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1|回复: 13

鲁奖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鲁奖揭晓
第六届(2010—2013)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以得票多少为序,得票相同者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中篇小说奖
《隐身衣》                  格 非  《收获》       2012年第3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美丽的日子》                滕肖澜  《人民文学》     2010年第5期
《白杨木的春天》               吕 新  《十月》       2010年第6期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胡学文  《钟山》       2011年第2期
《漫水》                   王跃文  《文学界·湖南文学》 2012年第1期
短篇小说奖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西南军事文学》   2012年第2期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收获》       2012年第5期
《香炉山》                  叶 弥  《收获》       2010年第2期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             叶 舟  《天涯》       2013年第1期
《良宵》                   张 楚  《天涯》       2012年第6期
报告文学奖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黄传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粮道》                   任林举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年8月
《毛乌素绿色传奇》              肖亦农  远方出版社      2012年3月
                            《中国作家·纪实》  2012年第6期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          铁流、徐锦庚  《中国作家·纪实》  2012年第11期
                             作家出版社      2013年3月
《底色》                   徐怀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4月
诗歌奖
《整理石头》                 阎 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
《个人史》                  大 解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12月
《忧伤的黑麋鹿》               海 男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12月
《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          周啸天  天地出版社      2012年3月
《无限事》                  李元胜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
散文杂文奖
《在新疆》                  刘亮程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2年2月
《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           贺捷生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3年10月
《先前的风气》                穆 涛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3年12月
《巨鲸歌唱》                 周晓枫  东方出版社      2013年12月
《回鹿山》                  侯健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文学理论评论奖
《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    孟繁华  现代出版社      2012年5月
《陶渊明的幽灵》               鲁枢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6月
《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           程德培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活着>、
<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  张新颖  《南方文坛》     2011年第6期
《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          贺绍俊  作家出版社      2012年1月
文学翻译奖
                        翻译语种  译者
《人民的风》      埃尔南德斯(西班牙)     西译汉 赵振江 作家出版社   2011年1月
《布罗岱克的报告》   菲利普·克洛代尔(法国)   法译汉 刘 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8月
《有色人民——回忆录》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美国) 英译汉 王家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
《上海,远在何方?》  乌尔苏拉·克莱谢尔(德国)  德译汉 韩瑞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9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7: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所有获奖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祝贺所有获奖者。[/quote]
