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1|回复: 1

恩阳故事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20: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春华 于 2016-11-11 16:06 编辑

灵山寨
灵山村位于观音井镇西南部,距观音井镇场镇约2公里。上面有近200亩耕地和山林,有丰富的水源,相传山寨是南宋末年为抵抗蒙古大军而修建,体系完整。
据传说灵山寨刚开始俊秀齐天高,地势险要,无人能及,晴朗天气,远处可以看到山上百鸟翻飞,特别是晚霞中,参天树木好像壮士列队,英姿挺拔,一些人认为那是幻境,一些人认为是神仙境地,一些人认为是妖魔出没之地。。。。。。。更多的人认为到了山顶,就等于到了天空仙境,至少距玉皇大帝以及天上的神仙不远了,甚至认为到了山顶人们在地面说的话,天上的人肯定听得到。地面上的人也听得到天上的人说话。传说中,神仙是救苦救难的,保佑人类平安的,也能化险为夷,因此好多人都想上山去听天空的神仙每天研讨些什么,甚至想把自己的夙愿拿到山上去说或者埋怨,想必神仙能听到,会得到神仙的保佑和帮助,还有的幻想着,自己到山顶就可以一步登天,成为神仙。山下的人总是想上山弄个究竟,可灵山寨的地势实在险峻,攀登甚难。当地富裕人家请家丁千方百计攀沿,最终都是失望而归。山势太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爬上去。        
南宋末年恰遇灾荒,当地人几乎没有一人幸存。正值一年秋天,外地人逃难至此。山坡上山果熟透,香气扑鼻,诱惑着人的食欲。于是他们拼命攀沿,一些人为此还命丧黄泉。一天来了一个体形奇怪的人,听说他母亲饿得快死了,想在临死前吃点东西,那人为了不让母亲死不幂目,于是费尽一切力气爬到半山腰处,又被摔了下来,他一次,两次,十次,百次,攀爬,手脚全是血泡,但一点不觉得痛,也无半句怨言,口中默默念叨:母亲,等等我,儿子就要够着了。正好在天空云游的鲁班的师傅,见那人如此孝道,于是将手杖一顿,此山变矮一点,连续顿了好几次,整个山体变矮,且出现几个缺口,谁知惊动了山神,山神上天庭向玉皇告状,将师傅打下地域,但他的拐杖却被丢在灵山寨了。恰好落在怪人面前,他如鱼得水,一摸拐杖,自己像长高了很多,想把手伸向哪就到哪,但他并无贪心,摘了果子,便匆匆送往母亲嘴里,怕母亲最后的愿望落空。当他跑到母亲跟前,还未来得及喊一声:母亲。母亲却永别了。那个怪人埋了母亲,重新回到灵山寨,再找那根棍子,不见了。他在采摘闪过的时候,看到山顶地势平坦,鸟语花香,并且山高的水高,山顶有好几处泉眼,于是他想着一定要爬上山顶,下半生就在山顶生存。于是他在山脚下的山洞里定居住下来,每天都要去爬山,他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到达山顶的路一定有的。他不再过问别人做什么,四季轮回,用棍棒敲打,用刀斧砍,想开辟上山的路,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疯叫花子,可他一点不在乎,埋着头继续他的挖掘、攀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东南西北用树枝抛出四个缺口。到达山顶,用树枝茅草搭建了一间茅屋,开始在山顶开荒种地,过着不亚于原始人的生活,他每天对着蓝天祈求上天保佑,保佑人类不受灾难的困扰,也为逝去的母亲祝福,祝福她在另一个世界有吃有穿。说来也怪,那个人自从上山后,人越变越年轻,也越聪明,脑子灵的很,他在山上除了种些保生存的粮食和蔬菜外,采摘草药,下山给人治病,药到病除。有人找不到他治病,在山脚下,向山上磕几个头,病也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便把这人叫做神仙。