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09|回复: 12

记录者陈舰平:诗人诗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6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陈舰平在 2005/09/05 00:01am 第 5 次编辑]<br><br>这是我开辟的诗坛记事栏目,记我所知道的诗人诗事,我所经历的诗坛事件,我所交往的诗人,我对诗人诗作的评价。评价仅个人观点,只从学术与我所知为人论,勿加争论。<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公刘的书法<p> &nbsp; &nbsp;公刘书法,学颜,风骨凛然。与其为人相当。1993年我在江苏通州文化馆时,曾办《文学信息报》,蒙诗人赐题词一幅,六尺对开条幅,上以正楷书曰:“休要说在拜金主义狂潮中文学已成孤岛,透视海水底下人心与良知的大陆架毕竟相连。”书作字大如拳,正是颜体,然比常见颜体更见圭角方锐,方介刚直,锋芒戟张。1989年底,我与江苏青年诗人沙克参加《诗歌报》获奖颁发仪式,专程去拜访诗人,他正住院回来。请题字,他说:出于可理解的原因,我现在对私对公一个字都不题。不能破例。望谅。在我的笔记本上,他只签下自己的名字。公刘封笔两年,后复出,由女儿刘粹出杂文集《不能缺钙》。<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柯平的火锅<p>1994年底,我有过一次孤身骑车远行。从江苏通州骑山地车,渡长江,经常州、苏州、湖州到杭州。在湖州,想到诗人柯平在焉,即去拜访他。先去湖州文联刊物《水乡文学》找,柯氏曾在此当编辑,答曰已辞职。后通过湖州日报社的编辑同行(其时我在江苏《通州日报》社做编辑记者),找到在某新村的柯平家。柯平在。家中楼分上下,妻儿居上,柯平与我交谈,拿出相册,说我长得像伊甸。看照片,果然七八分相似。中午,柯平作东吃当时流行的火锅。席间谈到南昌诗歌大赛,我们因都是获奖者,有诗作同版发表。但我记错了他的诗作,把浙江另一诗人张宏的诗作《XXX高地》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诗,记作他的。他只是微笑,不与争。回家看,他的诗作发在我《海上的日子》组诗上方,名为《如何认识新兵》。那次诗赛是《江西青年报》、《南昌晚报》等单位办的建军六十周年诗歌大奖赛。时最红火的汪国真也是获奖者,为三等奖。我与柯平都是二等奖。一等奖是上海青年诗人王小龙等。那时流行参加诗赛。在诗歌圈中的青年诗人,无人免俗。欧阳江河是《玻璃工厂》在《诗歌报》诗赛中获一等奖而为诗坛注目的。柯平诗写得很有才气,当时他与江苏曹剑、浙江伊甸为“生活流”一派的代表诗人。柯平写的长诗《诗人毛泽东》是中国当代同类长篇叙事诗中最好的诗作,颇见才气与文化、思想的气度。柯平其实文名为诗名所掩,其散文,是最受文坛中人推崇的。诗刊诸编辑,提到柯平,称道其为人,一个字:好。<br> &nbsp; 浙江诗人,如柯平、伊甸、楼奕林、孙武军(无君)为人都很低调,不似四川诗人张扬,且结帮合伙,纵横诗坛。如非非,莽汉等。但浙江诗人确是有文气与才情的。如绍兴酒,度数不唬人,但酽醇。<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3、跨越世纪的广州诗人欢聚<br> &nbsp;<br> 千年之交。我在广州写作,兼经营着出版发行事务。接广东作协诗人温远辉电话,安徽诗人叶匡政来了,邀广州诗人一聚。地点正在我天河寓所不远的南岗兄弟海鲜城。去了,见着了被称为诗坛美男子的叶匡政。诗坛有四大美男子,四大美女,四大丑男之类说法。杨克与叶匡政是美男子中两位。但当时杨克在北京,未参加。参加者有《南方都市报》的诗人世宾与陈朝华,陈朝华为报纸副主编。而都市报另一位诗人、我的江苏同乡有采访任务,未能与会。广州诗人到的,有黄礼孩,老刀,江城等几位。因为千年之会,有两位还带了夫人。在座除诗人之外,还有青年评论家、以才气与实力令评论界刮目相看的谢有顺。叶匡政来广州,是为他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诗集《城市书》而来取样书的。席间在座诗人都得到一本,因为千禧年,诗人都有些兴奋,便在各自得到的叶匡政的诗集扉页上相互签名以为纪念这难得的一个千年与另一个千年的交替之夕。<br> &nbsp; 这个晚上的另一个收获,是黄礼孩带来了他主编的广州诗人们的诗集。翻读广州诗人的诗作,令我顿生敬意。在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广州,这些诗人们的写作是那样沉潜从容,全无浮躁之气,让人看到诗人灵魂的内敛之光。广州诗人的写作,语感到位,也许处于商业社会的漩涡中,最先感受到商品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他们的作品更多的表达诗歌对灵魂的安抚,对人性的关注。现代性在这里,不是以颠覆的革命性姿态出现,而是以心灵的神甫的身份出现的。诗中有着大悲悯的道德情怀,让人想起《铁达尼号》上那群自发聚拢来继续拉琴的琴师--真正的音乐家。<br> &nbsp; 诗人聚会,广州诗人喝酒也是安静的。没有常见的热烈劝酒场面,没有慷慨激昂,情绪激动。有着英国式沙龙的雍容优雅。我与四川、重庆诗人们相处,那喝酒就带有浓郁的诗江湖气息。诗人聚会,自然少不了谈诗。但因我写了十六本武侠,大家把话题不经意间转到武侠小说上来。温远辉是铁杆的侠迷,在座不少人也是男儿本色重横行,谈起武侠来津津乐道,金迷古迷温迷都有。大家对王朔与何满子、袁良骏批评武侠的文章,很是发了一点观点。批评家不懂批评对象乱发言,且不顾逻辑学,这也是学界一大奇观。<br> &nbsp; 那顿饭吃到十点钟许,大家兴犹未尽,便出来找一地方喝茶。走到体育馆,嘿,人山人海,广场上全是人。到处是新新人类晃着荧光棒兴奋闲逛的脸。我们期间翻过两道铁丝网,到达体育馆路一家茶社喝茶,诗人、批评家、夫人们慨无例外,作英勇的翻越铁丝网的勇士。