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8|回复: 5

[散文诗] 观莲花县良坊赣西民俗陈列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0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莲花青子 于 2019-9-8 18:55 编辑

观莲花县良坊赣西民俗陈列馆

走进良坊赣西民俗陈列馆,走进历史的回廊。
那些唐风宋雨抚摸过的故事,尽在眼前,娓娓道来;先人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沐着明清的甘露,清晰显现。

一把锄头,在说着村后梯田的来历,在说着先人汗水的流向。
一犁一耙,翻开了历史的记忆,正讲述刀耕火种的走向,阐释农耕文化的底蕴。
古朴的筒车上,看到了先人用智慧浇灌的种子,开出欲望的花朵,结着硕硕的果实。

邂逅一顶斗笠,也就邂逅了先人与天抗争的朴实技能,渴望风雨,又简单地拒绝。
遇见一件簑衣,也就遇见了先人劳作时简易的防预,行走雨中,赤脚挥鞭,翻新每一寸土地,寻找最本能的温饱。
一簑一笠,是民间艺术的一道侧门,透过门缝,看到了先人灵活的双手,正编织生活的画意。
戴笠披簑的岁月,是一幅逐渐消失的水墨画,挥笔雕琢的文人,已画不出它的筋骨,只有淡淡的意象在模糊它的真实。

榨油作坊里,乌黑的油槽,锃亮的油槌,篾织的簸箕,一物一物,透着渐远的茶油香味。
我像是看到了火焙房里那炽热的火焰,听到了榨油师傅们抡槌击槌呼喊的号子。

土车子,独轱辘,碾过泥泞的小路,运过农肥与收获的颗粒,承载过农家人的辛劳与梦想。
古老的茶油灯,煤油灯,玻璃罩灯,在橱窗里缄默,它们的光,熄灭在某个晨昏,却点亮着记忆的方向 ,擦亮了一个时代的印痕。
石磨,以静默的方式活在馆内一隅,停止了转动,但仍有其生命的表征。
它曾用厚实却不锋利的牙,咀嚼过五谷杂粮的滋味,碾出生活的粗糙,磨出农家人的心愿。

箩筐,一张贫穷的口,朝上。吞下过镰刀的痛与农家人的累,翻晒出消瘦的谷粒。
扁担,竹质材料,五尺的长度,丈量过生活的厚度。
扁担在肩上强吻的印记,举证一场场辛劳的介入。
扁担压榨的汗水,淌进土地,长出岁月的茧。
镰刀,一枚挂在墙角的弯月。
用锈色掩饰锋刃,稻香离它有点远,它像是在思忆秋野的金黄。

砖架,瓦桶,浇酒桶,木风车,篛笼......
在告诉我们那一代手艺人正在走远,只留下他们的背影嵌在记忆中。
一张方桌,四条高凳,一个锡茶壶,数只粗瓷碗,睹物思情:那些围坐一起的女人们,正品着黄豆子泡的茶水,唠着家长里短。
200多年的印刷刻版及纸马工艺,链接着族谱与祭祀的民俗生活,呈现先人的心愿,展示先人的智慧。

悬挂在楼板下的木通钩,透着那炊烟缭绕的往事。土灶里的火光,驱赶过农家人的饥寒,一段温暖的独白,描摹苦尽甘来的时光。
挂上长命网的古雕花床,稻草垫,那是先人休憩及繁衍生命的辅具;明清时的香炉,民国时的货币、国 债、银币,建国后的布票、粮票,让人原汁原味感受到了赣西人民的民俗风情,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洗礼。
......
古物琳琅,千年回眸,一馆看遍赣西民俗,一馆阅尽赣西风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6 19: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彰显文化底蕴厚重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6 1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诗友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6 2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6 2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点赞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以上各位老师的雅评,遥祝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22:55 , Processed in 0.08464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