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7|回复: 5

[原创]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7、18、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5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7]《说李长空的一首诗》 <br/>文/ 山城子 <br/><br/>这首诗的题目是《我从山路上走过》(见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李长空诗选》第8页)现全录如下: <br/><br/>我从山路上走过 <br/>那些美丽的花草和树 <br/>站在路的两边 <br/>亲切地关注着我 <br/><br/>我与它们默默地对视 <br/>静静地交谈 <br/>顷刻间 <br/>我就成为它们 <br/>足下的泥土 <br/><br/>回到都市 <br/>我总感到 <br/>远方有声音传来 <br/>是不是那些花草和树 <br/>在对我呼唤? <br/><br/>这是一首不事修饰,一哼即成的短诗,是诗人关心弱势群体心情与责任的强烈流露,一颗善良正直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br/><br/>也许有些鄙薄诗歌技艺技巧的人会说,这样的心声之作,根本用不到技艺技巧,心情浑然天成地流淌成文字了,就是好诗。 <br/>其实不然。这首诗恰恰可以说明诗人李长空运用技艺技巧的娴熟与真功。 <br/><br/>从技艺看,语言的直白表达与荒诞手法不露痕迹的结合,以及收尾的余味,就是该诗技艺上的特点。 <br/>说语言的直白表达,就是不事修饰,简洁明白地表达。全诗仅用了必要的“美丽、亲切、默默、静静”4个形容词。说荒诞手法,是指诗文本中运用了不合于事理的意象。该诗文本里于静默中的“交谈”,和顷刻变成“泥土”的两个意象,就是荒诞手法的具体实施。余味在于结尾的“呼唤”。 <br/><br/>从语言处理技巧上看,就是通而不俗,句句洗练,一个字也不可以增或减,像正常的生命体生就的一般。其中又特别注重用词的准确。例如“关注”“交谈”“泥土”“呼唤”,是诸多近义词不可替代的。如果替代,就一定会或轻或重地伤害题旨。而通篇童话般的拟人,又源自拟物——将农民拟为花草和树了,然后又把花草和树人格化了,这种双重折叠起来的修辞处理,是何等的巧妙呀! <br/><br/>这叫“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br/><br/>想一想,哪有不用技艺和技巧的好诗呢?不妨举出来一个研讨研讨。 <br/><br/>2007-3-12夜于毛栗坡 <br/><br/>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8] 《流派与帮派》 <br/>文/ 山城子 <br/><br/>如果中国只有黄河,没有长江、黑龙江、珠江、雅鲁藏布江和更多水系,就太单调了。所以我赞赏诗界的流派纷呈。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约着诗人们不同的诗观。而诗观相近的诗人容易走到一起,就形成了流派。很天然的事情,所以我赞赏流派并存。 <br/><br/>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公有制中含国有、集体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非公有制中是个体、私营和外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是竞争,于是发展,于是提高。不同流派的相互交流、借鉴、批评与竞争,无疑可以使中国新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我喜欢流派的林立诗坛。 <br/><br/>事实上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回顾中国新诗自北岛、舒婷、顾城们崛起之后的三十年间,就是流派空前热闹,一度曾有“各领风骚两三天”的说法。即或是有些流派昙花一现,也留下了“一现”的贡献。例如有位笔名好像叫阿吾的,他们几个人用原始语态写诗,好像称之为“纯客观主义”什么的,那诗是很幽默很别致很耐读的,可惜手头没保存下来,但印象极深。正是许多流派各自的探索,和相互借鉴,才拓宽了诗人的眼界,才沿革了诗的格调,才丰富了诗创作的技艺和技巧,才涌现出了“中间代”、“70后”、“80后”一批批诗群和诗人。 <br/><br/>各流派之间的批评、交流、借鉴是有益的。但凡事有度,超越了界限就走向反面,就走向了帮派。帮派的特征是相互攻击谩骂,于诗自然是无益的。不要攻击,更不要谩骂,要说出你的观点就要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人家也许可能接受,即或不接受,也不必非得改造人家,都改造成一个模样,诗歌就走下坡路了。 <br/><br/>年轻人火气旺,容不得别人观点与自己的对立。其实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务中的,诗歌岂能例外?既然有对立,就弄清对立的原因,能求同则求同,不能求同则暂时存异也能交下好朋友。比如李白与杜甫,风格手法迥异,却相敬相爱,古诗界的榜样呀!回帖时不要动不动就指斥人家垃圾语言或语言垃圾,须知垃圾中也能拾得零金碎银古币玉石出来的。凡事一分为二,学人家的长处,与人为善,与派为善,与群为善,就不会产生帮派了。 <br/>2007-3-13于毛栗坡 <br/><br/><br/><br/>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9] 《我见风格》 <br/>文/ 山城子 <br/><br/>新华字典为“风格”定义为:指文艺作品在思想上和写作上的特点。诗是文艺作品之一种,那么,单就诗的风格而言,外延过来就应当是:指诗意指向上和艺术韵味上的特点。 <br/><br/>不必死抠定义。我们不妨先看看祖先流传下来的诗的大分野的风格有些什么?从诗意指向上看,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分;从艺术韵味上看则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别。 <br/><br/>现实主义自诗经始,浪漫主义从楚辞兴,豪放与婉约盛于唐宋。现实主义顶尖代表当推杜甫,浪漫主义鼻祖是屈原,豪放没人敌李白,婉约难比李清照。 <br/><br/>当下的中国现代诗,所有诗人诗作,自然可以分别隶属于大分野的某种风格。例如大气派的莽汉,就豪放,清丽含蓄的女诗人作品则婉约,直接关注社会的是现实主义,浮想联翩着眼未来的也许可以归于浪漫。 <br/><br/>但风格既诗人诗作的特点,这样宏观地挂靠起来自然不那么准确。那么,微观到具体的诗人诗作呢?当然就多样性纷呈,且交织缠绕极其缤纷起来了。 <br/><br/>——军旅诗人周承强的诗作,就指向性说,因其凸显人文关照且有思考,我印象为人文含蓄的风格;就艺术性而言,因为采用传统手法但极力创新语言,我觉得是一种简明机智的风格。 <br/>——读何均的诗与左岸的诗,感觉一个南极,一个北极,风格相去甚远。一个明澈如水,卵石可见,是一种亲切的乡土风格;一个沉实如铁,意象联翩,是一种冷硬深邃的风格。 <br/><br/>风格既然是特点,所以用什么词语描述这个特点,也就可以称之为什么风格——当然是具体诗人诗作在欣赏者眼里的风格。毕竟诗是一种互动艺术,我敏感于这,这里就显示了风格,你敏感于那,那就是你认识到的风格。至于大家趋同的认识,必以趋同的概念来判断,例如对曹操诗作魏晋风骨的认同,对鲁迅匕首般杂文犀利的认同等等。 <br/><br/>明白这些,欲成就自己的风格,就埋头写自己的喜欢,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所感所悟。而你的思想思维不同于别人,那就必然诗化出你不同于别人的风格。但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因此一成不变的风格是不大可能的。人家说你风格变了,那你一定是有所前进了。 <br/><br/>2007-3-14中午于毛栗坡 <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回到都市 <br/>我总感到 <br/>远方有声音传来 <br/>是不是那些花草和树 <br/>在对我呼唤? <br/>......这样的评述辛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分析入微,有道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谢谢两位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呵呵,作者的评析已经拓展到了文字外面的意境;<br/>单读诗歌,我自己只读出了一种对自然的回归的向往.<br/>所以得向本文作者学习!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09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江清月近人</i>在2007-4-2 11:07:00的发言:</b><br/>呵呵,作者的评析已经拓展到了文字外面的意境;<br/>单读诗歌,我自己只读出了一种对自然的回归的向往.<br/>所以得向本文作者学习!辛苦了!</div><p></p>——谢谢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16:32 , Processed in 0.08764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