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1|回复: 4

[转帖]文学革命倡议(作者/风云骤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00ff" size="3"><br/>各位文友,广大同胞,世界上一切关注人自身精神出路的人们:<br/>当今时代,物质是发达了,甚至是畸形地膨胀着,然而,人们的精神却在萎缩,甚至,看不到边境。人类的崇高精神,失落了,它丧失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丧失于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人类,全体一致地向一般动物转化。<br/>这个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br/>现代文明的起源点在西方。西方人从其祖先日尔曼人占据欧洲以来,一直未曾统一,国与国间互相制约着一直发展到现在,这就使得部落天生的民主基础一直未曾丧失,反而在相互制约中被深化。西方文明的相互制约特征,还表现在教权与世俗政权之间的相互制约上,深刻地限制着专制的形成,从而民主成为深刻的制度模式。民主,并非西方独有,然而只有在西方最深刻,是全民选举式民主。这样的制度形式,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态有什么影响呢?由于民主,世俗生活中的权力,被极大地抵销了,人的内在本质,并不能充分表达,于是意志发生了转移,转向自然,造成科学的发达,转向物质,造成物质的繁荣,转向对外冒险,造成今日世界的融合。这当中,必须说明,人们的深探科学,开拓物质,对外扩张,并不能都以民主来解释,人们为生存的本能,也会如此,然而单为生存,不会到此程度,当物质超越实用后还在疯狂用力,其实,就是以之表达生命的激情,而在并不宜于人的本质的地方用心,就是民主的作用。西方文明的这一基本特征,以中华传统文明对比着分析,人们会看得更清晰。<br/>中华传统文明,在基本方向上与西方都是相反的,人们表达生命本质是在纵向上,在内部,而对科学、对物质,以及外部世界,却明显缺乏热情。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国过早统一,部落的原始民主,在统一后由于制约的丧失而消失了,于是成了集权国家。然而它却并不乏民主,这就是它的科举制;任何人,不论世代公卿还是茅屋寒士,人们凭德凭才竞争,竞争的优胜者,自然进入国家的管理层。在涉及人生根本前途上公平,这不就是民主吗?民主,民主,就是人人有权主张,然而相对于人的根本前途,一时事务上的民主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就是深刻的民主形式,是未被冠以民主之名的有实质意义的民主。然而这样的“民主”,与西方式民主却有重大不同。西方民主,是选举式民主,由下面决定上面,从而大众的一般本能成为社会的基本高度;又由于对权力的高度制约,造成权力阶梯和权力中心的急剧弱化,从而社会是完全平民化的,由于人的本质的高端缺乏出口,导致作为一般本能的低端急剧膨胀。中国的传统体制却不同,虽然科举使人们在机会面前人人公平,然而权力中心和权力阶梯却一直存在,并且一直被人为强调,从而,人的内在本质在社会中就有出口,向上奋进成为多数人一生的目标。然而科举又是以圣贤的思想为考核内容的,科举的胜出者,一般而言就是德才更高者,所以对权力阶梯的强调其实又是对德才的强调,由于人们在世俗生活中普遍敬重德才更高者,所以这样的强调却并非不公平,相反一般人都认同,把那些优胜者视作追赶的目标。当全社会如此,就造成德才被敬仰,圣贤的思想被普及,从而,社会笼罩于崇高的氛围;相应地,则是人的本质的低端被抑制,即纯自利难以发扬。之所以在中国商业不发达,就是由这样以崇高为裁决标准造成的。<br/>这样的社会,与西方相比优劣如何呢?人的本质中最深刻的本质是它的群体性,即获得最大的群体肯定,在群体肯定中获得自由生存的资格,获得荣誉,获得人的尊严,从而获得最大愉快和幸福,这样的社会集社会为一个整体,竞争的优胜者被全社会肯定,有全社会为背景,所以这样的社会恰恰最符合人的本质。然而在机会面前又是人人公平的(基本如此,不能绝对),人人都可以有梦想,当然人们生活有激情了,在竞争中去追求那希望中的快乐和荣誉。竞争当然有失败者,然而人们始终有机会,确实不如他人,还可以培养后代去争取,所以有人失意并不就动摇了这体制,断了这体制就断了一般人的梦想,人们倒未必欢迎。这样的社会不重视科学,也不重视物质,然而也都是相对西方来说的;人们的基本生活要靠物质,更高的享受也要靠物质,至于科学呢,人们梦想永生,痛恨天灾疾病,所以它也在发展科学和物质,只不过都为实用,超越实用以后便难有兴趣,当然比之于西方的专以之寄托人的精神,不可同日而语。<br/>西方呢?本来,人的本质中最深刻的本质是它的群体性,然而它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不但民主使权力弱化了,长久的分散也使人与人间并不热心,就此,现实并没有给人提供最理想的舞台。这导致人们的意志不得不向广处扩散;然而,不论纯面对自然,还是在物质中拼争,人都是相对寂寞的,并不符合人最深刻的需要,而人的激情又存在着,需要表达,这就导致人们以加倍的疯狂来面对,从而科学和物质都急剧膨胀,对外扩张,也以物质和科学为后盾不断进行。人们的发展科学和物质,并非全不注重实用,然而生活并不急需,人们想尽办法延伸人的享受思路也要去实行,以至于越来越勉强,但人不断超越的势头却丝毫不停歇;这就见出了人们无以表达生命本质,而赖之为寄托的实情。<br/>这样的外倾型体制,外倾型文化,在初期人们并没觉得它有什么不好,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可以在其中建功,商业体系尚不成熟,人们的奋斗都有等值或超值的回报,特别是全球贸易不平衡,人们的冒险往往有惊人的收获,更加上有“落后”民族和国家作为对比,人们在自身的“优越”中体会着自豪和激情,所以人们并不觉得压抑,反而由于对个人本能的纵容,欢迎着这体制,支持这体制,以便个人欲望淋漓尽致地发挥。此时“民主”的成功,是以他国他民族一定程度的牺牲为代价的。然而这样的外倾导致全球融合后又怎样呢?他国他民族,在咄咄逼人的进攻中惊醒了,为了生存,不得不自强,也汇合到致力科学和物质的浪潮中,甚至出于对“落后”的痛恨,也接过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文化体制,于是文化优势没有了,在不平衡贸易中获得成功的路也被阻绝(现在还不能说已完全隔断,但很快就会消失)。在内部,由于商业体系的逐渐完善,人们要取得成功,也更多的是艰辛;不但如此,由于商业体系占据了人类的一切生存领域,任何生产,都仅仅是它上面的一个环节,人们的生活,再也无法独立,无法从容面对,从而对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仅仅为生存也得无奈地投身进去,以在其中充当一个零件为生,自由,在人们自织的网中反而消失。至于科学,在长久的探索后也更不容易出成果,人们置身其中,更多的也是寂寞和琐碎;尽管如此,这一块还算人们躲避空虚的净土,可供人们度过相对安宁而充实的人生。<br/>所以,发展到现在,西方文明遭遇着深刻的危机;就好比过去是流动的水,现在遭遇了障碍,而且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水流不走了,积在那里就是死水,然而它又没找到新的出路,于是越积越深,这造成人们精神越来越失去寄托;作为人们精神反映的诗歌和文学,彻底地衰微。<br/>其他文明的命运又如何呢?由于并不重视科学和物质,西方文明成为所有文明的克星,为了自救,或早或晚都接受了融合甚至被同化的事实,于是,全球都现代化,全球互融合,整个世界,无一种文明能完全独立,不得不在彼此融合后再共同寻找出路,共同实现转型。<br/>中国呢?不得不接受同样的命运。在初期,抱有文化优越感的改革家们提出了“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对策,企图保住文化优势,但以西方的技艺为手段。