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朋友们,你们好,前段时间我和几个朋友编辑出版了一本诗集,里面的诗歌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大部分诗歌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这个弊端可以说是现在诗坛普遍存在的,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诗歌缺乏文化内涵,过于自我化,脱离现实和大众,晦涩难懂,不能成为真善美的范畴!就这些现象看诗坛,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你们在百忙之中能读一读,感受感受,如有思想代沟,敬请谅解!
我们要深知我们的诗坛处在一种极其不容乐观的时期,从赵丽华的梨花体到苏菲舒等人的裸体诵诗,再到当下诗坛流行的连作者自己都难解其诗歌大意的朦胧诗,伟大的诗人们把诗歌这一华夏文化库中的国粹糟蹋成了会打回车键就会写诗的“劳什子”,我们的诗歌作者备受嘲笑鄙夷,遭到白眼无数,为什么我说诗歌作者而不说诗人,因为这年头说自己是诗人是要挨骂的。
现在的网络诗歌,可谓非常红火,诗歌作者的队伍浩浩荡荡,然而却是华而不实,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谁是当局者?我们诗歌作者就是,我们自己看着诗坛发展的还不错,挺繁荣的,自我满足,可在旁观者眼里,诗坛早已是破烂不堪了,疲软无救了!我们的诗歌作者整天奋战在网络诗坛,本来现实诗坛就不景气,再加上作者精神低靡,创作出了一些徒有“华丽外表”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文字垃圾。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诗歌呢?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东晋末期南朝宋的诗人陶渊明和唐代大诗人的杜甫吧,在那种战乱不断,贫困焦急的非常时期,陶渊明尽管有着非凡才华,可他为了追求自由,不顾人民死活,隐居田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大量闲逸的诗文辞赋,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到了极端,他是悠然了,可当时的人民呢?恐怕他们是儿争在战场,悲伤泪绵绵了吧。我们现在想一想,假如我们当时那样,将会是多么的该死。杜甫深知人民的疾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诗歌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情调,写下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许多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那时候人们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杜甫,因为杜甫是真心向着人民的,同样在今天,很多农民会去吟咏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等诗句,而很少会去吟咏陶渊明的“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等诗句!再说说中国诗歌的最后一个辉煌诗人汪国真,他是我最崇拜的一个诗人,汪老师的诗歌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每首诗歌都蕴含哲理,对我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同学都来借我买的《汪国真精品集》看,说汪老师写的诗歌耐读,读得懂,有韵味,而且其中融入了大量对人生观,爱情观,生活观的看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还有一个让汪老师的诗歌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他的诗歌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人民,才造就了这么一位辉煌的大诗人。说了这么多,什么是有价值的诗歌呢?想必我不说大家也很明白了。
中国农民有9个多亿,诗歌脱离了农民,脱离了大众,将不可能得到发展!我们的诗坛现在就处在这种状况。现在的诗歌刊物、诗人多不胜数,有数量而没质量,有质量而没有价值,有价值而少精品,处境让人担忧,我认为,我们的诗坛要想到达唐诗宋词时的那种繁荣昌盛时期,我们的诗歌作者就要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走向大我,走向社会这个大圈子,诗歌的题材要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底层,关注弱势群体,跟随时代的步伐,不要再搞一些小资小调,不要再搞一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要再孤芳自赏、哗众取宠,不要再我行我素、自鸣得意,多写一些对人民,对他人,对整个社会有用的诗歌作品。
我的个人诗观是:以一颗真诚宽容和爱的心来完成真善美的诗歌创作,什么是真呢?创作者的心要诚实,实话实说,来不得半点虚假,别自作高深,写一些晦涩难懂的诗歌;什么是善呢?你写的诗歌是灵感突来时记录生活的真实写照,你的诗歌是要积极向上的,充满人生哲理的,让人读后能产生共鸣的,读了你的诗歌能有一种若有所得的感觉,比如说,能给受挫的人以重头再来的信心,能给骄傲自满的人以警示,能给在人生道路上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等等。那什么是美呢?就是闻一多先生讲的诗的三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在描写一些景物与事物时,把事物的棱角与状态形容的非常的美.)和建筑美(在文章方面,结构很好,不会很零散,而在内容上也很能体现出建筑学上的有基有底)。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诗歌作者都手拉手,心连心,联起手来,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诗坛将会日益繁荣昌盛!您说,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