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4|回复: 2

[【散文随笔】] 一片赤子心 民和总关情 ——浅赏岚峰先生遗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 16: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片赤子心  民和总关情
——浅赏岚峰先生遗诗  
  赵岚峰先生已驾鹤西去,先生仙逝之后品其诗文倍感深沉,韵味无穷。我受文联马晓晨主席殷殷嘱托提起沉重的拙笔评赏先生遗诗,诚惶诚恐、令我汗颜,悲从中来;先生在天有灵,恕晚辈不敬,恭请海涵。
  先生历任文教局副局长、宣传部副部长、县工会主席等职。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工作之余潜心古诗文创作。退休之后更是壮心不已、青春焕发、诗如潮涌,在格律诗创作方面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现就个人浅陋的见解发表一二,请教大方。
一、        赤子之心,描摹新景。
先生乃山东菏泽人氏,工作关系扎根青海民和。早年为民和教育
勤勤恳恳、桃李芳菲、口碑极佳,后为宣传事业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提携后进,为民和宣传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现文联主席马晓晨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特殊的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也是民和这方沃土给予了先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山水有情,诗人有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育一片情。民和这片热土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呼唤着他、激发着他、浸溶着他诗的灵魂。跨世纪的新民和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欣然命笔:“群楼拔地气恢弘,金光大道贯西东。满眼胜景沧海梦,高歌时雨送春雨。”一首《川垣新区》大气磅礴,一峰突起:高楼林立,金色的川垣大道洒满朝晖,车水马龙,人们兴高采烈、步履匆匆、信心满满,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杨柳依依、绿草茵茵,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跃然纸上。“群楼”、“ 大道”、“ 沧海梦”、“ 春雨”的意象活灵活现,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沧海桑田的巨变尽在“满眼胜景沧海梦”七字中囊括。末句“高歌时雨送春雨”形象传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气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情景交融,寄情于景,在先生笔下更是信手拈来,如《麻黄滩》
       林密草深曲径幽,  彩蝶花间对影留。
       临水亭前盈笑脸,  花儿飞上柳梢头。
  只有仔细的的观察,细腻的笔触,清洁的心灵,才能有如此绝妙的诗句从诗人的心尖上流动。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水乳交融。“曲径幽”一静对“对影留”一动,一静一动含而不露,优美恬然之情却能尽然,可谓巧妙、匠心独运,令人陶醉,令人叹为观止。而大自然的精灵——人的活动写得更是不露声色,一句“花儿飞上柳梢头”巧妙点出了百姓的乐在其中。如此委婉含蓄的神来之笔令人折服,只听其声不见其形而形声兼备,栩栩如生,充满动感,灵动的笔触敲击着诗人敏感的心灵也拍打着吟诵者的心扉,景与情的完美结合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新时代建设的大潮奔涌而来,先生饱满的情怀抒写着讴歌着,如《观兰新路隧道施工抒怀》:“桥架高空,两山路穿通。西行达天山,东去接秦陇。隧道连隧道,历险忙施工。民众话盛世,翘首赞群英。”诗人以八十高龄的旷达胸襟抒写兰新路隧道施工的情景,此等境界,此等眼光,才有此等壮词,令后来者望尘莫及,心生敬意。“西行达天山”浮想联翩,心驰神往,气象非凡,有唐人遗风。“民众话盛世,翘首赞群英。”歌颂普通劳动者,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我们仿佛看到先生极目远眺苍茫的天山,铁龙滚滚西去,捎带着祖国和人民的问候洒遍天山南北、戈壁草原。讴歌劳动,谱写民众的力量,极赞劳动光荣,大有“平民诗人白乐天的风骨。
  无论是“华灯齐照湟水岸,古垣脚下不夜城。”轻歌曼舞的桃花广场,还是“野鸭嬉戏常作客,细鲤欢跃起浪花。”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古鄯水库,还是“溯源四千二百载,仰天啸歌黄河情。”远古天灾的喇家遗址都在诗人笔下奔涌而来、惟妙惟肖。民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赋予生命,都灌注了先生的满满情怀,都融进了先生的一片赤子之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描摹民和新景、赞美河湟大地先生之诗歌垒起了一个无人企及的巅峰,后来者谁能跨越?
二、        花木含情,托物言志。
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话题在先生笔下更是挥洒自如不断翻新。“一花一世界”禅理如斯说,而先生是“一诗一天地”。 花木含情,山水有意。先生将普通人眼里看似平淡无奇的花草却寄予无限情思。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是先生诗歌的另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盆栽松柏犹苍劲,水润古榕半遮窗。有节翠竹生高洁,夜天昙花入梦乡。”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高洁的气质,优美的品格。松之高洁、榕之含蓄、竹之气节、昙花之低调都在四时中尽显。此乃先生人格之写照,是一生品格的积淀。喻理于花、寓教于诗可谓用心良苦,可谓境界高妙。“囊中虽无银千两,室溢清香信欣然。”多么恬然自得,多么与世无争,多么富于陶翁的情怀!品之如饮醇酒,愈品愈香,三日不知肉味即言此诗之况味。那是一种超然物外之情,是物我两忘之境界。“草木无言能解语,报以清香留人间。”是先生品格的诠释,给时下那些贪得无厌者一击响亮的耳光。先生品格高山仰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
    、关注民生,杜老品格。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关心苍生的悲悯情怀,以站在地上看人间的谦卑目光,以《三吏》《三别》的史诗流芳千古;先生也
不乏文人的担当和责任。如他的《盼暖》:“冬藏疏果不惜痛,唯忧耄耋处深冬,渴望政府降福祉,关注民生度新春。”一个耄耋老人在深冬时节的呼唤,多么令人心痛,多么掷地有声的诗句!这一阵阵呐喊是否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是否唤醒了部分人的良知?我们仿佛听到了从唐朝杜甫老人那里发出的声音。当然新时代新气象的主旋律也在诗人心中不断奏响:“农友聚地头,喜话好丰年。政策昭民心,盛世写太平。”农民们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集聚在田头话着桑麻,评着好年景,喜悦之情溢满笑脸,颗颗晶莹的汗珠落在满是希望的泥土里,希冀的目光溶进灿烂的朝霞,怀揣着梦想奔向好年成。“红砖绿瓦耀眼明,雕梁画栋紫气生。新式大房满小巷,亭台楼阁两三间。”在先生笔下这一切来得那么自然,如潺潺泉流滋润着每一颗善良质朴的农人的心田,昭示着辛勤劳动换来的幸福。杜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愿景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先生还还对文学新人们寄予了殷切期望:“期盼艺坛出新作,高歌时代注深情。”一颗不老之心呼唤着新人们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佳作;激励着我们“群星闪烁放异彩,妙笔清音颂中化”。殷殷期望声声入耳,字字句句沁人心脾,启人深思。让我们肩负起老一辈诗人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文学的道路上崎岖前行。
  先生作古,诗文犹存,高风亮节,激励后人,笔短才浅,不能胜任,贻笑大方,敬请赐教。
   斯人已逝,精神常存!斯人西去,诗文流传!
   彭吉明 ,民和二中教师,  青海省作协会员,民和作家协会常务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8 13:44 , Processed in 0.07156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