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天生利于精神而不利科学和物质的,“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虽然理想做起来却难,于是在列强进攻中,中国变革了,革命了,传统的一套在根本上被抛弃,生存,压倒一切,中国,不得不转型。这转型,经历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其后,在世界共同性的贫富对抗中又选择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共同认可的马克思主义,并以此集合起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但过程没有完,当人们认识到获得解放的中华民族并没有摆脱贫穷,并没有摆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弱势地位,又开始了以振兴经济为最高目的的改革开放。然而我们的发展经济,是在和相对发达得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中发展,为了发展,不得不借助利器,于是西方成熟的专利于物质发展的商业体系被略加改造后引入了中国,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就改变。我们本以发展为手段,但并不完全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纯商业社会的弊端同样在我们的社会中弥漫,人们的观念,人们的生活,都被商业的纯自利笼罩,最高理想不过是更有钱,物质,成为精神的最高寄托;到有了更多的钱,生存不成问题,但放眼四望,别无他途,还是得转头再疯狂投入,结果,经济倒是愈见发达了,但人们的心灵却愈来愈空虚,因为经济并不能带来崇高的精神境界,并不能安慰灵魂,于是疲累、麻木成为普遍现象。人生短暂,如果有限的人生都是在被动和孤独中度过,物质虽然发达,又有多大意义呢?<br/>并不是说为改变贫穷,为更加富裕的生活而奋斗都是错的,绝非如此;而是说当整个社会都只有经济这一条道,再发达也只为物质,别无它途,就走上了可悲的歧途。观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看中国目前的景象,却就是如此。因此,改变人类的精神境况,使人们重获生的激情,重获奋斗的动力,就成为目前形势下紧迫的任务,这任务,得由文学来完成,这就转到了文学革命,为什么要谈革命,能达到什么目的。<br/>文学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从动物性本能到更高级的精神需要,主要都是从群体中获取的,然而人人需要,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就此,社会以秩序、法则相制约,以免人人相互冲突导致群体毁灭;然而这样的制约,相对于每一个体却就是压制了,这被压抑的意志,到哪里寻求释放呢?除此而外,人必须进食才能生存,这造成人由不得自己必须向大自然作艰辛抗争,在群体内部互相竞争,快乐尚停留在梦中,单为活着已耗竭了不知多少精力;而这还不是大自然对人最后的否定,当人艰辛奋斗略有所得,似乎可以喘息了,接近于梦想了,它却又以死亡终结了人的生命,而此前,疾病和灾难本就一次次掠夺着人有限的欢欣。人无限追求其幸福,这是人的本质,然而现实有多少空间供人按其本质驰骋呢?这现实的极端有限性和残酷性,就导致了文学的发生。即精神的无限性在现实中无以寄托,它就以梦想的方式存在,当全社会如此,互相安慰,文学自身就成为一个社会,在那里人们表达着最高本质,以最高本质相交往,从而实现畅快的人生,文学就成为托养人类灵魂的精神营垒。当然你可以说文学是虚幻的,现实中的实现最实在,可是如果现实中能实现当然好,然而能不能赖现实全面寄托呢?永恒地不可能,这造成了,它虽是梦幻,却是人类最高精神最重要的栖息地。所以,最理想的社会,当现实业已完善后,恰恰将导致文学的繁荣,反过来,繁荣的文学正是理想社会的组成部分。<br/>所以,如果精神富足,文学会繁荣,因为再充实的现实也不足以寄托人的无限意志,文学,成为表达人最高本质重要的途径;而现实压制导致意志缺乏出口呢?文学,又可以承担重振人类精神,使人们重获生的激情的重要责任。所以曹丕谓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真至理名言矣。<br/>在当代,诗歌全面衰落了,文学的其他方面军也被边缘化,人们的精力,都倾注于现实,这似乎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现实中都有出路,精神就在现实中寄托了,由于诗歌和文学的虚幻性,人们并不需要了,而实质,全不如此。当代社会,在面上人们都在现实中奋力拼争,而其着眼点,又主要在物质,而局中人自己可以体察,这并非他们真正心甘情愿的,而大多数人,被动更是主要方面,即不这样也不行,哪怕降低梦想,也只好如此。这当中,又分两类人,大多数人仅仅为着生存,由于社会已成为商业社会,不在其中搏击,甚至没有资本活下去,所以生存的恐惧感也导致人被动却又拼命地投入,其他一切,都放到一边去;然而已形成竞争的环境,投入了,却再没有喘息之机,不由人从容面对,社会有一种大势挟裹着人往前奔;另一些人,已积累了若干资本,生存不成问题,但放眼周围,别无他路,尽管物质并非越多越好,也只能再转头投入,在其中拼争企图出人头地,以体现活着的价值。然而所获再多毕竟是物质,它并不能承载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群体动物,希望获得群体最大肯定的群体性本质并不能实现,因为物质再多也只是你自己的,他人并不就首肯,因为动机在利己,社会也不会奖以最高荣誉,更不用说人无限追求的本质,它超越于社会,更不会以之为价值。所以,表面上诗歌和文学衰落了,人们都在现实中拼争,其实多少都是无奈,人们在现实中搏击着,而精神,却越加陷入困境,没有信仰,没有寄托,只能适应,以人为降低梦想的方式自我安慰。<br/>诗歌和文学衰落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恰恰源于现代社会精神的枯竭。商业体系的完善,全民的投入,使竞争异常激烈,人们绞尽脑汁谋取成功,换来的却是不停的忙碌,生活日渐琐碎。当成功的路程太漫长,而身心又被竞争弄得异常疲惫,人们学会了享受过程,于是工作时疯狂投入,而停下来,就以种种及时性的消费补偿自己。当人们仅仅如此,仅能如此的时候,完整的心灵,破碎了,对于作为完整意志的表达的诗歌和那类崇高的文学,自然失去了热情。并非人们不知它们的宏伟和优美,然而自己业已卑琐,完整的梦幻早已远去,也就接受了现实,仅靠琐碎打发自己,靠收集零星的乐趣来填塞空虚的精神。就这样,不需要理解深意的种种时尚杂志、电视电影、竞技体育、性刺激,成为闲暇的首选。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诗人和文学家们都深感为难,一方面,他们尚保留着作为人应有的完整的精神,然而社会已容不得他们的理想,而要跟随潮流把完整的精神抛弃呢?他们又不甘心,于是,创作变成发泄,以对现存文明甚至理性的彻底否定作为他们表达人的存在的唯一方式。然而如此一来,与大众的一般理解相去更遥远,他们也就成了一群不可理喻的人,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是与文明和理性不相兼容的无聊的梦呓。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产生了大量以颓废为特色的作品,而且占据着文学的主流,导致诗歌社会性的消亡,而文学的其他方面军,也被边缘化,流行的,都是种种最通俗的能给人感官刺激的东西,或靠名人提携的种种名人传记。至于其他地方的人们,未被西方商业浪潮席卷前是正常的,一旦被淹没,也都难逃此境。<br/>所以,现代社会诗歌和文学的衰落,恰恰是现代社会人们精神日渐枯竭在现象上的反映。<br/>然而,这样的精神枯竭还在弥漫,在深化,更进一步,会怎样呢?必然带来整个人类的觉醒。物质,人们仍然在追求,然而当所有人们需要的,勉强需要的都被开发,进一步,又向哪里呢?到时候,必要性越来越低,人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人又焉能在其中寄托精神?