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3|回复: 9

【试验:翻译与争鸣】对yeathman英译《乡愁》的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4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对yeathman英译《乡愁》的批评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带有非常浓厚的情感性,虽然文字简洁,但翻译起来却难度很大。下面针对yeathman兄的译文我从达意和“译情”两种角度来试评。
先看第一节及其译文: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In my childhood
I pasted my homesickness on a small stamp
Connecting me alone
And my mum at home


1 译文第一行用了简单的口语形式翻译也就是用了IN ONE’S CHILDHOOD用法,此翻译还有一种译法:when one was young。两者君可。

2,乡愁一词如何翻译似乎也是个问题,此译文把乡愁译为“homesickness”,没有问题,只是在“译情”方面有所缺乏。更好的词儿应该是nostalgia,来自希腊语,由思乡和痛苦两词拼成。在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中,乡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个词常用。
因为是诗歌,所以我觉得这个词更好些,因为不是具体的想家,而是一种愁绪。

3 译文对于一行与二行链接为一个整体的句子,意为“我黏贴我乡愁在一张小小的邮票上”,,足见译者对“译情”的尝试和努力。按照自己对译文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感情融入译文。

4 三行和四行是此诗翻译饿难点,也就是“这头,那头”如何翻译?看译文

Connecting me alone
And my mum at home


三行的译文似乎是二行的延续,按照译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小小邮票的愁绪链接孤单的我“,译文很新颖。

5 第四行的译文问题就出来了。看译:
And my mum at home


这行翻译,译者用AND一次链接吧第四行作为一个整体,意为“我的妈妈在家“,但是”home“指的是哪里,含糊不清。

第一节评价:
亮点:译文运用“达意“和”译情“相结合”,翻译有创新。
商榷:原作中一二行为一个整体,三四行为一个整体,上下连贯。而译文吧一二三行链为一个整体,四行为一个整体。这种译法虽有创新,但在“达意”方面似有欠缺。

第二节及译文: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Being an adult
I accumulated my homesickness on a boat ticket
Bridging me urgently
And my bride lonely

二节延续第一节的翻译风格,依然把一二三行为一个整体,四行为一个整体。这里四行翻译很新颖,意为“我的新娘是孤单的”,但问题又出来了。译文似乎避开了“这头,那头”的翻译。

第三节及译文: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Later
I regarded my homesickness as a low tomb
Separating me outside
And late mother inside


翻译风格上合前两节一样。但是这一节的译文却由于“REGARD…AS”的用法,扭曲了原作。译者译为“我把乡愁视为一座矮矮的坟墓”,这和原作有出入。(这里是我个人理解,可能有误区。)这个用法让这一节的译文整体失败。

第四节及译文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And now,
I am sinking my homesickness into a shallow strait,
Linking me on the land not of mine
And my homeland over the other side


翻译风格和前三节一样,不再多言。但是,此节出现了和第三节一样的“失败”,关键词是“SINK.意为“把乡愁沉入浅浅的海峡里”这和原作有了出入。

第四行,译者对那头做了尝试性翻译,但似乎仍不令人满意。

结语

译者翻译的时候似乎在“达意”与“译情”之间纠结,在“译情”方面做了大刀阔斧的尝试和努力,但也是由于“译情”的思路而损坏了译者的翻译思路。尤其在后两节出现对原作的曲解,导致译文的失败。总体而言,个人认为这样的译文尝试还是有他成功的地方。也为翻译思路提供了好的学习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批判性学术文章,好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赞成卧龙的分析,学习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问候 童天 周兄
第一 为了探讨译文
第二 也是试验 我去年的想法 翻译版 一定要要重视 译文的评论
严肃点说 就是对于 译文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感谢卧龙兄细细的批评,这种批评越犀利,我们才能更好的找到诗歌翻译的出路。学习了!
我对诗歌翻译没有什么理论的研究,只是出于爱好而已。因此我能够对诗歌评论的言语也很少,只是把我当时翻译的心境,与各位一起分析。
1)我对诗歌翻译,还是讲究韵脚的。不管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我都尽量找到一些韵脚,可能为此伤及原文表述,但我仍然愿意如此。因为我认为读者看诗歌译作,也是为了追求美而来。如果只要准确直白的意思,显然是不够的。乡愁翻译成为homesickness,出于我后文中要提到my mum at home、还有homeland这样的词,因此而选择。
2)卧龙先生认为我的译文都是前面三句为一体、第四句为一体。感觉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每一节中四句,如果连在一起,其实上就是一句话而已,三四句其实都是第二句最后一个名词的后置定语而已。如 stamp connecting A and B, strait linking A and B这样的表述。
3)对于文中所用的几个动词,取代原文中“是”的表述。我的目的是想将作者暗含的意思表述出来。我本意要向作者交心,但理解偏差,在所难免。这点,卧龙先生言之及其在理。如regarded、sinking这样的表述,是否为作者本意,我们可以深入讨论,看看如果一定要用动词,这里应该用什么样的动词最为合适。
4)我有个同学给我一个建议,说Linking me on the land not of mine不是很恰当,对于台湾,land就太大了,改为island即可。我认为这点非常中肯。
上述探讨,望大家能提出更多意见。
谢谢卧龙先生、童天先生与周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yeathman 兄稍等,有些私事,拖到明天再来写讨论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yeathman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8 编辑

