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9|回复: 2

普路托摘自诗生活:“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0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46 编辑

诗生活通讯社(本社记者山顶)2005年8月28日综合报道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8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新加坡、荷兰、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中国新诗一百年”这一总的主题,就新诗与传统的关系、新诗的“合法性”、当代诗歌史写作、西方诗歌译介对新诗的影响、新诗语言与诗体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br>  据会议组织者之一吴思敬教授介绍,研讨会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会议邀请函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广泛的响应,与会的学者大都是国内外在新诗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举办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研讨会,意在对百年新诗的创作与理论进行认真的清理与回顾,促进21世纪新的学术空间的拓展,推动中国新诗创作与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新诗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百年来,新诗的开创者及其后继者,在新旧文化的剧烈冲撞中,走过了一条坎坷而又辉煌的路。的确该好好地总结一番了。”吴思敬教授如此感慨道。谢冕教授也在题为《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的长篇发言中指出:“回望百年,几代诗人为新诗建设而献身的诗人,他们的心血灌溉了新诗这朵百年奇花”。他在发言中还以周作人诗作里的“小河”比喻新诗的形象,“它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不管是土堰还是石堰,都要冲决,向前。它要发展自己的生命,它只求缓缓地向前流动。在它经过的地方,两边是红花、绿叶和丰满的果实”。<br>  正如孙玉石教授在闭幕会上致辞所说:“这是一个为诗而聚的盛会,老一代学者、中年专家和年轻学人济济一堂,显示了新诗研究队伍的蓬勃生机。”“新诗是寂寞而冷清的部门,走进这个学术领域意味着寂寞,选择了这个事业,就选择了坚守;拒绝商业化、物质的诱惑,要以平常的心理、低调的姿态、坚实的话语,坚守净土的虔诚的心。”孙玉石教授这番受到与会学者普遍认同的话,似乎也反映了目前新诗创作和研究的状况与境遇。<br>(来源:信息论坛) <p><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46 编辑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9:46 编辑

关注!预祝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4 15:48 , Processed in 0.06593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