有一天外出走远了,回来时天早已经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他回山时,不小心摔死了。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于是大伙儿齐心协力,打通了上山的路,并在山顶修筑了庙宇,把这座山叫做灵山。常常上山去祭拜。再后来,有人说山顶除了神仙,其它人在山上不能居住,要是居住了,会寿命不长。因此还是少人去山顶。解放前当地土豪劣绅派家丁从四个口子上山采山珍。战乱期间官兵们在山顶修筑了防御根据地,叫做山寨。寨上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除寨门之外,其余地方是陡峭的山崖,常人无法上下,再后来人们又将山寨更名为灵山寨。如今灵山寨,树木繁茂,一年四季,百鸟欢歌,罕见人至。
落头寨
距观音井镇一华里处,有一个山头叫做“落头寨”。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叫做“望天坪”,山高路陡,且森林茂密,没有人居住,可不知何时上面出现一“罗刹”(人死后,不腐烂,经过数年后,起死回生,专吃动物活体包括人。)周围的人常被弄伤,牲畜常被逮走,连毛都不留一根。因此附近的居民好多都向远处迁徙。想罗的家族家眷多,经营的土地也多,家产丰厚,不便于搬家。盼望有人能制服“罗刹”的,终于一天来了一道士,道士说人间真是无奇不有,妖魔鬼怪,很多是人制造出来的,他想弄个究竟,于是几天几夜在山寨口守候。“罗刹”白天不出门,傍晚时披着长发,青面獠牙,行走在山脚下。道士见那怪物似人非人,心中难免也有些害怕,若是人,杀了,会遭官府追查,要是真的是妖魔,那就算为民除害了。他提心吊胆跟随在怪物身后100米远,真是怪哉,那家伙怎么也不转身,行动风一样的快,道士在后面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跟至姓罗的房子不远处,怪物脱掉身上的长衣服,挽起头发,内穿红色短褂,手提一花篮,径直向罗家走去。走到罗家院坝边,凶猛的狗,此刻摇着尾巴乖乖地退到屋后去了。暗淡的月光下,看得出它很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对他也很熟悉,道士怕怪物进入房子伤害罗家人,于是扬起神符剑劈向“罗刹”,“罗刹”及时躲闪,三五下逃出罗家,道士撵上去,跟到快到山脚处,那家伙跪下了:“道士饶命,我乃罗家老爷,只怪我那不争气的儿子,想争夺家产,趁我生病的时候,半夜找人把我打‘死’,扔到山洞里。”后来他编造了“罗刹”的事,说我被“罗刹”吃了,我在昏死中醒过来,在坟墓里找到死人衣物,白天不敢出来找吃的,只有晚上出来,找些吃的,为了把身体养好些,再去官府告那不孝之子,我不得不偷吃附近人家的鸡鸭,回到山洞里烧着吃,把鸡鸭毛深埋在山洞里,小时候我给儿子讲过“罗刹”的故事,于是我依照我的故事,让儿子相信真的有“罗刹”,他把故事讲给了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信以为真。道士听完心痛不已,于是将错就错,又编了第二个故事,告诉罗家人,他趁“罗刹”不备,把“罗刹”的头砍掉,“罗刹”无还生之力,身子不停弹动,最后落在茶坝一小河里,此河现叫“身斗河”,头掉埋在天坪寨。道士是远方人,怕老人的儿子找人对付他,于是只好带着老人远走他乡了。故事一代传一代,后来人们把山寨叫做“落头寨”。明朝年间,兵荒马乱,当地百姓为躲避残兵和匪徒的围剿,便将此寨作为避身之处。要是谁干坏事,便立誓要将其头砍下,埋于山中,来警示人们。落头寨森林植被很好,很少人去。寨子的房屋早已经残檐破壁了,剩下一些残骸,和历史的迷糊记忆。