全球融合了,但尚未彻底融合,当全球均衡到来,商业体系彻底完善,人们更不容易在其中取得成功,人们的奋斗越来越远离荣誉,更多的是寂寞和枯燥,人又准备走向哪里?人们还在向太空冒进,然而如果长期的探索都证明并无多大价值,也找不到外星人,这一条路又如何走下去?最终,人们会发现任何方向的扩散都更为艰难,人的意志只能在纵向表达,此时,人们就会向传统复归,完整的心灵在艰难面前反而苏醒,从而,文学会再度复归繁荣。<br/>所以,当今社会精神的枯竭,文学的衰败,正源于时代环境已变,而商业体系还在按过去的惯性运行;它的步伐越来越艰难,人们却并未苏醒,也就只能无奈又自甘地忍受压抑。<br/>实际上,当世界实现融合,它就类似于传统中国。传统中国,它的边界已达到古代战力的极境,因此人们以为自己就是天下,天下就是自己,因此意志都集中在内部,人们所做的,就是在内部进行调节,如何最大程度实现自己,而社会又和谐安定。儒家学说,正是着眼于统一环境下人们如何和谐共存建立的;它的着眼点,在如何实现快乐而充实的人生。由于快乐充实的人生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所以它强调秩序,强调长幼尊卑,强调克己,它的目的,是克制人与人间必然性的矛盾,而让人的本质中更重要的一些东西得到发挥,所以它是克制一部分发扬一部分,克制一面,是为发扬的一面准备前提。然而发扬的一面又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保证人的群体性本质得到最大程度实现,所以人们都能理解,能自觉遵照执行。在这样的社会,文学也特别发达,因为人的崇高本质一直被发扬而非被抑制,人们以之相交往,自然造成文学的兴盛。实际上人们的精神生活就集中于两翼,一方面是仕途,另一方面就是文学;仕途是在现实中建功,通过服务天下获得尊严,获得荣誉,从而获得精神满足;而精神仍有余兴呢?人们又在文学中寄意,文学自身成为一个社会,高于现实社会的另一个社会,在那里人们交流着生的激情,对美的向往,从而实现充实的人生。然而仕途和文学都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政治领域未允女性,这是它的缺陷),当然人人有梦想,活着充满激情了。至于人的一般本质方面,它也是给予了充分考虑的,只是不能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在此前提下,它认可人的一般本质,孔子的“食色,性也”即是证明。融合后的世界,并不就会复现传统中国,然而人们的意志将只能在内部表达,并且人的本质和社会和谐都将被重视,却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传统中国文学的发达,上至皇帝,下至山野村夫到处是诗人,非诗人者,对文学也充满热情,就不难理解人类融合后的情景;不可能复现,然而当人们对外冒进的各个方向都遭遇阻遏,意志又欲扬帆驶向哪里?文学将成为接纳人类最高精神最重要的堡垒。在其中人们可以表达激情,反过来,又能提携社会,就这样,世界融合了,然而人类仍然始终是向上的,一代一代,都充满生的激情,活着,虽然生命短暂,却并不空虚。<br/>这样对传统社会和谐的肯定,对现代社会种种非人性的抨击,并不是从根上推崇传统社会,从根上否定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它本有深刻的合理性,而传统社会呢,本也有众多不足的东西;之所以如此,在于借鉴传统中美好的东西对现代社会作修正,在保持它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的同时使它向更符合人的内在需要的方向转变。现代社会的合理性表现在,无论商业本身有多少弊端,它都事实上提供着人们谋生的土壤,也是大多数人证明人生价值的舞台;而其优越性呢,更在于它的体制使人们自利的本能得到充分发扬,从而物质前所未有地发达,相比于传统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更加有保障,至于科学,更是飞跃地发展,这促成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达,人类的健康更能保证,寿命,也普遍增长。当我们着眼于未来,当克制了它的种种弊端,就会发现未来会比传统社会更美好,是在物质富足的前提下让精神得以发扬;当回顾来路,就会发现充满压抑,充满焦虑的现代文明正有奠基的功劳。<br/>正因为如此,对于现代文明我们不是要推倒它(要推倒也不可能),而是发扬其他方面来弥补它。尤对于中国,越加如此。当我们批评现代社会物质压倒一切的时候,主要指它的前端,对于中国,则主要针对它的趋势,然而对于中国来讲,贫困问题都尚未解决,即使有所缓解呢,国家的综合实力要赖经济,而经济的衰弱,直接就会演化为国家的生存危机,故而,为免贫困,为民族的自尊,国家也须大力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又必须借助商业,必须通过激发人的纯自利本能来达成,这却又是社会精神衰退,全民道德素质下滑的原因。善和恶长在同一母体身上,如何面对?抑制了恶,善也难以发扬,而发扬善呢,恶也得到了营养;在传统社会,在毛主席当政的时期,都是以彻底抑制恶为着眼点的,然而身处当今时代,身处列强环伺的国际大环境中,不可能如此,加以贫困问题也必须解决,只能借商业为利器,那么,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就好比钢厂要产生污水废气,直接就威胁人的健康,人们都是通过加装一套治污装置来解决环境问题,而不会通过停产来还人类以洁净;只能如此,这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后唯一可行的方式。而对于人类的精神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文学来解决,除此而外,看不到其他途径。当文学得以发扬,人类的崇高精神在另一个空间不断滋长,它弥漫开来,对于商业运行产生的废气,就是抵挡,就是抑制,它可以象过滤器一样将其吸收干净,还给社会的,就是清新的空气。<br/>这就是我们必须进行文学革命的理由。革命,这个词是不宜轻易用的,然而对于文学,对于不断下滑的人类精神,却别无选择。人们并没到绝望的程度,这是事实,然而压抑,已严重地蚕蚀着我们的身心,究竟我们还是不是人,是不是象动物一样活着便行,甚至不及动物,因为疲惫和茫然占据着我们生命最多的岁月,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要拥有完整的人的生活,拥有独人具有的崇高理想,那就得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再没有退却的余地;绝地反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br/>适应于这一崇高目的,文学自身必须作变革。<br/>在西方,长久以来文学尤其是诗歌都是和社会互相分离的;诗人作家们由于绝望,大都把文学搞成了世人无以理解,独供自己发泄及取乐的东西。再不然呢,就对人类文明的结晶进行消解,无法可想了,就以对神圣的、曾经以之为信仰的东西进行毁灭,以之表明自己的存在,以及顺应令人绝望的世情。然而当消解完之后呢?再有绝望者,却连发泄也没有可使的东西。就此,诗歌算是完结,小说呢?因为它的本质中就内含有让人猎奇消遣的成分,所以还能生存,然而托养人类灵魂的最为重要的核心却也丧失;所以整个文学的内在质素,都已淹灭。这造成,文学和社会互不相干,人们即使在无奈的奔波中想静一静,也不再指望在那里去索取与人共鸣的东西。仍然是古典的传统的文学能安慰人的心灵。中国呢,因为一向落后,有追赶的目标,加以崇高精神在中国有传统,所以相当长时期人们还不曾绝望,而且满怀信心,故而在西方颓废成为社会主潮的时候,文学中却始终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虽然一个时期因为革命的功利需要使文学成为标语口号,文学也失去了它应有的真诚。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打开,西方的价值观,种种现代潮流涌向中国,由于人们的信仰缺失,观念渐渐被同化,文学就渐有和西方合流的趋势了。