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野象谷
●再 耕(重庆)
神秘的西双版纳,神秘的边地民族风情;神秘的野象谷,神秘的原始生态王国。
我在低空滑行,俯瞰,试图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发现一点什么,寻觅一点什么。我的目光如同班驳的日光,在枯藤与老树的缝隙里,时而在溪流上跳跃,时而在小路上穿越。热带雨林蕴含着充足的水分,太阳照射下,林间水气蒸腾薄雾缭绕。索道车从树梢上空缓缓飞过,小朋友感受着童话般的快乐,老年人沉浸在神话般的氛围里。
但愿今天是个好日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近距离看到野象在林中出没。
刚才走进野象谷森林公园的大门,就看见了大象的身影。一大一小的两头象,身体相挨,长鼻相缠,好像一对亲密嬉戏的母子,正忙着与不断涌入园中的游人合影。
而距此不远的游乐场,更是坐满了喜笑颜开的观众。大象在训象师的导演下,时而舞蹈,时而杂技,时而独自表演,时而成群造型,全然没有了山林中的野性和贵为“百兽之王”的霸气,经训象学校培训后,已在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中成为了杰出的演员,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演出时雷鸣般的掌声,它们习以为常,扇扇耳朵,摇摇尾巴,就是答谢;谢幕后与大批追捧者留影,也早已是例行公事,摇头晃脑的亲昵配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成熟腕儿的风范。
在告别了这些已经与人类生活打成一片、与人类交流亲密无间的大象之后,我有些喜忧参半。喜的是它们有了新的生存空间,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忧的是它们失去了古老的自由天地,失去了无拘无束的起居及迁徙。两相比较,它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吗?
接触到不再难以接触的大象,我更急切地盼望能够有机会接触一下仍然难以接触的野象。于是在索道上从公园大门向森林深处的飞行,更点燃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我目不转睛地望穿密林,心里呼唤着:野象,你在哪里?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出产象的国家。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就读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了象是一种身高体壮的动物;童话里,象的憨厚与勤劳,贏得了不少小朋友的喜爱;《封神榜》一类的古典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塑造了象的勇猛及无畏。善良和正直,是象在我们心中树立的形象。
可惜,由于岁月的变迁,人类的领域快速扩张,动物们的疆界日益压缩,象这种陆地上庞然大物的足迹,在我们这片辽阔的国土上,如今就只剩下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这道名之曰野象谷的三岔河谷中的一段了。
野象谷位于景宏市北部47公里处的勐养镇,三岔河谷属低山浅丘宽谷地貌。河谷内溪流纵横,森林茂密,一片热带雨林风光。亚洲野象、野牛、绿孔雀、猕猴等保护动物都在此栖息。景区地处勐养自然保护区东西两片结合部,是动物们向西向东的天然通道。据不完全统计,版纳的原始老林中大约还有三百头亚洲野象在此繁衍生息。象群活动于小勐腊保护区及勐俞保护区,属国内象,在勐腊保护区的则属国际象。它们有自己的通道(象道),经常出入中国和老挝两国之间。大象们的国家意识淡薄,全然没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国界放在眼里,从古至今游走在自己的传统家园。庆幸的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对动物的唯权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甚至野象有时闯进田间糟蹋了庄稼,闯入村庄损毁了农舍,村民也只是苦笑一下,采取了十分大度的宽容态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演变成了顺理成章的现实。
从森林公园大门附近登上索道车,一路俯视,一路遐想,经过了大约4公里路程,抵达了密林深处的终点站。坐在索道车的轿厢里,有如张开翅膀在低空盘旋、翱翔,思绪一直与象为伴,而视野里却没有象一丝一毫的踪影。野象,你究竟在哪里?
