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63|回复: 34

心蝶读诗(2015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07: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5-8-8 11:22 编辑


《心蝶读诗》主要赏析当代散文诗、新诗精品。入选作者不断添加中(排名不分先后)。

周占林  封期任  田卫社  潘志远  康京凌  李诚谆  祁人  阳光河  时光空壳  刘十六



清风随意绿  雅笛透帘爽

       周占林在中国当代诗歌版图上,是位重要的诗人。赏读《盛开》,如春风拂面,花开水流,草长莺飞。他想象力丰赡奇绝,善于从某个中心意象出发,运用象征隐喻比喻等方法,将各种朴实鲜明的意象叠加,营造出和谐完美的艺术场景。冲击反叛了传统古典美。在迷茫悲喜中,完成了诗人生命哲学的形而上升华。

        文本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怀疑生活。二、憧憬生活。三、热爱生活。四、感悟生活。


       怀疑生活。《日子》是一眼幽深的井。”“在井壁的绿苔上构思,任辘轳的吱吱声,摇出一串酸苦的过去。作者思维也像眼前的辘轳不停转换,跳跃,把内心的苍凉不经意间抖落给读者。为什么如此沮丧,又在思索什么呢?我的骆驼已苍老无力一群耗子早已不知逃往何处。瞎眼的猫在屯顶成一种,丰盈的标志。这是作者对岁月和生活,用尽全力也无法接近理想的苦恼。想象停留在现实背后,正是生活的悲哀和疑惑。
而这不会把读者引向荒谬虚无。诗人爱与恨,理想与现实,失落与质疑充满哲思。体现出模糊清晰,混沌随意,出世入世的大智慧。恰似一只小船,自我的心室里开始,艰难远行。充满活力,甚至试图去剥离黑暗,这些大胆的构思突破了惯有思维方式,表达出作者对现实冷静积极的感受思考行动。

       憧憬生活。那些东西折磨着诗人,他苦闷抗争但没有妥协。《圆明园的荷花》中,今天的荷花仍然不预示什么,并以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生成一种精神,然后一朵一朵地盛开。二十一行诗歌,视线由荷花引向国难,事物的外部到内部,东方到西方,凝固到盛开。情节由宽松——紧张——舒展,是诗人内心的无声搏斗。
以荷花为中心意象,风云露珠沙石鲜血层层铺展叠加,组成新的场景,在时空转换中纵横睥睨,任汹涌的情感蕴含在无声处。肤清骨劲,外秀内刚,成为这部作品最大特点。

       热爱生活。生命是充满梦想理想的。《盛开》是压轴作,构思含蓄巧妙。诗人借助花儿唧唧喳喳的吵声被风吹动的裙裾小手般的花蕊,演绎出生命的灿烂辉煌。而我小心翼翼穿过那丰满的身体,是对时空永恒,生命渺小的感叹。反映出诗人生命灵魂穿越了物质与精神世界。
禅意无处不在。这是仲夏的火焰,那朵粉红的花儿,被从心中伸出的那只小手,轻轻摘下。没有泪细碎地行走,隐隐约约的经声,漫过一条细长的甬道。这是灵魂的深蕴,含藏丰富。这些细腻特殊的描写,是诗人在感性直觉中抓住了生命内在的禅意。把读者牵引进一个神奇忘我的境界。是作者奇妙的画意走进人性深远之处。
运用雕塑手法,即静态形式下的演绎。那只花蕊中伸出的小手,在意念中延伸。传达了作者瞬间的感情体验和思索。

       感悟生活。生与死相互取暖,如一张纸的反正面,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自然规律。在生活中,看开了就淡化了。一切都可以通过心境调节转化。《在喀什神秘城堡》是高远的透视,是关于自然人生生命哲理的终极思考。诗人写神秘城堡”“千年骆驼”“”“魔杖”“等。写对历史文化的追踪求索,表达出对于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中没有一字一词提到这些,又处处诠释对人生的理解。因为熟悉才潜入水中,因为深沉才把生命的轨迹与哲思渗透凝聚到一起。城堡要匆匆上路,没有人能感觉到阳光的脚步。古驿道上的泪水,一遍遍亲吻枯黄的故事。这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难以适从。人生不过是大千世界小小的传奇,只有于人是无限留恋的。也因为有了这些传奇,世界才变得的多彩生动,人生才变得壮丽辉煌。那些神秘的城堡,枯黄的故事,才能成为世界一道道靓丽风景。

       诗人笔下景物事物人物是理想化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想化,使作品有着更为深刻、形而上的内涵。作品到处充满色彩线条骨感阳光,给读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感觉到诗人积淀的文人品格,在深厚文化根基中显示出的高远品质。《盛开》让我们对写作中的情感灵感意象都有新的认识,它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独特的体验,敏锐的观察以及精彩的演绎。




