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lu 于 2020-12-22 11:54 编辑
那人入景更入情 ——在傅守乾先生《那人那景那情》悦读分享会上发言
贡发芹
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散文馆馆长、明光市作协主席傅守乾先生新书《那人那景那情》2020年11月由团结出版社作为《皖风文苑》丛书(本辑丛书由傅守乾先生主编)隆重推出。这是江淮文坛一朵盛开的鲜花,更是明光市文艺界一件盛事。 《那人那景那情》是傅守乾先生继2013年《那山那水那人》、2016年《明光风》之后的又一本重量级散文集。我个人认为,《那山那水那人》的突出特点是“再现山水日月,鉴往存史资政”,日月就是指明光,存史即明光乡镇工作经历和记忆;《明光风》的贡献是呼应明光市委、市政府“美好新明光”发展战略,作为明光旅游开发的底本,图文并茂,通俗简明,全面有力地推介了明光山水人文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明光旅游文化的品质和品位。我以为这两本书,都具有一个共性:“富有生活情趣,富有真实情感。”展示了明光地域文化的风貌。 今天首发的这本书《那人那景那情》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散文集,既保留了上两部书的特点,又是对上两部书的升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山那水那人》是呈现,《明光风》是表达,《那人那景那情》是感悟。感悟人物、感悟景物、感悟事物,感悟生活,感中带情,感中生情,感中抒情。江山情浓,故园情深,寻觅真情,追忆往情,都在情中。 一、内涵丰裕,底蕴深厚 《那人那景那情》视觉扩大到祖国各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已涉猎。从东北的小村防川到江南的古镇西塘,从水木清华的荷塘,到魅力乌镇的街巷,从长春一汽到南京李府,从京都圆明园到蒙城庄子祠,从嫦娥奔月的温泉镇,到李白寻仙的雁荡山,从陈廷敬的宰相邸到唐宫女的小雁塔,等等,等等。每次采风笔会、旅游观光、主题研讨,乃至出差办事、走亲访友、接待远客,作者都能收获满满,每一道风景名胜,都能心观察,用文字描摹出来,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身临其境;每一处历史遗迹,都能用心探究,用文字记载下来,一丝不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溶入读者的心里,让人充实开阔;每一地文化积淀都能用心体验,用文字诠释出来,深入浅出地融汇到读者的脑海,让人丰富博识。 大家都知道法国雕刻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去过黄山的人很多,我也游了多次,但是一个字没写出来。原因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心不在焉,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去了七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每次都有新的认识,于是有了《我与黄山的七次约会》一文,文章的内涵也就体现在这里。古往今来,写黄山的诗文不胜枚举,我们今天再写黄山,不能拾人牙慧,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局限表象,必须独具慧眼,写出新意。写出新意的前提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贯通;善于表现,善于提炼。作者做到了,我们是去观光,他是去约会,带着目的而去,自有独特感受。这就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想对大家也是有启发的。 如果说,黄山有点远了,我们就到明光的南部乡镇去看看吧,我经常去,大家可能也经常去,如果你没去过,可以随时去,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车程。但很少人写过这里,因为没有发现新意,这里最突出的景致是绿色,为此作者就写了《一个绿色尽然的地方》这篇美文,许多身处异乡的明光人到了这里都“醉倒”了,作者希望“明光的绿色尽然中国,尽然世界”。这是于别人司空见惯中拥有的个人独特发现,常见的“绿色”在这里有了丰裕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因此能够感动读者。同一个地方,作者还有一篇《岭南春色》一文,这里:“出了街头,我们便走进了绿色的海洋,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水是绿的,山是绿的,麦子也是绿的,我被满目的绿色所陶醉,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被自然界的生命所折服。”除了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外,画面背后当然是富有内涵和底蕴的。再看看《雁荡山“三绝”》,我们游览雁荡山看到的是古人前人看到的美景,作者游览雁荡山,看到的是自己的雁荡山“三绝”,这个发现明显富有内涵和底蕴。 《大横山下另一个故事》,故事发人深省。既然是另一个故事,那就是说之前还有一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什么故事,我知道作者还写过一篇与明南大横山有关的文章《我对大横山的最初印象》,写的是作者年轻时结伴游大横山的经历,实写对山的印象,虚写对人的印象,是对山和人的印象,是对人和山的印象,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是对友谊交往的回首,印象深刻,细细品茗,内涵很深,意蕴很厚,值得回味思考。 《那天,我在八岭湖》、《昨天,我在八岭湖》,据说还有《今天,我在八岭湖》没来及收入,另外《珍珠泉与龙躺沟》、《黄寨草场的来历与黄寨八景》、《仙人桥下有“仙人”》、《古旧县的十二座寺庙》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因素,同样富有内涵和底蕴,还是请大家自己去体验吧。 二、入景入情,情景交融 孔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了(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yào),仁者寿。”(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这里的山、水就是景,喜山亦好,爱水亦罢,都源于情,情之所至,不能自已,才会产生冲动,诉诸文字,泼墨山水,情满山水。《那人那景那情》作者既是仁者,也是智者,别人是身临景中,他是心入其境;别人是一饱眼福,他是探求体验。触景生情,情随景生,情景相依,情景交融。别人是感动一时,最终随时间淡化,如烟云四散,了无痕迹。《那人那景那情》作者是体验深刻,用文字细致入微地再现出鲜活的图景,绘声绘色,抒发了个人内心独特的感受,把情与景融为一体,实在难能可贵。 