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1

恩阳故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观山

     高观山位于恩阳区三汇镇,海拔1096米,是恩阳区第二高峰。山上主要生长松柏树,树形奇特,千百年来,气温较低,山上的季节要比山下晚二十天乃至一个月,灌木低矮,山高水高,山顶从不缺水,因此山上的树木常年葱绿。山脉成一字型,迎风坡是三汇镇,背风坡是南江县,两尾一头与上八庙镇接壤,一头与南江双流乡接壤。山顶有一古庙,根据庙宇的碑文记载,庙宇修建北宋,后明清多次培修,寺庙面积1120米。原属南江县管辖的地界,乾隆五十九年,作为川北镇中营驻防根据地和四川保宁府儒学堂,也是朝廷为川北为官之人的奖赏领奖、授勋之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优雅宜人,是求学之人最好的读书之地,庙宇里的高僧学问高深且个个精通武艺,很多发财人都将子女送到这里读书学习,考取功名。地灵人杰,凡是在这里读过书的人,几乎都获得高官厚爵,为此长者想将此山起名为高官山,可是怕朝廷知道,会遭诛九族之害,因此将其起名:高观山,这名字又因为高观山海拔高,站在山顶,可以看很远的地方,巴中的王望山睁眼可看到,闲暇时饱览眼下一湾湾清澈,一座座青山,再伴随清爽的风,真实神仙也会仰慕的非凡去所。
早年水路和陆路不通时, 从史载可知,高观山曾经是一条茶马古道,巴中到苍溪、旺苍,走高观山路途不会有多少艰险,且便捷、路线短。朝廷送帖子和皇诰至此,更能证明此处,一定受官兵把手,且守卫森严,山脚那些山洞可以作为见证。
高观山古木参天,香火繁盛,可惜文化大革命时,破四旧,将庙宇摧毁。后来由于森林看守不严, 连年肆意砍伐,将古树几乎全部砍掉,现只有庙宇前悬崖边有一排古柏,庙宇的几根四人环抱的马桑树柱头,也不知去向,几十尊菩萨被盗,唯有清朝培修时的大石柱,还剩一根,柱头上写着当时修学成名的学生名字和募捐人的名字。山上有很多古墓,墓碑上记载着他们曾经的功名,大多是举人、国学、武生、太学士等。高观山寺庙正下方是白岩湾村,该村流传着很多故事传说,最为典型的就是《赛通湾》和《观音庙》的传说,远远流传。在村部处有一棵上千年的银杏树,树旁是何氏祠堂,祠堂后面有一排古墓,其中有顺治年间朝廷高官何伟明的家母曹老太之墓完整保存。前去三百米,还有一古墓,墓碑上题名:贞静纯一。墓帽上的石雕花纹栩栩如生。当然山顶古墓也很多,有的是本地人,有的不是本地的,有湖北、河南等地的举人,在此做官,去世后埋于此地。
高观山与南江双流乡接壤的山顶处,有一个灌溉上万亩的人工修建的书库:鲢鱼坝水库。水库修建于1945年,水库原本是南江管辖的,解放后,行政区域划分,将其化为巴中,因为那个水库所灌溉的良田全是巴中管辖的,不分家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个家话,水库里的水巴中人使用,水库四周不得占用,最后将水库更名为:友谊水库。见证巴中、南江人的友谊。再说鲢鱼坝水库的来历,是因为修建水库之前,尖山和长梁山所包围的山沟,地形就像一条鲢鱼,水库修好后,修建水库的匠师将其起名鲢鱼坝水库。
在鲢鱼坝水库前也有一个传奇故事,高观山一个高僧,寿年很高,他在生时,一直想修炼成仙,可是活到96岁,梦没有实现,死后,叫他的徒弟将其埋在鲢鱼坝水库前300米处的大山上。俗话说:虎死如泥,人死如虎。高僧在世时,阳刚之气很旺,加之他成仙意念浓,庙里的另一个高僧怕他成不了仙,变成鬼怪祸害人间,于是在棺木上订了很多钉子,涂了很多红油漆,意为要是师傅成仙,一股仙气上天,如果不成正果,变成鬼怪,他绝对脱不下棺木,害不了人。几年后,有一木匠师傅给别人家干活回家途经此地,连续几个晚上,都恍惚看到一个漂亮的红衣女子,在那里哭泣,他心里很是害怕。听附近的人说,必须傍晚前路过那里,否则就会遇到。还说有好几个人不信邪,傍晚过那里,不是病死,就是疯了。木匠师傅手艺高强,听后,心里反倒踏实多了。一天傍晚他再次看到那红衣女子,他保持冷静,漫步走,等候那女子前来,说来也怪,那女子竟然两手抓住木匠,要木匠背。木匠师傅不紧不慢,将准备好的墨斗线一头拴在树上,绕着树转,一圈一圈轻轻缠在女子的身上,慢慢走,慢慢走,总是走不出一个圈子,直到雄鸡啼鸣,突然觉得身上的东西轻起来,且开始下滑,木匠感觉背上什么也没有了时,转身一看,竟然是一块带着红冠的棺木,此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了纪念木匠师傅,人们将此地叫做红冠子,修建的渡槽也叫做红冠渡槽,此地周围上千米没有人居住,树木茂密,山沟狭窄幽深,真的静得可怕。

