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回复: 0

清诗二十讲﹙钱塘刘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8 16: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四  王士禛
顺治十四年丁酉,山东济南大明湖秋色乍染,乡试的士子云集省城,其中有一位白衣少年,于文酒之会,以秋柳为题赋诗四首,大江南北纷寄和章,可谓盛极一时。
这组«秋柳»诗的作者,就是二十四岁的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恒台﹚人。少时以聪慧见称,15岁就出版了个人专辑«落笺堂初稿»,24岁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王士禛的«秋柳»诗虽为触景生情,怅然有感之作,称不上时代的最强音。然其韵外之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风格,与他的神韵说,还是十分吻合的。这种让艺术回归其本来面目的手法,也是无可非议的。
神韵一词,最早出现于六朝,谢赫«古画品录»说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中国最早的诗论家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便是神韵说的根源。另外,«潜溪诗眼»也从各个方面作了自齐梁之画向诗之转变的叙述。
由于王士禛名高位重,他的神韵诗说几乎主宰了当时文坛,不过他的同乡,姻戚后辈赵执信对此却不以为然,说他功力单薄,无黄钟大吕之音。黄培芳的«香石诗话»也说他的«秋柳»之作:以风神取胜,脍炙一时,然訾之者亦不少,其实细按,不免有稍空虚。
王士禛诗名之外兼有爱才的美誉,他与蒲松龄诗文酬酢,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王士禛贵为高官,而蒲松龄只是乡下的一个穷塾师,二人交往,王赏识蒲的道德学问,蒲敬重王的诗文造诣。时蒲松龄正创作«聊斋志异»,王士禛为之评点扬名,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绝一首: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王士禛的神韵诗说虽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但其作品却飘渺淡远,意味空灵:
«秋柳»﹙其一﹚
    秋来何处最消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晓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真州绝句五首»﹙其三﹚
江干多是钓鱼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坠,门外野风开白莲。
十五  乾隆三大家
清诗有两个江左三大家,一个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定孳;另一个就是乾隆朝的袁枚、赵翼、蒋士铨。后三人也可称为乾隆三大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是乾嘉时期骚坛的盟主。二十四岁便被荐博学鸿词科,题目是«赋得因风想玉珂»,答卷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这样的妙句,然考官认为语涉不庄,不予录取。即于三年后考中己末科二甲五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中进士而未完婚者,可奏假归娶,俗称奉旨完婚,这是人间罕逢的玉堂佳话,本以为可以借此而青云直上,未曾想在庶吉士教习中,因不识朝廷国书﹙满文﹚而落末等,只能以进士之才屈居江宁知县,可见懂一门外语有多么的重要。
到南京后,即碰上了两江总督同为少年科第的满洲才子尹继善,二人诗酒唱和,过了一段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日子。当时吏治很严,纵然有这样一位上司相助,也无法帮他取得一丝一毫的升迁。袁枚自知士途无望,索性不为此五斗米而折腰,辞官于当地购置旧宅而居,改名随园,在此过了近五十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好友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虽被鲁迅讥讽为穿着罗纱大褂,和苏小小认认乡亲的闲人,然其以诗会友,奖掖后进,广收女弟子,提倡妇女习文,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一生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他的«随园诗话»收罗广博,读之趣味盎然;其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薇草堂笔记»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还是位懂得生活情趣的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是一部系统论述南北烹饪技法的名著。
作为百年一遇的大文学家,袁枚的主要成就还是诗及诗歌理论,他的诗清新隽永,流转自如;他的诗歌理论性灵说,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具有较完整的艺术价值。他主张直抒胸臆,以先天条件为创作前提,以后天努力为创作基础,追求性情、天分、学识三结合,反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和形式主义思潮,成为清诗理论的高峰。但袁枚的诗也因多叙写身边琐事,缺少社会内容,有时又太过草率,流于浅薄甚至浮滑。
«竭岳王墓»
华表凌霄落照迟,一朝孤愤万年知。梨花寒食烧香女,纤手都来折桧枝。
