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周占林

《中国诗歌》第8卷(众筹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0 1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总编:您好!
    《中国诗歌》第2卷已于今天下午收到。从外到里,名副其实。很荣幸能够录入《中国诗歌》及《中诗作家文库》系列丛书,其品牌优势非同一般,值得追求,值得拥有。感谢周总编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载体平台,感谢所有编审努力付出,我们是小草,您们就是那辛勤的园丁。为了让《中国诗歌》这个大花园愈加缤纷美丽,我们将再接再厉;为了让《中诗作家文库》殿堂更上一层楼,我们将添砖加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2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总编:现在还可以投稿吗?书什么时候出来?谢谢!余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晓 发表于 2014-6-29 21:29
周总编:现在还可以投稿吗?书什么时候出来?谢谢!余晓

  长期征稿,书的出版时间请关注论坛公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宫·醉太平】晚景

忙碌碌辛勤半世,兢业业尽是嫁衣。
看透了人生本就一盘棋,何须教计?
纵情去游山游水游仙地,
潇洒去写诗写画写如意,
豪迈去品茶品酒品新奇。
这晚年岁月真才叫神仙过的!
——向胤道(向一)2014.7.1(xiang1947522@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0 1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30个页码,是15张吗?(一张两页)如果载入七律,大概需多少首,我好安排投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0 1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30页码是否可载入60首七律呢?或者120首,不知你用几号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1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沦 发表于 2014-6-1 10:51
爱诗写诗就靠心灵的激情,否则,硬性做,是做不出真情实感的,顶多是游戏诗歌的技术而已 ...

确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继政 发表于 2014-7-20 19:58
30页码是否可载入60首七律呢?或者120首,不知你用几号字!

  30个页码可以排58首七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06: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祝贺,我的诗歌集《几行间》还没出版呢?好象是福建文艺出版社的,等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城市 他却疯了——知青轶事之三


•题记:苦难岁月  知青悲欢
——献给我的同时代,历经磨难的知青兄弟姐妹。


“陪娃疯了”消息传来,已经是80年代初期。陪娃,一个1964年下乡的老知青,在他插队落户的第十四个年头,借1978年大返城风潮,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山城。下乡到达县时他孤身一人,30多岁回到重庆,任然孤身一人,被安排到望江厂当一名消防员。那么好的单位与工作,怎么就疯了呢?


让我们回到这段历史的起点。1970年3月,我没躲得过下乡的波浪,派到了尖山下落户,刚好与陪娃在一个生产队,他住的农民家与我住的农民家不过几根田坎。第一天挖地才开始认识这个重庆知青,如果陈队长不介绍,他与一般的农民没有任何区别,但一开口就明白是重庆人,虽然6年了,口音一点没变。


3月,春寒料峭。在后山坡挖地时相见的那一时刻,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那个房东给说的重庆知青吗?你看,头顶一个烂草帽,身穿一件破棉袄,棉袄上怕有10 多个补疤;下身穿一件也是补了疤的染成青色的前面是“日本”二字、后面是“尿素”的裤子;脚上登一双有穿孔的黄胶鞋;腰间系一根谷草绳子。你说,跟当地农民有二样吗?


第三天上午收工,陪娃请我到他家去吃午饭。好奇心使我没推却,收工锣一响,我就随他来到他的“窝”。


走进院坝,他用手一指说:那个角落就是我的“家”。他把“家”字咬的重庆口音很重,像跟谁有仇一样。


那院子住了四五户人家,西边的那户农民将一个角屋给了他住,因为他儿子当兵去了,家里只有老两口,角屋空起。生产队做工作,就变了陪娃的“窝”。


门没有上锁,一推就进了屋。放下锄头,陪娃开始生火做饭。


我开始仔细打量他的这屋子。屋子内外两间,里间是陪娃的睡觉的地方,外间是做饭的地方。两条矮长木凳,放在柴火炉的两边,火塘中吊一铁挂钩,钩上挂一铁罐子。进门的上方几根破篾片做成的窗子,阳光从篾片空隙中挤了进来;火塘边开一后门,出去就是农家的猪圈,也是人们大小便的地方。秃立四壁,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大楷是他不上锁的原因。