此情此景,也只有千年到来的兴奋才造成如此奇观。<br> &nbsp; 在茶社喝茶分手到寓所,已是近一点钟了。饮酒喝茶中,与诗人们度过了两个世纪与两个千年的交替。也值一记吧。<p> &nbsp;<br> &nbsp; &nbsp; &nbsp; 4, 千里献花,为诗翁寿<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记两个后生给臧克家最后一个生日的另类暖寿<p> &nbsp; &nbsp;千里献花,为诗翁寿。<br> &nbsp; &nbsp;有两个后生,一个已过四十不惑之年,一个则是李贺作诗所说的“三十不到二十余”的年纪,也已是娶妻生子的人了。这两个后生在二OO三年的十月六日,从江苏的南通出发,由苏州乘火车千里北上,到北京,要给他们尊敬的著名诗人献花暖寿,这大概要算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诗坛的两个超级诗歌Fans了。<br>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站立,(因为国庆节旅游高潮,座票紧张)他们来到北京,两个人为了省钱挤在朋友安排的一张硬板床上过夜,然后通过中国作协的熟人,打听到他们崇拜的诗人确切的居住地址:协和医院老楼5病区163病房。然后他们来到了医院,在医院的花店里订了最贵的一只花篮,写上祝福语,送到诗人的病房去。同时带去的,还有两盒一百多年前他们的乡贤、清朝末期有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用来向皇帝与西太后进贡的贡品食品小吃:南通有名的“西亭脆饼”。<br>他们去探望的人,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br>他们去的那日,是10月7日。次日10月8日,即为臧克家98华诞寿日。九十八年前的1905年10月,著名诗人臧克家诞生在山东诸城。按两个后生的家乡习惯,长者寿诞,作晚辈的,要提前一天为寿星翁暖寿。“暖寿”也者,顾名思义,当是“祝寿”活动的“热身赛”与序曲。<br>两个后生把花篮送到臧老病房,遇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夫人在门口接待,年纪大的后生,对臧老家属略知一二,但素无谋面,便误以为是臧老的夫人郑曼先生,那老夫人说:今天她婆母在家,还没过来,我是臧老的儿媳。两个后生站在门口,向里边的小病房望去,见他们敬仰的著名诗人,作元龙高卧,闭目静睡在床。臧老儿媳轻声告诉我们,臧老作了节除手术,已无法说话了。<br>两个后生伫立凝视着他们心目中的诗坛泰斗,默诵着那已成为经典的诗句:“有的人……”“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睁大发狂的眼睛,/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我想唱,像你一样,/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我的嗓子在痛苦地发痒。”“夕阳还没熔尽归鸦的翅膀……”“麻木/有了刺痛的感觉,/苟安/爬出了它的老窝,/忍耐/失掉了最后的力量,/生命/在第一线上肉搏!”……这为中国诗坛贡献了那么多优秀杰出的诗作的诗人,他现在的生命,也正在与病魔作着白刃相接的肉搏吧?在他静默的清癯的脸容上,露出的表情还是山东人的坚韧的性格,齐鲁文化薰陶下的儒雅雍容,虽不见了为诗坛文界众人所称道的那开朗的笑,但平静里自有一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从容不迫的气度。<br>在臧老病房外的走廊里,在两个后生送来的花篮之前,就安放着来自文艺团体、文化部门与臧老的老友送来的祝寿花篮。两个后生注意到的,就有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国政协等送的花篮。<br>两个后生从协和回来,以自己的方式为臧老暖寿:两人回忆着背着臧老的诗作,彻夜难眠,耿耿星天,漫漫时光,两人遥望上苍,为敬仰的臧老祈寿祝福。<br>这两个后生,一个名叫陈舰平,一个在诗坛边缘默默写诗二十多年的无名诗歌作者,曾作过一家省作协诗歌刊物短时间的编辑,因着写作武侠小说与写诗的“综合”因素才在新世纪被吸引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文学“新人”,1998年加盟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编诗写诗曾用名陈尔雅,子安,白衣子安(子安为其表字,因陈舰平原名陈建平,舰平系在海军当兵时所改,为与同名者区别,并纪念海军生活。写旧体诗词与书法时,常以字行)。一个名叫张锋,笔名“情谣王子”,七十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诗歌“情谣体”创立者,为当地诗歌与音乐娱乐界两栖活跃分子。<br>我对这两个后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知道他们去为臧老暖寿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长期思考后在很理性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一个行动决定。这一行程千里、耗金上千的暖寿活动,没有任何矫情作秀的成份,他们只是以此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一种情怀。若不是臧老邃然西游,这一件事,就这样作为两个后生日常生活沉默中度过的一个过程,一段时光,深藏在两颗心灵里,就像青春时代一场无果的暗恋,滋润着记忆。现在把它说出,也只是为了寄托一份对臧老的缅怀情思。<br>因为我就是这两个后生中的那个年长的人:陈舰平。<p>哲人已萎。