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回复: 2

《 古今中外 诗无达诂 可悲墨客 风月阙如(第三卷)》——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4 14: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8-5 10:59 编辑



《 古今中外 诗无达诂 可悲墨客 风月阙如(第三卷)



                                    (1)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汉 译《
再 无 琼 媛


       乔治 · 戈登 ·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乔治 · 戈登 · 拜伦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这所在1571年由约翰 · 里恩创建的学校,在英国历史上培养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对拜伦十分崇拜的丘吉尔首相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1.    原          文  /           读   /  中     译     文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 by Byron ( UK / 1788—1824 )
                       绝无仅有的名媛佳丽
                               —— 原 著 / 乔治 · 戈登 · 拜伦 ( 英国 / 1788—1824 )
                          
再 无 琼 媛                                       —— 翻 译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1. 1. 3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没有啊
再没有,再没有琼媛玉女可像妳,
With a magic like thee;
听啊听啊好甜,好美,好迷离
And like music on the waters        
啊——淙淙嘤嘤潺潺水——                 
Is thy sweet voice to me
涓涓一曲鸣惬意







When, as if its
sound were causing
没有啊再没有,再没有琼媛玉女可像妳,
The charmed ocean’s pausing,
啊——听啊听啊,好甜,好美,好迷离:
The waves lie still and gleaming,
江河听妳风波止,湖海听妳浪不移
And the lull’d winds seem dreaming
浩渺五洲潋滟滟,啊——如幻如梦啊——如梦——如幻;







And the midnight moon is weaving                h   e
荡漾漾
漪漪迂百回浪袭袭
Her bright chain o’er the deep,            f    d   c   b
冉冉起轻轻游弋,游弋梦乡里,
Whose breast is gently heaving,
夜半月中天月:啊——
            
As an infant’s asleep:                                     i
孩提隆胸,胸孩提爽啊,啊,心底



So the spirit bows before thee                              g
啊——爱妳,爱妳,俯首妳,爱妳,爱妳,倾听妳,
To listen and adore thee;
爱妳,爱妳,心之爱,柔情蜜意,柔情蜜意——
With a full but soft emotion,
如浪似海,如浪似海,啊——仲夏浪海——
      
Like the swell of Summer’s ocean.                    j                
啊,啊——澎湃,澎湃,啊——汹涌——澎湃 ... ...








2.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a.      
一诗吟两情,一歌咏双景,有如《 Winter Love /  Wild Nights---Wild Nights / Soft Bombs / Tree at My Window /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stopping 》... ... 等英诗名作,拜伦同是诗写一屏双面绣:明绣夜半月,涌动浪,潺潺水,暗绣世上天伦美;人间事有心可会,难语达,拜伦竟移就复移就,诗文昭示全天下;啊,拜伦啊拜伦,实至名归,
浪浪漫漫大诗人

b.     此处词义:一番/派/席/通/组/套/系列/连串动作/言说/程序/系统 ... ... 等事物

c.      
此处词义:具鲜活/灵动/愉悦/欢快感的

d.      虑及音律,其中略去字可理解为 f 及 h

e.      此处词义可理解为:交互/切换/客串/穿插/穿梭/游弋

f.       此处词义可理解为:事物之核/心/深处

g.      
此处词义可理解为:蒙受魔法等事物;喻体,本体为:
me (4-1)

h.      喻体,本体为:thee(2-1)

i.       喻体,本体为:moon(-8-3)

j.       此处词义可理解为:土著初夏/温和舒适时节(非季春盛夏)

k.      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l.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8-5 10:58 编辑



《 古今中外 诗无达诂 可悲墨客 风月阙如(第三卷)



                                    (2)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At Blackwater Pond 》汉 译《 在 黑 池 》

  
      玛丽 · 奥利弗(1935-2019年1月17日),当今美国诗人,以书写自然著称。 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 13岁开始写诗 1952年枫树岭高中毕业。1953年前往纽约。并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62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于移动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回到美国后,玛丽定居普林斯顿。她长年隐居山林,其创作多以山野自然为对象,探索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深刻而隐秘的联系,被称为美国当代“归隐诗人”。在思想谱系上,奥利弗深受惠特曼和禅学影响,创作题材涵盖自然、信仰、存在等话题,诗句短小隽永,富有灵性,且深具哲理。奥利弗并不总是受到评论家的赏识,但她仍然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先后获得过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纽约时报》评论她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诗人”。

      奥利弗与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正是这种亲近感成就了她的诗歌。按她自己的说法,孩提时接触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意义模式。在少女时代,奥利弗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一生的时光,她都在做这件事:写诗。她始终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写。对她而言,写诗不是一种事业,更不是一种职业,它就是生活,是幸福本身。她最喜欢的是散步,行走,体验。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笔和本子,当一些零碎的句子出现时,她就记录下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只是削尖了铅笔等待着。"