«马嵬»﹙四首选一﹚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云崧,号欧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常州﹚人。少时因迫于生计,离家入京投亲,以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刘统勋,延至其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并于乾隆二十六年成为进士。殿试进呈的十卷中,赵翼原定为第一甲第一名,一甲三名是王杰。谁知皇上阅后,一方面认为江苏出的状元已太多了,另一方面因朝廷正在经营西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便将两人试卷的位子作了调换,于是王杰便成了清代唯一的陕西状元,而赵翼则被暗箱操作,屈居探花。
本来可以授翰林院修撰这个专门给状元的从六品官职,现在只能成为榜眼、探花的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者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王杰一帆风顺,官至大学士;而赵翼却成为风尘俗吏,官仅止于道台。
赵翼的诗论虽不及王士禛、袁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却也著作繁多,«欧北诗话»是他的代表作,其观点是尚才尚气,崇尚的是李白、苏轼式的天才,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刚的肌理说这样的重学之说格格不入。他的诗才气纵横,强调独立的见解。
«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蒋士铨少时被其父缚于马上,历游天下。十五岁习诗,初学唐代李商隐,顿悟后自成一家,如«七里泷»
    七里严滩绕富春,压篷青重乱山横。桐江水似离心曲,一片风帆万橹声。
袁枚称他:摇笔措意,横出锐入,凡境为之一空。
三十三岁得中进士,入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在我不愿作公卿,但为循吏死亦足的愿望下,于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南归。
蒋士铨不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还是位了不起的戏曲家,近代梁启超说他是:中国词曲界之最豪者。,日本青木正儿赞其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其曲有四十九种传世。
蒋士铨墓位于江西铅山董家坞,其外有青树环抱,前端置石鼓一对,占地约十六平方米,工艺精到,气象不凡。其额曰气节文章,楹为庐埠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为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八立。
十六  沈德潜
诗到十全武功的乾隆盛世,必然会出现一种庄重典雅、声调雍容的盛世之音,这是一个王朝的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其指导思想格调说,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这种十全大补酒式的理论,出自一位老学究之手,之所以能引领当时的官方文坛,与他用调门来判定音质的高下,以扼杀自由天真而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是分不开的。怪不得这位六十七岁才成为天子门生的高龄生,一毕业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时中进士后,还得入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散馆,才能授官﹚,不仅与之呼朋道友,甚至还一路提拔,七年之内就官居礼部侍郎,外加尚书衔,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了吧。
这样的幸运儿历史上并不多见,出现在此盛世确实是个好兆头。看来吾朝真的是文治武功,繁荣鼎盛”——乾隆一定是这样想的,他的门生,格调说的倡导者江苏长洲﹙苏州﹚才子沈德潜也会这样想的。
是的,乾隆一朝确实不算窝囊,但须知当时已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风即将迎面扑来,世界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而我们这位洋洋自得的圣主,不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甚至重新关闭其父辈已经打开的国门﹙康熙早在一六八四年就已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分设四个海关与外商贸易﹚,还在«赐﹙注意这个用字﹚英吉利国王敕书»中妄言: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加上多年的征战、任用大贪官和珅等,虽然外表光鲜,实则国力已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可以说,中国此后的整体历史辈剧,就在这个貌似全盛的皇帝身上。
而与之相呼应的格调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不过是拾前人牙慧,继承明代前后七子的衣钵罢了。这派学说无非是迎合天朝大国的国民心态,打着尊唐的旗号,矫揉造作,恃宠沾恩、自以为是而已。
沈德潜身前虽贵为捉刀宠臣,乾隆甚至称他为江南大诗翁朕之老诗友,即使髦耋告老,也还时有眷顾。然这位老诗友退休之后竟然脑子进水,在编辑其«归愚诗钞»时把代皇帝捉刀的诗也编了进去,以致圣上大为恼火,在其死后逮到机会,削官夺谥,扑碑斫尸。
沈德潜诗虽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也不乏清新可读的佳品:
«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18:10 , Processed in 0.08221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