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莆田阿杰

应文友之邀组稿,已截稿---初选目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豫姝 发表于 2014-7-10 09:56
莆田阿杰
谢诗友支持,须原创哦。若有发表,请声明。先选几个。报编审。请确认有否发表,谢。
————— ...

谢谢{: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2 10: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再补上 两首,供选用。写过与本征文主题有关 的两篇散文 ,但已在报刊正式发表,要讲诚实,就不贴上来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2 1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神庙
何均

时光如飞驹过野,转瞬即逝。我到绵阳工作一晃都七个年头了。
我刚到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学校新建,教学楼前的坪坝还是断砖残瓦,光秃秃的,没有一株树的绿色来点缀视野,但从全国各地应聘来的老师都行色匆匆,朝气蓬勃。学校还是租赁对面的民房作临时办公楼。2001年9月的学校,除了一幢气势雄伟的教学大楼(今天的初中部)和一幢学生公寓和食堂外,没有别的建筑。学校旁边的普明山与柏杨沟还保持了本色,山不太高,但郁郁葱葱;沟不太深,但农田纵横;半坡的丛林里散落零星的农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不时传来牛铃的叮当之声:四周真给人世外桃源之感。这是学生读书的一个所在。
但今天的柏杨沟普明山已不复存在,徒有其名而已。
柏杨沟口修建了学校的小学部和教师公寓,沟里全部被富临集团开发为富人居住的富临山庄,一栋栋小洋楼别墅像蘑菇一样密密坐落柏杨沟的两岸和坡上。学校后面的柏杨沟山坡上又修建了一个四合院似的高中部,平房梯级而上,被人戏称为“希望小学”。普明山的前山已被政府开发为引进人才的专家楼,整个后山正在被富临集团开发为二期小洋楼别墅区——卢卡美郡,也像蘑菇一样密密坐落,“5•12”大地震停了几个月的工,现在几十座顶天立地的塔吊已全面忙碌。农家不知搬迁哪里去了,没有了农田,没有了炊烟,没有了鸡犬,没有了牛铃。
以前周末,我还带儿子去爬普明山,去游柏杨沟。
现在周末,儿子已去读大学了,我除了逛普明街外,已别无去处了。逛普明街时,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标志牌——普明寺前街、普明寺后街,但普明寺我从没去游玩过,经常在凌晨听到普明寺的钟声在上空悠扬悦耳,给浮躁的红尘之心一份清凉一份宁静。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拜访普明寺。
11月9日是周末。天气又好,出了红红的大太阳。午后正好散步,我一改上班午眠的习惯,去了却我多年的那个心愿。我带上在绵阳火炬中学读初二的外侄女,穿过普明后山正在修建的别墅区,来到普明前山未开发的半坡上。这里,没有高大挺拔的树木,只有矮小蓬勃的灌木丛,还有普明寺街居民最后一点未征用的自留地,麦苗青青,蔬菜朵朵。而在半坡的凹塘处有一院平房,被树木翠竹掩映。平房前的地里有三五个老太婆莳栽浇灌菜蔬。
“请问太婆,这里的平房是做啥用的?”
“火神庙呐。”
“火神庙?怎没听说过啊?”
“你们不知道啊,就是原来的普明寺呐。”
“可以进去看吗?”
“可以。”
一个老太婆引我们进了四合院。
一只瘦瘦的灰狗绑在大殿下从窝棚里跑出来,就像唱戏的亮一亮嗓门扯了几声后又回到窝棚里卧着,算是尽了看门狗的职责,对得起一日三餐了。进门左侧立一块石碑,镌刻着香客捐的大公德,某某多少元;字体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楷书。石碑后面有一个和尚正在洗衣服,没有剃度,只是穿了件和尚的灰布衣服而已。大殿里,一排泥塑的神像,涂了彩,却很粗糙;也挂了红,却有厚厚的灰尘,布置得喜庆热闹,喜庆热闹中透露着浓重的俗气;有香案,有蒲团,却无人进香跪拜;也有鱼头,却无和尚敲击。我也不知供奉的哪一个是火神,猜想大概中间那个吧,看似威武雄壮,却在脚边露出了未修剪干净的谷草和未涂抹完全的泥巴。大殿两边的厢房就是香客们的客房。门前的梁上挂着白玉米棒子、红干辣椒串、干枯的红苕藤。四方木桌放在屋檐下,没打地坪,地面坑坑洼洼,木桌的前右脚垫了一个瓦片。如果没进大殿,你绝对不怀疑这是典型的农家四合院。破四旧时,农村很多寺庙拆毁了。改革开放后,农村慢慢恢复重建了很多寺庙,但多显得粗制滥造,只是为香客们提供了一个还愿的场所而已。
我们也该走了,便向洗衣服的和尚打听。
“请问,普明寺搬哪里呢?”
“就在前面不远,重修呐。”
我们随着和尚指点的方向踏访,依然没有找到普明寺。但我后来得了一首《火神庙》诗“普明山的半山腰 / 坐落着冷清与火神庙 / 无雄伟的大殿 / 而一排普通与平房 / 安顿着泥塑的菩萨和火神 / 虽有蒲团、香炉、功德箱 / 却少有香客 / 只有一个没剃度的护院和尚 / 俗家打扮,敲钟,不念经 / 与人种庙田、浇菜地 / 过俗家日子 / 火神庙安顿火神和一个和尚 / 也安顿这里的心和信仰”。那我就用它来结束这篇短文。



