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5:32 编辑
《青年文学家》2013年12月上(34期)
卷首语 扎龙诗会,我们的“寻梦园”/ 赵欣郁 1 心中颂歌 飞翔的中国梦/萧宸 4
献诗——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二首)/张贵彬 5
卜奎,起风了/张立鑫 6
你是我的荣光——献给抗洪救灾的勇士们/岳强 7
我的那片黑土地/常士臣 8 鹤城礼赞 走进鹤城,走进扎龙(组诗)/清水秋荷 9
卜奎大风/陈为斌 10
壮美齐齐哈尔(组诗)/萧萧 12
在鹤城,我遇见一片纯净的时光(外一首)/翠薇 13
这个名字叫“鹤城”/江根深 14
一座飞翔的城/胡世远 15
鹤城 我的第二故乡/姜昊 16
我家写在“红岸”上/张书君 17 广场朗诵会 嫩江源(外一首)/陆春平 19
我的黑土地/刘艳丽 20
鹤乡:缀满花香的歌唱(外一首)/吴欣苓 21
梦中的鹤乡(外一首)/王亚杰 22
天堂雨/白夜 23
不老的嫩江/刘斌 24
村庄·母亲(外一首)/丁宇 25
阳光照在一片稻田上/池新可 26
春的序曲/邓晓科 26
风雨中的那棵树(外一首)/李惠艳 27
红叶情/钱丽琴 28
仙 鹤 姑 娘/王松图 28
没有比鹤更美的风景/刘向英 29
鹤城,我最爱的土地/王东杰 29 诗歌星空 原 野 (外二首)/似弘 30
生 活(组诗)/胡庆军 32
秋风辞(组诗)/贺生达 33
半个月亮(外一首)/李易农 34
一处别样的世界(组诗)/吴基军 35
君子兰(外一首)/丁 36
故园小镇(外一首)/非马 37
阳光的骨骼(外一首)/铁万钢 38
洞庭波/鲁文革 38
我的滇西我的村庄/和慧平 39
不要让我想起/鲁吁 39 北方诗坛 面对当前(组诗)/欣郁 40
白桦树上的眼睛/白 帆 42
达斡尔之歌(组诗)/刘丽萍 43
透过菊花的阳光(组诗)/边瑾 46
嫩江·站立的大树/许长林 48
矢车菊(外一首)/舟自横 49
给 你(外二首)/明贤子 50
老 屋 /高志军 51
秋 日(外一首)/孟繁德 52 散文诗方阵 我愿为你变成一棵大树
(外二章)/胡金城 53
情诗一串/林晓波 54
一块不大的园地(外一章)/吴春萍 55
感恩的丹顶鹤/闻 桑 56
我的村庄/杨中旬 56
梨花赋/谢 丁 57 短歌行 诗旅轻风 ( 二首 ) /李德丰 58
盛夏的乡村(组诗)/程玉峰 59
面对草原/董长民 60
晚风正好/紫影 61
柿子红了/黄凤玲 61
SOS村,齐齐哈尔的骄傲
(三首)/李显超 李殿春 62
迁徙的红顶鸟/梁 艳 63 古风雅韵 扎龙赋/谭文富 65
鹤乡咏(次韵)/刘智信 65
咏鹤漫成/郭中甲 66
扎龙诗会有感/李齐军 67
蝶恋花 • 明月岛/王世茹 67
鹤城行吟/苗振明 68
天净沙 • 咏扎龙/王学彬 68
劳动节再游龙沙公园有感/苏振宝 69
卜算子 • 咏鹤 /姜永泉 69
临江仙 • 游扎龙/孙成文 70
赞鹤城/刘卫华 71
丹顶鹤情结/栾石玉 72
第二届扎龙诗会获奖名单 73
蒙蒙细雨润诗情 悠悠碧水写华章
——第二届扎龙诗会诗歌朗诵会侧记/王彩兰 76 文艺评论 论《蓝登传》中的浪荡子形象/谭 静 78
论林夕歌词表意绵长的修辞艺术/庄茵茜 80
论《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贺晓玲 81
女儿是母亲的延续玲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
母女关系/王红蕾 83
鲍•瓦西里耶夫的文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
影响研究/侯新伏 焦悦梅 85
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碰撞的思考
——评析《刮痧》带给我们的启示/王锦玥 86
《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解析/原 源 88
莫言的《红高粱》解读/曾心90
扬雄《卫尉箴》“暴卒”词义考辨/杨 华 91
浅析爱•摩•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李 翔 93
《奥吉马奇历险记》对流浪汉小说的
继承与发展/黄 95
男性的回归:《紫色》从小说到电影/于慧翠 96
花朵的勇气:一个女人的内外兼修之求真之旅 ——《一辈子做女孩》中Elizabeth 自我发现之旅/张冰 98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好工作》中人与社会关系的
研究/亓 超 100
浅谈诸葛亮的形象/邱旦云 101
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欣赏之我见/肖成骅 103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形象塑造分析/薛美娟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