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诗歌教程:二:格律概说

已有 244 次阅读2011-9-7 22:52 |个人分类:诗歌讲堂

二:格律概说

    格律体是在唐以后形成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当严格的格律制度,包括诗词都有。律诗的规则是:


    一是用韵有严格的规定,大家打开这个地址: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南宋淳佑壬子年平水人刘渊编《壬子礼部韵略》是107韵。106是把迥和拯两韵合并。虽然大多数韵书采用106韵,但不能说107韵为错)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大家不需要了解它为什么这么分,写诗的时侯,押哪个韵,就只能用这个韵部。
   
一般来说,初唐的诗,不是那么严谨合律,但是中唐晚唐的诗,对押韵是相当地严谨。
   
在这里举例说明一下押韵: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比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里押的就是上平十四部的寒韵:难,残,干,寒,看。

   
二是平仄有严格的规定。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ping.html
    大家看看这个地址,我总结出了十六种谱式。大家记熟了以后不用再对照着看。
   
我们平常说的平仄,那么它的基本规律就是:你一句诗哪个位置应当用平,应当用仄,都有相当严的规定。
   
无论是平仄还是押韵,都需要辩别四声,到今天为止,四声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比如竹,菊在古韵中都是入声部,可是现在读起来是平声。
   
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具体来讲讲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都属于这一类。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这个没有办法,大家以后只能多看多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13:58 , Processed in 0.0739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