      为了使自己专心沉浸在诗歌世界中,她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任何一种有趣的职业,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因为"如果你愿意保持好奇心,那么,你最好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这是一种担当,但也是朝着理想生活的无限提升。"她唯一需要的是"独处的时光,一个能够散步、观察的场所,以及将世界再现于文字的机会。"普林斯顿为她提供了她所需要的隐秘生活,使她得以在一种不受干扰的情形下写作。
在将近25年的时光中,她隐士一样地生活,不为人知地写,很少将作品示人,也很少发表。但是对她而言,她的孤独并非一种折磨,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沉浸,是一种快乐。当她赢得1984年的普利策诗歌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之后,她也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孤独状态,这使奥利弗成功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品性。她没有受到时尚的干扰,也拒绝加入任何诗歌圈子。她认为诗歌圈子由众人组成,加入其中往往意味着要去迎合众人的口味,尤其要迎合组织者的口味,这必然会损坏一个诗人独特的个性。同时,她也愿意隐身在她自己的作品之中,不仅她的诗歌极少涉及个人生活,即便在新书出版、获奖之后,接受必要的采访时,她也避免谈及自己的私生活。她认为,作品说明了一切,"当你更多了解作者时,就是对作品的一种伤害。"

      奥利弗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17日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享年83岁。








一.   原           文 /  '          '  /  中        译          文

  


                 
At Blackwater Pond
                                                     —— by Mary - Oliver ( US. / 1935-2019年1月17日 )         
                          在 黑 池                      
                                                    —— 原 著 / 玛丽 · 奥利弗  ( 美 /
1935-2019 )
                                                    —— 翻 译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3. 7.  2



At Blackwater Pond the tossed 'waters have settled        / 7
啊——这场夜雨像一片片叶子,铺天呀——盖地,
after a night of 'rain.                                                        / 8
啊——场夜雨,它激情四射,砾石呀——袭袭
'I dip my cupped hands. ''I drink                                     /  '2.  ''3   
夜雨呀,这片片夜雨片片片片我拱手擎起如醉啊——如痴,
a long time. 'It tastes                                                       /  4
啊——片片夜雨,它放荡不羁,久呀——不息







like stone, leafes, fire. 'It falls cold                                     /  5
淡去,淡去,淡淡去呀,夜雨,夜雨,落向黑池底
into my body, waking the bones. I hear 'them                   / 6
呀,它呢呢喃喃,喃喃呢呢,刻骨铭心,不寒而栗;
deep inside me, whispering
呀,夜雨呀夜雨,啥呢,啥呢——
我静静黑池
oh what is that beautiful thing
呀,夜雨呀夜雨,啥呢,啥呢——美美呀——惬意?
that just happened?
啥呢——啥呢,美呀——美呀,
惬意——惬意——
啥呢——啥呢,美呀——美呀,惬意——惬意 ... ...







二.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1.      看似小诗落笔阴柔,语感女性,且一诗吟两情,一歌咏双景,有如《 Winter Love /  Wild Nights---Wild Nights / Soft Bombs /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stopping 》... ... 等英诗名作,玛丽 · 奥利弗同在诗写一屏双面绣:明绣夜暴雨,黑池水,暗绣世上天伦美;人间事有心可会,难语达,玛丽 · 奥利弗竟移就复移就,诗文昭示全天下;啊,奥利弗啊奥利弗,实至名归——《纽约时报》评论她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诗人”

2.      此处此义:其前 that 已
略去;引出同位语从句,修饰 rain(2-1)

3.      
此处此义:同 2

4.      此处此义:其前 that 已略去;指代
rain(2-1);引出同位语从句,修饰  rain(2-1)

5.      
此处此义:同 4






6.      此处此义:指代 waters(1-3)

7.      此处此义:喻体(本体参考 1

8.      此处此义:同 7

9.      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10.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8-5 11:08 编辑


《 古今中外 诗无达诂 可悲墨客 风月阙如(第三卷)



                                    (3)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FOR ONCE, THEN, SOMETHING 》汉 译《 咋 想 咋 是 》


        
罗伯特 · 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美国诗人。生于旧金山,父亲是记者,英国后裔;母亲是老师,苏格兰后裔。弗罗斯特在麻省的劳伦斯长大。年轻时,他在达特慕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念过很短时间的书,后来又回到劳伦斯,在工厂做工。二十岁那年他结了婚,然后,又设法进大学继续学习。可是在哈佛大学只读了两年,就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辍学去工作。他做过鞋匠、教师、报社编辑,甚至还务过农 —— 那是因为弗罗斯特的祖父有一个农场,祖父去世后,弗罗斯特就继承了这个产业。他在农场干过九年活,但经营得并不成功。在此期间,他白天工作,晚上写诗。他的这些作品在他成名之后都成了他的杰作。

