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5|回复: 9

[原创]不在风格的奇崛与诗性的裸露——谭体英先生诗歌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2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赵福治在 2005/03/23 08:21am 第 1 次编辑]<br><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不在风格的奇崛与诗性的裸露<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谭体英先生诗歌作品赏析 &nbsp; &nbsp;赵福治<br> &nbsp; &nbsp;在汉语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种新型的诗歌文体形式因其文短而意蕴深远,取才随意、诗意活现易为大众所接受,而又无章法之束缚,正为越来越多的(尤其是古体诗爱好者和老年诗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自九十年代台湾的余光中老先生谓之为“新古体诗”以来,这类诗歌文体的称谓就一直被延传至今。就其界定也一直没有具体的要求可言,但人们心中认可这类诗歌文体形式的标志是:作品外在形体结构类同古体诗歌,却又无任何古体诗的章法可言——有人称之为:“不在风格的风格”。 我市老诗人谭体英先生在“新古体诗” 的求索上已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古体诗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谭体英的诗歌作品,去领略其裸露诗性的吟唱,触摸其奇崛的心跳。<br> &nbsp; &nbsp;诗人谭体英的作品以诗配图为基调,既无隐晦、枯涩、惊人的语言和华丽的铺张,也无刻意的语句编排和陌生意象的切入,甚至连作品名字也没有,一幅幅从自己视角出发拍摄的图片配上信手拈来的短短几行文字,或典雅随意,或朴实辛辣,或直抒胸怀……或像窗台上的一盆花草,点缀我们的生活,或像是警世铭文,带给我们以思索……看似随意却意蕴深远的作品里,一昧地任诗意的灵性恣意地挥洒和显现:“凝眸远望 / “咕咕”吟唱 / 和平使者自天降 / 在颠峰、在广场 / 圣洁的精灵 / 伴随平安吉祥 / 庆典放飞 / 平日翱翔 / 给予人类的/总是祥和幸福、美好愿望。”在《题鸽子》一诗中,诗人不拘一格地将古体诗中从未使用过的“引号”,将鸽子“咕咕”的鸣叫,引入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寥寥几笔,就将鸽子连同自己的情感恣意地放飞在蔚蓝的天空,不能不使人惊叹其奇崛、不在而又无所不在的风格。 &nbsp; &nbsp; &nbsp; &nbsp;<br> &nbsp; &nbsp;在题《冬日渡舟》的诗中,开头两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 玉镶悲嵌寒气凝。”就使我们置身于冰天雪地的河边。而随之而来的“夜半冷月昼映雪/坚冰凛冽傍岸封 / 艄公桨橹都不见 / 人迹烟火觅无踪。”以月和雪进一步加重了阵阵的冷意,使映衬和表现的意境更为突出。但这些对于诗人都不重要,诗人笔锋一转:“有闲识得冷颜面 / 别样情怀踏隆冬。”把饱经风霜、看破季节之外的超然和顿悟留给我们思索。<br> &nbsp; &nbsp;诗也,性也,性情使然也。诗人同样不可避免,在游南岳衡山流连往返时,诗人面对青山绿水中的麻姑仙庄,不禁诗从空中来:“麻姑仙庄 / 南岳衡山隐然 / 麻姑的故事 / 美好传诵千年 //毅然摒弃天庭 / 福祉满载归人间 /仙姑仙鹿飘然处 / 抬望眼琼阁仙山。”短短8行诗文就把足跨仙鹿、摒弃天庭、造福世人的麻姑表现地如在眼前,而最后2行“仙姑仙鹿飘然处 / 抬望眼琼阁仙山。”,更从诗歌作品的 本身看出了诗人笑对世俗的坦然心态。 “独自冷艳傲然、粉黛金丝银缕”, 菊花一直是人们比较喜爱、称颂的花朵。在题《菊花》中,诗人以形象的语言形容菊花的多姿,收尾的两句:“凝仰天高云淡,伴送南飞鸿雁。”——拟人模式的运用,无形中提升了菊花的高洁,使整首作品更具张力。<br> &nbsp; &nbsp;民族英雄郑成功曾以收复台湾而彪炳千秋,成为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楷模。当诗人谭体英手拂一代名将郑成功石像上的灰尘,眼望台湾海峡,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也同样跃然纸上:“鼓浪屿巅极目望 / 情系海峡万顷浪 / 收复台湾功卓著 / 郑氏成功大风唱 / 船坚炮利何所惧? 还我河山惩豪强 / 众志成城华夏魂 / 统一大业酬炎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鲜有雷同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分支之一,座落在南岳的世上最高、最重、最大的中华万寿大鼎更把中华书法艺术之魅力尽情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鼎高9.9米,喻九九归一;鼎重56吨,喻56个民族团结奋进;上铸一万个自中国有史以来各朝代、各民族和当代华夏儿女不同字体的“寿”字,喻意中华万寿无疆。诗人面对祖国的魁宝,诗情昂然,义气飞扬:“中华万寿大鼎 / 傲然南岳衡山 / 万千寿字不同 / 各领风骚千年 / 博大精深观止 / 洪钟大吕尽展 / 泱泱华夏文明 / 向鼎为之肃然”。诗人在 题《郑成功石像》和《中华万寿大鼎》作品中这样的语言和表述,把“诗性等同人性,诗、人相通”的阐述表达得一览无余。<br> &nbsp; &nbsp;佛偈中曾云“观心见性,观法无常” 。 一首诗歌,就是一曲心灵的吟唱和心性叩问与裸露的再现。而从 《诗经》面世开始,诗歌一直是国人比较喜爱的文体表达形式之一,至唐时,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盛极。时至今日,可以说在我们都还是孩童时期,就早早地在父母的儿歌和启蒙老师的口传心授中感受到了诗歌,接受了诗歌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青年们更是以各式各样的诗歌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即便是在文学艺术边缘化的今天,还没有那种文体能象诗歌一样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在世界文学史也是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可以比拟的。