臧老已在去年今日(公历2月5日,夏历为甲申年正月十五日)夜里,走完了他的百年人生。据报道,在臧老的追悼会上,有一个名叫北雪的女诗歌 Fans,从西安站了一夜的火车赶到北京参加臧老葬礼,并朗诵自作诗为臧老送行。我想,我们与那个北雪的所作所为,恰好是三个人代表三个点而组成了一个面:来自民间的对臧老的敬仰缅怀的一面。<br>这一切,都在证明着臧老的诗句:<br>“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r> &nbsp; &nbsp;(这篇文章是2004年2月24日写的,在今夜发出,放在《诗人诗事》栏,以纪念臧老逝世周年。舰平,于2005年2月5日夜,通州海中村灯下。)<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 &nbsp;两个朱大可与两个张小波<p><br> &nbsp;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竹传神。”这是苏子瞻的诗句。“老可与小波”连在一起,让我想到2001年3月27日(或28日),在北京参加张小波为青年诗人章晓明作东过生日,宴请从法国回来的朱大可的情景。(章晓明的生日是夏历三月初四吧,文学评论家汪政是农历三月初三,我前妻单春梅的生日是三月初五,三人生日紧挨着,因此记得特清楚。――章晓明、汪政与张小波都是江苏如皋人。)其时,章晓明帮张小波写书编稿,我在北京过北漂生活――这种生活常被美其名曰自由撰稿人或职业作家生活。我于这一年写作的主要成果便是写了大半本《中国家长批判》。我之被邀,是作为章晓明的诗友。以前,曾为张小波写过书,并为稿费而结怨。<br>那天张小波作东是在亚运村咸亨酒店,喝的自然是浙江花雕,坛装的陈酒。在座除寿星章晓明与前面提到的朱大可外,还有诗人宋强与李亚伟、写诗写小说都天赋极高的重庆张万新、作家吉林方伟等满满一桌人。当我看着朱大可与张小波,在我脑中便忽浮起苏子瞻那两句诗来。<br>朱大可在上海,正逢张小波在上海华师大读书,与宋强、宋琳等都是同学。中国新诗潮有“四宋”,宋强、宋琳外,还有宋渠、宋炜兄弟。张小波是发源于上海的“城市诗”派的中坚,该派诗人,还有宋琳、孙晓刚、许德民等,后出的《城市人》诗集,收张小波、宋琳、孙晓刚、许德民四人诗作。诗集长序由朱大可作。这篇长序总结了城市诗,尤其张小波诗歌中的一些新的艺术特征,使当时的诗歌创作由意象的空间横向罗列与“象征的森林”写法,向重视叙事、历史情节的时间纵向描写转化,使诗增加了动感与客观意味,为后来的冷抒情开了先河。在中国诗坛,朱大可的评论与张小波的诗创作,对其他诗人的成长不无借鉴意义。对中国诗坛功不可没。<br>有两个朱大可。这个后来出国去欧洲的评论家、写现代诗与诗评的上海朱大可是一个,还有一个朱大可则是浙江嘉兴人,为写旧体诗词的著名诗人。秀州书局范笑我在《笑我贩书》中数次提及这个同邑诗国老前辈。在版本目录学家、画家、诗人吴藕汀最新出版的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的《猫债》书中,有朱大可为吴爱猫“雪姑”之亡作图而题额的“瘗雪图”三字,为玉筋篆体,书法极好。落款为“戊午春,莲垞”。可见这“莲垞”当是朱大可的字或号。1913年出生的吴藕汀先生曾称这位朱大可为“朱大可丈”,按老式文人规矩,用“丈”者,是长于自己的老者,一般用于年高德尊的长辈。由此可见这位朱大可年齿之高迈了。<br> &nbsp; &nbsp;说完了两个朱大可,再说两个张小波。<br>一个张小波是助人为乐的、豪情而慷慨的。是伊沙所记为送奖金给诗人食指(郭路生)而开车、宴客,豪气、慷慨、热情的张小波,是肯出二百多万元买下日本版权为国人出版漫画《蜡笔小新》的张小波。写诗写小说写得好的才子张小波,其所写下的名诗《这么多的雨披》、《柏油车与我们自己》、《闪电消息》、《一条很长的布裹住冬天的窗子》、《十来只东西》,分别入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8月版《探索诗集》、1987年6月春风文艺出版社版、由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与王家新主编的《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张小波还出版有小说集《每天淹死一个儿童的河流》,并以“张藏藏”笔名与宋强等合写《中国可以说不》,成为中国新一代民族主义代表人物的张小波。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正面的张小波。<br>另一个张小波是被马来西亚华文诗人、新派武侠作家温瑞安授权网文《温说八道》中假“上海闻人”曹正文之口骂为“流氓”、斥为骗子的张小波。――这个张小波盗版温瑞安,还赖稿费。这是负面的张小波。这种关心张小波的负面性见闻,我也听说过不止一次。还亲眼见过并亲历过张小波的负面一面。记得在1994年11月吧,见过张小波与为他写书的上海女诗人、某法制报编辑陆某通电话时,对陆某恶言恶声,有意拖欠陆某写的《一个女政法记者的日记》(?印象中是叫这个书名)稿费。另外,读福建女诗人安琪文章,她编的一部重要诗集,张小波曾答应出的,后变了卦,让安琪担心打进去的出书钱要不回来。安琪与张小波最后是不欢而散的。(详见关于安琪出诗集的网文)――因我与张小波有稿费纠纷与恩怨。多说有泄私愤之嫌,其他就不说了。这是一个负面的阴暗冷酷的张小波。<br>人都有两面性吧。有善与恶。我虽与张小波有难解的恩怨,但平心而论,张小波对中国新潮诗,对中国文化社会发展是有其贡献的。他的文化公司出版《中国高层智囊》与《唐三藏西域记》(图文版)等,还有他写的《中国可以说不》,这些,都是有益于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文责自负。如果此文构成对他人的名誉侵权,责任由我负,与网站无关。陈舰平特此声明。时2005/2/6晨,通州海中村。)