恩阳区舞凤乡

      舞凤乡位于巴中市、仪陇县交界处,与玉山镇、关公乡、龙背乡接壤,与仪陇县的合作乡、义门乡相邻,属恩阳区边缘乡之一,全乡幅员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2.2亩,其中园地2018.3亩,林地12750.5亩,草地958.4亩,水面610.5亩。全乡人口8534人,农业户422户,非农业户1995户,主要农产品水稻、玉米、花生,养猪业生猪、山羊、菜牛。该乡地域地貌具有独特的优势,粮食产量高,国民总产值达6844.2万余元,人均收入6750万元,到这里投资搞产业发展的外资连年增加,特别是乡村旅游和水产。
        该乡早在唐朝时就发展兴旺了,这里的鸡山寨、乐花山、牛角寨是远古今颂的名山,牛角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汉代遗留下来的墓群。崖墓48座,分布在长800米,高30米,距地面1-15米的崖壁上。鸡山寨唐代修建,至今香火繁盛,1993年红色政权“苏维埃农协会”童子团建立,把鸡山寨当作根据地,在寨的四周修筑防御工事,修战壕、重建寨门,防止敌人进攻,后他们随红军北上,途径乐花山、大寨子、新庙垭、舞凤场。 1950年舞凤乡人民政府成立。远处很多文人志士,到这里安家落业,培育子女,把舞凤乡当成人间乐园。1966年文化大革命,舞凤乡遭到劫难,很多文物被毁,甚至一些外地文人志士,被迫搬家离走。
       因为舞凤是连接巴仪两届的交通要道,相传原来的姓氏有杜、魏、苟、杨、廖五姓大户人家,他们 为了各自的商业发达,于是协商在这里建一处供路人歇脚的处所,他们各自修建了一座属于自己掌管的木架子房子,开设茶馆和旅店,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因为过往的客商多,因此这里的生意非常红火,客人的需求不断增长,于是五姓氏齐家搭伙在鸡山寨脚下修建寺庙和戏楼,方便人们祭祀、娱乐、聚会、议事。经过几年多时间,寺庙和戏楼竣工了,农村有个风俗,房屋修建到搁挑梁时,要上梁,办喜酒祝贺。于是选定了几日宴请宾客,大家正在欢庆之时,附近大树上突然停歇下五只喜鹊,叽叽喳喳欢叫不停。聘请的文人墨客正在商研给新居起名,喜鹊是报喜鸟,吉兆,提醒大伙儿:“雀者,凤也。”那就叫做五凤,“妙哉!妙哉!”“五凤朝贺主家!”从此这里便叫“五凤”了。建国后地名一直沿用,因为这里的戏班日趋消极,而过去戏楼的戏班们,给这里的人带来很多快乐,戏迷们难忘,于是建议把这里更名为“舞凤”,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23: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叙述仔细,描写仔细,理论充份,成功讲述地名,赏析佳作,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8 02:19 , Processed in 0.08617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