解放后,当地一些地痞流氓将此山寨作为习武决斗的绝密之地。甚至仪陇边界的地痞流氓也看中这里,作为他们暂时逃脱法律追责的临时避难所。白天在山上睡大觉,夜晚下山买吃的,也有与当地地痞结盟的,一同到山上去结拜,称兄道弟,势力强大,顽皮固执,反侦察力尤强。经历无数界派出所和公安机关,都没能将其根除,死灰复燃的再生力就如同春天的小草,历经一个冬天,不知不觉又破土而生。听说有一个老道很是神秘,他有先见之明,能预测凶利,但没有人知道是谁,近些年,公安系统在街道各路段安上电子眼和天网,那些不法分子不敢再诞生于此,那座山忠于被冷落,山坡森林密闭,没有人上去。

乐丰场镇的传说
传说一,良产村的良床寺上,有一座庙,庙里出现一条孽龙,二郎神欲收服孽龙,于是追赶,追到刀背寨,二郎神一刀劈下去,将刀背寨劈成了两片,后追到凤仪村杨家湾,二郎神又一刀劈孽龙,孽龙摔了一跤,落到杨家湾下面的石山上,出现有一条两三米的深缝,所以得来“落缝”,后改名“乐丰”。
传说二,很久以前,南方飞来一对凤凰,不幸落在石缝里去了,再也没有飞起来,当时人们认为是神仙下凡,为了让神仙有落脚之地,于是在附近修建一寺庙,把这个地方叫做凤仪村,兴建场镇时叫做“落凤”场,再后来为了破除迷信,将“落凤”改为“乐丰”。
无论那种传说都改变不了,改变不了乐丰曾是仪陇到玉山、茶坝、达州的徒步捷径,必经之地,仪陇的商贩一大早起来,行至乐丰打个腰台(吃早饭),喝口水,继续前行。返回来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在乐风场歇息,或者将货物运到乐丰库存,等后来慢慢搬回家。货物多的那天,供货方要找人送货,走到乐丰算是送到家了,必须再送。过去一些商人不喜欢让别人直到自己销售的地方,一般接货都是在距商铺一段路程的地方,因为怕别人反水,将货物抢回。开始乐丰只有商贩搭建的几间木屋。乐丰山清水秀,出美女,一些商贩很会做生意,到这里来讨漂亮女子给朋友做妻妾,或托人给自己介绍、或给儿子物色漂亮媳妇,选择这里见面,商机日渐多起来,为方便路客,商贩们修建了茶楼、旅社、戏台,寺庙,湖北、湖南人到茶坝采茶以及销售茶叶,也把乐丰当成幺店子。渐渐地,商人们也在乐丰摆摊设点销售货物,甚至安居下来。据说在给乐丰起名的文人姓魏,他受过帝王之恩,有书童几个,云走世界,到了乐丰,看到此地山美,人闲,商业兴旺,舍不得离开,便在寺庙里居住下来,到处观景写生,作诗吟对,给寺庙里增添塑像,在岩洞壁上撰写诗文,请工匠按自己的思维雕塑神像,来表达对乐丰这块风水宝地的纪念。让生活在乐丰的人生活永远快乐,物产丰盈。朝阳洞就是历史的见证。
解放前乐丰归属仪陇管辖,解放后行政区域划分将其划归为巴中,名为乐丰公社,乐丰在巴中建市之前,属茶坝管辖的一个独立乡镇,叫做乐丰乡,该乡辖九个村。1993年撤乡并镇,又将乐丰乡并入观音井镇。
该乡是巴中较为边远,交通不便,但森林植被自古以来都很好,土地肥沃,大田大地,不受山林遮荒,农作物光照充足,用当地人的口语说:向阳。所以粮食产量高,瓜果尤为香甜,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没有挨过饥饿,没有受过穷。巴中建市后,撤区并镇,将其与观音镇合并成一个乡,成为观音镇的一个办事处。乐丰与仪陇接壤,因此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与仪陇人基本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23: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佳作,问好诗友,祝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8 07:01 , Processed in 0.09747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