****************************************************************************************


盛世歌手

       潘志远,笔名吟啸徐行。组办“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成员之一。其创作注重语言的生发性,表现出独到超验的想象力。代表作《蓝天之冠》场景开阔,富于理性,在多层次的意象中完成了生命与体验的同构。

与很多以内心细致抒情的作者不同,他的作品是以意象切入感性与理性的思维,再以层层推理论证,生命的终极体验。从而折射出人与自然,人与诗更深层次的关系。

“不是要给你扣这顶大帽子,而是你生来,就该戴蓝天之冠——这顶大帽子。戴——
太阳这枚帽徽。每一个劳动者,为生活而闯荡者,为理想而跋涉者,都该拥有它的荣耀,它的辉煌。”


       蓝天之冠,是太阳的帽子,也是理想的帽子。以超验的想象,奇特的意象,高远的立意,对人与自然进行了全新的解构。而太阳与劳动者的关系是以个人的超验,转化成对事物深层次的探索。是浪漫的现实的,也是豪情乐观的。

      一些成熟的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个性,所以与众不同。但开始时并不是刻意追求,当修炼到某种火候,那种云淡风轻,驾轻就熟的姿态就脱颖而出了。

“簪一条银河的长缨,缀满星星之钻石,之珠玉。每一个思想者,都享有的桂冠。
每一位播种者,收获者,疲倦后休眠时,窗外都悬挂着这顶桂冠。
当蓝天之冠,扎上白云之巾,乌云之巾,彩霞之巾……你的心情,或轻松,或沉重,或悲哀,或绚烂缤纷;
当蓝天之冠,点缀着霜花,雪霰、冰晶……
当蓝天之冠,垂下雨须,奏响雷霆,飞腾一条条闪电之蛇……你要有胸怀,有勇气承担”

      这些看似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意象:白云、乌云、彩霞之巾等等,是诗是美也是看似无形中的有形,是作者的内力和底蕴。不是简单的即兴,而是作品发展中的追随、合奏。形成了“激情——沉潜——发散——升华”的形式。

       文本是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是主观的,又站在客观之上,形成了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蓝天之冠作为象征理想的事物,“与生俱来”“死不带走”,充满了人生理性的智慧,以及达观的人生态度。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互为映照,相辅相成。


附原作:

蓝天之冠/潘志远

不是要给你扣这顶大帽子,而是你生来,就该戴蓝天之冠——这顶大帽子。戴——
太阳这枚帽徽。每一个劳动者,为生活而闯荡者,为理想而跋涉者,都该拥有它的荣耀,它的辉煌。

戴月亮这枚帽徽。拥有它深邃的宁静,辽阔的尊贵。
簪一条银河的长缨,缀满星星之钻石,之珠玉。每一个思想者,都享有的桂冠。
每一位播种者,收获者,疲倦后休眠时,窗外都悬挂着这顶桂冠。
当蓝天之冠,扎上白云之巾,乌云之巾,彩霞之巾……你的心情,或轻松,或沉重,或悲哀,或绚烂缤纷;
当蓝天之冠,点缀着霜花,雪霰、冰晶……
当蓝天之冠,垂下雨须,奏响雷霆,飞腾一条条闪电之蛇……你要有胸怀,有勇气承担

这漫天风暴之冠,这大气磅礴之冠!
伸手不见五指的长夜,蓝天之冠变成一顶狗钻洞,一窗灯火,是你洞开的唯一望眼,你要忍受——
蓝天之冠,与生俱来;

蓝天之冠,死不带走。
戴在你的屋顶,也戴在你的坟顶。
你要心安——
这宇宙里,永恒的蔚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8: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笛哥 发表于 2015-7-21 07:57
赞!谢谢老师分享!


感谢朋友们支持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心蝶老师。敬茶,远握。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15: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师。 精彩学习。问好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2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5-7-21 21:33 编辑


一条河流的魂

/心蝶

       封期任,笔名魂韵。《中国魂》主编。他的作品倾向于现实主义,又不乏对深度广度的追求。在语言运用、意象构造等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既孤高奇绝、又达观淡薄的艺术风格。思想性方面,作者在刻意寻道的同时,悟出道在感悟中,其妙不可言。“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生的追求。”