<p><p> &nbsp; &nbsp; &nbsp; &nbsp; 6, &nbsp; 一句重要的话<p> &nbsp; &nbsp;曾听安徽作家、出任过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总编辑的沈敏特说过公刘两三件事。其中有一件事,是说在八九学潮期间,作协开会需要人人表态。其时已宣布戒严令,大多数人都一边倒。平时处事慎小谨微的公刘,发言掷地作金石声:我是干学运出身的。(解放前,公刘曾在全国学联工作。)不管如何,把枪口对准学生总是不对的!(大意如此。)在当时政治氛围下,这样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但公刘风骨凛然,于公众场合慷慨激昂作如此发言!——公刘逝世后,沈敏特写怀念文章,特将此段往事写入,投北方有“自由”字样的某文学评论刊物,文章发,此节文字被删。我认为,这于公刘,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也许从政治考量上,这可能是一句错话,但反映的,是公刘面临高压仗义执言的人格。<br> &nbsp; &nbsp;公刘原名耿直,又名仁勇。仁勇,耿直,诚不负其名矣,公刘!<p><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7, &nbsp; &nbsp;高洪波留饭作协<p><br> &nbsp; &nbsp;得以识荆高氏,是在公元二千年端午节,浙江青田全国诗歌报刊主编会议上。其时,我这个编外“副主编”,随《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黄东成参加会议,得识全国诗坛各路诸侯。<br> &nbsp; &nbsp;高氏洪波,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也,行文厚朴,诗味淳正,虽届知天命之年而赤子之心未泯。平日为人低调,在诗歌散文与儿童文学两个圈内,均受好评,是属于那种既有人脉、又有人气的作家、诗人。<br> &nbsp; &nbsp;高氏在中国作协为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主事作协创联部,兼任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与《诗刊》主编,依国家机关的行政级别,属部级高干。然高氏并不以领导自矜,青田会议期间,同诗人们亲密无间地谈诗事,谈人生,在青田县城的河滩边上谈笑风生地同大伙一块吃大排挡,拿青田青年诗人陈墨在某届诗歌笔会与他同居一室的趣事打趣,敦厚和蔼,俨然一邻家大哥。<br> &nbsp; &nbsp;青田会议期间,好打乒乓球的高洪波,逮住机会便会挥拍上阵打一局。高洪波与陈凯歌是云南当兵期间的战友,在部队期间练得越发出众的一手乒乓球技,几使高洪波所到之处,难遇其匹。<br> &nbsp; &nbsp;此前,尝读高氏杂文,知喜读武侠小说。因有共同的当兵经历,因他爱读武侠且多真知灼见而我恰好是写武侠的,青田会议后,我不揣翦陋,将自己所写武侠寄去求教。不久,他复以热情的回信,并回赠他所著回忆军中生活的散文大著。两年后我赴京,干自由作家营生,曾去作协机关看他,恰值他从机关公共浴室冲凉出来,行走在走廊里,白色背心,短裤,身材高大,龙骧虎步,意气豪迈,其施施然而行,一若初唐“风尘三侠”中洗马河边归来的李药师。待交谈时,谈及武侠小说,他大笑:舰平,你那套武侠小说,被我送给贺将军了。——他所说的贺将军,乃是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解放军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从事军事研究的贺捷生,还是位出色的作家,不但著书、编剧,还担任制片人,负责反映军史的影视大片制作。贺捷生平日也爱看武侠,有一段时间贺捷生住院得闲,便向曾是武侠书迷的高洪波索书看。高洪波便把我那套武侠转送她了。<br> &nbsp; &nbsp;与高洪波聊天,口角春风,令人忘时,不觉竟已届中午。我起身欲走,被高洪波热情留在作协食堂用餐。作协食堂,中午用膳者甚多。大伙见高洪波陪我吃饭,不由对我这新面孔多加注目。善解人意的高洪波怕我发窘,向周围的人大声介绍说:这是江苏的陈舰平,写了不少武侠。作协食堂,朝气蓬勃,保持着单位食堂的好风气。在那里用餐,我仿佛又回到学校寄宿生活,每天在学校食堂就餐的那段时光了。<br> &nbsp; &nbsp;高氏祖籍山东,为干部子弟,其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任北方某县领导。然洪波忆早年生活,曾有以榆钱为食物的经历。在诗人中,与高洪波无独有偶的是公刘,公刘当年被发配在山西时,因供给粮食不够,有相当一段时间靠与女儿刘粹采榆钱填腹度日。若没有那串串小小的榆钱可填腹,公刘父女之命,不可知矣。<br> &nbsp; &nbsp;我尝在江苏省作协编诗刊,见过榆钱。江苏作协机关大楼外面,有高达四层楼齐的大榆树。推窗开来,便见“钱儿”串串,悬满窗外,成绿色一景。<br> &nbsp; &nbsp;谁曾想到,这种榆钱,曾是两位诗人的粮食呢?<p><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8, &nbsp; &nbsp; 不作局长作诗编的张常信与“东北三贤”<p> &nbsp; &nbsp;青田会议上,得识东北三位诗歌主编:张常信、李秀珊、罗继仁。<br> &nbsp; &nbsp;诗人张常信,曾任东北某市文化局长。然爱诗成癖,觉得当文化局长不若作诗歌编辑得以与诗歌亲近,遂辞职专作诗歌编辑,当诗歌刊物主编多年。青田全国诗歌报刊主编会上,张常信发言,谈及对诗的感情与经营诗歌刊物之不易,语声哽咽,热泪泫然。<br> &nbsp; &nbsp;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主政时曾提出全国一省办一份诗刊,东北遂有诗刊三家兴焉,曰《诗林》,曰《诗潮》,曰《诗人》。其中《诗人》曾易名《爱情诗》,后改《青春诗歌》,以适应市场。《青春诗歌》主编,即张常信也。