诗歌,满是颓废和无聊,或者标新立异,以之为在文学界立身的根据。即使并不绝望,但因为西方经济发达有更大的发言权,影响到文学,人们也愿以之为统领;加入进去了,就取得融会于国际潮流的资格。小说呢,也只是琐碎,人生是平凡的,琐屑的,就照实的写,同样,失去了内在的精神。所以全球一体化导致文学也一体化,整个文学,都充满衰败、卑微的气息。它离人们的内在需要越来越远,假如不加以变革,它绝无承担重任的能力。<br/>必须变革,整个西方近现代无聊的营建都必须抛弃,直接以雪莱、歌德等人为代表的恢宏的气势;国内呢,必须抛却种种卑下的模仿,重续新文学运动昂扬的精神,接过鲁迅、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旗帜,使它们继续飘扬,为我们的楷模,让我们完成重要的历史使命。当然不止于他们,远去的盛唐群雄,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豪杰,人类中一切心灵宏伟者,都是我们精神的导师,通过和他们灵魂的交融,在他们的作品里摄取营养,激发我们的壮志,再铸而成真正能引领现代人类精神的宏伟的作品。<br/>解放人的精神,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使命;然而对于中国,不仅仅是文学,政治也必须变革。<br/>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强国强种,抵御外辱就一直是中国的革命者们最重要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先驱们的事业,经历过战争、建设、改革开放,也都秉承着同一目的。在此过程中,政治就是集权,以便统一,以便高效,谈不到民主,也难以民主,一切都服从于应对外部压力。然而这样由战争诞生的体制是绝不能长久的,因为政治权利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人们不但需要一般生活,也需要通过政治服务国家,服务民众获得高度的精神满足,这是人作为群体动物根本的内在需要,它仅次于基本生存。当整个国家都处于外在威胁中的时候,人们一致对外,对此感觉还不明显,反而由于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被唤起,内心中满是激昂亢奋,然而和平到来,外力消减时,人们对自己的政治权就高度关注了,未能获得,就充满压抑和悲伤了。虽然政治领域提供的职位有限,人们并不能都获得,但有公平的机会而人们唯因才德不足而落败,人也心服;关键是有了公平的机会人们可以争取,人们就有了梦想,为远大目标而奋斗,人们就有了激情,这与文学一样,都是令人们精神愉快,境界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br/>真正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必然是高度完善的,是人人可用的工具,当然,文学也是发达的,它提供着现实不足最重要的补偿。然而要建成这样的政治形态,在现实中当如何着手呢?根本的就在于,必须抛弃虚幻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完全不符合人的本质。当人处于极端贫困中时,是希望财富共享的,然而一当有了财富,所谓共享,人还愿意吗?当真如此,人还有什么动力?人都是在彼此竞争中体现人活着的价值的,所谓平等,永远都是你追我赶中形成的基本的动态平等,正是在竞争中,竞争又合作中,人类才发展到现在,并且还将发展下去,当真让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能导致一个结果,人类全体灭绝。这一设想的提出,来自马克思活着的时候贫富激烈对抗的现实带给他的刺激,以为表象即是本质,是马克思失误的根本原因。或许出于鼓舞当时的工人运动,功利性地提出了这一设想,而这,更有可能。这一设想本身的虚幻性倒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它反馈于现实带来的影响。由于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行专制,让信奉的人们来控制;否则,并不信奉它的人们轻易就把它抛撒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所以,不可能民主,只能专制。然而专制了,并不信奉它的绝大多数人又怎么办呢?所以,这里面蕴藏着极为深刻的矛盾。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各国共产主义体制的瓦解,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专制给大多数人带来的长久的压抑。不仅如此,由于它的不合本质,即使入党的人们,许多也不踏实,真诚,是最重要的,然而对于那些意识到了的人们,却不得不在真诚和现实需要间矛盾地徘徊,党,又如何能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前进的坚强的核心?<br/>当矛盾已尖锐到涉及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时候,党,没有任何退路,只能选择抛弃共产主义。而且越快越好,只有这样,适应于长久建设的稳定的政治形态才能建立。<br/>共产主义必须抛弃,这是民主的前提,然而社会主义却是可以保留的,而且必须长期坚持,可以大力发展它使之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优良的制度形式。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可以分割的吗?不但可以,而且必然。社会主义强调集中,强调共同利益,但却并不排斥人与人的竞争,并不排斥人们德才的竞争,反而还加以极大的鼓励。这就既符合人们互相超越的内在本质,又保证了群体和谐,使竞争并不破坏整体;和谐的整体反过来给了人们舞台,使人们的奋斗更有激情,生活更有朝气。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呢?还可以从与西方民主政体的对比中找到答案。西方是彻底民主的,然而一切都由选民决定,社会的塔尖不具有对一般人民提拔的功能,这样,就只是人的一般本能膨胀,当形成全社会的潮流,即使一般人本能得到满足,再寻找精神的出口却已没有空间了,就此,人们都变得琐碎,虽然自由了,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却免不了内心的空虚;并且彻底的自由化使社会也是分散的,人与人间并不关心的,因而免不了孤独的,自由的含义只意味着个人自由了,却并无社会作为自由了的人驰骋的背景。这,并不符合人的本质。当全球融合到来,自由的个人无由扩张,孤独,会更深刻。社会主义却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社会主义同样以民主为前提,然而它却强调集中,强调整体,由民主选择的领导层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力,可以用于人们基本方面的共同利益,也可以用以保护一般人按其基本本能以为不重要,而于提高民族的精神境界极为重要的东西;它不但可以保护那些崇高的东西,还可以以之教育一般人民,使得人民的精神境界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br/>实际上,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不单是革命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化的结果,同时还有传统文化作为根底。中国历来是强调整体的,然而又能让人人充分发挥,它实行高度集权制和科举制,也就实现了个人本质和整体需要的高度统一。科举,是全民性的,也有政治要求,即儒家思想,然而儒家思想乃是对人的本质的总结和提升,人人都能自觉理解,它也就不成为对人的限制,于是也就在事实上成为全民体制。