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侍仙金童

吉狄马加诗歌批判之三《​​​彝人谈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24-1-31 09:56
这是雪豹。请你评论,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首先“微诗歌大赛”拔高这首“长诗”就不正常,这是题外话,但却能反映出内在的问题,什么原因造成“长诗”可以在“微诗赛”拔得头筹?“微诗”不是应该首先剔除掉“长诗”?我不懂

点评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诗歌的质量,不讨论形式和诗歌以外的东西。  发表于 2024-1-31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0: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侍仙金童 发表于 2024-1-31 10:07
首先“微诗歌大赛”拔高这首“长诗”就不正常,这是题外话,但却能反映出内在的问题,什么原因造成“长诗 ...

我预热下哈!不过这首诗没有激起我的阅读欲望,评价的欲望看能不能酝酿出来,好酒要好酒曲,这个原材料真的不是我的阅读选材,批判选材倒够得上,毕竟反方这么看中这首诗,那么如果劈倒就有说服力。

点评

批判平庸的作品,曲铁刚都会。  发表于 2024-1-31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1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侍仙金童 发表于 2024-1-31 10:17
我预热下哈!不过这首诗没有激起我的阅读欲望,评价的欲望看能不能酝酿出来,好酒要好酒曲,这个原材料真 ...

下棋找高手。其实,名局也有失误的地方,都是后来研判的结果。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长诗,或者战役,也都能找出其缺点。越长,缺点越多。但是,韵律长诗少一点。因为,其不足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24-1-31 09:56
这是雪豹。请你评论,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说明:这是我粘贴的原文。间隔了一下段落,其它没有动。

不急,我先用口语诗一首一首来品读,都是第一感,错误也难免:



读吉狄马加《我,雪豹》

这首诗是吉狄马加献给
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的长诗
参加了2018年徐志摩微诗大赛
整首诗读完第一感是
为什么长诗能够参加微诗赛还被捧
第二感是吉狄马加的创作
是脚踩乔治夏勒这块西瓜皮
但是从头溜到尾
也没见着乔治夏勒的影子
说明吉狄马加的创作特点之一
就是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算哪儿
而乔治夏勒这个名字
可能是刻在了西瓜皮上
吉狄马加一上脚就磨没了

2024-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侍仙金童 于 2024-1-31 11:34 编辑

1

流星划过的时候
我的身体,在瞬间
被光明烛照,我的皮毛
燃烧如白雪的火焰
(主角出场之前的渲染,是雪豹也是动物学家乔治夏勒,首先这个出场环节的设置是中规中矩的,就像中国功夫各门派都有的起式动作,所以这一段可以挂个美名:白鹤亮翅。不过按照参赛的徐志摩微诗赛的徐志摩标准,显然这个起势,并没有什么出奇的诗性。被拔高的作品必须用高标准来研判,这个反方应该没有异议吧?这个开篇与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没有可比性?我觉得可以意会地去比,而不需要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才是更高级的心理层面的亮分。徐志摩诗歌奖,好歹也要沾点徐志摩的文风,否则挂羊头卖狗肉也是符合工商管理法的,既然为了抬举吉狄马加的诗偏要塞奖给他,不如就叫吉狄马加诗歌奖算了,就像这几天A股主力拉升中石油、银行这类自家股一样,何必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搞。但是这句败笔在于,既然是能看出雪豹身体被光明烛照,肯定是在夜里,那么雪豹的皮毛的颜色怎么会是白色?再说,白雪一般的火焰,对于渲染雪豹这种独行侠的形象,没有一点辅助作用,这一笔做得基本是无用功。好的诗,尤其是写雪豹这个孤傲威猛的狠角色,开篇适合刚性的文字,“咣”地一下把读者的视线抓过来,或者徐志摩式的“柔”字切入,逐步展开雪豹的威猛也可以,总之比光的烛照的构思要强百倍。)
这里我选自己的作品,既有徐志摩“轻轻的”痕迹,也有吉狄马加这段的”烛照“,打败长诗不一定要用长诗:

