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坛一怪姚大鹏 于 2020-5-30 14:31 编辑
我的学医之路 姚大鹏
在五十年前,我对中医一无所知,只知到好的中草药能救人的命。仅这点常识还是源于我家一本手抄祖传秘方,有一天我家请来了一个远方的道士为我治病,我们便有了机会在床上聊天。我很好奇问他:“道医是怎样学的?”他说学道医没那样容易。我问他是怎样学的。他把自己如果拜师学医经过说给我听。 他家在江西,由于家庭出生不好,其父亲只能将他送进深山拜隐士入道学医。父亲带他进山见到师傅后,先是行跪拜大礼,而后送上一定的礼金。父亲就走了,他留下住在师傅住的山洞中。师傅每天都叫他在山坡上浇水种菜、捉虫、捡枯树枝,三年间师傅除了要他打坐,就是没完没了的抄写道德经。会观颜察色他,有时也会从师傳那里学点识别草药的经验和用途。他们虽然隐居在深山,但慕名进山寻医问药的人不少。有时病人多了,他也会帮着师傅熬药救人。有时还要到远山挖草药。对药的地道与否及不同季节的采挖及药草的质量和用法皆有了解,对药丸的加工制作也学会了一些。在他们几个学徒中,师傅要看他们是否老实听话,能否吃苦,都心中有数。但平时师傅很少与他们说话,对他们每人的能力早有观察与了解。 三年后师傅拿来《伤寒论》《金匮》《黄帝内经》书给他们看。开始不讲解,只是每天按要求背诵书中的一些内容。师傅看他们的悟性,再按排他们做什么,一般情况师傅给病人看病。他们只能在一边听,帮拿药,晚上看白天抄下来师傅给病人看病的医案。有时间师傅会给他们讲解一下书中内容,及辩病看病的一些方法。讲些药理汤头与脉理。如是跟师年头久了。师傅看其中较好的就劝其出山,出山后若要行医都会去较远的外乡,的大都定居在中小城镇。也有不愿离开师傅的,就长年在少见人影的山中修练道家丹功。 我自四岁得过脑膜炎后,智慧就比普通孩子差了很多,在学校我是很多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呆子,故事过去这多年了,偶尔碰到过去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还会提起我听不懂老师讲课的笑话,每次考试的公布结果,我总是各门功课的鹅蛋鸭蛋一肩挑。为了改变命运我多次走进名山大川,寻找道家隐士高人传授内丹功法,用中草药调理,助力丹功开彗,经几十年的不解努力,我的智慧开发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现在各方面的成就,充份说明了我修练道家功法和研究中草药的神奇变化。我的经历是否对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有无参考之处?不敢多言,必尽道家的功课和现代中医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我敢肯定真正的中医没有进步,从现状看似呼中医师人数不少,但真正的中医人才很少,中医在隐失,传统绝学在消亡。其中许多民间中医独特的方式承传,不能与现代医疗体制需求与发展相对接,有些民间绝枝是要在自然中学习与观察的,没有这种长时间的历练,在不同环境中与不同医药人的接触与学习,是很难练成能够治病救人的真功夫。 目前中医学院很多。培养学生的方法及近现代医学,对真正中医有用人材的培养让很多患者苦不堪言。有位出国多年的中医他看了我公众号的文章后,从国外发来电子邮件。文中说到:他是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后在北京某医院做了十多年的中医师。为人治病用的都是西医的方法。中医基本用不上,西医简单直观几十种抗生素与激素包治了很多疾病。传统中医辩证更是靠不着边。后来出国做医生也就不会开中药了,心中对中医辩证法用药毫无基础。可没想到的是,外国人对中医的热情好奇超过中国人。在国外中医人比较吃香。他后悔当初在国内没有重视学习中医。他从心里感叹地说,他在中医学院里的几年不知学的是什么中医。更看不到中医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如此光彩的一面。说从我的文章中看到了中医的未来,看到了真正国内中医人的精神追求。