      传统的河流
      高原情节奠定了作者的原始思索,一条河流中找到了生命的起源、发展、流向,“盘江,融父亲的骨血,集母亲的经脉,出高山峡谷,/流成一个走向——”。这是对于现实的认知,也是对于理想的抽丝剥茧。生命是什么,是一条河流。而理想是“推倒高原棚栏,挣断峰峦羁绊,沿着一条走廊,走向蔚蓝色的海……”这里盘江代表的是隐忍、坚韧的美德。而推倒的棚栏是作者思想的深度追求,可以理解为理想、永恒。
       从自身经验入诗,又在平凡事物中打破常规,作品自然不艰涩。“我凝固的血液,燃烧了。/我萎缩的经脉,活络了。/我佝偻的腰身,挺拔了。”始于自然的默契,掺杂着心理错综复杂的感受。扩大了作品空间,增强了语言弹性。为下文铺展出立体的场景。通过这种瞬间表达,也展示了作者的静默体验,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

       禅性的思索
       如果历史是这条河流,人类还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无法穿越时间与历史本身相遇。也就无从考证高原石缝中何时伸出的肋骨,以及整个地球的伤口。“无从考证,一座山一分为二,何年将两岸的守望,变成了永恒?/也无从考证,高原石缝里曾几何时伸出一根肋骨,从山这头,伸向山那头,/渴望,/缝合这地球的伤口。”从艺术上说这种描写,如静态下的意境延伸,有人称为意境的雕塑,即用意象的叙述刻画出作者深刻的体验。使意境充满美学气质。
       而作者最终追求思想的回归,“我谦卑的思想,猥琐的行为,/山壑震动的瞬间,以一朵雪莲的姿态,伸入到岁月深处。/佐证。我弟兄姐妹的一切精神,都源自这根高原斜出的勒骨。”河流归海,人生天地间,是偶然也是必然;是母爱与父爱;是因也是果。因此,要守住自己的本真和赤诚,用灵魂唤醒周围的一切。

       那么,用一条河流比喻,什么才是留在历史中不灭的痕迹。是的,只有这些无声的水、低矮的水、不事张扬的水。所有轰轰烈烈的事物人物都不过是岁月过客。至此,作品在诗的禅思中随着流水远去。

       作者站在一条传统的河流上,以意象抵达远方,对于意境与节奏的把握恰如气氛,又有超越现实的思索,纵横睥睨,游刃有余。他苍郁老辣的抒写接近读者心灵,引发出思想共鸣。



一条大河的走向(散文诗组4章)  

文/封期任


纵身,于雪域高原。
“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激昂,坚定一条河的走向。
那些细浪,抑或波涛,便长成一种精气,
以一种豪迈的姿态,穿过云贵大地的胸膛。

我凝固的血液,燃烧了。
我萎缩的经脉,活络了。
我佝偻的腰身,挺拔了。

这江水流过的地方——
村庄,渐次强盛。
田野,日渐葱茏。
还有那些向后推移的茅屋、蒿草、山岗……
长成土地,天空,宁静的山河。
长成高楼,霓虹,炫彩的音乐。

江水,源源不断,
日夜奔腾,日夜浸染两岸日益丰腴的土地。
土地上,父亲的骨血,健壮儿子脆弱的骨骼。
母亲的目光,延伸儿子前行的道路。
这些骨血,这些目光,在江水流过的地方,绽放出木棉花的火红。


◎盘江:一具特质的化石
              
一具特质的化石,贯穿于云贵高原。
那些脉纹,纵横阡陌,述说着夜郎古国的辛酸。
红岩壁画,躬身,抑或直立,讲述着盘江先人的历史。
他们,面朝太阳而舞,线性,成了高原的图腾。
鼓声,与江为伴,与神为邻,以聪颖的头骨,撬开盘江两岸封存的秘密。

盘江,融父亲的骨血,集母亲的经脉,出高山峡谷,
流成一个走向——
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你一生的追求。

这高原与大海相连接的通道哦,流淌着布依人便当酒的幽香,漂荡着苗家人板凳舞的疯狂。
高山,土地,村庄,
和父老乡亲们,唱起一首新歌——
推倒高原棚栏,挣断峰峦羁绊,沿着一条走廊,走向蔚蓝色的海……


◎盘江:高原的一根肋骨

无从考证,一座山一分为二,何年将两岸的守望,变成了永恒?
也无从考证,高原石缝里曾几何时伸出一根肋骨,从山这头,伸向山那头,
渴望,
缝合这地球的伤口。

缝补之外。
漏落的清溪,缓缓流淌。山间谱写的音符,竖琴上滑落。
上古遗失的马蹄哟,如此欢腾,如此迅捷。
我的脚步,迟缓而笨重,怎么也跟不上盘江,
奔腾的步伐。

谷底里,那些无法攀缘的草木,经年享用山泉,日益高大。草木上生长的先民,隆起佝偻的脊梁。
他们潜伏狩猎,他们围火而舞,他们身体里流出的血液,流进我的血管。
我谦卑的思想,猥琐的行为,
山壑震动的瞬间,以一朵雪莲的姿态,伸入到岁月深处。
佐证。我弟兄姐妹的一切精神,都源自这根高原斜出的勒骨。