生命无常
何均

今夏的天气持续高温——西安曾高达C42.9º,重庆高达C41.2º,而在绵阳就有几人热死了。其中一个是扫大马路的清洁工,据说他下岗后到处找职业,而这扫马路是他的兼职,儿子读大学了,下年开学就要钱,所以不避酷暑挣钱,结果自己中暑倒在路边上,还没送进医院就死了,正如陶渊明《挽歌诗》(其一)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本身拮据的家和要读大学的儿子将会怎样呢?我们就可想而知了。近来,据电视报道,美国某地高温达C51º,当地热死的人多达53人。而欧洲非洲也有类似的报道。生命如草芥啊。生命无常。
今年暑假,除了学校组织到安县的千佛山旅游当天去当天回之外,我哪里都没去,连老家都没回,只是打打电话问候问候。一者儿子下年读高二了,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静心学习;二者天气确实太热,回去不甚方便,在自己家里,一个夏天可以打光裸裸;三者还想老天不够热时把二老接出来耍,不要老是呆在乡下,换换生活环境。但我打电话问候时,父亲总要把父老乡亲发生的事告诉我,尤其是我熟悉的人,令我震惊的是,随着我人到中年,就有很多我曾称呼为大爷的大叔的,甚至还有同辈的,都在陆陆续续离我而去。有的是我回老家碰上的,还去为他们送送葬;有的是父亲转告的,我就只有莫名的悲伤,感到无常的作弄。
大约“五一”吧。我们学校没放假,组织招生考试,所有老师都有任务。新学校,要是没有生源,就没有立足之本。我被派去监考、面试,完了还要阅卷。然而就在这期间,父亲打电话说我二舅死了,还是被砸死的!说是他拄着拐杖走到屋后被废弃的日晒雨淋的土墙边,东望望西瞧瞧,用拐杖敲敲这敲敲那,当他敲击土墙时,土墙就坍塌了。当人们发现把他从土墙堆里扒出来时,二舅已面目全非,鲜血淋漓,只是还有一口气在残喘。他们赶紧给在江油城里工作的大表哥打电话,要来救护车往城里医院送,可二舅在半路上就落气了。怎么能在大热天停尸家里几天来供人凭吊呢?大表哥只好直接送二舅进火葬厂火化,带二舅的骨灰回家。二舅,今年春节我们回家还专门给他老人家做了八十大寿来的,看他腿虽不灵便,可精神矍铄,吃得饭,喝得酒,我们说他再活十年二十年是没问题的。哪知道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呢?而我工作忙,根本没法赶回去为他老人家送葬,即便赶回去也不可能再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我只有抱憾终生,在心里永远缅怀他。
这让我想起《古诗十九首》的诗句:“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生命是如此的无常啊。面对无常的生命,诗人陶渊明就非常旷达:“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面对生命的无常,台湾作家林清玄就非常睿智:“无常不是真正可悲的所在,在无常里迷失本性,在成功中就沉迷,在失败中就沦落,甚至为远去的成败或狂歌失态或颓丧忧悔,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我们能感到生命的无常,但不能被无常束缚了手脚。




乐在其中
何均

我,一个教书先生,自然以教书谋生。每天,我与一个个天真鲜活的生命打交道,相沟通,没有勾心斗角,我感到快乐,年轻,有生气。每天,我跟着学生一样也在增见识,长学问。故,我的心说,我要对得住他们,不误他们。
我,一个业余舞文弄墨者,只对自己负责,书写内心所要表达的话,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训导别人。周作人先生说:“我们太要求不朽,想于社会有益,就太抹杀自己;其实不朽不是著作的目的,有益社会也并非著者的义务,只因他是这样想,要这样说,这才是一切文艺存在的根据。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浅陋,文章如何平凡,但自己觉得要说时便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因为文艺只是自己的表现,所以凡庸的文章正是凡庸人的真表现,比讲高雅而虚伪的话要诚实的多了。”(《〈自己的园地〉序》)正因为“真表现”和“诚实的多”,自然就会有共鸣,有读者,故我很珍惜自己的点滴涂鸦,可以说敝帚自珍吧,那毕竟是我生命的轨迹的记录,里面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真生命的再现,尽管稚拙而缺乏技巧,很不成熟,但是,哪一个生命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知道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对弈,旁观不语,一乐也;有好菜,饮小酒,二乐也;听音乐,看书品茗,三乐也;疲惫时,观赏小猫小狗,蹦跳打滚,追逐嬉闹,四乐也;进城,逛书店,购得心仪已久的书,五乐也;散步,游山玩水,六乐也;偶尔,与几个好朋友在茶楼搓搓麻将,七乐也。当然,生活的乐趣还很多,只要是有心人,生活无处不乐趣。
我,就是这样一介凡夫俗子,游走于油盐柴米、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之中,不可能干惊天地的大事,亦不可能创泣鬼神的伟业。我只能尽量平凡而不平庸地生活,尽量把每一天的日子过得充实,过得不浪费,过得有意思。
如是而已。


通联:621000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何军(收)
邮箱:hejun987@126.com
电话:13398369630

点评

谢谢诗友支持。收。报编审。  发表于 2014-7-12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3 2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迎客松【树摇风 发表于 2014-7-10 18:25
湄洲岛,妈祖林默
文/迎客松 湄洲岛的知名度,不如一尊石像的知名度;石像的高大,不如一个女人高大。她站 ...

谢谢莆田阿杰老师!我现在在泉州,离莆田更近,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截稿。谢谢新、老朋友的支持。报编审审定。定稿后编辑老师会直接通知作者,或者我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特别谢冬箫老师置顶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0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提 大家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各位了!!

这次是在论坛的大选稿,以后可以多多支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8: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冬箫 发表于 2014-8-12 11:09
祝贺各位了!!

这次是在论坛的大选稿,以后可以多多支持啊

谢谢冬箫老师的一直支持 祝夏凉秋安{: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5 2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阿杰老师推荐,辛苦!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阿杰老师推荐,辛苦了!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8 20:33 , Processed in 0.1022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