一、天赋在于拼博 很多人过份强调学习中医的天赋。所谓天赋来自本能,其实就是对中医的爱好与兴趣发于内心。天生的有这方面比普通人多点感觉。当更重要的还是在后天的某一环境,某一时机的接触中,开启心中的执爱与专注,心生欢喜。自然容易入门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常可见到。父亲是当地很好的中医,而其儿子却不愿学医。或根本学不进去。这类事例和认识也确实较为普遍,自古以来中医能在一家族一直保留下来的不多。而有人其家族或从事工作与中医药皆无关系,却因某些事,或一机缘。无意或有意地接触到中医药。在这方面突显才能与兴趣,感悟力强。异路突起。成为良医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事自古就不鲜见。所以好的中医选徒弟要先看其天赋。如没这方面天赋很难培养成才,更无法做承先启后,成为一方名医,或本人确实聪慧,可惜半途而废,见意思迁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最后真正培养成为中流砥砫式的中医人物,确实少之又少,早己难得一见了。
二、心性与智慧 心之欲太高。在这里简说为德。一个人心性太高,反不容易成为名医。这心性就是百姓常说的良心。也可说医道之德,从医人决不能一心以利为目标,更不能有商人的投机心理,如果你习贯了用虚假之语骗人,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人命关天之事,难听的话这里我不想多说。切记圣人之言;“他非,我不非”心性正直光明不能变。永远这样为人。只有这样的心。才会快乐。才会明亮,智慧才能开启。医道才会圆通。所以学医要先学做好人,做人要做正直之人。要有平等之心,对病人一视同仁。古有言;“富人出钱,穷人看病”也是说为医生活收费要看情况而收。只要是正直老实的穷人。可做义务。但现实中老实人不多。医生要有合理收益。如果没有,医者何存。如医者皆一味奉献,贫困,医道何存。医生的心要好,同样病人也要有良心。这是平等共存的基本道理。也是古人所说的人世间的生存之道。 智慧说白了就是头脑好用。头脑好用就是学东西快转弯也快。实际上智慧之说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的解释。如:学医之人,记性要好,理解力要强。对复杂病情迅速理清思路。不被病象所惑。心中沉稳,找出切入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智慧从那里来,1、源于先天;2、后天的长时间历练,学习古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经验。通过书本与投入大自然的学习方法,恭谦下行,忍耐吃苦,不断实践感悟证得;3、净心修行,助人养徳,当为人看病时,思想高度专注,头脑保持清晰的思路,智慧才能通达。医家所说智慧是招招见功不能虚行。孔子在【论语】中说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时间的经历才有智慧的产生。只有“劳其筋骨,磨其志”才能有心智的开启,诸法的圆通。只有圆通才是智慧的开始。如黄山崖壁之松生的险要,扎根入磐石之缝中身历尽风霜千百年,才呈现出让天下人惊叹的姿势。 “高处不胜寒”,“古来圣贤皆寂寞”。令人感叹法,智者如此,何况普通人,看明白了,你自然就进入了一个高度。说个病例吧。是近期的事。约一个月了,有位网友妇女打来电话说;她儿子因为得了抑郁症,现在性情非常孤独,不愿与任何人说话交流,他也进个几个大医院,开了许多药片吃了就是不见好转,现状已无法正常上班了,她很坦心儿子会走上自杀之路,特请我为他写一二首诗,试试能否治好儿子的病。我为她开了一诗疗处方;
孤独者的拥抱 姚大鹏
喜欢拥抱是因为孤独 象一盏寒风中的灯 死死地与这寂寞的夜对抗着 另外四肢紧拥的安全感 仿佛被全世界簇拥
现在冰凉的指尖 触碰到的只有空气 路的尽头风带来的尘 吹得满眼红肿的泪 就像氧气太多也会窒息一样
当孤独的潮水涌来 恐惧的心无处隐藏 这孤独的灯没出过巷口 满脸相思的醉 然不起最后的一点温暖
多少孤寂的夜啊 紧抱着哭泣的河流 汇聚成了不眠的相思 奔腾在相思人的梦中 就是为了看见这小巷 那盏高悬孤独的灯
就这点清晰可见的孤独 自己也从未抓住一丝温存 现在我每一条血管里 所有清晰可见的孤独 都 在这残破的身躯里无限循环
多么可怕的孤独症啊
我怀着温暖世界的热心 却被冷漠反噬的一干二净 还滚烫的是结了痂的伤口 在每个孤独的晚上隐隐作痛
在这无尽头的黑暗 它将彻底摧毁我的精神
摧垮我人生的信念
丧失我做人的意志
让我从此万念俱灰
现在我蜷缩在角落 拥抱着一个梦 很美 在一个孤独的路口 似乎听到你们 来自灵魂深处的嘲笑
孤独症患者的拥抱 只有满是孤独的泪