英雄曹军: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泪流的妻儿

那火红的党旗
温暖着卫士的胸膛
烛光里的身躯
保持着永恒的刚强

那落水的孩子
又能在阳光下奔跑
对党忠诚的战士
还会纵身扑向波涛

在这名为凤凰的村庄
你会看见涅磐的红光
我将重生于梧桐树上
继续放飞护林的梦想

佩戴好警徽肩章
向革命先烈靠拢
共产主义信仰
就在平凡的言行中
为人民牺牲光荣
奋不顾身越战越勇

烟雨蒙蒙难舍难分
难分难舍烟雨蒙蒙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手
永别了亲人
永别了战友

2009.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侍仙金童 于 2024-1-31 12:22 编辑

我的影子,闪动成光的箭矢
犹如一条银色的鱼
消失在黑暗的苍穹
(“我的影子,闪动成光的箭矢”表述也不准确,因为“暗影不可能是有光”应该是“我的身影”相对准确,因为身影指身体运行速度快形成的视觉拖影,影子指身体背光的暗影,既然背光的暗影就不能再比喻为光的箭矢,这显然是相悖的,比喻要有合理性,否则就没有规矩了,这也是很多朦胧诗让人看不懂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喻的过于随意,不遵从内在的合理性造成的。继而“犹如一条银色的鱼”也是失败的修辞,把雪豹的“影子”比喻为“光的箭矢”本来就不合理,除了前面说的,还有雪中的雪豹颜色如果是“光”的颜色,那么就会融入雪色中根本无法区分,而把雪豹的敏捷比喻为银色的“鱼”,也是很牵强,并且降低了雪豹的敏捷度,再放大点看,就像在说“雪豹奔跑的速度像龟”,见鬼,修辞出现了反作用,毕竟现实中敏捷度次于雪豹的熊都能抓鱼,形容雪豹的速度快用鱼来表现合适吗?显然这也是败笔,不过读者没有发现,是习惯自己被作者牵着跑造成的,毕竟谁也不会看电影是为了找穿帮镜头而花钱的,那样多无趣,所以读者被牵着鼻子跑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同样为作者的评论者,这个穿帮镜头肯定要指出来,因为太明显了。此时回头看第一句,吉狄马加写雪豹并没有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仅仅出现的毛色还是他想象出来的,压根没有写出雪豹半点真实的威猛样貌来,第二句写雪豹敏捷,也是弄巧成拙,反而将雪豹的敏捷度调成慢速了。所以第一句既没有写出雪豹“慢”中的样貌,第二句也没有写出雪豹“快”的身形,这就是败笔,不过就是在字数多上占点优势而已,只能说粗线条地小孩用尿在地上画画式地完成了雪豹的构图要求,如果这能成为经典,小孩的鸡鸡就会成为器官买卖的新需求。比喻是需要想象力的,恰当的比喻也需要作者具备缜密的心思,从这一句看吉狄马加的想象力还局限在前人用烂了的意象,缺乏个人独特的灵光乍现的顿悟,所以我不期待这种能力出巨制出惊世作品,基础太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侍仙金童 于 2024-1-31 12:52 编辑

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
守望孤独,穿越了所有的时空
潜伏在岩石坚硬的波浪之间
(这首诗明里是献给乔治夏勒,其实真正的创作动因还是把自己比作雪豹,试想吉狄马加与乔治夏勒是亲人吗是好友吗,乔治夏勒是诗人吗?吉狄马加是动物学家吗?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激发吉狄马加的“献给”就不诚实,而像很多诗人都习惯自比摩西、基督一样,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吉狄马加创作雪豹长诗,最核心的动力就来自自我感觉是一只雪豹而已,不过借乔治夏勒遮掩一下。这本身无可厚非,只要作品过硬,你献给谁都是一份大礼,反之就是不尊重了,既不尊重赠予的对象,也不尊重诗神。“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守望孤独”的出现应该在之前有伏笔,那么再回头看前两句,除了“雪豹”这个概念能够让我们联想到“孤独”,这两句的描写有“孤独”的笔触吗?没有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结构上的脱节,是一首诗整体构思的不严谨,诗歌的建筑美不单是整体上的,细节的铆合度牢固度也是考核检测的标准。诗歌的精神高度肯定是建立的诗歌的物质基础上的,不可能凭空产生,作者就是通过字词这些物质搭建出引导渠道的结构,逐步将读者带入精神高度的,如果管道的设计错误,读者在中途可能会坠亡可能会迷失方向也会被带入歧途,在诗境中失去诗境。“潜伏在岩石坚硬的波浪之间”是有诗性的,可惜这一句很“孤独”,比雪豹还要孤独。我倒是觉得如果吉狄马加开篇就从“潜伏在岩石坚硬的波浪之间”入手展开对雪豹的描写,或许更有效。不过我又不抱幻想 ,因为吉狄马加诗歌的跳跃有很多杂音乱象,既不紧扣中心又容易发散到不着边际,忘记了“回归”、“收心”的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1 13: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24-1-31 09:56
这是雪豹。请你评论,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说明:这是我粘贴的原文。间隔了一下段落,其它没有动。

