存的资料看,古米廖夫确实没有通敌叛国的行为。相反,他的诗歌和妻子阿赫玛托娃一样,抒发了对伟大祖国俄罗斯的无限热爱。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是非常敏感的,列夫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儿子被捕的那一年,阿赫玛托娃已经49岁了,她的儿子被收押在列林格勒。诗人一次次从老家熬德沙,跋涉来到这座遥远的被冰雪覆盖的北方城市。她同一大批来此探监的囚犯的家属混杂在一起,排着长队,等待探视遭罪的儿子。
    那时候,阿赫玛托娃的身体非常虚弱,她头带一顶皮帽,身披一件黑色的斗巾,手提袋里放着几块风干了的黑面包和注定不会被搁糖的苦咖啡。她在寒风中伫立着,她为儿子的命运担忧。   
    从心底里讲,她觉得上苍对儿子是非常不公的。一个老实得有些倔强的儿子,一个从小受父母文化熏陶的儿子,对理想的操守和道德的信仰是非常坚贞的。就因为为自己的父亲鸣几句冤,说了几句发自肺腑的话,就被当成政治犯投进监狱。
    想到这里,阿赫玛托娃打了一个寒噤。她已经排了一整天的队,她真怕还像昨天那样,当排队排到跟前时,探视的时间已到,一切还得从头开始。
    临近黄昏的时候,诗人阿赫玛托娃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她被几名士兵,领到了一个低矮的牢房前。士兵从裤腰带上取下钥匙,用脚把牢门踢开。然后,一个瘦瘦的,风一吹就能刮倒的影子,蓬松着满头乱发,面挂一脸胡渣,靠在了门口。他目光浑浊,满面憔悴,衣襟褴褛,浑身霉味儿。
    阿赫玛托娃深吸一口气,强抑制住自己的悲伤,跌跌撞撞来到了儿子的面前。她伸出双手,拥抱儿子。她看见儿子的眼睛已经干涸,儿子抽动着嘴角,扇翕着鼻翼,却没有泪流下来。
    牢房是潮湿的,发臭的马桶和薄薄的棉被混杂在一起。牢房没有窗户,但四面八方的风却呼呼着,在这小小的牢房打着穴儿。十几平方的牢房里,住了六七个犯人,每一个犯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阿赫玛托娃掂的手提袋上。
    诗人的火气上来了,她用双手敲打着房门,质问士兵:“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士兵一脸麻木,根本不理会这位站在他们面前的世界级的诗人。他们甚至伸出枪托,驱赶诗人。
    在这类痛苦面前/高山低头 大河断流/但牢门紧闭/苦难的洞穴/和催命的焦愁藏在身后。这是诗人《母亲》诗歌中的一个片段。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列林格勒探监的日子里写成的。
    诗人拖着沉重的身躯,从监狱里出来。就在这时,一位女人,也是一位母亲认出了她。
    “你是白银诗人阿赫玛托娃吗?”白银诗人,是人们对阿赫玛托娃的尊称。那位母亲双手紧握诗人的手,嘤嘤哭了起来。
    那位母亲说:“这儿的一切,你都看到了。政治犯,刑事犯混杂在一起,那么多的犯人,囚禁在一间小屋里。满屋子的馊味儿,四面都是不抵风的墙,会死人的。你应该把这些写下来,因为你是诗人,因为你看到了。”两位母亲的手握在了一起,在陡峭的寒风中,默默前行。
    这期间,诗人收到了好友普宁从柏林发来的信件,让她到那儿去疗养一段身体。普宁说:“换一个环境,心情舒坦一些,或许会更好。”
    阿赫玛托娃拒绝了好友的邀请,在儿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怎么能撇下自己的亲生骨肉呢。
    阿赫玛托娃留在了列林格勒,从此后她开始和这座城市,这座监狱,这座监狱里的犯人,这座监狱里犯人的家属,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要把在列林格勒看到的这一幕一幕写出来,作为俄罗斯的良心,她要让全俄罗斯的人都来聆听一下,一位母亲,不,是全体俄罗斯的母亲,发自肺腑的呐喊。
    俄罗斯乃至世界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组诗篇《安魂曲》诞生了。阿赫玛托娃根据自己的亲身遭遇,以一种大爱,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悲凉心情,她以全体俄罗斯母亲的名义,写下了足已影响后人的恢宏之作。
    这一诗篇,彻底奠定了她在俄罗斯诗歌史上的王冠地位。并从此和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齐名,被后人赞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白银诗人也罢,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也罢,这都是人们对她诗歌的赞誉。诗人阿赫玛托娃,就像所有的母亲一样,一直为儿子操劳着。列夫在遭受17个月的关押之后,又奔赴流亡之途,母亲也打点行装,开始她人生的一次漫长旅程。
就用《安魂曲·尾声》中的一段小诗作为结束语吧。
    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绝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粗俗的献媚我绝不聆听,/我的诗歌也绝不向他们献呈。/ /可我永远怜惜流亡者,/他们如同囚徒,如同病人/漂流者啊!你们的道路黑暗漫长,/异乡的谷物散发着艾蒿的清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赫玛托娃值得一看啊,她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2:37 , Processed in 0.0795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