<br/>那么,稳定下来的政治体制是个什么形态呢?当党抛弃了共产主义的虚幻目标,仅以社会主义作为最后标准,那么现实中凡愿为国为民服务的人们,都有了入党的资格,党,就成为愿为一方筹谋,愿为天下筹谋的人们的共有营垒。人们再在党内展开竞争,就确保了人们都有政治权,而党和国家,又有最可靠的人才资源。党的先进性如何保证?就是靠竞争,竞争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只有德才最高者才能获得认同,从而进入国家的各级领导层。这当中,营私舞弊是免不了的,只有以党纪国法进行严惩。但必须肯定民主体制的基本成效;它可能的腐败,将远远低于靠提拔带来的危害,后者免不了任人唯亲,免不了唯上是从,免不了共结黑幕,暗中操作。当然更根本的在于,按一级级提拔,对大多数人不公平;胜者通吃,没有关系者,再没有机会了,而对于国家,更不能保证由最有德才者领航运行,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确保他不受人情影响,而单以德才为标准。<br/>当这样的体制实现,人们都有了政治参与权,政治也就稳定下来。这当中,抛弃共产主义设想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它在人们想象中乃在遥远的未来,然而现实隐隐约约都深受它影响,政治变革也就不可能实现,人人都有政治权,也就不可能到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本身是最重要的,一切理论,都是为人服务的,不可能反过来,人去将理论,当理论本身错了,人丧失自身也得去迎合。同时,必须认真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种种结论进行分辨,哪些是精神,哪些只是按此精神参照现实得出的结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不断解放人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唯一的核心,唯这一思想主线不会过时,也不存在错误,而任何他依据当时社会状况得出的结论都有可能在时代变化后或因当初思考不周而在后来丧失意义。共产主义,本身只是一种设想,然而它却深刻地影响着现实,它错了,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抛弃,否则,人们被压抑着,心灵未能得到解放,并不符合马克思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初衷。<br/>实际上,三个代表的提出已经为实事求是地解决理论问题及人们的现实出路提供了基本思路,然而由于对旧的思想体系未予清理,它却发展不起来。旧的思想占据着位置,新的思想要发展也没有空间。所以三个代表提出了,却只是口号,人们实际遵从的,还是那些明显不合时代趋势,不合人民心态的种种旧思维。只能以三个代表为依据,为最终形态,它虽然是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而来的,但它根据新的形势及未来可能的演变对前几者作了综合,也就是最实事求是的。我们完全可以以它为基本框架把它发展起来,成为新时代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用以长期指导中华民族的未来。<br/>政治必须变革,然而又必须保持稳定,否则,也会伤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政治的变革只能是渐进式的,在党的领导下采用可控制的方式进行。然而必须变革,这也是不容回避的,要稳定,但不能以政治形态的僵化来理解稳定,那样,表面是无事了,其实是苟且偷安,把矛盾都积压下来,留给了未来,其结果,未来就会更加不稳定。当矛盾积压过深,想用可控制的方式变革也不可能了,如果到了那一步,根源在哪里?不就是现在不作为造成的吗?<br/>政治的变革,涉及诸多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必然是稳健的,渐进的,然而文学却不必如此。况且,政治的基本根基是良好的,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却到了衰亡的程度,所以文学必须先行,它没有任何理由拖延,眼看人类精神下滑而徒生叹息。<br/>当西方因为长久衰微动力明显不足,中国,必须挺身而出。不要等待,等也等不来,只能从我们开始。会有种种艰难,有数不清的有形无形的利箭,然而都必须挺下来,我们的身后,就是我们的旗帜,我们必须护住它,象维护我们的眼珠和生命。当我们坚持下来,我相信,在西方世界,在雪莱和歌德的后人们那里会有强烈的回响;整个世界,都会欢迎文学复兴的到来。<br/>我著有《论诗歌的发展方向》一书,可为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现向各位文友公布其目录:<br/></font>目  录<br/>一、诗歌的本质…………………………………………………………………………(1~12)<br/>初步认识:欲望的替代实现…………………………………………………………………(1)<br/>欲望的几个制约因素……………………………………………………………………(1~3)<br/>最终认识:对生命的无限肯定的替代实现和最高实现………………………………(3~4)<br/>寻常生活和诗歌的区别:理性在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4~5)<br/>诗歌和科学,和各文艺门类的区别…………………………………………………(5~12)<br/>科学的本质:好奇心对于科学有重要的作用…………………………………………(5~8)<br/>绘画、舞蹈的本质……………………………………………………………………………(8)<br/>小说的本质……………………………………………………………………………(8~10)<br/>戏剧的本质…………………………………………………………………………(10~11)<br/>音乐的本质…………………………………………………………………………………(11)<br/>二、诗歌的特征……………………………………………………………………(12~39)<br/>为什么诗歌必然表达善?从分析恶为什么不会进入诗中入手…………………(12~13)<br/>诗歌必然表达真……………………………………………………………………………(13)<br/>诗,为什么美?……………………………………………………………………(13~32)<br/>美的本质……………………………………………………………………………(13~15)<br/>形式美的形成………………………………………………………………………………(16)<br/>人和人的行为何以美?……………………………………………………………(16~18)<br/>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18~21)<br/>善与美的关系………………………………………………………………………………(21)<br/>美的主观性…………………………………………………………………………………(22)<br/>美,在对比中产生…………………………………………………………………………(22)<br/>为什么说马克思和马克思研究者对美的认识是片面的?………………………(22~27)<br/>评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代表的诸传统美学观……………………………(27~30)<br/>诗歌何以美?