陪娃端出一个坛子,从坛里舀出一些灰色的面,掺和进水,捏成面团子就开始生火。水开后将面团子放进去煮,约十分钟加进一些准备好的蔬菜,放了一点盐巴,就一人一碗,坐在火塘边吃了起来,我左右一看没有桌子。灰色的面团子一煮好,变成了黑色的东西。我夹了一个放进嘴里,一咬,味苦并且有什么东西锥嘴巴,我嚼了嚼强行吞下,喉咙管牵牵挂挂。这时,我才问什么面?陪娃回答:红苕面。为什么有刺呢?他有说没过筛子。我说为什么?他苦笑了一下又说这都吃不到几天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过了几天下午收工,我把陪娃叫到我的“家”,煮了白饭,炒了几个菜,其中有从家里带去的腊肉,从供销社买来的新鲜猪肉炒的肉片。拿出刚买来的土烧老白干,我两就一杯一杯喝了起来。我俩边吃边聊,一直吃到十二点过。陪娃是边吃边哭,一晚上伤心地恸哭四五次。


从他口中我才知道,陪娃是一个孤儿,从小没爹没妈,跟着一个远亲度日,小学刚毕业就遇上上山下乡,他那个远亲借此机会将他扫地出门,送到这山里。一来六年从没回过山城,也没人来看过他。他苦笑着说:从山城到山里,他与山有缘。


我说你不符合下乡条件啦。他说他的亲戚和动员下乡的干部说,下乡的地方鸟语花香,到处都有水果树,可以随便摘来吃......描述了很多好生活。我看那么多大哥哥姐姐都来了,也就高高兴兴的下来了,谁知道这个全县十分闻名的“大寨大队”榜样是这个样子呢?


我一时无语,心也一阵一阵随着他的哭泣痉挛。一晚上,一瓶酒和着菜和着泪和着痛,全倒进了两个新老知青的肚中。


第二天,我给陪娃送去了一袋米、一瓶油、一瓶酒、半斤腊肉。因我刚下乡,国家每月配有大米、肉票、油票,加上我是本地知青,父母与供销社的几位曾经同过事,肉油酒开后门还是能弄到的。


从此,我也经常叫他来打牙祭,从他口中知道了很多重庆知青的故事,比如有两个知青,一男一女下到一个队,常常相互帮助,惺惺惜惺惺,产生了感情,以为硬是插队一辈子了,就结为了夫妻。谁知后来有了招工名额,男知青与公社管知青的有交往,想调回山城,给那干部说了自己的心事。那干部一点也不含糊说:你那美丽的洋奵奵(当地对重庆女知青的叫法)叫我享受一下,就一下,你们两个都回去。男的回来想了几天,思想斗争了几天,给女朋友做了几十次思想工作,女知青哭了几十次。熬不过回家的憧憬,答应了那干部的要求。于是两人开始填表......。谁知那干部品到了美味,是比自己那农村的黄脸婆强多了,工作起来都魂不守舍,有了第一次,就想第二次。于是就经常找借口叫那女知青去“谈话”,直到知青两口子调回重庆才结束这一段孽缘。——当然这是陪娃口中的话,我也不知真假。不过从社员的口中,隐隐约约感到事情是真的。另外几个故事,我在下几章将说到,这里不一一详述。


话题回到前面,继续讲陪娃疯了的原因。


陪娃回到山城,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听说他这个工作是他那个远亲因为良心发现,给他张罗的。就慢慢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但每一个女生跟她接触不几天就不干了,都认为他神经兮兮的,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又没什么文化。一个高小生,在农村十多年的磨难,加上从不看书,在小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我1976年回城,他1978年会重庆,我走时他已经被生活折磨得有点疯疯癫癫。77年我回过一次插队地,与他见了一面,请他吃饭,他已经时有癫狂态。我曾经多次为他祈祷。


就这样,一直一个人的陪娃后来真的疯了。谁知确是这样一个结果呢?真是造化捉弄人。                        


——向胤道(向一)2014.6.18完稿于凤凰山下之草园书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6 10:22 , Processed in 0.0961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