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6|回复: 5

风花雪月---永远的诗歌(系列评析随笔14---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十四、风花雪月-----之夕婉《回归》<p>文/古剑<p>置身于当今社会,回归的主题多种多样,回归的情感色彩缤纷。一个老题材却在夕婉的笔下熠熠生辉,可见诗人的感悟度的不同。对这首〈回归〉读后,偏爱有佳。它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现实性。<br>“其实 &nbsp;经过你时/我多想大声的笑/象秋天的落叶纷扬”<br>“你”是谁,我不知道,但心中隐约感觉到物质的、情感的、真实的指向,并顺理成章地往下读。此时的“我”多想大声笑,像秋天一样。多么富有感情色彩和另有深意。<br>“而 你的/比冬天/更低的呼吸/擦着风的肩/无声的飘/融入湿润的土”<br>一种呼吸,一方泥土,拉近了我和作者的距离。我人仰望,自渐渺小卑微,比冬天更低的呼吸,在人群中获得生命与位置。诗节简单、易懂,去又让人透过诗人营造的氛围,感觉到有股涌动,不得不深入地去体会和感受,顺理成章地接受这个现实。<br>“这是孤独的异乡/一朵纸上的桃花/一丛/摇曳的火苗/你江南般的烟雨/在急管繁弦里/疾速漫开/在丝竹紫调里/缓缓凋零”<br>急促的意象组合,紧凑的感知和经验,以语言的自身呈现,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内心的、独特的思绪,让读者感到尤如亲身的体验,而心里沉重和无奈,又看到自身的某些本质,精神已融入肉体。<br>“把一首诗写到内部/陷进美的  柔软的/绝望/“春天 一种叫鸩的鸟/在水边开出安详的花””<br>提炼,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歌的材料,通过某一瞬间,某一细节的展开,生发出诗意。这节的成功效果,就在于此。意味特别浓厚。<br>“我远远的伸出手/想伸出面向虚无的阳光/收回时/安静的异乡月色如雾”<br> &nbsp; &nbsp; 很美的意境,语言形成的境面,让人有一种切身的感受,质朴而有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空镜子里蓦然清晰的显影/让我惊慌失措/烈性的酒/加剧柔弱的逼近/垒筑的城堡/在月光与雨水里/滴滴瓦解”<br> &nbsp; &nbsp; 感受自我和生存的深度,沉静下来,通过诗人不同方式的摹仿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以自己度量自己,宁的不慌不忙,引发我们诸多思考。<br>  “隔着透明易碎的玻璃/十指相扣/湖泊蜿蜒/晓风残月依旧”<br> &nbsp; &nbsp; 一种独特的沉思的品质,干净利落的语言,从内心进行表达,以外部的意象来转化成诗语的提升,表现了人生的局限和失落,到位,而不拖泥带水。<br>  “烟雨红尘中/我站成你/在安静的起点与终点/和着你的呼吸/回归故里”<br> &nbsp; &nbsp; 红尘中,我站成你,和着你的呼吸,回归故里,点题的诗眼的呈现,让人品味,调动自己生命的感受品味,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感悟和收获,所具有的张力,唤醒了我们回归的亲切记忆。<br> &nbsp; &nbsp;整首诗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语言凝练,气质迷人,紧密的结构,澎湃的激情,鲜明的节奏,清新妙句,令人百读不厌。<p><p><p><br> 回  归<p>      文/夕婉<p><br>     其实   经过你时<br>     我多想大声的笑<br>     象秋天的落叶纷扬<p>     而   你的<br>     比冬天<br>     更低的呼吸<br>     擦着风的肩<br>     无声的飘<br>     融入湿润的土<p>     这是孤独的异乡<br>     一朵纸上的桃花<br>     一丛<br>     摇曳的火苗<br>     你江南般的烟雨<br>     在急管繁弦里<br>     疾速漫开<br>     在丝竹紫调里<br>     缓缓凋零<p>     把一首诗写到内部<br>     陷进美的  柔软的<br>     绝望<br>     “春天 一种叫鸩的鸟<br>     在水边开出安详的花”<p>     我远远的伸出手<br>     想伸出面向虚无的阳光<br>     收回时<br>     安静的异乡月色如雾<p>     空镜子里蓦然清晰的显影<br>     让我惊慌失措<br>     烈性的酒<br>     加剧柔弱的逼近<br>     垒筑的城堡<br>     在月光与雨水里<br>     滴滴瓦解<p>     隔着透明易碎的玻璃<br>     十指相扣<br>     湖泊蜿蜒<br>     晓风残月依旧<p>     烟雨红尘中<br>     我站成你<br>     在安静的起点与终点<br>     和着你的呼吸<br>     回归故里<p><p><br>十五、风花雪月----之李滨《静》<p>文/古剑<p><br>“诗歌如画”这是诗歌的一个标准。