<br> &nbsp; &nbsp;张常信与罗继仁、李秀珊各执编一刊,所编刊物,各有千秋。虽然经营诗歌刊物不易,但他们竭智奋勇,把刊物办下去,以延本省诗脉。因焉,三人被尊称为东北诗坛“三贤”。其中李秀珊大姐以一己之力,独编刊物,外联内编,既编好稿,又搞活动,尝在省城广场搞大型诗歌朗诵会,参加者逾千,而秩序井然。由此可见其魄力、能力。青田会后,我尝投诗给秀珊大姐,她给我回复退稿,手札之外,赠以颇见巧思的自制彩笺,以申诗情雅意之忱。因秀珊大姐退稿的同时注意以自己的方式重申友情,旧雨新知纵有屡不获用稿者,亦无半声怨尤相加,投稿如初。秀珊大姐可谓娴于退稿者也。<br> &nbsp; &nbsp;青田会议期间,以我之所见,罗继仁为人默然寡言,俨然东北森林中常见的老树桩,与能说会道、办事能干、相貌秀异而声音清亮的李秀珊恰是两种形象。<br> &nbsp; &nbsp;罗在三人中,年齿似为最长,主编大型诗刊《中国诗人》,以坚守纯诗品位、编辑作风大气,获诗人们好评。<p><br>九 &nbsp; &nbsp;陆军诗人胡养宗与海军诗人“南北二宗”<p>我国当代军人出身的诗人中,陆军中出了个胡世宗,海军中出了个汤养宗。<br>胡世宗是辽宁沈阳人,出生于1943年抗战时期。他出生时,日寇在东北三省正横行着呢,我不知这是不是他二十年后参军的一大动因。胡世宗1962年参军,他当兵的那年,就是我出生之年,因此,他的军龄与我年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br>胡世宗五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北国之歌》、《鸟儿们的歌》等,写过不少名诗。但我要说,胡世宗最好的作品,题目叫《胡海泉——我的儿子》。说起胡海泉,也许别人不熟,但说起当下流行音乐中的“羽泉”组合,可说是无人不知。“羽泉”中的“羽”是陈羽,“泉”即是胡海泉。当年父亲写了不少以歌为名的诗集,海泉写歌唱歌,成了名满天下的音乐明星。<br>胡海泉除了写歌唱歌外,还子承父业,是个诗人。今年(2005年)《诗刊》第六期上,便发表了海泉写的诗一辑。海泉写的诗,也颇见语言功力,感觉确是诗人的感觉。<p>说完了陆军诗人胡世宗,再说海军出身的诗人汤养宗。<br>汤养宗与王玉忠是我们这支海军部队写诗的“南北二宗(忠)”。<br>我所服役的海军部队,前后出过几个诗人,前有福建汤养宗,后有浙江男海,中间还有诗人白马等,而资历最老的,排在汤养宗前面的,还有海军诗人、河北王玉忠。<br>王玉忠原在东海舰队机关工作,后调到我们部队,在我所服役的“济南舰”(后重新命名为“厦门舰”)当政委。我们这支海军部队,出过不少海军将领。曾指挥过著名的东山岛大型军演的指挥、福建东山人黄江将军,我当兵时是我们战舰大队的大队长,后升为支队参谋长。王玉忠当我舰政委时,兼团支部书记的副政委是上海崇明人,也是一个比较重视部队文化素质的政工干部。于是我这不算优秀士兵、喜欢写作的“浪漫兵”被选中担任战舰团支部副书记,配合开展团的工作与负责舰上的宣传工作。这样,由于工作与写诗的共同爱好,我就与政委王玉忠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隔二十多年,当年与王政委倚在战舰的舷栏上,看着大海谈论诗艺的场景,犹历历在目。记得王玉忠喜欢背诵公刘、舒婷的诗歌名作,他背诵欣赏公刘的《上海夜歌》,几乎是背诵一段而发三叹,叹赏公刘诗句的字字珠玑。我们当兵在东海舰队,上海也常去。记得当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在上海参观军舰,我舰还是护卫舰的受阅舰。上海的海关大楼,上海的夜景,看过多次,因而对公刘的诗作感受甚深,觉得公刘的诗确实写得传神,精美,充满了诗的艺术性: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像一把巨剪,/一圈,又一圈/铰碎了白天。//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如同一幅垂帘;/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到处珠光闪闪。//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上海夜歌》的句子,随着回忆打开,完整地闪现在脑海里,眼前闪动的,还有王玉忠以北方完美的普通话朗诵时那陶醉的神情。“《上海夜歌》,好诗。还有《五月一日的夜晚》。”我当时提及公刘另一首名诗。王玉忠马上背诵起《五月一日的夜晚》全诗来,背到最后一句“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王玉忠陡地睁大眼,目光炯炯,看着前方:“看,这一句,是整首诗的诗眼,多好?还有前面,‘半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前一句既是实写五一观礼台上各个国家的外交官与被邀请的外宾,又是虚写与联想,‘半个世界’,这空间有多大?这样写,写得多有艺术性?后面一句,把北京天安门当作中国的缩影与象征,写得好。三个句子,写出气势,写出气魄,写出气派!形象,生动,有力。诗虽八句,但气吞万里,凌越唐人!”谈到舒婷的诗,王玉忠啧啧称美不已,特别欣赏那首《致大海》中“胸中也许有一个辽阔的海洋/流出来的,只有两滴”(略写大意,诗句与诗题可能有误。几本载有舒婷此诗的集子悉被诗友借走,虽前后时间不一,但无一归还。待写作查资料时,给我带来诸多不便。然这样的事,只能徒叹奈何。借走诗集的人,现在天南海北各地,想要回来,料他们也想不起诗集在哪里了。好多书,就这样流出去不知下落。忆来令人喟叹不已,如牵挂失落的儿女。难怪有人在书柜玻璃上写“唯老婆与书恕不相借”了。)还有舒婷的诗中关于“心与世界”的两个有名的对比句:“心,也许很大很大,/世界很小很小”“世界,也许很大很大/心,很小很小”。<br>我在部队时,王玉忠写诗并没出过集子,他的诗大都散发在军内外报刊上,我是在先读到他发在《人民海军》报上的诗作后,才见到来我舰上任的他的。