期待中诗网诗友作品,下一届获奖!问好周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8: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期待中诗网诗友作品,下一届获奖!问好周总。[/quote]
似乎很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22: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也要祝贺一下获奖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5 17: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祝贺获奖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5 2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祝贺!
鲁迅文学奖是如何变成郭沫若文学奖的?(转与凤凰网)[im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T$@H[W%R6VUWV{9M{7859D5.gif[/img](2014-08-15 19:53:22)[编辑][删除]
[im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T$@H[W%R6VUWV{9M{7859D5.gif[/img]转载▼
标签:文化
鲁迅文学奖是如何变成郭沫若文学奖的?网友评论(64)2014.8.15 第79期 作者:玛丽莲·梦毛
导语:2014年5月,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微博大战同省跑奖诗人柳忠秧。8月,获奖诗人周啸天的“新闻打油诗”得到前辈妙赞,引发全民“共赏”。同一时间,柳忠秧不满周啸天“文采”,“联合”方方,声称自己“好出一大截”......凡此闹剧种种,不禁让人问一句:鲁奖何以至此?从小阅读鲁迅的玛丽莲·梦毛认为,鲁迅文学奖是一个原本与鲁迅毫无关系的奖,一个独立自由反叛的文学斗士形象在死后多年依然被体制挟制,年复一年的在文化官僚大国生产出文化怪胎。这个奖,长着一副鲁迅的脸,却是郭沫若的灵魂在飞翔,如果将其命名为“郭沫若文学奖”,将更能配上中国式文学腐败的美妙现状。“这世界上原本没有鲁迅文学奖,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郭沫若文学奖。”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3VJTWI)YM624DMPJ({X%MIT.jpg[im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CDBQ5W)$B1R{6{[7Q}MVOJD.jpg[/img]颇多中国人,是在阅读鲁迅文章的语境下长大的。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字皆如野草一般在语文的原野上疯长。正是鲁迅,在我年幼的阅读经验里,将反叛的精神植进我的脑颅骨。我的语文老师如此解读鲁迅:那些犀利的文字,是战士的武器,是刺向黑暗现实的匕首,是反叛者的投枪,更是燃灯者带来的光明。鲁迅独立、自由、反叛的文学斗士形象,就此从教科书里走出,深刻在大多中国人的脑细胞。1986年,中国作协假文学斗士鲁迅之名,成立了附庸于体制的鲁迅文学奖。这个奖成立之初,便注定是一个能指与所指严重分裂的奖--个人与官方,自由与权力等等二元对立、无法互融、彼此抵抗的元素,硬生生地纠缠一处。明眼人皆能看出,所谓鲁迅文学奖,不但是一个被背叛的“遗嘱”,还是一个被挟持、被绑架的“遗嘱”。它注定与鲁迅、与文学无有任何关联,而与体制、与“歌德”明送秋波。这是一种严重的命名学错误,它在以鲁迅(能指)之名,施行郭沫若(所指)之实。命名与内在的严重分裂,必然导致这个怪胎一般的文学奖项,在未来面临一系列无法躲避的争执。我想,假若1986年中国作协将此奖命名为“郭沫若文学奖”,每一届获奖名单出来,民众的反应便不会如此过激。要知道,中国作协的作家们,任何一个获得郭沫若文学奖,在民众看来,都是奖以咏痔,适得其所,名副其实。[im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S`{T~FN82R(4_)N[(~EM[95.jpg[/im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PCP9KE@DDMZTNLHYS7)O@]B.jpgfile:///D:\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2093536361\Image\X1ZNOHQHUN0VB2E4J9O382C.jpg闹剧之一:体制文人的互虐游戏早在今年五月,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便在微博上旋起一股质疑鲁奖的小高潮,她曝光该省诗人柳忠秧跑鲁奖。这是第六届鲁奖预评阶段的一大闹剧。闹剧的主角分别是官方文学的代言人与作协体制内的小混混,同时又是上一届鲁奖的获得者与本届鲁奖的竞争者。只是,方方质疑柳忠秧跑奖具有时空特异性。众所周知,上一届鲁奖诗歌获得者车延高,因其简陋至极的“羊羔体”,在互联网上很是“著名”了一阵子。其时,未见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站出来,发出只言片语的疑问与指斥。这是因同为该届鲁奖获得者,还是因顾忌车延高亦在湖北的官职?这个疑问,对广大网民而言,注定答案是个未知数。对方方来说,她获得鲁奖是神圣的,如若柳忠秧亦获得鲁奖,则玷污了鲁奖的神圣性。方方揭发柳忠秧,无非想以文学官员的身份,来捍卫体制文学奖的正统性、纯洁性、崇高性,这是体制之蛹对体制之蛆的鄙视,因为体制之蛹认为以她作协主席的身份,她该是一只艺术蝴蝶,而体制之蛆最终仅仅是一只蛆虫。柳忠秧则以市井流氓的视野,早已知晓了作协这一机制,加入了不但可以获得一顶可以忽悠民众的“风雅帽”,还好处颇多。作为作协的一员,柳忠秧更晓得体制内作家获得鲁奖、茅奖,往往是通往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的垫脚石。这也是很多作协官员,一到鲁奖评选之际,四处奔波的根本原因。方方挑选柳忠秧来揭发体制文坛的跑奖恶疾,诡异之处在于:1,打击柳忠秧不会对方方本人造成任何危害。2,不仅仅是诗歌,鲁奖的小说、散文等奖项亦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3,鲁奖的腐败是体制腐败的必然产物。而方方偏偏躲避了显而易见的后面两点,单单聪明的选择第一点来塑造自己的正义侠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方柳之争是一场文化官员与体制文人的微观权力对决。