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4|回复: 31

一七令(宝塔诗) 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6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七令(宝塔诗)  棋


                        棋
                  博弈,争驰。
               拼智慧,夺先机。
            审时撤退,度势包围。
         凝神精算计,出手快挪移。
      倘若一招走错,陡然八面呈危。
   起死回生超技艺,反输为胜出名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介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源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
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

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
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点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
  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
  宝塔诗按形状分可分为单宝塔诗、双宝塔诗和变形宝塔诗。从读法上分,人们把从上依次读到下的称宝塔诗,把交织读、倒读、回文读或迂回读的各自另起了名字,如火焰体诗、飞雁体诗歌(晴空展翅飞雁文诗)、叠翠诗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

后来这种体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如:   
一至七言(尖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宝塔诗

  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

开头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
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庭写的《怀古今》,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各字句均为双字句,共240字,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
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比如唐代令狐楚的《山》就是除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如: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

[资料] 原创文学八周年纪念《锦绣》首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后来也有在第一句写两个相同的字,双塔就更明显了、如唐代张南史的《花》,读作: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先从花的颜色入手,前四句令人神迷。下四句说花美丽动人,引得莺叫蝶舞;像金谷园,引得美车经常停轮不前。下两句是妙笔,描写了花的自由和花的无处不在。最后是作者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2 17:07 , Processed in 0.09181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