他比我早一年离开部队,转业在舟山市委宣传部任职。舟山是一个诗歌创作很活跃的地方,一个诗人在宣传部任职,更宜诗歌繁荣发展了。<p>说完王玉忠再说汤养宗。<br>汤养宗从这支部队十月退役,我正在那年十月到这支部队报到服役。知道汤养宗,是因为部队文友、湖南桃江的夏正君(语冰),正君与我是部队里相处得最长最好的文友,无话不谈。他与我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好友汤养宗,并说我们若见了面,一定会成为好朋友。我读汤养宗的诗若干,喜欢他的诗。汤养宗是属于写诗越写越有感觉、越写越好的诗人,才气与勤奋,情感与思想,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给笔下的诗以营养,佳作迭出。后来我有一次上网浏览网上诗歌,在《诗江湖》还是《诗生活》网站里见到汤养宗的诗作帖子,禁不住心仪之情,给他发了一帖,提及夏正君与护六支队,他很快回了帖子,内容是“山不转水转”云云,为共同的朋友与在同一支部队服役而兴奋地引出了一些话题,这算是接上了头。<br>海军写诗的,有不少。新时期最著名的,是当过水兵的李钢,写有名诗《蓝水兵》。还有东海舰队陈云其、南海舰队陈知柏等。“南宗”福建汤养宗与“北宗”王玉忠,是与我有所关系的两位,便先把他们两位合陆军诗人胡世宗一块记了,谁叫他们名中都有一个“宗”字呢?<br>这也是一种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拉郎配”。<p><br> &nbsp; &nbsp; &nbsp; 十 &nbsp; 我所知的父子诗人与父女诗人<p>中国诗史上常出现父子诗人、父子文学家。如著名的“三曹”、“三苏”等。当代诗坛上,也有不少父子诗人。说起当下中国最红的金牌编剧之一邹静之,随着他编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铜牙铁嘴纪晓岚》的热播,可谓家喻户晓。其实对邹静之来说,编剧只是他的副业,正业是《诗刊》社的编辑。文学成就,编剧之外,写诗、写小说,尤以写诗闻名新时期诗坛,是个诗人。而邹静之的父亲也是诗人,而且是著名诗人——说起《诗刊》老主编邹荻帆,诗坛谁人不知呢?<br>邹荻帆是湖北天门人,生于1917年,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在《文学》上发表长诗,诗名为《做棺材的人》。后又写有《没有翅膀的人们》、《在天门》、《木厂》等名诗。解放前出版有诗集多种:《尘土集》、《雪与村庄》、《青空与林》、《跨过》等。解放后,写有《走向北方》、《祖国抒情诗》《樱红陌上鸥飞大海》与《如果没有花朵》等诗集。<br>邹静之写的诗,散见在报刊,常被收进诗歌年选的各种版本。有诗集获奖。因大家都知,略。<br>邹氏父子是一对。还有著名诗人沙白与其子李曙白也是一对父子诗人。<br>沙白(1925-),本姓李,原名李涛、李乙等,后更名理陶,江苏如皋人。曾任著名文学刊物《萌芽》编辑。著有诗集《杏花春雨江南》、《大江东去》、《砾石集》、《南国小夜曲》、《沙白抒情短诗选》、《独享寂寞》等。<br>李曙白,受父亲影响,在大学期间即写诗,现在浙江大学作学报编辑,是近年较活跃的诗人,有诗入选年选并出有诗集。曙白的哥哥李晓白从事刊物编辑工作,是小说编辑与美工,为人厚道,见了我这样的作者去编辑部,常呵呵笑迎。由其子身上可见沙白家风。<br>沙白晚年在江苏南通深居简出,写诗作文,出有《沙白散文选》与《沙白抒情短诗选》。《短诗选》获全国诗奖。<br>  &nbsp;说起沙白,在台湾也有一个诗人叫这笔名。台湾诗人沙白,本名涂秀田,1944年生,屏东人。他的职业与作家余华从事写作前一样,是一位牙医。他以沙白的笔名写诗,以涂秀田为名执业行医。1964年创办高雄医学院“南杏”诗社,任社长,又于同年创办“阿米巴诗社”任社长,写诗曾获台湾的“中华民国”新诗学会奖,高雄市文艺奖。还曾任大海洋诗社社长、“中华民国”新诗学会理事。<br>因此,在说及沙白父子诗人时,不要把中国台湾与大陆两个沙白给搞混了。<p>在中国诗坛,要说名气最大的父子诗人,当算顾工与顾城。<br>顾工,原名顾菊楼,1928年生于上海,1944年参加新四军。建国后从事专业创作。出版有诗集《喜马拉雅山下》、《这是成熟的季节呵》、《火光中的歌》、《在生活的海洋里》、《军歌·礼炮·长虹》、《鲜花·乐器·酒杯》、《寄远方》等多部。外写有散文、小说多种。1956年秋天,顾工生一子,即为后来著名的朦胧诗代表诗人顾城。<br>顾城在1969年随父“下放”时,即开始诗歌创作,性早慧,好幻想,诗多想像力。从1977年开始发表诗作,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诗无数。他是新时期唯一以稿费为生的诗人,写作颇勤。据顾工述,顾城发诗是“齐物论”把诗抄好若干份,不拘全国大小报刊官办民营一视同仁地投稿。我在舟山海军某部当兵,便曾在定海县文化馆所办文艺小报刊上读到过他诗作。又在《舟山文艺》(后改名《海中洲》)与他及舒婷一起发过作品。<br>顾城结局很惨。最后绝望发疯杀妻后自杀,造成悲剧,令人唏嘘。这个“童话诗人”的最后不见容于这个世界,被生生毁灭了。<br>然而顾城与海子,是新时期诗人中最有抒情气质的两个,遗憾的是这两个诗人的先后放弃了这个世界。是诗人放弃了这个世界吗?不,也许,是这个世界先放弃了两个诗人吧?<br>就我所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与世界,已表现出对诗人的需要与尊重了。<br>写诗人的生活质量,若他纯以写诗为生,恐怕不如捣腾破烂的活得欢呢。<br>这与其是诗人个人的悲哀与耻辱,不如说是这个民族与这个时代的悲哀与耻辱。<p>说了父子诗人,子女平等,再说一对我所知的父女诗人。<br>著名诗人李瑛,是我敬崇的当代诗人之一。我敬崇他诗心不老,弥老愈盛,诗在晚年越写越精神,诗歌在晚年除了正统抒情诗的诸多诗艺与修辞艺术手段外,还有机地吸收现代诗艺诸技巧,诗情浓郁而文字凝炼。