如画的诗,给人一个静的美的感觉,读现代诗和网络诗歌,浮躁的东西比较多,一些诗歌追求着快速度、技巧的运用和怪异的构思,让读者在阅读上思维紧张和呼吸短促,很累。当然快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但读诗我喜欢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读着安静的诗歌,这才能进入一种意境,达到一种享受。<br>读李滨的《静》一诗,找到了这个感觉。<br>这首〈静〉,出奇的静,读它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幅山村的夜色,虽然冷,但却很美。从诗歌和阅读的角度来讲,全诗仅有三节,在有限的篇幅中,作者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在平静和缓缓的叙述中,营造的意境开阔而可见,感受到自然与苍宇巨大的静态。<p>“冬至这天 &nbsp;大雪封山/阻隔了回家的道路/却没有阻挡太阳的步伐/它跃上滑雪板/一瞬间就滑进了夜的胸膛”<br>太阳是挡不住的,生活也是挡不住的。诗人写出太阳跃上滑雪板形象而生动的句子,十分新鲜而恰如其分。把太阳和夜晚隐喻成肉体之爱,使人充满蓬勃热烈,生生不息的活力,激发人的精神之爱,颇有出人意料的感觉。<p>“感谢这场雪/让我暂时放弃人间烟火/丢掉乌黑发亮的猎枪/在窄小的小木屋里/燃起火炉 &nbsp;点亮蜡烛/尝雪品茶 &nbsp;独享一份清冷和暖意 ”<br>一个猎人的生活,是那样的瑕意和悠闲,令人向往的生活。一杯茶,一炭火,一支蜡烛,多么温馨的日子,虽有些清冷,但却暖意浓浓。生活就是如此,有冷有暖,但如何去把握和适应,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节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而美丽的效果。<p>“后半夜 &nbsp;风停雪驻/推开门遥望/星空洁净 &nbsp;让我不敢出声/整座山身裹睡袍酣睡/只有我的睡意/正斜挂在月亮的银钩上”<br>一幅风停雪驻后的山谷幽静,月亮挂在天空,如银钩,山睡意酣浓,一切是多么的安静,在脑海里呈现出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静的我们不敢出一点声响,怕扰动这灵性般的境界,使自己沉静在诗中许久……<p>这首《静》真是静的出奇。作者用极平凡的意象和平缓的语言,营造的一幅静态构架和画图,真是美极了,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氛围不断地漫延开来。<p><p><p>《静》<p> 文/李滨<p>冬至这天 &nbsp;大雪封山<br>阻隔了回家的道路<br>却没有阻挡太阳的步伐<br>它跃上滑雪板<br>一瞬间就滑进了夜的胸膛<p>感谢这场雪<br>让我暂时放弃人间烟火<br>丢掉乌黑发亮的猎枪<br>在窄小的小木屋里<br>燃起火炉 &nbsp;点亮蜡烛<br>尝雪品茶 &nbsp;独享一份清冷和暖意 <p>后半夜 &nbsp;风停雪驻<br>推开门遥望<br>星空洁净 &nbsp;让我不敢出声<br>整座山身裹睡袍酣睡<br>只有我的睡意<br>正斜挂在月亮的银钩上<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先提,待学。<br>这个续集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个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2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两首唯美的诗歌,评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2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好!期待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4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也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5 07:39 , Processed in 0.09062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