一方面是自然和生活中已有的美的移植,一方面源于人的意志的对象化<br/>(转化)……………………………………………………………………………(30~32)<br/>诗歌为什么必然是形象的…………………………………………………………(32~33)<br/>形象的逻辑性………………………………………………………………………(33~35)<br/>诗歌的音乐性:它是诗歌本质的必然派生………………………………………(35~36)<br/>诗歌的思想性:此思想非作为动词的理性思索…………………………………(36~39)<br/>三、&nbsp; &nbsp; &nbsp; &nbsp; 诗歌的起源………………………………………………………………………(39~184)<br/>(一)人类、人类社会、人类意识的起源……………………………………(39~105)<br/>由现存黑猩猩、地下考古证据、及对我们自身作还原,确定人类的历史起点………………<br/>………………………………………………………………………………………(39~45)<br/>175万年前的发展中的人类:奥杜韦人………………………………………(46~61)<br/>认识的方法论问题:如何摆脱僵化的科学思维,认识意志、思想、感情这些人的内在意识…………………………………………………………………………………………(47~48)<br/>何以人不再有发情期,性变得经常化?…………………………………………(48~49)<br/>性心理障碍的形成:由此导致母子间、亲兄妹姐弟间的性绝缘………………(49~50)<br/>氏族的形成原因……………………………………………………………………(51~53)<br/>假象:由近亲婚配的恶果促成了人的认识,导致氏族内性绝缘<br/>真相:由原始群时代内部性绝缘的母子小集团向下发展,自然形成母系氏族<br/>“奥杜韦人”时代的语言。由此延展开去论述人类语言的形成………………(53~61)<br/>“奥杜韦人”的分配、居住等一般情况…………………………………………………(61)<br/>发展中的人类:四十万年前的托尔拉巴和安布罗纳人…………………………(61~73)<br/>平均分配的形成:由母子小集团内的单独消费导致……………………………(62~63)<br/>意识的清晰,导致对大自然和自己作理解,从而导致了图腾的出现…………………(64)<br/>如何认识原始人的图腾,由我们自己对自然的好奇作推导。由此须分析我们和原始人的差别,这种差别有多大,如何消除这种差别还归我们的原始人属性…………………(64~65)<br/>图腾观念的形成过程………………………………………………………………(65~68)<br/>图腾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群还是氏族?……………………………………(68~71)<br/>父系氏族的形成……………………………………………………………………(73~90)<br/>母系氏族后期,人口增多导致纯粹依赖大自然的天然植物和动物不再可能,人工种植开始了………………………………………………………………………………………(74~75)<br/>农业的兴起,氏族社会人口的扩大导致稳定的定居生活,从而导致性爱生活由野外转移到住地,由此导致妻方居住………………………………………………………………(75~78)<br/>妻方居住促进了消费的私有化和住所的私有化(以同一母系氏族内的各个母子小集团为单位)………………………………………………………………………………………(79~82)<br/>生产由刀耕火种发展到耜耕和犁耕,对体力的更高需要促使男子普遍进入农业并逐渐成为农业的主力………………………………………………………………………………(82~83)<br/>男子主导农业导致对作为劳动力的男子的争夺,于是发生男子留守本氏族,由此进入母系男子氏族时期……………………………………………………………………………(83~85)<br/>由于母系男子氏族天然不合理,导致男子们长大也不再回本氏族,就留在父亲氏族生产生活,父系家庭,父系氏族就形成了……………………………………………………(85~90)<br/>父系大家庭时代,男系的凝聚导致劳动力增强,对野地荒林的开垦导致贫富差别出现…………………………………………………………………………………………(91~92)<br/>贫富差别的出现导致氏族社会的管理者按经济地位选择;再加以人口不断繁衍导致各部落互相争战,并形成初期的国家,于是原来的富有者又转化成世袭贵族,于是又出现了阶级分化…………………………………………………………………………………………(92~93)<br/>游牧部落如何形成,它成为战争策源地催生了最早的国家……………………(94~99)<br/>国家建立了,和氏族公社有何不同?国家时代,人们的心态有何变化?<br/>……………………………………………………………………………………(99~101)<br/>宗教如何形成?………………………………………………………………(101~103)<br/>文化的形成,它的实质………………………………………………………(103~105)<br/>(二)诗歌的起源……………………………………………………………(105~184)<br/>诗歌诞生的起点:必须有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105~110)<br/>氏族时代诗歌的情形:仪式和集会诞生了诗歌……………………………(110~112)<br/>巫术何时因何诞生,它和图腾的先后………………………………………(113~116)<br/>集会、仪式中诞生的各类诗歌的实际情形…………………………………(116~122)<br/>农业初起时,神诞生了,它是如何形成的?由祭神也诞生了一部分诗歌<br/>…………………………………………………………………………………(122~128)<br/>对亡者的祭悼及对阴灵世界的设想,也诞生了一些诗及诗的题材………(128~134)<br/>爱情诗的起源和实情…………………………………………………………(134~143)<br/>总结:各类诗歌的起源及各自特点…………………………………………(143~146)<br/>图腾和巫术的相互关系………………………………………………………(146~147)<br/>对原始时代诗歌和文明时代诗歌不同特征的分析…………………………(147~148)<br/>分析各种诗歌起源学说………………………………………………………(148~184)<br/>劳动起源论……………………………………………………………………(148~152)<br/>巫术起源论……………………………………………………………………(152~183)<br/>评论法术思维的虚无,作为对比,附带分析语言和思维形成的过程……(153~156)<br/>评论所谓语言与事物互相偏离的谬论,进一步分析语言…………………(156~162)<br/>由于认定“词物同一”,于是认定巫术在语言起源时即诞生,由此,巫术咒语成了最早的诗歌……………………………………………………………………………………(162~163)<br/>论语言的诗性特征和诗性智慧何以为谬谈…………………………………(163~183)<br/>分析语言的诗性特征,由此顺带再论语言…………………………………(164~172)<br/>顺论:形成诗歌节奏的三个因素:内容、韵律、呼吸……………………(167~169)<br/>分析诗性智慧,顺带分析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及形成这差异的原因………(172~177)<br/>何以类比思维是人天生的本质,类比思维的特征…………………………(177~181)<br/>经验和理论的内涵,各自对于人类的意义…………………………………(181~183)<br/>模仿起源说、情感起源说、性欲起源说、游戏起源说等…………………(183~184)<br/>四、对传统诗歌的分析……………………………………………………………(184~269)<br/>传统诗歌的几大阶段和对应的不同特征……………………………………(184~185)<br/>分析风、雅、颂,兴、比、赋的缘起和各自的内涵………………………(186~236)<br/>风…………………………………………………………………………(186~193)<br/>雅…………………………………………………………………………(193~196)<br/>为什么说风、雅、颂的音乐决定论是错误的…………………………(196~201)<br/>颂…………………………………………………………………………(201~208)<br/>兴(四类兴的不同情况)………………………………………………(208~222)<br/>比……………………………………………………………………………………(222