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2|回复: 10

从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看本土原创复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16: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看本土原创复兴

2012年01月05日 16:4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url=]↑大[/url] [url=]↓小[/url]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声声惊世诤言横空出世,一串串落地春雷轰天炸响;曾经多少腥风血雨人间屈辱,英雄豪杰生命铺就长歌悲壮;一时间千年帝制大厦坍塌,伟大的国家走向共和日出东方……”,踏着《序曲·世界潮流》澎湃激昂的交响节拍,LED屏幕展示孙中山画面,100多人合唱团合唱的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奏响了壮美震撼的世纪旋律!


  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是在诗人邱树宏先生的同名长诗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分为《翠亨村》、《敢为天下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等9个篇章,以孙中山先生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及深厚的民族情结为轴,融合现代多媒体和交响音诗形式,恢弘雄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9个章节的音乐分别采用古典、民俗、流行风格进行创作,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孙中山精神。世界著名男高音莫华伦以洪亮的声线演绎《敢为天下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幺红以空灵之声诠释《博爱》……在歌唱家们领衔之下,北京交响乐团演奏,北京春之声合唱团、北京温榆河双语实验学校合唱团组成的近200人合唱团,通过音、诗、画三维,将伟人形象赫然矗立在了我们面前。
  应该向诗人丘树宏先生致敬。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创作、演出前,诗人怀着对孙中山先生无限崇敬与爱戴之情,借百年辛亥际遇,在多年来对孙中山学术研究和感情投入的基础上,历半年时间,于2011年7月份精心创作出《孙中山——献给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组歌。该组歌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和海外报刊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8月份被在美国举行的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翻译成英文作为重点作品推介。其中第9章《世界潮流》成为今年10月播出的国家重点文艺项目、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组歌《孙中山》10月份还被日本守口市官方翻译成日文列为纪念辛亥百年重要文本。交响音诗《孙中山》取得的成功,俨然成为中山市研究“孙中山文化”命题的一个里程碑。
  透过诗词,我看到,丘树宏先生充分理解和牢牢把握了孙中山先生的壮志胸怀与高尚品质,因而歌词的整体风格具有史诗般的磅礴大气,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部用真心、动真情去创作的精品之作。我们知道,以文学的方式去写伟人是有难度的,过于空洞地突出伟人的思想性,很难完整地表达伟人的一生;而过于注重伟人的情感表达,又很难将伟人的壮志胸怀和伟大思想表现到位,唯有二者兼顾方能完整地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可以说,诗人作家丘树宏先生做到了。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令人震撼,作品中所运用的画面、音乐、诗词等手法,让我们对孙中山的一生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
  长诗《孙中山》在省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复兴本土创作的大讨论,中山市政府的创意也非常成功,特别是启用广东本土作曲家来创作,值得肯定与激赏。因为,只有本土的作曲家才最了解本土的文化,才最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才会最认真用心地去创作。《孙中山》在星海音乐厅以及北京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引起听众的共鸣。正如有的评论者指出的,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很多。首先,音乐旋律优美,配器色彩丰富,具有岭南风格,且通俗易懂。其次,文学语言精练,突出主题思想,准确地表达了伟人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第三,歌唱家们的演唱声情并茂,有效地传达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成功地完成了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音乐作品二度创作成功典范。中山市政府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开了一个好头,诗人丘树宏先生也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审美创造意义上看,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主创团队将作为交响音诗所能用的形式都派上了用场。比如第一章《翠亨村》,考虑到孙中山出生地的缘故,适当运用中山咸水歌元素,通过岭南音乐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后面章节的音乐则从塑造伟人形象出发,从表现孙中山伟大思想出发,力求让观众达到思想共鸣。而为体现整体效果,动用广东最优秀的音乐力量。指挥由林大叶担任,由广东省著名歌唱家唐彪、崔峥嵘、吴哲铭、杨岩、刘颖、刘罡、常安演唱,包括了独唱、领唱、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童声合唱等几乎所有演唱形式。而乐队演奏也是广东最优秀的广州交响乐团来承担。
  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用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舞台艺术等演绎伟人精神和思想,更加全方位地展示出伟人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的确像有的专家所说,如果只单纯地采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必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表现得如此充分。而利用这三种艺术形式的结合,通过视觉和听觉产生立体的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也弥补了这三种艺术形式单独表现时的不足。整个作品布局一气呵成,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06: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树宏   好开心啊   眼睛发亮   祝贺您   网上找不到文本  好想看您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9 2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足本土、沉心创作,才会写出好作品。去中国化死路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6: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源 发表于 2016-6-9 20:03
立足本土、沉心创作,才会写出好作品。去中国化死路一条!

去中国化死路一条!


是什么意思?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6 2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山 发表于 2016-6-16 16:48
去中国化死路一条!

去中国化在当代诗歌表现为全盘学习西方,否定抛弃中国传统诗歌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7 0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树宏是写主旋律的诗人,但其诗比较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23: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春华 发表于 2016-6-17 09:33
邱树宏是写主旋律的诗人,但其诗比较传统。

诗歌要恢复传统才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春华 发表于 2016-6-17 09:33
邱树宏是写主旋律的诗人,但其诗比较传统。

很想请你为“诺曼大公”写篇评论,可以吗?这是个历史题材,其实诗坛这样的题材应该多一些,大鸣大放,评写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22: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源 发表于 2016-6-9 20:03
立足本土、沉心创作,才会写出好作品。去中国化死路一条!

是的   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源 发表于 2016-6-16 22:02
去中国化在当代诗歌表现为全盘学习西方,否定抛弃中国传统诗歌精华。

哦  是这样  谢谢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19:02 , Processed in 0.1149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