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9|回复: 1

读写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30 03: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读书写字,略有感触,随笔记之,聊以慰藉,不求渡人,但求为己。
                                  ——  题记
    不管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是出于某种源由,滋生他念,有了一种欲写不能,书之而后快的冲动。有因才有果​,仓促成文,字里行间情感出没有序,最终水落石现,也就是一篇初稿的始末。
    动笔之前,必感情跌宕,却无处起笔,这是写作时最常见的。先让​感情沉淀一下,找准词眼和一根朦胧模糊的诗线,设想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也就是基本的感情框架。
    从何处入笔开写,以景着笔,或以情着笔,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用何种情感收笔,中间设置何种细节,都应有一定的图谋。这样,就构建出了文字的主体,内容基本定型成立。至于怎么去表达,而表达方式各异,则由写作者的文字功底,审视角度,水平的高低决定,不可强求。
    如一人欲从A地去往B地,可以选择不同种方式和路径。但目的只有一个,怎么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时间,风情,叙述上的差异,这样就同时存在多种表达方式的不可统一性,见解,看法的各异性,常常在诗社的同题诗里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或步行,或乘车,翻山过水,联系到具体的写作,就是故事情节的阐述铺陈,一幅画面的展开。所见景色的比拟,修辞的应用。
   步行者缓慢,一草一木尽收眼底,清晰可见,多以实景加以描述,借物抒情,不可书之过急,亦不可把所见景物如数罗列,造成景物堆积,导致阅读疲劳,良莠不分。一定要精简,要会取舍,找出主次,择一景而抒。应慢写,节奏不宜太快,多用平音。寓物言志,往往如淙淙清流,可辩其音,观其色,用于比喻,是明喻,情感线条清晰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朗诵。
    反之,坐车急促,一山一水一晃而过,一物一景唯留背影,应快写,节奏、结构跳跃性大,情感去向很难把握。这时写作难度明鲜加大,造成阐述的不完整性与困难,波动强烈,容易造成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的脱离断裂,这就需要有恰当的过渡词,过渡句来予以修补,制造明确的情感走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时间、地域的差异,有明鲜的距离痕迹,情感表达却还是完整的。所描摹的景物一笔带过,只存在一种模糊的映像。
    这样的意象诗感情变化强烈,适合暗喻,表达某种隐形的情感,比如思愁,别离之类的文字。这类的文章适合细品,如饮醇酒,回味绵长,经久不忘。也只有这样的书写,很容易因一首诗而记住一个人,也是诗写最终的方向。
   意象诗多以抒情为主,主写花鸟山水,儿女情长。这类文字要节制,表达节奏不能太快,给心情留下充足丰盈的表达空间,这样才能让感情充沛,字句不能太短促,可适当放宽字数,达到让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分行的文字不一定就都是诗,不分行的文字也未必就不是诗,不能太在意字数的限制,但精准是必不可少的,多用​平韵,使语言柔和绵长如丝绸,过渡要缓,不可岀现明鲜的折痕。
    可以以物取意,多花草浮云流水,如果是由近及远,多用于离别,属悲音,韵调宜涩。如果是由远及近,多用于重逢,属喜音,韵调​宜扬,节奏自然快促。
    离别诗应对的季节是秋冬,在色为青,白,黄。重逢应对的季节是春夏,是暖色,色泽鲜艳且富有生机。
    声音清脆,响亮,喧哗者多明喻,读者很容易从字里行间就能充分掌握​情感内容,并通过文字和笔者产生共鸣。反之,离别的情节多隐忍,感情通常隐藏在景物的属性当中。在声呜咽,如冰下之水,行之艰难,这样的情感不易把控,须细读慢品,唯有细读,才能嚼出其中的韵味。能写出这样文字的笔者,即便不是顶尖的诗人,也算是佼佼者或熟练写作者了。