)<br/>赋…………………………………………………………………………(222~236)<br/>《诗经》的特点(即和后世诗歌的区别)…………………………………(236~238)<br/>屈原,屈诗和《诗经》的区别………………………………………………(238~240)<br/>汉、魏、晋诗,及对陶渊明、曹操、曹植、鲍照的评价,由此分析诗歌的评判标准,顺带指出钟嵘的失误……………………………………………………………………(240~247)<br/>评李白和杜甫…………………………………………………………………(247~248)<br/>分析杜诗的非诗因素,它作为源头,乃是宋诗及元明清诗理性化的一个重要缘由……………………………………………………………………………………(248~255)<br/>诗之本和诗之用………………………………………………………………(255~256)<br/>宋诗……………………………………………………………………………(257~265)<br/>宋诗理性化的根由……………………………………………………………(257~258)<br/>以苏轼和黄庭坚为例分析宋诗的理性化特征………………………………(259~263)<br/>谈陆游:宋诗人中最具诗人本色的杰出人物(以狭隘的诗裁定,不含词)……………<br/>…………………………………………………………………………………(263~264)<br/>元、明、清诗…………………………………………………………………(265~269)<br/>以王士祯为例分析诗文化彻底成熟后一般诗的特点………………………(266~269)<br/>总结传统诗歌的总体特色………………………………………………………………(269)<br/>五、诗歌在近现代的发展……………………………………………………(269~402)<br/>(一)近现代西方文化和它的诗歌…………………………………………(269~354)<br/>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实质…………………………………………………………………(269)<br/>西方之成为今日西方的根由(为什么形成民主体制,为什么崇尚科学,为什么极重商业和物质)………………………………………………………………………………(270~276)<br/>顺论:生产关系背后的真正原因,生产力作为幕后原因只是表象。且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将固定下来,而生产力却会永恒发展…………………………………………(276~277)<br/>顺论:唯物和唯心的绝对化,它们被归类的真正内涵。为着尊重真理,为着人类自身的解放,这两个包含极端意义的词必须废除…………………………………………(277~279)<br/>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它对世界,对人们生活、心态的影响。为什么共产主义革命发起于西方却终于偃旗息鼓,而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却蔓诞开来并长时间主宰了国家的意识形态?<br/>…………………………………………………………………………………(279~281)<br/>顺论:共产主义学说的局限性,由此局限,造成了中国以它为模本进行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281~284)<br/>顺论:中国如何开辟未来:必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成分,只继承其精神,诸多原本错误或在发展后的今天显得不合时宜的结论必须抛弃(共产主义设想必须抛弃,社会主义却可以保留,且出于我国的民族心理必须保留)。…………………………………(284~285)<br/>民主是合理的,但又有天然缺陷:大家的权利都实现了,也就意味着大家的权利都受限了。意志的受限导致意志的转移,在资本主义的初期人们以从商,以转向科学,以对外征伐、探险来补偿,而这样的外倾导致资本主义成熟,并导致全球融合后又怎样呢?人们的精神深陷危机之中。………………………………………………………………………………(285~286)<br/>西方近现代诗歌的式微及反理性,反文明倾向正出于上述社会背景……………………<br/>…………………………………………………………………………………(286~289)<br/>具体分析在此背景下的各种思想潮流,各种流派…………………………(289~353)<br/>理论方面的情况………………………………………………………………(289~340)<br/>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290~302)<br/>符号学…………………………………………………………………………(303~306)<br/>结构主义………………………………………………………………………(306~308)<br/>解构主义………………………………………………………………………(308~312)<br/>海德格尔………………………………………………………………………(312~315)<br/>艾略特…………………………………………………………………………(315~323)<br/>荣格的原型批评和弗洛伊德以个人意识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文论…………(323~339)<br/>弗洛伊德………………………………………………………………………(323~327)<br/>荣格……………………………………………………………………………(327~339)<br/>读者中心论……………………………………………………………………(339~340)<br/>诗歌的具体情况………………………………………………………………(340~353)<br/>象征主义………………………………………………………………………(341~348)<br/>意象主义………………………………………………………………………(348~349)<br/>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349~353)<br/>总结:西方近现代文学所以如此的原因……………………………………(353~354)<br/>(二)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354~402)<br/>由两个根本线索来理解新文学的发展,一是它是作为现实中为民族自救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的同盟军发展起来的,二是它的内容和形式中,深含西方近现代文化和文学的脉线<br/>…………………………………………………………………………………(354~355)<br/>新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55~363)<br/>回顾新诗的发展历程,探讨它的得失………………………………………(363~389)<br/>新诗的开端:论郭沫若的诗……………………………………………………………(364)<br/>论文学研究会…………………………………………………………………(364~365)<br/>论象征派………………………………………………………………………(366~367)<br/>论新格律诗派及新月派………………………………………………………(367~372)<br/>论闻一多的诗及诗论…………………………………………………………(369~371)<br/>论现代派………………………………………………………………………(372~375)<br/>论左翼诗人……………………………………………………………………(375~377)<br/>论艾青:对艾青不必全盘否定,但对艾青代表的完全自由主义诗风必须彻底否定,这是重振诗歌雄风及建设宏伟的文学时代必走的一步…………………………………(377~383)<br/>分析文艺的大众化方针,为什么不宜再以大众化为指导原则,新的时代条件下,文学的方向……………………………………………………………………………………(383~388)<br/>文艺的民族化…………………………………………………………………(388~389)<br/>分析当代的诗歌现状…………………………………………………………(389~402)<br/>总结:近现代以来诗歌因何如此发展…………………………………………………(402)<br/>六、诗歌的未来………………………………………………………………(402~433)<br/>最理想的社会状态下,诗歌必然繁荣………………………………………(402~403)<br/>在各文明差异甚大而又共存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相对理想的社会…(403~404)<br/>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出于生存压力,面对西方的疯狂扩张我们不得不奋起,然而当我们融入了现代商业体系,却发现人性中诸多优良的东西在丧失。