她拿着的这首诗叫他儿了反复朗诵了半个月后,病情确有好转。此时她的很多亲戚来看她的儿子,一至要求她的儿子到医院去看。她这下无主意了。她自己儿子打电话来问我。我直的对他说你这病到医院没什么好处。住院病情反难好转。我没有半点心说西医的坏话,只是就病论病说实话,我的见解是心病还得心来诒,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如果医院有综合能力好的医生看可以。如果只是见病论病难有好效果。她儿子说;我现在确实好多了,我会继续读诗写诗,在试一些民间偏方,相信这种病一定会被彻底治愈的。不想住院,我说你能这么想病就己好了一半。过了十三天,打来电话说病好了,现在己经正常上班了。病人在关健时选择其实很重要,周边好心人说的话结果不一定好。如失去时机,往往不再回来。医生为人看病要有智慧。智慧不是个人的,是从古老的传承中来。从多少苦练中来。从诸多医家的经验中来。我们有时看好了一些病。不能有半点骄傲之慢心。不是自己多能干。是踩在古名人的肩膀上摘到的硕果。要感恩没见过面的数前辈大医。感恩教我用心理与智慧为人治病的圣人。感恩大自然。
三、痴迷的学习 既要广釆博收,又要温故知新。这是非常重要的。经典多为圣贤之作。其中藏着的有多少智慧奥妙,包涵哲学逻辑枝巧与方便法。《黄帝内经》,《金匮》,《伤寒论》是中医必修之书。除了下这些功夫,最好还要外出云游,深入山村,广访民间名医。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意外收获,学到真功夫。十多年前,我除了自已创建全球中医网论坛,还多次外出方游,曾重走过万里长征路,长江黄河万里环保路,一路走访了无数奄观寺庙,名间世代名医传人,更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祖传秘方,在通过自己的网站论坛传播给广大需求者后,这种感觉完全可以用幸福与心理满足两个词语来形容,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我也早己忘记了风餐露宿之苦,能在变幻万千的大自然中观察与感触。用务实之行提升自素质。用修行之路,在境界中感悟。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中医。才能治病救人。这是基本也是基础。民间有言;“不吃苦中苦,那有人上人,有很多精神病其实不用医生开处方” 只要方法正确就能自愈,此话从何来,此义于前句有联系乎?很多难解的,话头就在百姓的言语中,在平常的生活中。现在很多人学中医理论只是带过一下,重点认识方剂药味与开方看病上。皆想马上出成果。这样的树很难长大,更难结好果实。现在中医的一些教法如同大蓬里槙树。有几棵能成为参天大树。不经风雨又如何挻拨呢?
四、学习中医要先认识与学习草药。 草药是中医药的前身。学习中医之人要从最基本的较原始方法开始。草药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所得的第一医学。是人类自身生存需要最早发明的医药学。是医学之母。也是所有医学之母。也是植物学之母。也是气象学,地理学之母。如何认识草药? 1对你所见到的所有植物留心观察。要多看,当你到一莫生的地方,或不同的环境不同气候,会发现各种不同的植物,你会发现同一认识植物在不同地方生长不同的样子,对一些较奇特的植物书中没写的草药要留心记下。对不同植物不同样子不同地理生长的草药迅速留下印象,虽然很多不认识,当下次见到或有人说道迅速勾起回忆。 2要到深山怪异林石中去看。在深山密林里会见到各种奇异原始的草药,要记下其生长的地理环境。留心不同山谷的气味,与切身感受。经自心身之感受来认识那里的草药。对大树古木更要观察。对在树上下面生长的草药要留心记下。山涧,河流,小溪,石壁,悬崖边生长的草药留下心入境感受。到深山中会遇很多想不到的危险,但你的专注与无畏无我会忘记世俗的一切,切身感受到内心的清淡与宁静。身心顿失包袱突然的轻松与心里的快慰,眼前突然的明亮,与都市里完全不一样。那心智的开启会让你突然明白了很多,这是书中没有的道理。 3要对草药植物亲口品尝。学医之人对已知植物或末知植物有很多要自己亲口尝试,(应该说是有选择的)。这样才会真感草药之真性。书中有说,要自己去证实。不能让患者先试。自己要先吃。上古神农尝百草日遇毒七十余。如不遇药之毒,如何知药之性。草药入口在舌上停留一下。感觉一下。很多药性就会明白。我们虽然不可能认识所有的草药,看到不认识的草药有害没害,心中要有点数。大多草药叶鲜没毒吃的草,要尝她皆得注意。学草药之人要有无畏之心。只有险后得存,方可把经验用于临床。