这是一种体制内特有的自噬效应:因为权力之争,彼此较劲,互相残杀。蛇的头不停的吞噬自己的尾。只是在方方与柳忠秧的这场争执中,这种体制内的自噬效应,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转化为颇为透明的话语互咬,从而神奇的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在作协内工作过的人,都深知作协日常生活中微观权力斗争之激烈。各部门领导,会因开会时名单排列先后之类的小问题,时而拍桌子骂娘,时而互相暗算,时而拔断对方网线。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是体制内文人常常玩闹的互虐游戏,局外人不明白,也根本无法明白其中的种种细节。闹剧之二:文化官僚的话语腐败在鲁奖正式颁布之后,《新京报》一篇名为《妙赏新科鲁奖诗人周啸天的“新闻诗”》的文章,激起了公众再次对鲁奖的关注。这篇文章中,鲁奖诗人周啸天以比柳忠秧更为“高超”的打油诗艺,获得前文化部长王蒙的高度赞赏:“亦属绝唱,已属绝伦”。王蒙对鲁奖诗人周啸天的过度赞美,引发了互联网新一轮的话语狂欢。在戏仿与反讽的狂欢背后,理性的人们不由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仅仅是鲁奖在腐败,还是整个中国的文化机制早已腐败?对周啸天之流毫不知耻的话语按摩,在欺骗公众的同时,算不算一种文化人独有的腐败奇观?很多中国人明白,在这个人情大国,一个人要成功,往往凭借的不是自身的实力,而是各种各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国的一些文人们,往往不忙着练好自己的文学技巧与语言技艺,而是忙于四处搞关系。一些女作家忙着成为交际花,一些男作家忙着拍各位文化元老的马屁。种种恶俗之举,无非为了得到文化官僚与名人的认可,然后获得一枚给死猪肉盖戳式的话语加冕。出一本书,书封上不但要印上一堆名人推荐,还要布满各种各样欺骗读者的赞美性谎言。我们常常在书市上见到这样的书籍,一个初初出道的作家,书的封面上印满真真假假的名人推荐,宛若一堆金光闪闪的姓氏皮条客,给一位瘦弱自卑相貌平庸的妓女站街拉客且大声吆喝。这种书市现状,卖相难看不说,营销智商几乎为零。显然,对周啸天的过度赞誉,也是此类中国式关系美学下诞生的荒谬之蛋:文化官僚的过度好评,与作品的艺术成就根本无关,而是对作家人际关系的绝对认可。古语云:君子独慎,不欺暗室。但目前中国的文化官僚,慎独者无几,何谈不欺暗室?他们巴不得在暗室里掘出一个桃花源来,里面的树上开满了金花,阡陌之间,酒水为河,美女如织。有的文化官僚,因作协体制内的官职,跟随着众,乞讨墨宝者众,影响力亦众。往往别人找了过来,小礼小物就怦然心动,不阅作品,就将作品大大夸赞一番,因而四处充斥满他那廉价的赞美与推荐。他以为他这样是做,是好人的派头,是高情商,却不知这是一种对自身职位的不负责任,对盲信读者的毒害,更是一种小农意识导致的身在其职不负其责的话语腐败。闹剧之三:“蠢”文学与“蠢”文学奖每次鲁奖评奖之前,身居北京的一些评委,会以各种文学借口,到各省份微服私访。局外人当然不知道他们是鲁奖评委,但参赛者深知这些北京来的大爷得罪不得,要好吃好喝的当贵宾招待。与这些体制文学的巡抚们搞好关系,那是获得鲁奖的第一要义,亦是以后彼此靠近,保证拥有共同秘密,获得鲁奖的最大前提。而各省份的所谓文学期刊,大多是作协体制内的编辑互相换取稿件发表的垃圾堆。编辑们你若发我一篇稿子,我便换得发你一篇稿件。彼此交换,无论好坏。在这种恶劣的人情交换体系中,如何保证每篇稿件的艺术水准?如何保证整本杂志的美学含金量?这种本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对一些体制内的编辑而言,根本无需存在。他们思考的仅仅是通过发表稿件如何获得利益,如何篡取名声。而鲁奖所有的参选作品,便在这些大多无人问津的期刊垃圾堆中选出,而非官方、民间、新媒体三方中选出的优质稿源。体制编辑的无责任,稿件来源的低质量,获奖者的名利心,评委们的腐败之手,四个方面造成鲁奖获奖作品的整体水准,必然朽坏不堪,无法保证。由此可知,所谓的纯文学以及纯文学奖--鲁奖,已经被作协体制以及体制内的各种奇葩作家,玩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蠢”文学与“蠢”文学奖。而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大众(非网民),却是一群奴性深重的民众。他们对官方钦定的一切,有着深切的认同与迷信。哪怕官方钦定是一个绝对不靠谱的文学奖,并将它颁发给闭着门自己玩儿的一坨臭屎,他们亦能毫无审美观的全盘接受。他们还会因获奖者的“有本事”(其实他们也知道是跑来的)而深深羡慕。这真是一种美妙的现状,大家都在心知肚明的玩弄着一个虚假的游戏:虚假的竞争、虚假的评选、虚假的获奖……种种虚假之上,却能换取现实生活中颇多的物质与利益--那便是职称、名声与金钱。由以上种种可见,鲁迅文学奖是一个原本与鲁迅毫无关系的奖。这个奖,长着一副鲁迅的脸,却是郭沫若的灵魂在飞翔。网民们为什么要如此痛心疾首呢?毫无必要,大家反讽、嘲弄、狂欢、戏耍、娱乐之后,要相信鲁迅先生的话:这世界上原本没有鲁迅文学奖,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郭沫若文学奖。玛丽莲·梦毛,资深媒体人,自由写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7 编辑

当前部分网民一味地贬损周啸天诗词是极其偏见与极端的,部分网民纯属无知瞎跟风。周啸天诗词贴近生活,书写时代喜怒哀乐。他作为古典诗词的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古典诗词理论著述颇丰,对于古典诗词精髓的认识非一般人能望其项背。他的诗词用古而不泥古,这在中国当前诗词创作中理应提倡与弘扬。反而是那些见别人获奖就骂的半灌水,或打着诗词大家旗号泥古而故作深沉者应该休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8 编辑

能参与《唐诗鉴赏辞典》的编撰,川大博士生导师,也足以“一人进林百鸟压惊”了,但网友们所列出的打油诗,也确失水准。我想评委把诗词纳入到鲁迅奖,从个人专辑总体衡量所致吧。一是不要以现代诗歌的标准来评价古体诗词;二是评奖本身无法照顾全面。
,诗友们还是质疑鲁迅奖的评价体系和操作过程,这年代,好事能做瞎了,好诗也能评歪了,重要的是:真正优秀的作品,不见天日,郁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08 编辑

能参与《唐诗鉴赏辞典》的编撰,川大博士生导师,也足以“一人进林百鸟压惊”了,但网友们所列出的打油诗, ...[/quote]
让真正优秀的作品重见天日,需要把鲁迅从墓穴中请出来当评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9 00:42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