我敬崇他在周总理逝世后,写出了名诗《一月的哀思》,及时地以诗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的心声。那时,这首诗作为中学补充教材,为我们当时这些七九届高中生所学。<br>李瑛是河北丰润人,1926年生,青年读书时即进行写作与发表作品。解放战争后期大学毕业,参军作记者。全国解放后,调解放军总部工作,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长,担任过中国文联副主席之职。李瑛出版的诗集有《野战诗集》、《天安门上的红灯》、《友谊的花束》、《静静的哨所》、《花的原野》、《红柳集》、《枣林村集》、《红花满山》、《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南海》等。并出版有《李瑛诗选》和《李瑛抒情诗选》。其中《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获新时期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诗集奖。李瑛在新时期写了不少力作,结集为诗集出版并获奖。<br>在五十年代即写诗的诗人中,李瑛是以诗越写越能写而著称诗坛的。被誉为“诗坛长青树”。<br>李瑛在一九五二年生一女,该女中学毕业后去农村“插队”,后参军,1976年复员到北京。该女也许身上遗传有父亲诗的细胞,在部队期间也写起诗来。自1972年写诗,迄今不止。其出版第一本诗集,名《雁翎歌》。其后陆续出版诗集多部。其人也在《诗刊》做编辑。数十年编辑当下来,直做到《诗刊》副主编,这便是女诗人李小雨。<br>我在诗歌投稿路上,颇多奇遇,给《诗刊》投稿,有两次编辑亲笔退稿,退稿编辑都是女诗人,一是(郑)晓钢,一是李小雨。有两次编辑回信说已送审决定用稿而没有下文者,一是唐晓渡编《诗刊》刊授版选用诗作,后未能发出。经查,是在印刷厂排稿过程中把诗稿给丢失了。唐晓渡是个负责的编辑与指导老师,曾与我通信若干封,精心评论拙诗,指点诗艺。事后,有两信谈及诗给漏发之事,语气中颇为抱歉。另一次,是周所同先生编了一首诗名为《蓝》的诗,说已发排。后亦无下落。因此,虽然全国诗歌主要刊物都发过诗作,但我的诗从未在《诗刊》发过。我在《诗刊》首发作品,不是诗作,而是随笔。被林莽先生放在“诗人随笔”问世。愧矣哉,“诗人”之名也夫。<br>1993年,我在通州办《文学信息》报,后欲改名《文学信使》报,尝请几位敬崇的名诗人名作家题词,冰心先生与李瑛先生都回信,题了词与报名。李瑛先生用毛笔认真题写了报名横竖各一,回信谦逊地说,不习惯于用毛笔,写得不好。其实李瑛先生的毛笔字,写得风流蕴藉,温文尔雅,是极好的书法。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所办报仅出两期,无疾而终,冰心先生与李瑛先生的题词,都未能用上。成了我个人珍藏的诗人墨宝。<br>诗坛除父子诗人、父女诗人外,还有夫妻诗人、兄弟诗人等,待后面就我所知,一一说来,以为诸君诗坛资讯之助。至于此文,即此打住。<p><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十一 &nbsp; &nbsp; &nbsp;擅书法的几位诗坛名流<p><br>记不清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拜读到刘征先生的书法。<br>那次看到的刘征先生的书法,是由《诗刊》介绍的。<br>我在《扬子江诗刊》协助黄东成主编编刊物时,《扬子江诗刊》有过一个创举,就是在封二封三,发表诗人书画艺作品。——这里所说的艺,是指书画以外的平面艺术品,指金石、工艺美术,雕塑,布艺、剪纸以及摄影等不好归类的艺术品。这个栏目开通后,我们组织到了不少诗人的书画艺精品。诗人的书画艺作品,主要还是书画。在这组织擅长书画的诗人名单中,就有刘征先生。<br>刘征是诗坛前辈,写诗,既能写规范的抒情诗,也擅长写讽刺诗、寓言诗。既能写新诗,也能写旧体。出版有寓言诗集《海燕戒》、《春风燕话》,与人合著讽刺诗集《蒺藜集》、与人合著旧体诗集《友声集》等。<br>而且刘征是诗人中出色的书法行家,被称为“当代十大诗人书法家”之一。<br>刘征书法,既含风神内敛,又于结体上具豪放劲挺气质,为诗人书法精品。<p>就我有限的所知,擅书法的当代诗坛名流,除刘征外,前辈有贺敬之,有顾浩,有流沙河,有丁芒等。<br>贺敬之的草书,有毛体风格,虽不及毛泽东书法雄气奋发,大气磅礴,然同样气势生动、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风神潇洒。贺敬之书法,应为当代诗人书法之神品。<br>顾浩曾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现为江苏省文联主席,算是从政界回归文坛。他虽从政有年,总不失文人之本,写一手好诗词,写一笔好字。<br>顾浩的词,颇有特色,既有中国古典诗词之用语典雅,又有时代气息,政治与现实生活消息,是当代政治诗在词学领域的新收获,风格鲜明,值得研究。<br>顾浩的书法,大字行草,用笔圆劲;小字劲挺,更见风致。<br>顾浩的小字行草,与贺敬之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br>流沙河是名诗人,诗之外,写一手好文章,文人气十足,曾译写现代版《庄子》,诙谐恣肆之文,令人拍案叫绝。流沙河尤擅写幽默小品,有《Y先生语录》一类妙作。<br>流沙河书法奇气十足,书卷风雅,扑面而来,为诗人书法中的逸品。各地文人,以及中国诗坛上,以能得为人清高的流沙河书法为荣幸。<br>丁芒是当代诗坛新旧体诗都写得出色的几位诗人之一,娴于行楷书。当年尝作书于我,谈办文学信息类刊物事。书法作简,书以一手自然潇洒的行书,颇妙。<br>晚辈而成诗坛名流者如青年诗人车前子、汪国真等,在书法上都下过功夫。唯汪国真刻意学毛,习气重,尚未造笔墨精到之境,且有迂固阔大之弊。<br>至于现代文学史上的诗人文学家,擅书法者更多。如现代文学史上泰斗人物“七位大师”鲁、郭、茅等,大多有一手不俗的好书法,那与他们出身毛笔时代有关。