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5|回复: 5

[【诗评】] (转载)诗歌审美感知教育能力简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1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人情缘 于 2015-12-24 16:39 编辑

诗歌审美感知教育能力简谈
作者:叶千华

    诗歌是情感的园地,是美的化身。人们在赞美某一事物时,总会说:“像诗一样”。而事物之所以美,一方面要靠它本身的特质,另一方面也要依靠欣赏者的认识能力。因为美的事物虽然客观存在,但如果欣赏者没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也会无视美的存在,缺少美的发现,不能产生对美的追求。诗歌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教师不仅应是美的欣赏者和发现者,更应是美的传播者和引导者。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是诗歌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这里就诗歌作品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哲理美,作一教育简谈。
    一、语言美
    欣赏诗歌作品,首先要欣赏诗歌作品的优美语言,感知诗歌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领略诗歌作品的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认识和享受。我们知道,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达表现的。有的句式对仗对称,讲究对称美;有的句式参差错落,讲究错落美;有的句式和谐押韵,讲究韵律美。诗歌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其语言必须精练、准确、富于表现力,还要求音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诗歌的形式美是属于物理存在层面的美,它通过其符号即诗歌的外在形式,如色、形、音等造就的审美感知,直觉式地引起人悦耳悦目的不同美感层次。诗歌表现诗人的思想,同时展示诗人优美的语言!诗人选用的词语色彩绚丽,富有立体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审美感知诗歌,讲解完生字词后,我们可以播放播音员的朗读录音,从听觉上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在潜意识中营造优美的语言表现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学所感即兴朗诵,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感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音乐美
    诗歌是比较讲究平仄对仗、音律节奏的一种体裁,可以吟诵也便于歌唱。一般来说,自由诗侧重于整体的内在旋律,格律诗侧重于音节韵脚。换言之,自由诗侧重于内在的音乐美,格律诗侧重于外在的音乐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殿堂,感知音乐的美感,离不开反复地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感情变化,通过语言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表现出来,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达到“音美以感身”(鲁迅语)的功效。如郭沫若的《炉中煤》一文,诗人采用面对面的赞美倾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深地眷恋和热爱。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表演朗读、调动学生目、口、耳的通感效应,带领学生进入炽热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火一样的心肠”。
    三、意境美
    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上,意境是指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镜相互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情、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它们“互藏其宅”、“相为珀芥”,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景生情,情生景。诗歌作品中的意境,是一种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特定的空间境像系列,即画面境像系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景象或图画。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几只早来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几家新来的燕衔着芳香的泥土忙着搭巢。这些可爱的小鸟儿叽叽喳喳,传达着春来的消息。在这里,正应了“诗是无形的画”一说,情意盎然,画意浓浓,使读者陶醉于早春的美景之中。指导感知诗歌的意境美,其终极目的是拓展美化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再现意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进入意境的先决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入手,可以通过直观道具感受,可以通过简笔构图描绘,等等,总而言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如何,教师都应“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充分调动自身的感情机能,从而循景入情,循情入境。
    四、哲理美
    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仅只有音乐美和意境美,往往还蕴含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昭示着一种哲理。其哲理就是有情有意的深刻道理,通过诗人诗化的语言,表达出人们心领神会的美来。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还有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隐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总之,诗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学阅读诗歌,切不可过于古板、公式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学会自我感知诗歌之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如饮甘泉和如听仙乐的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诗歌审美鉴赏能力,懂得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享受美的生活,逐步达到如沐春风的美好境界。(叶千华  2001年8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3:05 编辑

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仅只有音乐美和意境美,往往还蕴含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昭示着一种哲理。{: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3:05 编辑

问好,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3:05 编辑

有点老套。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美在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2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3:05 编辑

在诗歌社会功能流失的今天  能留住仅有的一点美学功能已经不错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2: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人情缘 于 2015-12-22 12:43 编辑
吴雪梅 发表于 2015-9-14 19:49
有点老套。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美在内涵。

传统的东西都是所谓的“老套”,学习还是需要的!哲理不就是内涵美吗?!这是诗歌鉴赏之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7 08:40 , Processed in 0.0875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