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0|回复: 2

一次际遇就是一部心灵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5 编辑

在山谷:乡途 &nbsp; &nbsp; <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昌耀 <p><p>在山谷,倾听薄暮如缕的 <p>细语。激动得颤栗了。为着 <p>这柔情,因之风里雨里 <p>有宁可老死于乡途的 <p>黄牛。 <p>感觉到天野之极,辉煌的幕屏 <p>游牧民的半轮纯金之弓弩快将燃没, <p>而我如醉的腿脚也愈来愈沉重了: <p>走向山谷深处——松林间 <p>似有簌簌羽翼剪越溪流境空, <p>追逐而过:是一群正在梦中飞行的 <p>孩子?…… <p><p>前方灶头 <p>有我的黄铜茶炊 <p><p> <p><p><p><p><p>一次际遇就是一部心灵史<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读昌耀的“乡途”<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陈仲义<p><p><p>有人把昌耀这首诗与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的代表作《雪夜伫马林边》相媲美:两首诗都是意境深远的“回家”之作。但笔者以为,弗罗斯特的停伫凝神,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风范,干练简洁。而昌耀细微的心境抚摩,更多披露磨难后的心灵“归程”,充溢着纷乱与灿烂的“回光返照“。<p><p><p>只有经历万劫难逃的灾难,才特别珍惜大自然的一星半岚。你看,在山谷,一“听”到薄暮如缕般的“细语”(通感)——那仿佛来自天界的福音,他就禁不住“激动的颤栗” 了。这“细语”,既是莫名的天籁,又可能当成人世间的温情和慰安。对于流放二十多年的游子,哪怕再纤弱再“飘渺”,也是上天及时的馈赠。毕竟,这是一头颠踬于归途、无依无靠、且执著要回家的老牛啊。悲怆的心境,自然含纳苦役中的种种隐痛、流血,这一切,都在通感的“细语”中得到舒解。<p><p><p>悲怆归悲怆。不死的悲怆复活了灿烂。诗人在薄暮中,重新感受天宇的阔大,落日的辉煌,一个和弦式的叠加意象赫然出现了:半轮圆弧、纯金的弓弩、游牧民,三种意象互相映衬所达成的厚度,有表层的地域色素濡染,又兼具深层的人生写意。是昌耀的心灵,折射落日的悲壮,还是夕阳的余辉,带来心灵的“回光”?<p><p><p>诗人一方面是被大自然的美景震慑了(如醉),一方面又被沉重的旅途拖累(重负),但是,敏感的诗心,在某一空隙里(比如正经过山谷深处的松林间),触到松针的簌簌抖动,抑或鸟翼的剪飞,于是,他马上又焕发出孩童般的兴奋——想象出他们的“梦中飞行”。此时,掠过我们眼前的,是诗人苦难行程中超凡脱俗的神彩。它主要是由一组相对稀疏的意象组成:簌簌的翼翅、剪越追逐、孩子的梦中飞行——对大自然的细腻感知和童心的本真契合,再次证明,一个大诗人的“本性”与“起点“。<p><p><p>?在这场颤栗的洗礼后,诗人重新归乎平静:<p><p>????前方灶头 <p>????有我的黄铜茶炊。 <p><p>从大自然,处处渗透神性的光照下,诗人回落到具体的世俗生活——灶头和茶炊。这一貌似天壤之别的转折,非但没有凌空蹈虚,给人突兀之感,反而异常塌实。是因为,虽是具体生活指向,然而,有“黄铜”嵌入,它的发亮、难以锈蚀,便使得“回乡”的坐标与“召唤”前景,拥有坚实可靠的质地,并依托它上升为精神家园的美好象喻。<p><p><p>一次途中的际遇:薄暮、落日、翅羽,就构成一个诗人复杂的心灵史。这就是诗歌神奇的力量,这也是一个大诗人与一般诗作者的区别。??<p> <p> &nbsp;<p><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2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5 编辑

读了,豁然开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6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6 编辑

景致描写传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1-7 08:27 , Processed in 0.07670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