    有的文字情感常隐藏在字词的本身属性之中,不容易把握,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充分​理解词汇的本身意义(母体语言),从形态、颜色、气味、性质多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把握文字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充分理解作者并和作者的感情走向保持一致,达到诗写者抒发感情目的。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诗人,也就不存在完美无瑕的诗作。没有一眼读透作者内心的读者,表达和阅读之间一定有所误差和曲解,这一点在所难免,只有尽可能的去缩短,减少中间不该有的理解隔阂。​
   言志的文字,字句不宜太长,章节和篇幅由题目所辐射、含盖的内容提示决定,以中长诗为主,用以持久的激励人心。
    字​句间应短促,多仄韵,跳跃性大,显得节奏明鲜,铿锵有力,感情表达强烈。读起来让人精神振奋,图强向上,像无形中被一种力量支配着前进,因此过目难忘,似有声音在耳畔不停的呐喊回响。
    这样的表达,越明了直接越好,如江湖澎湃,雄壮而有力度,有摧垮万物之气概,营造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制造出宏伟的气势。​如果字句太长,无形中会削弱情感表达的力度。

   叙事诗多为长诗, 叙述的文字须细腻,有情节的起落,前因后果交待的清楚明白,没有悬念,不存在空白或留白,递进要缓,衔接要无痕,后续的诗意转​折前面必须要有某种情节提示和交代,使一切的存在都成为必然、和可能。但内容一定要先锋性,针对性,趣味性,要有眼前一亮的标题与内容,唯有这样,才能去抓住读者的心。
    叙事诗对文字的表达和要求没有意象诗严格、严谨,只要能够表达明白、明了就可以了,个别词语可以替代。深层的思想和意义体现在文字整篇的中心内容,(不像意象诗,字词​的唯一性和精准性),很难确立出彩的话句,整体内容起伏连贯,不可分割。
    而意象诗和哲理言志诗,必须要有出彩的段落和字句,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花美还须叶稠绿,全诗不能通篇都是精彩句,反倒不必。)每一句话,每一颗字,都要经过精心的推敲和考究,不可造次。否则,因为
一句话、或一颗字,将会影响整体的诗意。
   用词恰到好处,表达完整,过渡自然,起伏连绵有度,音韵和谐,突出细节,让细节鲜明是成就一首诗的关键。
    同一事物,同一场景,如果让不同的人去写,有的人能写得得心应手,有的人却怎么也写不好。不是切入点没选好,是在对文字的有机元素的取舍,景物的出场顺序和归纳分类时​,造成元素属性的堆积和反复的阐述利用,以致良莠混杂,泛滥的词汇导致了阅读的疲劳和障碍。
    所以,不赞同流水账写​作和一条线写作。单一的抒情因事而定。
    其实,写秋天一枚飘落的红​叶就够了。一朵雪花就能代表冬天,桃花又让春天睁开妩媚眼睛。这样写下去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文字是变相的生活,生活是会动的文字。世间处处皆诗文,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写照,不是我们没有发现写​作的素材,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并表达美的眼睛!
    有五音,五味,五色,有阴有阳。写出的文字必须要有用目光可以触摸并感知的事物​,要从文字里能读出支撑住观点的骨头。切不可读而无味,触而无骨,观而无形,察而无色,枯燥无味,如一杯静态之水,没有起伏,不分春秋。
    要惜字如金,汉字虽多,真正常用的也就一千多颗,而真正能恰到好处的也就一颗,切不可随意更替。替代意思更贴切的词,这就存在一个修改的过程。找出更准确,更恰当的词汇,这是修改的必然和目的。
    灵感存在一瞬间。一颗词,一首诗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只有在那一瞬间才会闪现,后续的补充写作只是灵感消逝时的背影。那瞬间闪现的一句话,必是全文的心脏与眼睛。
    华夏文明,说到底还是汉诗文​明,是文字的殿堂,因高雅而集中体现在少数人手中,但每个华夏儿女都有权利和义务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利用,发扬不好自己的母体语言是可悲的,共勉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0 08: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0 10:56 , Processed in 0.1054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