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冬箫

【中诗简牍】2017年9月卷(总第64卷)《蚂蚁的存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7 2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出刊,祝贺上刊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7 2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学习,祝贺出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9 0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们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0 16: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小雪人老师的荐稿和评析,祝福上刊的老师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1 17: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各位师友上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1 20: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2 1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诗简牍】(总第64卷)研讨帖【榜眼卷1-2】

【榜眼卷-1】
给留守的你写两句
贵州/刘雨峰

你先在微信上发来一张图片,灰色的天空下
整个院坝都晒着苞谷,院墙上还有一条南瓜的藤蔓
朝着秋天的方向,一点一点的爬过去
然后你用文字说:今年前期雨水多
苞谷飞花,长出的包谷都不饱满

也算是大半年的收成了,一个女人
半夜望着还有半截没有长籽的苞谷棒子
心里空着的地方,一阵紧似一阵的痉挛


【山城子简评】

这样的写实手法,很具有现场感。在贵州,留守的劳动妇女,在每个偏僻的山寨几乎都有。问题是我国的农业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基本情形,所以因雨水过多而包谷歉收,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加之思念打工在外的丈夫,心情就比较痛楚了。喜欢这样的抒写,很下层,又很现实。

在我个人眼里,唯独“爬过去”和“痉挛”之前的“的”,改为“地”就更好了。我的理由是:既然是诗人,就应当正确使用汉字。尽管仅是结构助词,但这“的、地、得”,一定要分清。名词性(含人称代词)词语前用“的”,动词性词语前用“地”,动词性词语与形容性词语之后,用“得”。如果您明白句子成分,就更容易分清了:定语与主语、定语与宾语之间,用“的”;状语与谓语之间,用“地”;谓语与补语之间用“得”。这样的知识,原本是在小学高年级就应当掌握的。而语法常识,则安排在初一、初二。
(2017/10/9)


【榜眼卷-2】
错误的蚂蚁
山东/沈默

请不要将别人家的叶子举过头顶
头上三尺神灵正在酣睡,月光从丝瓜架下
匍匐过来
它的速度一直慢过蚂蚁的爬行
就像此刻潜伏在泥土的蚯蚓,为了
讨好鱼饵,总让他人钓痛了自己的灵魂
一只奔跑在理想主义大路上的蚂蚁
一只过惯集体生活,思想却经常开小差的蚂蚁
被一小撮懒懒的阳光照得睁不开眼睛


【山城子简评】

喜欢这样将鞭挞,指向下层人众里个别的行为不检点或越过道德、甚至法律界限的人。“别人家的叶子”,那就是不劳而获(小偷小摸);还有蚯蚓的“讨好鱼饵”,令人想及那些帮坏人做点小坏事的人。这首诗本身,就是阳光了,发表出来本身,就要照得那些有毛病的人“睁不开眼睛”。可惜我提到的极少人,大概很难读到这首诗的。但,在网络诗界,也不时有人抄袭别人的一点好句子。这样的抄袭者,是可以读到这首诗的吧?这样的批评或规劝,都含蓄在诗人娴熟的喻拟的艺术行文里了。
(2017/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2 1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诗简牍】(总第64卷)研讨帖【探花卷1(两首)】

【探花卷-1】
脏孩子(外一首)
  河北/阿色

我听过最好的故事
不是老师讲的

卧在柴草堆上
冬天的阳光暖和
他解开鞋 寻找裤角里的虱子
偶尔擦一下混浊的眼睛

这些话现在听起来多少有点不洁
可我就是愿意这样
蹲在他的身旁
做一个脸蛋黑黑 流着鼻涕的脏孩子


【山城子简评】

看来作者年纪天命或花甲了,不然就不会有 “虱子”的记忆。那时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太低,没有讲卫生的条件。尽管,诗人不是为写那时的贫穷,但客观上读者是可以想到社会发展的沧桑的。阿色的笔下,呈现了一老一少的两个不洁的形象,但反衬了内心的单纯与美好。老的有“最好的故事”,偏小的极爱听。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想起每年暑期在大榆树下听盲人说唱,简直痴迷得享受了天籁一般。现在的孩子们玩的媒体和样式太多,难知道是也不是享受?
(2017/10/10)

   
纸钱

洺河滩上的一座孤坟
许多年
不见有人前来祭拜了

每逢清明
一些心眼好的纸钱
烧完了

一些纸灰
从远处随风飘来
   

【山城子简评】

诗眼在“心眼好”上。尽管没人“祭拜”了,但总有好心人捎带着给烧几张。对辞世的人尚且如斯,对在世的乡亲邻里,也必友善。淳朴的民风啊!
我生活的黔中农村,民风依然淳朴。我原先所在的工厂,有位职工的女人病故,就葬在了生前与其友好的寨子附近了。农家好友每逢清明、七月半,在给自家亲人祭祀的同时,从不忘记到那个坟前烧纸。尽管,这里也早商品经济了,但风气没变。
(2017/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 23:01 , Processed in 0.07694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