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9|回复: 12

[分享]一起学写新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9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8 编辑

一起学写新诗<br>中国的新诗起源于上世纪初的“五四”白话诗文运动时期。以唐诗、宋词和元曲为代表“旧体诗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因此新诗便应运而生。<br>文无定法,新诗作为一种探索中的文体,更不可能有固定的写法。极而言之,新诗是最自由的,自由到几乎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必受任何制约。<br>但无论怎么写,新诗总还是诗,总要像诗才行。诗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义理,二是声歌。“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义理指诗的内容,义理就是“志”,就是以语言为载体所传达的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所谓“诵其言谓之诗”。声歌指诗的语言形式,就是诗的音节,诗的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就是用音乐之声所传达的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所谓“咏其声谓之歌”。自古以来,诗就同歌密不可分。诗,包括词、曲,这三者最初都与音乐是一体的。诗的产生最初就是由于音乐和舞蹈的需要,所谓“先民草昧,词章未有专门。于是声歌雅颂,施之于祭祀、军旅、昏媾、宴会,以收兴观群怨之效”。词和曲更是直接为歌唱而写作、而兴起的歌词。尽管诗、词、曲走到后来已同音乐逐渐疏离,但也还是要注意节拍和节奏;即使是写新诗,也不应当例外。<br>新诗的“声歌”,从视觉上说,包括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从听觉上说,有节奏,有平仄,有韵脚。下面举两首大家熟悉的诗,略加解析。<br>一、舒婷的诗《致橡树》,37句,押大体相同的韵,不分段,句子参差错落有致,句尾无标点符号,诗句的音节大体是两两相对。请看以下6个句子:<br>(我如果爱你??)<br>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br>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br>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br>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br>根,|紧握在|地下<br>叶,|相触在|云里。<br>这6个句子里有三对互相对应的句子。第一对各有三个音组,第二对各有四个音组,第三句也是各有三个音组。正是因为两两相对的诗句拥有相同的音组,读起来才会感到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br>二、顾城的诗《一代人》,共2句,押平声韵,句尾无标点,句子长短不一,每句里也有四个音组互相对应:<br>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br>我|却用它|寻找|光明<br>具体说来,新诗的“声歌”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br>一是节奏:诗的节奏是指对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安排,汉语一般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这些停顿与字音的平仄、发声的高低,使诗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如五言古诗的音节是2?2?1,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不拘一格,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br>二是押韵:相关诗句末尾的一个音节,韵母要相同或相似。为了避免单调疲劳,也可转韵,比如每两句或四句押一样的韵。西方的“十四行诗”,第一行与第四行押同样的韵,第三行和第二行押另一个同样的韵,叫作“抱韵”。新诗对押韵持开放态度,是否押韵可以由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行选择。但无韵的诗,最好通过别的办法增强音乐性,比如诗行的排列。<br>三是分行:新诗借鉴西方诗歌的分行排列形式,来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增强音乐性效果。对新诗分行的重要性,美国人卡勒曾经极而言之:“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的排列即视觉形式。”诗人把一句话分成两行,是为了让读者停顿一下再去看下一行,下一行是诗人更加强调的、更有光泽的语言。分行视诗情如何而有长短、疏密、参差的不同。诗的分行,实际上是诗人将内在情绪视觉化展现出来的结构形式。例如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行参差起伏,呈阶梯形,标志着诗人对十月革命巨变的强烈感受。还有一些诗人喜欢把诗行排列成几何形状或抽象的图形,用以寄托一定的寓意。分行意味着使用了省略和跳跃手法,这些手法本身就足以使诗歌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分行把写作的视觉间隔化,转化为阅读时的听觉间隔化,使之更充分地展示诗的节奏感。分行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使其能够用阅读诗的心理来欣赏诗作。<br>用字的平仄,对诗的音乐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相邻两句诗的每个音节相同,那么最好使用平仄相反的字词,读起来才会更加上口。这一点和古典诗词同理,在此不赘。<br>掌握了新诗的形式,还不算会写新诗。要把新诗写好,还是要继承中国文学传统的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汇《诗经》,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钟嵘在其《诗品》中总结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赋”就是铺陈的意思,就是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些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新诗的创作肯定也不能违背。<br>“赋”实际上就是描写,当然,赋也要用形象思维。作为铺陈的华丽描写,有时可以是一系列排比句式,也可以多用对偶和韵文,使之绚丽多彩。<br>“比”就是“比喻”、“比拟”、“类比”。就像电路里的变压器,起着将情感扩大或者缩小的作用,或者是以较为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便直接表达的感情,以直观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思想,以夸张手法来宣泄诗人内心的愤懑。以电影为例来说明:国产影片在表现男女欢娱的场面时,往往将镜头摇向闪烁的红烛,或是摇曳的花朵,想要说明什么,自然不言而喻;国外的一些伦理片、歌舞片,也常常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隐喻主角内心的感受。<br>“兴”又叫做“起兴”,通常用在全篇的开头或者小节的开头,用来引发下文。其特点是在形式上非常的自由,可以是一两句抒情,也可以是几句描写,在长诗中甚至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片断。但“兴”必须紧扣主题,能够统领全诗的格调。诗歌的中心内容要通过各种渲染和铺垫之后才能浮现,否则就违背了诗歌重在沟通而非重在论理的原则。在后来的演变中,“起兴”又有了“引起”读者“兴趣”的任务,好象一部电影有个精彩的片头,就非常吸引人一样。虽然片头和电影要讲述的内容可以毫无关联,但是仔细品味后仍可发现,它所表现的思想确实是和电影的主题一致的。<br>这些手法,不是说每一首诗都要用上,有的诗可能只用其中一种,有的诗可能三种合用。总之,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写诗,一定要用形象思维。<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9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8 编辑

言之有理,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8 编辑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8 编辑

再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现代诗歌有更多自由的写作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一首能朗读的诗就包括了韵,一首诗的声\势\气息都包有韵.只有做到无为适之,方能自然而然,而任何强加与牵就都会让诗表达上不完整或者显雕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一起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学习并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学习了,以后再写就注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29 编辑

谢谢大家来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14:43 , Processed in 0.1051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