和兄继续交流如下
1 关于翻译思路问题;兄说翻译时候讲究韵脚,这属个人的喜好问题,本身也没有问题。但相对于格律来说,韵脚只是格律的一部分。一味讲究韵脚在很多时候会导致“达意”的缺失。当今很多英美诗歌并不讲究格律,这也是事实,同时也说明诗人在追求不用方式写作。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翻译思路问题:原文用了格律,译文中也去讲究格律,原文没有格律,译文则不用格律呢?
   诗歌翻译首先,尤其是刚接触诗歌翻译的时候应该以“达意”为基础,以此作为练习的目的。如果为了讲究押韵,而忽略忠实原文,那么有的时会不利于翻译练习,甚至有“偷懒”之嫌。翻译界争论了几十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但唯有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观,被广泛采用和认同。我们既然没有创造出新的翻译观, 那么,我们看待和批评译文就应该以此为标准。
2 关于我批评兄翻译风格的问题——三行为一体,第四行为一体。这是我的误读,也和自身的理解水平有问题,因此出现了误解和错误。这点我确实是错了。
3  三节和四节,我提出的两个动词运用的失败,而导致译文的整体失败。我想这属于翻译思路的范畴。诗歌原本是作者自己情感的抒发,而且意境深远,意义多元。他留给读者很多想象与思维的空间。那么我们在翻译中应该如何思维呢?——
        1 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人会采用一种翻译思维,就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翻译。这点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思路有两个担忧:第一,如果误解原作的意境,那么就误导读者。第二 翻译变成了一种译者自身的理解,甚至有些时候把原作改编,很难给读者留下像原作那种想象的空间。
         2 兄韵脚的运用,如果用的不好,会出现”凑韵“的失败。刘重德教授在《文学翻译十讲》曾说过:译文在格律与达意不能兼顾的时候,可以采用达意,这样总比生搬硬套押韵要强上百倍。海外逸士教授在《中英互译探讨》一文中也提到类似观点。因此,我和兄探讨的是,押韵的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因韵而损意,这是基础。只有解决了忠实原文这个基础才能再考虑押韵的问题。
结语:
虽然,我和兄没有直接交流具体的翻译问题,但是我想在交流具体问题的基础就是对于译文翻译思路问题的探讨,毕竟思路会影响整体译文的取向和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卧龙先生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9 编辑

1、“译文在格律与达意不能兼顾的时候,可以采用达意,这样总比生搬硬套押韵要强上百倍。”谢谢卧龙兄的批评,这点我将愈加重视。
2、有许多人会采用一种翻译思维,就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翻译。卧龙兄的两个担忧在任何译文中都是存在的;哪一个译文不是通过理解来翻译?译者,易也。凡是翻译,必定有调整转变。自己理解到什么程度,能够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是最好的方式。担心就担心在字面跟原文一致的,但却难以向读者传递自己的真正理解,让读者揣着糊涂装明白。我读过一些Edward Fitzgerald对《鲁拜集》的英文翻译,虽然我不理解波斯文原文到底怎么写,但今天我们对鲁拜集的理解,都来自于其理解的基础上做翻译。翻译也是再创作,有对有错,但能够流芳百世的,当然是在理解上与原作者交心的上佳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9 编辑

yeathman 兄以上讨论,尤其提到 鲁拜集,这个本子我手边也有。这里牵扯到有关属翻译的“再创作”问题。荣我查查资料学习后,结合自己想法再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yeathman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9 编辑

不敢为先,我本后生一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1:47 , Processed in 0.1039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