       一九一二年,他带了家眷移居英国。在那里,他得到了好几位英美诗人的资助。他的诗集在英国出版后,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但在美国,那时他的诗还得不到公众的肯定。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一九二四年,他获得了第一个普利则奖(Pulitzer Prizes)。他的《诗歌全集》(Complete Poems)的最后一版在一九四九年出版时,此时他已得过四次普利则奖了。一九六0年,他因他的诗歌创作而荣获美国国会金质奖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然而,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代表作品:《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林间空地》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 《慈悲的假面具》《诗歌全集》《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共出版10余本诗集,主要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林间空地》(1962)等,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颗璀璨之星。其作品以简洁、朴素、深邃著称,值得人们去咀嚼、玩味。然而,弗罗斯特在中国,如同余光中所说“损失惨重”,因为日常语言性的诗歌经过翻译,精华丧失殆尽。但是,通过它们,我们大致可以感受一位天才诗人的精神世界,一种对人类、对尘世生活的个性理解。它们对于中国当代诗人的写作,应该说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原        文   /   '        ' /  中    译    文



           
FOR ONCE, THEN, SOMETHING             —— Robert Frost (  USA / 1874 - 1963 )
                        咋 想 咋 是                                      —— 罗伯特 - 弗罗斯特 ( 美 / 1874 - 1963 )  
                                                                                —— ' '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5. 7. 26
   


OTHERS taunt me with having knelt at well-curbs
呵呵,跪在井台儿上,他们笑我总是跪在井台儿上,
Always wrong to the light, so never seeing
错对焦点看我自己的,那井水给我自己的
Deeper down in the well than where the water
那张夏日艳阳热烈奔放,欢天喜地,光彩动人相;
Gives me back in a shining surface picture
再往下,往深看,把井圈儿萋萋蕨草看穿,
My myself in the summer heaven, godlike
水面儿那层吹吹呼呼云山雾绕看透,呵呵,no,
Looking out of a wreath of fern and cloud puffs.
他们笑我呦,跪在那儿的我呦,真没天神那个本事








Once, when trying with chin against a 'well-curb,    / 2'
这不,用下巴,您看,这回我试着用下巴,哎——嘿,
I discerned, as I thought, beyond the picture,
下巴靠在井台儿上,看,不出我想象,越过动人相,
Through the picture, a something white, uncertain,
光彩动人相,往相那头儿再望望,看,好像什么白的上
Something more of the depths—and then I lost 'it.      / 2
您看您看,再往底下深点儿看,嗯——怎么它又不见了 ... ...
Water came to rebuke the too clear water.
哦,这回是太清了,哦哦,这是水又不干了——







One drop fell from a fern, 'and lo, a 'ripple              / 5
正等垫底儿的,看它能是啥,呦,一堆儿蕨草那儿,
Shook whatever 'it was lay there at bottom,             / 3
晃晃荡荡下来一个它,东拐西拐左回
Blurred 'it, blotted it out. What was that whiteness?     / 4
剐后蹭,嗯?花啦,等着要看的,它坐地整没;啥,白的?
Truth? A pebble of quartz? For once, then, something.
真情在?卵石块儿?呵呵,实事求是喽,顺势而为喽,喏,咋想咋是喽 ... ...









二.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f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g

1.     诗语感诙谐嘲讽,寓意波澜隽永,立意堪称如题《 咋 想 咋 是 》,实至名归一语N关,令读过难免至少记起马克吐温那篇《竞选州长》,难免理性迁移至少在意识形态——变幻世界,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确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究其真情实义:世人须有自信,有主见,有魄力,有实践;一分心智,一分如愿,否则,所作屈从权威,所为违心陈规,理念刻舟求剑一成不变,一生用别人眼睛,别人思想,读表面文章,看表面现象,以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甚至五体投地,穷追热捧,娼妓式冠冕堂皇政客谰言,娼妓式口是心非花样儿表演,此惯性思维认知天下,势必所作所为,一举一动,因果相随,咋想咋受,枉自人生任何追求;与此同时,小诗又如我国苏杭双面绣,一面写诗——极富哲理,一面说迷,形同《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 Tree at My Window / The Pasture /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等等——成人谜语

2'.   此处词义:喻体,本体如题

2.     此处词义:指代 something white(-7-3)

3.    此处词义:同 2

4.     此处词义:同 2

5.    此处词义:即/也就是,非其他(引出 drop“-4+2”之同位语)  

5'.     
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须力避视作品喻体为本体理解其主题;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6.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像《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等等文学作品,世上不会有一千个,本小诗同样仅有一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2:42 , Processed in 0.10637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