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诗歌教程(五):拗救?

已有 212 次阅读2011-9-9 19:19 |个人分类:诗歌讲堂

一、什么叫拗救?

    近体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使音节平衡、符合音律上的美感,一般的拗是需要救的。

    古人也说,有拗有救,方不为病。拗而能救,则不为拗。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其中有几种特殊的情况是拗了但不需要救的,以下会讲到。


    在具体讲解之前要说明的是,因为五字句和七字句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在讨论拗救问题时,没有特殊情况我就不讲解七字句了,只要记住,七字句的前两字与拗救与否不发生关系,古人对这里的解释是,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对整个句子的音律影响很小,所以平仄可以完全不论。

    所以我主要讲的是五字句。


    一、下面先来讲一讲最常见的几种的拗救。

    1、本句自救,也就是救孤平。


    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第一字用了仄,造成五个字中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这种情况就叫做孤平了,这在格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变成仄平平仄平,避免孤平。前人也有把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称之为孤平的。但我们一般都是依据王力先生的格律之说,把孤平限定为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了。注意,七言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句式,即使第一字用了平,即平仄仄平仄仄平,虽然句中还有一个平,也算做孤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对句相救

    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第四字用了仄,变成了仄仄平仄仄,这种情况称为大拗,必须救。需要在对句第三字补一个平,也就是对句为平平平仄平

    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对句吹字救了出句的不字


    而仄仄平平仄句式中,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即仄仄仄平仄,这种称为小拗或半拗,也可以在对句第三字用一个平来救,但一般来讲对这种情况要求的不是很严格,可救可不救。


    3、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同时使用,也称双救。

    也就是说,出句为仄仄平仄仄,对句的第一个字也是仄的时候,就同时造成了孤平和大拗句。那么在对句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就同时救了这两种拗,同理,出句为仄仄仄平仄,对句的第一个字也是仄的时候,就同时造成了孤平和小拗句,也常常一起救了。

    这在前人诗中是很常见的。


    下面举几个双救的例子: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老苏 新城道中)这里沙字救的是前句中竹字的小拗,也救了自字的孤平。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许浑)当然这里救的是前句中日字的小拗,也救了欲字的孤平。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黄山谷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次联)三字救了万字的大拗,也救了举字的孤平


   
   
二、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拗救,但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虽然拗了但不需救的。

    指的是平平平仄仄句式中三四字互易,也就是平平仄平仄,称为单拗特拗。因为这一句式被前人非常广泛的应用,进而演化为一种固定模式,所以是不需要救的。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大庾岭北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老苏)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但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一字一般应为平,仄平仄平仄这样散乱的句式是不可以的,当然古人也有破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首联)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弹琴次联)

    但初学还是以尽量避免为上。


   

   
三、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三平调与三仄脚(也有称做下三平下三仄的)。一般来说,这两种情况是是要避免的,是因为音节过于单调,影响整体的节奏和音律。当然也有前人学者认为这也是一种拗救,即如果出句有三仄脚,那么对句就用三平调来救。

    前人所举最常见的例子就是: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但近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样救的方式即便在唐人中也是非常少见的。而唐人诗作中,也有很多的三仄脚没有用三平调来救,比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至于单用三平调的,例子却是非常之少,现在我能举出了例子就只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这手了,而这手又带有明显的歌行风味,完全也可以不做五绝来看。


    所以,现在一般来讲不把三仄脚与三平调算作拗救,也就是说,在大家以后的创作中要尽量避免,三仄脚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可以偶一为之,三平调则要绝对避免。


   

   

   
以上只是说个泛泛的大概,前人詩中格律拗救的體例相当繁多,比如在張夢機的「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书,就曾對於近體詩各種拗救方式作了相當詳細的論述,其中拗救方法方式相当之多,可以说是让人目眩神迷。


    书里有一个比较过分的例子,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看一下平仄就会发现,七言句竟然拗成了平平仄仄仄仄仄,进而下句以(仄仄)平平平仄平来救。(这一特殊体例的要求是出句的这五个仄音中必须有入声字,否则对句用平也救不得,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我们翻前人诗句,会发现很多这样刻意为之的拗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前人大家手笔不愿为格律所束缚,有些为了刻意收些跌宕起伏的效果。当然这些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够掌握、也不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了。需要注意的是,格律是近体诗的基础和根本,不是说不可以破,但那要在精熟格律之后。所以现在写近体我们一般还是遵循北大学者王力老先生的格律之说。尤其是初学者,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


    日常创作中,用好拗救,有的时候,可以使诗句更加铿锵悦耳起伏跌宕,收到意外的效果。所以掌握好拗救可以说是学近体的一个必修课。

诗词避忌涉及范围较广,大体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韵部:

    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所谓孤平,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叫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如:草深鸟语稀寄此一波万里帆等即是。在唐人的律诗中,很少有孤平的句子。在词、曲之中也一样。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象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阳》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2、三平调   

    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子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叫三平调,也是大忌!如唐诗报得三春晖,只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   

    3、粘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   

    “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对仗宜严。句型要对。词性要对,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等。最好工对。

    4、四声八病:主要讲的是格律上的一些问题,一般不用遵守,但是如一句之内不能出现同音。两个字声母韵母都一样或相近,如"隔叶黄鹂空好音"若为"隔叶黄莺空好音",因""ying""yin )相近等情况,也最好避免。

    附带说一下何谓八病:昔人论诗有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

    谓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同声,同声之类。

    上尾

    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同为平声之类。

    蜂腰

    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字、字,同为上声之类。

    鹤膝

    谓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字、字,同为去声之类。

    大韵

    谓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字与字同韵之类。

    小韵

    谓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字与字同韵之类。

    正纽

    谓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如古诗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字在平声六麻,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旁纽

    谓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字在上声二十一养,字在平声七阳。”“同韵,而字与字即为一纽之类。

    5、押韵八戒法

    一、戒凄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0 14:16 , Processed in 0.0785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