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3|回复: 1

保证公平,教育才能回归人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2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证公平,教育才能回归人性


刘远举 今天 09:10
分享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多次规定“严禁小学以面试、考试等形式入学”,但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幼升小的面试仍然存在。为了应对面试,家长与幼儿园就不得不教孩子更多的知识。这种做法普遍之后,很多小学老师就默认一年级新生已经学过一部分小学的课程,相关内容在授课时就会被一笔带过。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家长与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就从一种积极进攻性的姿态,变为“不得不”的保护性措施,这就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看,幼儿园小学化是人类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人类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进入劳动市场之前,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100年前属于尖端科学的狭义相对论,到了今天,已经是理工科本科的物理教科书内容,课程向下转移是大趋势。一些大学课程下移到高中阶段,以前初中才开始学习的英语,则下放到小学三年级,有些地方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一年级的课程则向幼儿园转移。
【竞争驱动中小学生负担加重】
不过,知识爆炸只是这种趋势的大背景,知识不会自己从大学课本跑到中学课本中去,在现实中,更直接的原因是,竞争驱动了课程向低年级转移。比如,幼生小的面试竞争,是驱动幼儿园教拼音的直接动力。
现代社会中,人们承担着职场竞争的压力,职场的竞争并不开始于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体现为繁重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其实,职场压力不过是市场竞争通过企业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所以,本质上看,学生的学习压力,归根到底,是市场竞争导致的,是市场竞争从成年人向青少年、乃至儿童的延伸。
在市场中,人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先充当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才能成为目的,从市场中得到相应的报酬与享受。某种角度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手段的人,本身就是“非人”的。这种“非人”的工具化过程,无疑与人类的快乐原则相背离,但是,在可预见的人类发展中,这种“非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实现人性,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
而且,用学习效果(考试)作为竞争指标,更倾向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实际上削弱了家长资源的权重,有利于弱势家庭,有助于较低阶层向上流动,不但对总体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有贡献,也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效率与公平。
所以,既然学习中的这种竞争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那么,退而求其次,问题就变为,这种“非人的竞争”应该控制在什么程度,或者时间段上应该控制在什么年龄段。

【只有教育公平才能控制竞争、实现减负】
高中阶段,年纪已经在15-18岁之间,在工业革命之前,不管中外,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上都已参与生产。从生理上看,身体、脑力的发育已经完善,脑功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状态。所以,这个年纪的青少年,承受一定负荷的学习任务,是可以接受的。这个过程甚至可以进一步有限度的延伸到初中阶段,但是,在往前推,让孩子们失去童年,就得考虑一下,是不是只把人当作了手段,忘记了人本身也是目的。
在现实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大,职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向低龄阶段梯次的、边际递减的转移。一般而言,这种压力的传递是平缓的,边际递减的,年龄越小,离职场越远,压力也越小,在小学阶段应该基本上感受不到压力。不过,重点学校制度不但高效的传递了压力,甚至本身也成为制造了压力。
在中国的这种教育体系下,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想有个好工作,就得上一个好大学,之前就得上重点高中,再之前就得上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甚至重点幼儿园。于是,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入学,都是一次竞争,而每一次竞争,都是下一次竞争的门票与优势。在环环相扣的竞争之中,成年人的职场竞争压力,被高效的传递到低年级。
市场的一个特点在于差异化的商品与服务,从这个角度看,重点中学的差异化,虽然源于行政命令,但却与市场的、竞争的结果殊途同归。市场中的竞争性机构,是传递市场竞争的最高效介质,所以,重点中学的这种市场本质,是高效传递职场压力到低年级,甚至,因为每隔几年的入学考试而导致额外的压力的原因。
那么,如果在某一环节,打破这种环环相扣的竞争传导结构,统一供给教育资源,在公立教育的小学中消灭市场,那么,这种压力的传递机制就会被极大的破坏。当平均的分配教育资源,重点中学实质上消失,学生没有追求重点的需要,竞争的结果不会被入学考试固化,竞争的压力自然变小,学习负担被釜底抽薪,减负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的不公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官办的竞争性教育系统里,这会导致寻租与腐败。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校舍,更好的实验室都源于更多的补贴。当补贴分配不平均的时候,就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择校的痛苦与官员的寻租就都出现了。
从重点学校的市场本质角度看,教育资源均等化,其本质是削弱教育系统的市场与竞争特性,使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有更多的公平,同时,延缓社会竞争压力向低龄段扩展,给童年留一些空间,更有人性。但是,同时这也减少了社会的经济效率,本质上是反市场的。不过,正如前面所言,市场本身必然包含人作为手段的非人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反市场,注定是解放孩子,回归人的本性的唯一方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改革并不容易。上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不过,示范校等形式仍然是一种“没有重点学校的重点学校制度”,即使示范校等形式取消,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学区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均等。这是因为重点学校制度某种程度上是市场的,而市场是顽强的。对于这种局面,需要更明晰的指标来考核小学阶段的非市场化,比如统考成绩、教育补贴的平均化,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都可以当作小学教育均等化的指标。有了指标,改革才能被民众感知,而官员,才能有有效的刺激去达成指标,正如GDP考核对中国这三十年的深刻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6 2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和公平,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运作起来,那比登天还难,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本就没有公平,这是历史佐证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0:54 , Processed in 0.09563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