不要把我的图片放在
众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我害怕,那些以保护的名义
对我进行的看不见的追逐和同化!
原谅我!这不是道别
但是我相信,那最后的审判
绝不会遥遥无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4: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侍仙金童 于 2024-1-31 14:08 编辑

我守卫在这里——
在这个至高无上的疆域
毫无疑问,高贵的血统
已经被祖先的谱系证明
(大而空的抒情诗有这个通识,就是你看不出毛病,但也看不到精彩,说到诗性似乎也有一点,具体到哪一点有诗性,也浑然不知躲在哪。其实这种诗就是只有诗的外包装,里面没有实物。不论吉狄马加想要写雪豹,还是要写乔治夏勒还是要写自己,通篇看下来,你会看到他写的点很多,几乎面面俱到,但是回想这首诗时却没有一个点有印象,这其实就是平庸的表现。吉狄马加的诗会让不明就里的读者产生错觉,只要有人有组织有规模有意识地吹捧,他们就会觉得吉狄马加的诗的意境仿佛置身在天堂一般,那种落笔必提及疆域、血统、守卫的词汇,确实在中式教育里会产生这种通识惯性。诗歌要走下神坛,这种造神式的祭祀式的文本样式早就应该被丢弃了。或者你就专门给那种祭祀活动贡献稿件,不要出现在民间,因为民间写作的立场在地上在身边在身上在感觉在细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侍仙金童 于 2024-1-31 14:34 编辑

我的诞生——
是白雪千年孕育的奇迹
我的死亡——
是白雪轮回永恒的寂静
(讲好听些,这有点像绘画里的泼墨大写意,洋洋洒洒海阔天空,讲不好听的这就是故弄玄虚,如果是首创还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存世价值研究价值,但这种文风有些烂大街,而且并没有多少艺术性。抒情诗的抒情也应该有出处,就像山泉水,总得有个源头,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哪是哪滑出来的。“我的诞生——是白雪千年孕育的奇迹”,这是在编神话故事,与其说是写雪豹诞生是个奇迹,不如说吉狄马加诞生是个奇迹,更容易接近这首诗想要传达出来的深层意思,就是捅破伪装层之后的真实意图。不管是写雪豹还是写乔治夏勒还是写吉狄马加自己,你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地上一句天上一句,写作目的在哪里?是要拔高写作对象吗?那么这种漫无边际地神话鬼话一通下来,你确定已经将这些写作对象拔高了吗?如果乔治夏勒和吉狄马加是那种史诗级的格萨尔王式的人物,这种抒情还能够匹配,大街上随便拉个人你就这么海吹合适吗?乔治夏勒和吉狄马加相对于格萨尔王,和大街上的素人有什么区别?起码吉狄马加诗歌这个水平就是凡夫俗子的。“我的死亡——是白雪轮回永恒的寂静”这种造句式的堆砌,都是为了给长诗凑整的无用功,越多越证明写作水平的平庸。换个角度看这种诗歌创作,是机器人可以代替的机械式的写作方式,身为诗人,肯定要写那种机器无法取代的作品,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因为这种写作没有任何价值了,机器人一天能写几万首,要你吉狄马加栽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6 11:30 , Processed in 0.09920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