因此建设理想社会,将以内在幸福为最高标准对现实中各元素重新调整………………………………………………(404)<br/>世界融合的新形势,对革命以来中国的崇高理想是阻挡,对以扩张为内涵的西方文明同样是阻挡,对任何文明都是阻挡,这,给我们的重新调整带来了契机,中国的传统文明将是融合后的人类如何前进的重要参考……………………………………………………(404~405)<br/>本着为人类达到真正幸福探寻方向的目的,针对人类融合的新形势,分析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以便作为今天和未来的借鉴………………………………………………(405~412)<br/>对比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以民主和科学为内涵的近现代文明,分析各自的优劣…………<br/>…………………………………………………………………………………(412~418)<br/>当今中国如何发展,既实现现实中的高度和谐,亦为未来达到理想社会确立基本框架……………………………………………………………………………………(418~429)<br/>建立优良的政治体制,既实现高度民主,又达到高度集中。未来的政治体制将是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民主精粹的高度综合…………………………………………………(419~423)<br/>必须不断发展经济,为此也就必须适应现代商业生产体系,然而又须克服纯商业社会的诸多弊端,如何实现?就必须强调政治,树立政治的崇高形象,并发展大规模的以崇高为基本内涵的文学,以此消解纯商业社会对人性的破坏性影响,正为着如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在总观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后,我们必须以之为信仰………………(423~424)<br/>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以之为我们的安全屏障,以之服务于我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期望,然而必须以人的内在幸福为统领,避免它徒然发达,而人类却茫然,人生中颇多凄凉……………………………………………………………………………………(424~426)<br/>我们必须和死神进行最凶猛的搏斗,以维护我们的信仰,可以通过不断接近达到我们的目标……………………………………………………………………………………(426~427)<br/>必须发展极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是我们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保证我们按理想追求的起码保障………………………………………………………………………………(427~428)<br/>我们必须发展极为宏伟的文学,以之作为现实不足的补偿,以之作为人类融合后意志的突进方向………………………………………………………………………………(428~429)<br/>回归现实,以诗歌为代表论文学在当今如何发展:以崇高为基本内涵,为人类精神的解放发展诗歌和文学,接过新文学运动的旗帜,以郭沫若、闻一多等人奠定的基本方向为方向…………………………………………………………………………………………………(429~433)<br/><br/>最后,向各位呈诗一首,希望以此高调迎来伟大的文学复兴!<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致太空<br/>我真向往你,灿烂的晴空!<br/>我身受大地禁锢,但心不在其中。<br/>请降下白云的仙翅让我能飞腾,<br/>退下这沉重的脚镣,随你寻幻梦。<br/><br/>在接受前,请听我把身世作叙述;<br/>我生于此,长于此,才已可任用。<br/>我久和同类厮混,对世事略懂,<br/>经历了爱和恨,情已不冲动。<br/><br/>在拥挤的人流里我曾左右转圜,<br/>受过损,得过益,壮志仍然坚固。<br/>我只对降世前的身份说不出,<br/>我渴望进入你深邃的胸怀,请听我倾诉:<br/><br/>我身比飞禽还轻盈,而心更灵悟,<br/>深谙明月星辰资历久,亦知其轻重。<br/>我只求你给一块未垦的荒原,<br/>那别人不曾侵染,我能随意耕耘的国度。<br/><br/>我不惧飞石荒漠,能将其利用,<br/>翻犁薄施肥土,种出郁木葱葱。<br/>在花木中我筑起银色的宫殿,<br/>雀鸟相追飞鸣,仙雾缭绕从容。<br/><br/>在这漂亮的宫前我迎众星降落,<br/>共话宇宙的兴衰,谋未来欢忧。<br/>在诚挚的欢欣里暂忘彼此间隔,<br/>说说我们各自的经历,有什么不同?<br/><br/>慷慨时我们同饮,抑郁时则出游,<br/>什么寂寞,什么伤痛,总要它全休。<br/>我们青春永恒,只缺些生动,<br/>誓把这陈旧的宇宙,捅出些窟窿!<br/><br/>这万万年的沉寂谁能忍得住!<br/>环境也阴暗,得多造些火球。<br/>让它们都象太阳隆隆的滚过,<br/>我们在下面排开,好检阅群雄。<br/><br/>从这一端到那一端从没人丈量,<br/>宇宙有多大,我们全矇眬。<br/>这空间多少兄弟,谁也不曾数,<br/>我们要共举大业,再不能含糊。<br/><br/>让我加入这些星辰,辽阔的晴空!<br/>抛别那熟悉的故地,远离我亲朋。<br/>眼看空间群星何等璀璨,<br/>我要加入,我要奋进,分得些光荣。<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4 20:09: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41 编辑

<p>姑且不说观点如何,就这份努力,就值得认可.</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41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南浦</i>在2007-1-21 22:37:00的发言:</b><br/><p>姑且不说观点如何,就这份努力,就值得认可.</p></div><p></p>同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41 编辑

<p>努力从根本上分析文学\诗歌与社会的关系,欣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41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南浦</i>在2007-1-21 22:37:00的发言:</b><br/><p>姑且不说观点如何,就这份努力,就值得认可.</p></div><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03:01 , Processed in 0.09978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