没经验者不可盲目之,切记。 4学会适时采摘。同一草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采,药的质量皆有差别。有些草药不时采,一药性差,二很容易生早或变质。这样做会浪费药源。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有的草药一定要鲜用最好,如治毒蛇之伤,毒疮之类。治这些鲜草药好,药一对几分钟痛就减轻,快得很。晒过收藏的次之。而有些则是,草药要收藏一些时间,或存久了药效更好。这些医者皆当明白。如急用当别论。 5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我接触过较多草药人。他们家传的,大多不会向人随便说。有些原则性很强,不向外人说,给人草药口中咬烂,或打烂,用完了再给,搞草药很辛苦,有时找草药要化很多时间要走很远的路。病者受益了,医者付出太多,没有回报或与劳动不相应,皆不好。所以我见过很多草药人皆不愿做这样的事。有些交往好的,草药会说出来,少数你不问他也会说。特别是老人,其子女不学或学不好。我们话谈的来。他会将经验说出来。向人学一定要恭敬,不能有半点傲慢之心,他自会毫无保留的传授于你。我所见过的草药人十有八、九都是这样。对凡夫来说,没有利益的事做多了,是不愿再做。所以草药的泯灭与人的利益不平有关。还有草药人没有半点社会地位有很多人就不愿做,而且责任又非常大。在古代会给人看病非常合理。如今不同,资历在前,会不会看病政府不管。百姓说好没用,这种现状怎么能出一流中医人才呢?我在考察长江中下游时治疗过高热肺炎病人,皆短时间治愈。草药之力胜过目前的抗生素。中药也难比。在治疗温热病方面鲜草药的解毒是最好的。我在治病过程中常用些草药,是因中药质量下降太多,不得用草药代之。有些则是草药更好。关于草药治病例子很多,其实业内人士都很明白。
五、中医药不能分开。 医药如形与神之合。如医者只是理论之医。对药的认识只是在书本上。治病效果要打折。因医对药的质量把握不大。存有诸多盲区。有良方而没有良药影响治病效果的事常可见到。中医之人必须先认得目前在用的几百味中药。在条件许可对中药产地,地道与否,药材质量,每批进来的药要亲自察看。对药的加工炮制也学会点。看的出。这样开方心中有点数。我有习惯到一地会到市场去看中草药。了解当地的中药情况。中药因地域不同会有些不同习惯。对可进入药店的中药皆一一看闻过,入口尝一下。如果医生把握不好药这关,开的方常不能起好的着用。 如今医药分开的治病方法,在表面上看医生不做医药生意。实际上医药人变的花样太多了。这种想让医生廉政。而医人不参与药的做法。对中医来说不行。中医不亲自识药,往往很多病治的不好。有次与一位硕士中医谈医,讲到有些药要如何识与加工时。他说他做不到。做医生,有规定药房不能去。自己不能搞药。我一听完了,几千年的中医药传承。现在变了。这样中医的能力会大大消退。以后的中医也许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将军了。讲几味中药, 1川贝好坏质量如何识。川贝的品种多样。现在大多种的,少数地方有野生的。化痰解毒之功能,不同品种产地差别太大。民间有个偏方治疗咽喉有痰出不来,特别是老人或一些特别病人。痰阻在喉咙里喘气都难。此时有好川贝粉用水送下,多数人痰就化了。很管用。如果川贝质量不好。痰基本就化不动。反因药多用对胃不好。这古代留下来的偏方在今天因药的不地道失灵。有时治病之急因药质量差而误。野生川贝于我国偏西北这一地区的少数地生长的为好。人工种的川贝个头会大点样子白好看点。野生的大小不一表面有时不什么好看,但你拿来一点入口中吃药的质量好坏马上明白。无论何种药化痰解毒之功能强弱,药一入口在舌上就明白。要把这事说清实在不知怎样写。我是因为吃过很多草药自心有这种感觉。目前中药里的川贝有时化痰好有时不好。多数因药质量无法把握造成。 2,黄芪,这是常用的药。其质量因产地的不同区别很大。黄芪有分北芪,蒙芪,红芪(少见),岩芪(少见)等多种说法。黄芪以北方较旱地山坡的为好,生长难药性足。现在多数人工种。如果是偏北方种也好,就怕偏南的地方种的。那看上大根样子的黄芪表面都不什么黄,拿在手上轻,切面松而不紧文不密。闻一下青味不足,入口甜味道少。药力补力皆差。所以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时间收的黄芪质量皆有差别。如果医者不了解。开方治病效果会受影响。 3人参,古代之参多为野生。现在多为人工种,产量高数量多。人参生长于北方。在不同地区种的人参质量有差别。不同时间挖的人参质量有差别。有时病人气快断,好的野生人参含口中一片气可调起。而人工种用一斤也不管用。在三十年代明医张锡纯的书说道,人工种的人参,关健要救人时不如野生党参。而人工种的人参农药用的多。药性变燥。医者不可不知。