◎盘江:一条思想的河流

朝着一个走向……
唐古拉山上融化的雪水,奔出大地腹腔,流成一条思想的河流。
泡沫、潮汐、荒草,漩涡中死去,激流中复活。

一根灵性的水柱,拥有着神力,
冲破顽石封堵,暗礁绞杀。
挣断水草的拘绊,豪迈地,自由地,抵达先民们无法企及的岸头。

这片迂回的水域哦,渔舟唱晚,成一片辽阔。
托着一片帆影,与一段沧桑历史,
远行。
那些浪遏飞舟的剪影,在一群火舞人的眸子里,成了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朋友们 向大家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歌,好评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1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老师辛苦!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0: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回归

文/心蝶

      田卫社,《散文诗高峰》主编。是具有传统色彩,又有个人特点的作者。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优美明净的弦律下以情感人,从单一意象通过联想等组成多元化的世界。即多种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个个新的场景。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以及诗人精神。

      文本中《麦子黄了》是通过果寻找事物的因。“麦子黄了,这是一种信号。”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潜藏到事物背面,挖出麦子下面深层的东西。这样的开头是由表及里、由上及下,切入事物本质。“太阳暴躁地、急切而庄重的走进麦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麦田里弥漫着热腾腾的成熟的气息,仿佛融进了丰收的喜悦/庄稼人眼睛里的喜悦顺着缭绕的炊烟飘向了天空,炊烟才是香的”。“村庄深处的每一个细节”正是文本中语言与诗意的跨越,也是理性的回归。在欢悦、驻足、凝思、感悟中传递出个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太阳的意象,它代表了高贵、美好,又是自然中难以驾驭的事物。但因为我们穿越了冰雪、暴雨,在解救自己的同时,与自然达成了一种默契。太阳就成了暴躁、急切、庄重的。在追逐事物的根时,揭去一层层迷雾;在得到事物的果时,体验到生命以及诗意的痛快。

     在艺术表现方面,形成了淡雅、舒展、跳跃的艺术风格。另外,作者善于运用取誉之法,“一茬一茬的麦子是一种情感,一茬一茬的人生是一种力量/风吹麦动,一浪一浪直卷天涯,麦黄一时,收割一响,机械代替了人力/麦子真的黄了,从南到北,一望无际,收割机成群结队/其麦子隐喻的事物,是深层次的意指,是一份朴实、本真的哲理,在这种返璞归真的情节下,作者运用一种挪移法,把情感、力量换成麦子,充满了赤裸、坦诚、超越的内涵。体现了自然万物中,以人为本的情怀,以及更为广阔的人性关怀。

       文本的现场感,也拉近了诗与社会、时代的距离。以《麦子黄了》为证,人与自然、与社会是唇齿相依、和谐共存的关系。想起关于环境作品的说法,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栖居最能贴近现实,而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美的存在。我们耕种、陶醉在自己的影子中,在空旷的土地上,带着原始的幸福。举起小小的拳头,看到羸弱的理想。我和它相会,我和自己相会。听到身体深处发出的声音:麦子------麦子。

       文如其人。作者摆脱了很多华丽的束缚,追求不饰雕刻的写作,避免了复杂、多重取向,是一种艺术与情感的归真。而他叙述中多层次、角度的方法,使文本具有了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在诗的直白与叙事的隐秘化方面构成了平衡。弥漫出温馨、达观、鲜活的生活气息。



附原作

田卫社散文诗《麦子黄了》

/田卫社


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催割鸟的叫声随着热风一吹,麦穗饱胀欲裂,不顾一切的张扬着

麦子黄了,这是一种信号

太阳暴躁地、急切而庄重的走进麦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
麦田里弥漫着热腾腾的成熟的气息,仿佛融进了丰收的喜悦
庄稼人眼睛里的喜悦顺着缭绕的炊烟飘向了天空,炊烟才是香的

烫伤目光的饱满麦粒,温暖着庄稼人的心灵
饱满妩媚的成熟的诱惑,随着一股甜香的热切充满了庄稼人的灵魂
铺天盖地滔滔滚动的麦浪,应和着庄稼人含情脉脉的注视

一茬一茬的麦子是一种情感,一茬一茬的人生是一种力量
风吹麦动,一浪一浪直卷天涯,麦黄一时,收割一响,机械代替了人力
麦子真的黄了,从南到北,一望无际,收割机成群结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2 19:13 , Processed in 0.10975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