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5|回复: 13

【读 史 而 知 止】 作者:墨梅 主播|段王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7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 史 而 知 止】
作者:墨梅 主播|段王爷

http://mp.weixin.qq.com/s/X5ihPteojP0zIuJvTNpMnQ

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岁这年,做了一下自我回顾。一评估,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没有了求学与就业的压力,想来也具备“立”的标准了。虽说在心理上,自己对“立”尚有疑问,但在条件上,还是符合了。

然而八小时以外,总觉得有些怅然。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总想找些书来读。当然是出于爱国心理,总以为爱国不是虚幻的,要有具体体现,起码地,要对国家的传承有所了解。于是,想到要学习一下中国历史。
        
这一下,选书又成了麻烦事。《二十四史》是不能考虑了,先别说庞大的阅读量,单是那二三千元的书价就让人望而却步。光看《史记》、《汉书》等前四史,又有些单薄。这些先不论,就是那文言文,也要让人有个适应过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了一套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内容很全,从秦到民国,语言是准白话,售价也就是200多元,几方面都符合自己的选择性,于是就买上了一套。
   
无疑,自己还是幸运的,在三十几岁时,有了参悟人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从阅读《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开始。以前常听说读史可以明志,但总缺乏明晰的感觉。明志当然是一般的说法,若说自己的心得,归结到一点,就是“知有所止”。
      
中国古典《大学》中有这样的开篇名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可遗憾的是,对这话,自己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离真正领会,总有一丝茫然。看来,《大学》中,知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条件了。经过一番修习,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助,初步领会“何有所止”。

魂有所止。曾有人说,灭其国者,必先夷其史。一个爱国者不知祖国的渊源,真就和一个人不知自己的祖先一样。从此,在颂扬祖国时,我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批驳别人对于祖国的歪曲时,我能提供佐证。我从爱国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心有所止。修习历史,可以对心灵进行一次沧海桑田的洗礼。典型者如满洲,自努尔哈赤起兵至多尔衮入关乃至统一天下,其间经历上百年。说真的,要不是明廷内乱,他们偏居东北不知还要多久。由此的感悟是:耕耘也求收获,但不执迷于收获,心明则净。从此,心态上也就具有了一种成熟的从容与淡定
     
学有所止。文化具有传承性,要从传承中理解文化,就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似一条巨大的经线,串起了各散在的知识点,让人在学习时能够以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加以体验,始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责有所止。学历史,入境时,就如亲身参与了一场人生戏剧,真情地感悟到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在社会历史中,还是在人生历史中,每一个人都承担有相应的义务。从陆秀夫的跳海,从谭嗣同的就戮,让人体会到一种正义的凛然,激越于中华精神的价值所在。
  
衡有所止。读史,让人得到一种超越,超越个人利欲,超越个人狭隘,从而能对历史及现实做出相对公允的评价。不可否认,《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关于王安石、左宗棠等人物的评价,自己并不完全认同,然而这不影响全书的人文先辉。事无绝对,学有取舍。无疑《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助推了自己价值体系的形成。


行有所止。毕竟,无论是修养的提高,还是能力的增强,绝不能仅停留于思想层面,要在行动上体现。读《演义》,把握了社会的趋向,知道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适应了其中的权谋,知道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明白了“亮剑”输赢只在一口气。体会到抗美援朝的艰难与必然。返诸自己,不可为者,虽高官厚利而不趋;可为者,虽赴汤蹈火而不辞。
      
读完《演义》,突然感到一丝索然,似乎此书有些简显了。可又一想,本身此书就是专为时间紧,非专业历史学者与语言学者所用。如此,又怎能求全责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岁这年,做了一下自我回顾。一评估,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没有了求学与就业的压力,想来也具备“立”的标准了。虽说在心理上,自己对“立”尚有疑问,但在条件上,还是符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八小时以外,总觉得有些怅然。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总想找些书来读。当然是出于爱国心理,总以为爱国不是虚幻的,要有具体体现,起码地,要对国家的传承有所了解。于是,想到要学习一下中国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下,选书又成了麻烦事。《二十四史》是不能考虑了,先别说庞大的阅读量,单是那二三千元的书价就让人望而却步。光看《史记》、《汉书》等前四史,又有些单薄。这些先不论,就是那文言文,也要让人有个适应过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了一套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内容很全,从秦到民国,语言是准白话,售价也就是200多元,几方面都符合自己的选择性,于是就买上了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疑,自己还是幸运的,在三十几岁时,有了参悟人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从阅读《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开始。以前常听说读史可以明志,但总缺乏明晰的感觉。明志当然是一般的说法,若说自己的心得,归结到一点,就是“知有所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大学》中有这样的开篇名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可遗憾的是,对这话,自己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离真正领会,总有一丝茫然。看来,《大学》中,知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条件了。经过一番修习,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助,初步领会“何有所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魂有所止。曾有人说,灭其国者,必先夷其史。一个爱国者不知祖国的渊源,真就和一个人不知自己的祖先一样。从此,在颂扬祖国时,我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批驳别人对于祖国的歪曲时,我能提供佐证。我从爱国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所止。修习历史,可以对心灵进行一次沧海桑田的洗礼。典型者如满洲,自努尔哈赤起兵至多尔衮入关乃至统一天下,其间经历上百年。说真的,要不是明廷内乱,他们偏居东北不知还要多久。由此的感悟是:耕耘也求收获,但不执迷于收获,心明则净。从此,心态上也就具有了一种成熟的从容与淡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有所止。文化具有传承性,要从传承中理解文化,就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似一条巨大的经线,串起了各散在的知识点,让人在学习时能够以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加以体验,始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责有所止。学历史,入境时,就如亲身参与了一场人生戏剧,真情地感悟到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在社会历史中,还是在人生历史中,每一个人都承担有相应的义务。从陆秀夫的跳海,从谭嗣同的就戮,让人体会到一种正义的凛然,激越于中华精神的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1-2 03:40 , Processed in 0.07537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