六、中医要怎样创新。 创新与快,是当今很多人爱说的话。好象什么皆要创新。在这个人们不断提出大革新的时代。造就了古人很多没见过的东西。这些物质的产生,从辩证的眼观来看,好坏皆有。创新是人们对末知事物的开发。创新是相对的,不是全方位的。也不是所有的皆要创新皆好。人们创新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好的享受。创新之义对不同境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与说法。比如;一张过去好画家留下的画,现代人看了想创新,在画上加了几画。也许这张画就会如同废纸一样不值钱。因为这张完好的画,它已永远立于创新的顶点不要再创了。一块和田美玉经过多少亿年于昆仑雪山冰心的渗涤及地质的作用,已造就其无比之美。她的顶点造就,是现代人创新不出来的。人们保持着她原有的美,就是恒久的创新。譬如钻石有着恒远之光。其之美,非人类创造,是在人没产生前,天工之造的。人们爱护保留她。就是新的不断延续。中医如同金刚如同美玉经千万年的历练。过去已成熟已成就。如火纯青的中医时代是在过去不是在现代,也不会是将来。现代的微尘渐封其光芒。只要有一点地方没沉封光芒会灿烂依旧。说此有人会反感反问。说中医的创新在针炙方法利用现代物理方法做了很多开发创新的事。这些事表面上有些用。人们容易掌握。但实质上渐消了,针炙的人工手法。针炙的最好治疗术者娴熟手法的施用。是其他所不能替代的。现代人对动植物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多数是在利用中医药的理论进行现代科枝方法的开发。只能说是现代医学的创新,不是中医的创新。因此中医在这近几十年的过程中,治病整体水准下降,人们对其信任度下降。在大多挂有中医院牌子的医院。与西医治疗大多一样。用的是一样仪器与西药。用中药者少,或把中医看成可有可无的疗法。中医在失落,民间存有的少量医药在泯灭。中医不是不要创新,不要加强。是因现时代没有这样的人才,因此我们能保持先圣的医疗方法,不让其失落就是创新的延续。中医目前为何创新不来,有三失。一,失天时,医学的主体转移以西医为主,中医时不时有人喊停。有关部门没切实的关注做实事。民间少数有特长的人消失很快。再者气候变化,原始林木砍的快没了,中药人工种太多,药性发生变化 ,中药治病效果下降。 二失人和。就是失人才。很多人关爱中医为何这样说。关爱是心,有良知者皆会发这心。事实是结果是最重要的。振兴中药的口号,有识者早就在喊,现在如何?中医培养人才方式失古道,皆浮于事。能留点古朴医道者不多。有中医资历的人超过古代。有中医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人才没了,留下的中药让现代医学来开发,只能说现代医学的创新。再者很多年青人对中医不了解,看土方法不科学。 三,失地利。民间医药的一席之地,快站不住了。古代留下的师承方式现在不行。民间传下千百年的医疗方法,不能光明的用。就是有得现代医学难治的,土办法治好了不但没功,还要看其脸,偷偷摸摸提心吊胆不能公开的用。几十年前民间医药人,在这古老的自己的土地上可来去。现在不行了,是人家的了。自古以来中医有着自己的传承方式。这种师徒间的中医传递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如果今天不行了。在某些极少地方,能有一点点地留给民间的医药人。承认其方式。也许还能香火再续。但从目前来看已很难。 如何学中医。从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后看经络学,药性汤头,诊断学。有条件要学点民间的草药,针挑与伤科及手法。有些书要看,如【易经】,【庄子】,【老子】,【论语】,【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这些经典,对人的智慧开启,提升中医水平极有帮助。学习切记不要入迷信中,要老老实实方能真受。学习经典依各人的水准来学,不能急于求成。难理解的先放一边,好知的先学用。有些要过好长时间在某一经历后才会明白。以上谈了一些对中医药的看法。不足地方请明人多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