走出索道站不远,就在缓缓流淌的溪流岸边,看见一字长蛇阵般排列的树上旅馆悬挂在粗壮的树干上。登上高高的观象架走廊,可从小小的窗口看见树上旅馆内,一盏灯、一张床、一个卫生间的简易设施。听说住宿于此,游客在晚间便可通过红外线夜视镜观察野象的活动。返回公园大门的是一条水泥铺设的步行游览便道。步道长长,林木森森。放眼望去,是望不到边际的藤蔓缠绕的参天大树,步道一侧是耸入云天的高山,另一侧是小溪潺潺的细流。林中万籁俱寂,偶尔有清脆的鸟鸣在青枝绿叶间响起,然后在山谷与小溪的怀抱里绕着圈儿久久回旋。仿佛有个约定,三五成群在便道上行走的游人,全都屏声静气悄无声息,害怕自己的一不小心,干扰了大家期盼的野象到来。
静悄悄地行走,连脚步声和咳嗽声都难以听到,只有风儿与流水的悄声细语。伴随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放过的一部纪录片,片名好像就叫《野象谷》。影视工作者没日没夜地紧张拍摄,捕捉到了许多珍稀动物一般宝贝的珍贵镜头。月上树梢头的傍晚,密林之中一阵唏哩哗啦地晃动,大象领头的象群争先恐后地向暑热尚未消退的溪流靠近,先是兴奋地嘬食含盐的泥土,然后就是快乐地将清凉的溪水用长鼻喷洒在宽阔的象背上的动作。月光如水的深夜,是小象追随着大象在溪水边悠闲地饮水、在溪水中快乐地嬉戏的场景;繁星点点的凌晨,是大象携带着小象告别倒映着点点星光的溪水,依依不舍地返回丛林的画面。与此同时,我还想到了一些纸质媒体关于野象的报道:2006年6月3日,18头野象来到野象谷树上旅馆所在的河谷地段,整整游逛了12小时才钻回密林深处;2007年2月,20多头野象横穿国道觅食,与过往车辆和行人上演了一场险象环生的争道大战;2010年4月13日凌晨,46头野象齐聚野象谷,仿佛一次欢乐的盛会,而此时正逢与此地遥遥相望的景洪,10余万人汇集泼水广场欢度民族佳节。人与象的关系就是这样奇特而微妙,好像有某种心灵感应,让彼此不离不弃,共生共存。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以漫步的速度走完了将近4公里路程。高高的大树,长长的藤蔓,满山满谷;弯弯的小溪,清清的流水,一路相伴。热带雨林的风景的确不错,可惜就是心情有点郁闷。心有不甘的是,从空中鸟瞰,在地上寻觅,都不见野象踪影,甚至其它珍稀动物也不知躲到了何处,连一只猕猴的尾巴也未曾看见。大象不算稀奇,我们那座城市的动物园里就有;大象的表演也不算稀罕,马戏团的演出就是经常出现的节目。但要与野象相遇,听说就要靠运气了。看不到野象,只能怪自己的福份尚浅。不过千里迢迢劳累奔波的旅程,也不是全无收获,看到密林里据说是被野象撞断的树枝、草地上据说是被野象踩踏过的足迹,甚至小溪边野象留下的粪便,都能在呼吸着原始森林里才独有的一种特殊气息的时候,感受到仍然生活在这片老林里的野象的原生态。
来到公园大门的出口,有一座野象博物馆。馆不大,陈列还算丰富。文字和图片交相辉映,述说着野象在远古的起源及生存的现状。两张野象真皮制作的大型标本,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昂立馆中,属于镇馆之宝。大屏幕电视墙上循环播映着中央台摄制的《野象谷》那部纪录片,还原出在这野象谷里休养生息着的野象们的千姿百态,聊补你离去时的些许遗憾。
(图片:网络)
点击标题同步阅读作者其他部分文章: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基诺山寨的鼓声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深圳河的波光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橄榄坝上的傣家竹楼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现代灯会和远古恐龙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云南石林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
【天府散文】●再 耕(四川)||金刀劈开的峡谷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蝴蝶泉边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动车在大江南北飞驰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花城的花
【天府散文】●再 耕(重庆)||崂山和蒲松龄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