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回复: 1

乞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乞丐一词,不知何时开始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我国如此,西方亦然。最经典的莫过那个欧罗巴传说中最知足的人躺在街边对前来探视他的皇帝说的话:“请别遮住我的阳光。”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还是做乞丐的最高境界,大约算得上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西方自是西方,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不需工作也能拿到可活命的失业救济,有那向往自由之人便放弃富贵选择了街头流浪。他们的乞丐能超越生计二字,而纯为自由故。我们第三世界国家,街头那灰仆仆的乞讨大军,何曾这么哲学,这么诗意。放在全国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年代,温饱尚自顾不暇,阳光即使遍地,又不能当饭吃,谁稀罕;放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人们齐奔小康的现在,发家致富逐渐成了丐帮新的课题,哪里又有闲暇来顾及这不值钱的阳光?
  
  这个行业无需阳光。他们不分昼夜,更无性别、年龄、身体的限制,越是老弱病残,越是行业的主力军。其乞讨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或衣着褴褛、或肢体残缺、或一尺白布跪诉家中诸多艰难困苦、或曰钱包遭窃请求帮助,极尽哀求、恐吓、欺骗之能事。这个行业,更无地域的限制,千山万水随意行去,普天之下,莫非乞土。当然,他们更喜欢聚集于人口密度大的都市,或蜷缩于立交桥下、人行天桥上守株待兔;或躺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污泥脏水中作奄奄一息状;或寄生在游人如织的风景区旱涝保收;或在滚滚车流中追随等红绿灯的车辆亦步亦趋;或于车站、饭店对作短暂停留的过客死缠烂打——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相比,这个行业更具机制和管理的灵活、随意性。林清玄文章里写过的人生境界:“布履一双,山河自在”,他们似乎已经抵达。
  
  儿时跟随祖母在乡间,见她对来家乞讨者,有求必应,有时还要请了来家小坐寒暄,待之以礼。话题从乞讨者家乡今年的洪灾到他那一方的乡土人情乃至这人家里的弟兄姐妹,漫无目的无所不及,最后,这来乞者离开时,我们总能学会异地方言里的几个常用词汇,祖母还要送出门去,作依依不舍状,很长时间里,我对那些乞丐的一去不复返,总还有些许的怅惘,祖母摸着我的头安慰道“他们不回来是好事,说明他们生活好起来了。”这话,倒暗合了梁实秋在文章里写过的“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
  
  现在回想当时情景,不禁莞尔。那时的乞丐那时的人,真是单纯到美好,可惜到了现在,世易时移,一切都变了。据说北方有村庄,村民不事稼穑,从老到少,轰然出动,集体外出务工进行乞讨,以图发家致富,当地领导不仅不制止,反在出差时去会晤乞丐中的长老,感谢他们为推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无疑是对梁“山穷水尽”观的彻底颠覆;假使对这样的乞丐群体加以礼遇,不啻助纣为虐,会遭贻笑大方的。
  然而,我还是常常记起儿时在乡间遇到的那些为天灾人祸所迫的逃荒者,暗暗祈祷,在街头越来越庞杂的乞讨大军里,不要有他们、乃至他们儿孙的身影。
  
  乞丐行业发展如此之快,似乎的确突破了我们常识性思维的范畴,毕竟这是一个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的职业。不过,转念一想“存在即合理”,古人还知笑贫不笑娼,仿佛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何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职业又岂独乞讨?不要人格、丧失尊严的就更不只这一行业了。
  
  近年,更有令人瞠目结舌、肝胆俱寒的报道出现:一人偶于街头乞儿中辨认出邻居失踪数年的儿子,暗中电话告之,邻人紧急赶到,见当年的心肝宝贝四肢残缺、蓬头垢面,当场晕厥。唏嘘之余,旁人无不切齿诅咒人贩子的人面兽心——偷人家孩子,导致其骨肉离散家破人亡已经是天良泯灭,又以残忍手段摧残稚童,虽凌迟亦不解恨。据说如今人贩子已经不屑于使用偷、骗之术,转而为明火执仗,抢了便跑,用摩托、小车接应,一溜烟就没了踪影,留下跑不动的老太太老头子呼天抢地、撕心裂肺。这些被抢的孩子,如果不是被逼为丐,就是被卖到山区去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这已经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上街的时候,你也许遇到过那些被拐的孩童,你也许清醒地知道,他一步步挨到你身边来,那么凄惶无助,向你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可在他背后,正有一双鹰隼一样的眼睛在死死盯着这边的一举一动。这个 孩子,他如果没完成每天的乞讨任务,回家等待他的不是饥饿,便是毒打,打死了弃尸垃圾山,无人知无人管。
  
  乞丐行业层出不穷的新式花招,一个狠似一个,似乎永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非得把人心里残存的一丝善良变着花样给挤奶一样挤出来不可。面对巨大的利益,很多人变成了狼,乞丐这个词语,也逐渐演变成一个吃人的词语,它的与时俱进,带给我们的是对道德法律的嘲弄和践踏,也是对人类智慧和良知的一次残酷挑战。
  
  某一日,在车站遇到一个胸前挂满小工艺品的女孩子,她不说话,把其中的一个小挂件伸到我眼前来,我摆手拒绝了,她还不肯去,把胸前的牌子翻过来让我看,上边写着“请支持聋哑人就学”,在难分真假的情况下,我按照她物品的标价给了她5块钱,没要她东西,便催促她离开了。
  当时心里明白,这也许正是形形色色骗术中的一种,比如募捐、比如身无所长的卖艺、比如萍水相逢的借钱……不过,不同的是,这些骗术至少还披上了一件温情而堂皇的外衣。
  做了乞丐,心底也还愿意保留着那点可怜的尊严,比起死乞白赖、不顾廉耻,甚至不惜以身拭法、铤而走险的乞丐来,到底还有做人的底线在——当不算乞丐里最可恶的那一部分。
  
  《禮記·檀弓》记载了一乞者因不受嗟來之食而饿死的故事,《孟子·告子》深以为然,赞云:“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可见,古时乞丐之所以为乞,有其不得已的缘故,虽身为下贱,自尊仍在,他们缺少的,不过那点暂时的食物,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不输他人一丝一毫,精神上依旧可以是贵族。综观今日之乞丐,从物质到精神都已输得干干净净的、道德彻底沦丧,一无所有了,与低等动物无异,似乎这才是真的乞丐——抚今追昔,不胜唏嘘!
  


转自: http://www.21huazhuan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0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檀弓》记载了一乞者因不受嗟來之食而饿死的故事,《孟子·告子》深以为然,赞云:“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可见,古时乞丐之所以为乞,有其不得已的缘故,虽身为下贱,自尊仍在,他们缺少的,不过那点暂时的食物,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不输他人一丝一毫,精神上依旧可以是贵族。综观今日之乞丐,从物质到精神都已输得干干净净的、道德彻底沦丧,一无所有了,与低等动物无异,似乎这才是真的乞丐——抚今追昔,不胜唏嘘!
  
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19:38 , Processed in 0.0733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