七大师中,鲁迅、茅盾、老舍不以诗名,然或新体或旧体,都写过诗。郭沫若、冰心都是诗人,自不待说。巴金与曹禺,一以小说名,一以戏剧名,未见过他们有多少诗作,书法亦鲜见。这与他们早年留学的学术与知识背景及所攻体裁有关吧?因为现代小说与现代戏剧,欧风重些,国学就相应弱些了。而书法,似乎与从事中国文化关联密切的文体者易生发联系,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p><br>十二 &nbsp; &nbsp; &nbsp;男海与海男<p>诗人男海与女诗人海男,一不小心就要混起来。<br>男海是我部队一个诗友的笔名。这个诗友与我同姓,都姓陈;而名,与著名小说家、画家冯骥才相同。因湖南桃江人夏正君先叫起头,我们见面与在信中,叫他“阿才”。<br>陈骥才是浙江海门人。因为他与江苏海门的青年诗人郁斌有联系,又听说他是海门人。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就是江苏海门人。后来才知是弄错了。<br>陈骥才是一九八四年或八五年的兵吧?他与留在部队的我的文友夏正君是好友,后我回部队,经夏正君介绍认识的。这一认识,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br>陈骥才曾在海军文艺刊物《水兵文艺》作过编辑,后在东海舰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与东海舰队诗人陈云其在一起。再后来,转业在东海舰队指挥机关所驻城市宁波工作。他以“陈骥才”本名和“男海”笔名,写诗与小说,颇勤奋。曾采访过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写过关于三毛的文章。后三毛自杀,禀性重情义的男海,陷入大悲恸,创作长诗《海的女儿》以为悼怀,长诗写得诗情沉郁,令人读之,肝肠为裂。<br>男海写诗,由写海与海军生活入手,后诗的内容由形而下向形而上发展,追求诗的深度,并逐步吸收接受现代诗艺术,注意运用现代诗艺术技巧来为当代现实生活与世界而写诗,所写诗作,引人注目。<br>男海的哥哥也是诗人。此君名陈树才,曾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懂法文。后回国,研究文学艺术,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陈树才以“树才”为署名发表诗作,是国内仅见的由法国现当代诗歌艺术吸取养份而自成一派的诗人。大多数学习现代诗者,都是从英语诗中吸取养份的,受英美诗人影响较大。<br>我当年在上海工地做建筑小工,五元一日,做满一个月伙食费五十元,即停工,渡江到浦西,上上海图书馆看书写作去,生活颇清苦。男海闻讯,从部队邮寄来他的数月津贴以为资助。拳拳盛情,可见当时我们之间的诗谊之深!<p>至于海男,是著名女诗人,现为云南大型文学刊物《大家》的副主编。<br>海男,我一度曾怀疑她就是田海男。田海男是田汉的后人。后来才知她不是。<br>海男原名苏丽华,云南永胜人。她的父亲是干部,会吹口琴,是个有艺术细胞的人,母亲是农艺师。家境不错,小时就为海男请了保姆。海男比我大四个月,她是一九六二年一月生的,我是五月四日生的。经历大致相同:1969年9月入小学,当过小学红小兵大队长(我是副大队长),1978年高中毕业(我是1979年高中毕业)。同样害怕数学课。喜欢文学作品。高考落榜。在文化馆做工作人员。(这曾是作家余华的理想职业)她写作比我晚一些,始于1981年,那时我已有数年写作史,开始发表作品了。<br>海男大量抄写诗歌,迷恋诗艺,是1984年后的事。1985年开始写诗。曾与妹妹环绕黄河流域漫游一年。1987年完成系列长诗《女人》等诗作。后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读书,写长诗《照耀》、《歌唱》等。1995年回昆明,到云南出版社任编辑,又写长诗《敌人》、《归根结底》,出诗集《风琴与女人》、《虚构的玫瑰》等。<br>海男还是个多产的作家,写有小说多种,并写大量散文结集出版。<p><p>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4 编辑

羡慕,有幸得公刘赐墨。也喜欢他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有幸有幸<br>问好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问好。喜欢读这样的短文,多弄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陈兄光临,希望多写些此类散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8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也很羡慕陈先生获墨宝。<br>我以前爱看《作家文摘》,太喜欢这样的文字了。欢迎多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待续完后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读,有此收藏,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好呀,带我们认识了更多文坛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8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0:15 编辑

己阅,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8 02:37 , Processed in 0.0904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