特别感动我的是集中《清明节的记忆》一文,作者主要记述了两个人:父亲和他的未婚妻潘天娥。可以这样说,父亲是一个农民,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又伟大得不能再伟大,让人肃然起敬。潘天娥又是一番情致,她一直活在父亲的心里,她只活在父亲的心里。父亲走了,潘的坟成了“荒凉的野树丛中”“低矮的土堆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路,草很深,衰草寒烟,荆榛满目”,可谓“凄凄、惨惨、戚戚”。作者面临此境“无言以对,真想跪下去大哭一场……”。我以为此文可以写成一万字以上甚至更长,都能感动人,作者浓缩到一千一下,读后令人回肠荡气,令人唏嘘不已,令人永远不能忘怀。可以这样说,人间的情义都沉淀在这里,人性的光辉都闪耀在这里。情到深处,全在不言之中,真是那人那景那情呀! 我们认识许多文化名人,名人并不认识我们,即使在某个场合下见过面,印象也会渐渐模糊;即使在哪听过别人介绍,也会渐渐遗忘。但作者不一样,他能将读过这位名人的作品,在宁夏影视城见过这位名人的印象,在盱眙听过别人介绍这位名人的故事,关联到一起,把人物放进背景中,把人物置入情感里,于是有了《永远的张贤亮》一文,该文虽然写人,但亦有多处景物描写,在此基础上,把别人对张贤亮的纪念和自己对张贤亮的缅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名人张贤亮的无比崇敬景仰之情,借人抒情,人高情重,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斯人已去,真情犹在。 《丰乐亭里享丰乐》一文,在记述游览丰乐亭历程、描写丰乐亭景致、抒写丰乐亭感触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盼:“无论如何,我坚信未来的滁州人民生活一定会如欧公建亭命名时所愿,更加丰足安乐。” 这里的期盼就是作者的内心愿望,也就是情感,这就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升华了主题。《她为采集日月之光而苦苦追求》是一篇缅怀安徽散文家协会第三届主席高正文先生文章,高正文先生经过多方考察和慎重选择,最后决定安徽散文馆落户明光,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了却了高正文先生个人的最后一桩心愿,满足了明光广大读者的长期美好期盼,是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高正文癌症去世前,专门来明光参加安徽散文馆揭牌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作者听后感受深刻:“那一刻,全场想起了热烈而长时间的掌声,那一刻,我为我是明光人而骄傲,那一刻,我为我是散文作家而自豪,那一刻,我为高正文主席对文学事业的苦苦追求、对安徽散文馆的锲而不舍地努力而深深感动。” 三、文笔清雅,语言洗练 《那人那景那情》一书的文笔清雅,富有个性特色;语言平易,洗练简洁,具备自身风格。叙事平实凝练、直接流畅,但绝不拖泥带水;描写形象细腻、栩栩如生,但绝不辞藻泛滥;抒情真挚恳切、发自内心,但绝不矫揉造作;议论准确得当、客观公允,但绝不哗众取宠。 叙述以精炼清晰为纲 《中国最早迎接阳光的地方》一文这样叙述防川:“再我国吉林省的地图上,在延吉市东侧。有一个偏僻的县级市——珲春市,珲春市的南部,有一个伸进俄罗斯和朝鲜的小角,他就是著名的、有‘几名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值称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边境小村——防川。”语言平易,精炼简洁,叙事明了,清晰流畅,防川所在,清清楚楚,有这段介绍文字,驱车游览,不带地图,不用导航,也不会摸错。 描写以形象生动为要 《盛夏,醉在西塘》一文这样描写西塘:“西塘,最迷人的还是水和桥。在西塘大半天时间,我们辗转迂回,始终没有离开水。像很多江南小镇一样,去水乡要坐船才有味道,一叶小船,一户人家,一扇舵,一条撸,一口锅,一芳小桌。小船晃晃悠悠的前行,浪花拍打着船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犹如从遥远的空中传来的丝竹声,尖尖的船头划破寂静的水面,溪水驯服地向两边分开,翻着浪花流向我们身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远远的水上的桥和水下的桥连成一片,水影摇曳,光影摇曳,近了,小船从水下的桥身穿过,从水上的桥洞穿过,眼前豁然开朗,鳞次栉比的房舍出现在我们面前,粉墙黛瓦,柳绿竹翠。……”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赋体的铺排,没有整饬的语势,但语言清新雅致,扎根生活,非常生动,形象贴切,似乎作者正领着我们乘坐月亮船,置身余西塘街河之中,摇啊摇,摇向外婆桥。 抒情以真切诚挚为宗 《美哉,鄢陵》一文这样抒情:“这一切,是天地灵气和人类精神的最为完美的交融,是自然之美和人类之灵的必然结合,是天人合一,惠风和畅的时代强音漫步田野绿畴,林海涛涛,鸟欢蝉鸣,花香阵阵,蝶飞燕舞,清泉,香茗,妙景,花醉,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魅,美哉,鄢陵!” 情真意切,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真切但不夸饰,真诚但不虚浮,真挚但不矫情,情随景牵,触景生情,真情感人。 议论以明理服人为旨 《我在圆明园看到的历史》一文这样议论:“圆明园的惨痛、赛金花的传说都告诉我们一大大道理,那就是:只有国强民富,我们才能挺直腰杆说话,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崭露头角,才能实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各梦想,为此,我们都要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虽然属于大道理,但建立在游览圆明园看到的历史基础上,一点都不生硬,一点都不突兀,而是水到渠成,以理服人,很是自然,很有力度。 由此可见,傅守乾先生散文集《那人那景那情》一书值得一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点滴领悟,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2020年11月22日草稿于办公室 2020年12月12日修改于办公室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明代历史人物朱元璋、近代历史人物吴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 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5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