同时,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奠定和开创了我们东方美学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br> &nbsp; &nbsp;追求风格是诗人的选择,“不在风格的风格”同样是一种风格。在某些程度上讲,诗人诗歌作品风格的定型,是诗人诗歌作品走向成熟的一个象征或里程碑的界定,关键看作品具备的现实意义和由其带来的社会的或文化的效应,当今直面生活的诗歌作品不可谓不多,可读来畅快、惬意,和于现实生活中带给我们深深思考及雅俗共赏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当新古诗这类作品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与其把它看作是对诗歌语言的补充和扩张,毋宁说是诗人对自然和现实意义上的一种意象的回归,在这种格式诗歌作品中,诗人谭体英的诗歌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这在诗人题《雪原小木屋》一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雪原小木屋 / 静悄悄远离喧嚣 / 装满了童话故事 / 吟唱梦幻歌谣 / 望一眼灵感顿生/走近 / 心神欲飘 / 莫打破固有的静 / 留住些理念的巢。”作品纯真的诗意和心神的飘逸,把我们引领到一个白雪铠铠的童话世界,使我不由得想起11年前在北京首届“艾青杯”文学作品大奖赛颁奖大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瑛说过的一句话:“既然上帝允许年轻人说梦话,那么就让我们激情起来吧,因为我们每位诗人都一颗年轻而沸腾的心。”是的,诗人们永远都有一颗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心,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往往首先打动的也就是诗人的心灵,唯此,诗人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打动读者。<br> &nbsp; &nbsp;勿容置疑,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母土,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应该是建立在和人们生活相关基础之上的提炼和升华。诗人谭体英从“鸽子”、 “麻姑献寿”、“冬日渡舟”、 “菊花”、“郑成功石像”、“中华万寿大鼎”、“雪原木屋”这些日常百姓耳闻能祥的命题着手,通过其充满活力的意象,将生活与诗歌形式完美地展现和交融,一方面反映出诗人熟练驾驭文字的功底,另一方面也将诗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提炼艺术的能力表现无疑。他的作品本身所展现的不止是诗人通过图片的形式记述对世俗物语、民生风情的独特理解,而是随着娓娓道来的文字铺展,使其图片和文字在我们眼前奇崛成一幅幅“思想的画面”,令我们憬悟和深思。<br> &nbsp; &nbsp;我期盼着,不远的将来,在一大批“新古体诗”诗人的不懈努力和尝试下:“新古体诗”——这一 “不在风格之风格”诗歌文体形式的奇崛和由其特性所赋予作品裸露诗性的鲜活,必将推动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的扩张,并在中国乃至世界华语诗歌语言的进化过程中绽放出其耀眼的光华。<p><br> &nbsp; &nbsp; &nbsp; &nbsp;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福治总版笔健,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诗歌的尝试越多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问好!我觉得诗歌的美可以多形式的,各个层次的审美去向是不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nbsp; &nbsp;在我看来,诗歌歌赋与其它文体比较,在思维与构思方面跨度是大了些。也有人说是属于跳跃性思维,这也许是因为其所用文字的简短有关,但在作者看来是更简洁明了的表达。在与社会大众思维衔接上是有一定差距,也不为过。<p> &nbsp; 在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前提下,建议开设心理及思维方面的栏目,不知版主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论坛就是大家争鸣和评说的地方,欢迎提出不同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再次提出建议尽快开设心理及思维方面的栏目,不知版主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下面引用由兰都八甲2005/03/23 09:11am 发表的内容:<br>再次提出建议尽快开设心理及思维方面的栏目,不知版主意下如何?<br>
<br>如果参与的人多,我想可以考虑,我曾在中国现代诗歌网开设“一首诗的诞生”栏目,大概此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这中不按格律要求写的古体,我也做过较长时间尝试。贴在新诗版,别人是古体,贴在古典版,又被否定,踢来踢去,无家可归,干脆不写了。福治的推介,定会增加些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8 编辑

兰都八甲 诗友好,我们正在向领导提此建议。同时,也欢迎诗友多来论坛,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1-8 13:04 , Processed in 0.07393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