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蝶

《散文诗高峰》公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9 16: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华 于 2014-4-19 16:38 编辑
心蝶 发表于 2014-4-19 16:13
感谢老师提醒 我平时比较在意作品 考虑这些问题较少 大家都做了工作这样也好
顾问已有散文界的二位最高 ...

   
       散文界?是散文诗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 发表于 2014-4-19 16:22
散文界?是散文诗界吧?祝福

是的 老师 周末快乐{:soso_e160:}{: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 发表于 2014-4-19 16:13
感谢老师提醒 我平时比较在意作品 考虑这些问题较少 大家都做了工作这样也好
顾问已有散文界的二位最高 ...

       中外散文诗学会、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等都是在香港注册的民间组织,只有像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等这些社会团体是在国内民政部注册了才被国家承认,中国散文诗学会从柯蓝去世后已经是瘫痪状态了。以前的主席还剩李耕吧?副主席有耿林莽与海梦等都还在。
       如果你愿意,出钱到香港注册一个《中国散文诗高峰作家协会》也可以的。那你就可以是主席或会长了。也可以聘请其他人做主席,你做执行主席,再聘请其他愿意的做你的顾问团主席及其他成员,加上副主席、秘书长等一个中国散文诗团体就诞生了。
       如果想在中国注册一个文学团体还是困难的。注册地方性的团体还行。比如河南散文诗学会。四川散文诗学会、贵州散文诗学会、广东散文诗学会等。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6: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 发表于 2014-4-19 16:13
感谢老师提醒 我平时比较在意作品 考虑这些问题较少 大家都做了工作这样也好
顾问已有散文界的二位最高 ...

      现在被公认的散文诗泰斗是李耕、耿林莽、邹岳汉、海梦。中国文学史收录的现代散文诗还有灵焚。


     《跃动的音阶》
    ——-浅谈散文诗及其美学特征
洪洲
    散文诗,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以灵动、轻捷、抒情等特点,较好地贴近年轻作者的心灵。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更引发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好散文诗的不断涌现,现在已超越了理论的成熟。结合我的写作和阅读经历,我以《2006中国年度散文诗》一书中的作品为主,介绍一下散文诗这种文体的一般知识及其美学特征。
    一、文体及发展脉络
    1、 什么是散文诗?《散文选刊》杂志主编王剑冰,在他的《散文诗创作的新现象》一文中说:“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要更准确地区分它在诗和散文中间的文体位置,卓羽心在《打开散文诗的抽屉》中也说,“它兼有散文与诗歌两种体裁的属性,最本质上还是一种诗歌的形式。它借用于散文的外观和部分写作手段,与诗歌的语言、灵魂结合为一体,为主题表达而服务;与通常意义上,它和散文相比,篇幅更为短小,但又不象诗歌那样固定分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情感,通过作者心灵的孕育,外化为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情节关联,从而呈现出,更为接近精神自由的表达境界。”
    2、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散文诗,最早出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个文体的,是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是他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称谓的。
    在此前世界上其实已经有类似的文体,比如:中国古代的小赋(屈原的《卜居》、《渔父》)、明清小品文等这样的文字出现。西方(《古兰经》)欧洲16世纪法国的蒙田小品文等也属此类,但,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体裁。
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我国第一次真正提到散文诗名称的是1918年,在《新青年》第四期发表当时北大教授刘半农译的,印度瑞美萨的《我行雪中》,后面附的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
    后来就有了郑振铎、沈颖、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郭沫若、茅盾、徐志摩和冰心等人,他们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外国的散文诗,为我国散文诗的发展和推动起了不小的作用。从刘半农的《晓》、鲁迅的《野草》等,到柯蓝的《早霞短笛》、郭风的《叶笛集》和《鲜花的早晨》。再到现在,遍布各大报纸期刊杂志上的散文诗。散文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历程。
    1913年,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歌。它以渴求与神结合为主题,洋溢着虔诚的情愫,讴歌神的恩赐,表达对神的敬仰和结合的渴求。
    泰戈尔是一位泛神论者,同时,也是一位泛爱论者。他把泛神和泛爱结合起来,因此,他的泛神论是建立在泛爱的基础之上的。他笔下的神是真善美的化身,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真理的象征。
    《吉檀迦利》是一部长诗,由103首短诗组成。整体有如一部有头有尾、有主旋律又有变奏曲的多乐章交响乐,烘托着人渴望与神结合的主题。它的意义更在于,散文诗这种文体,第一次走上了万众瞩目的高度。得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3、纪伯伦(1883—1931年)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阿拉伯文学中散文诗的开创者,是他首先把散文诗创作引入阿拉伯文学,并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他写有14部散文诗集(其中有3部是散文诗与小诗合集)。
    4、冰心(1900—1998)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家之一。她曾翻译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等散文诗集,以及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先知》等散文诗集。受到他们影响,她的小诗(结集为《繁星》、《春水》)曾风靡一时,被称为“冰心体”。
    她的散文诗作不多,人们多把它归集到散文里,她自己也是这样。因此,她没有出过散文诗的专集。但像《山中杂感》、《回忆》和上面引录的《笑》等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完完全全的散文诗,而不是散文或抒情散文。
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散文诗集是鲁迅的《野草》。它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5年4月间,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鲁迅1932年编辑《自选集》时作的“序”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全集》第4卷第348页)
    5、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是柯蓝的《早霞短笛》,1958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它对此后的散文诗发展起过广泛而积极的作用。柯蓝认为,任何诗(当然也包括散文诗)“都是通过作者主观充沛的热情,去反映客观世界。”
    6、到近十几年来,散文诗创作的队伍,己迅速发展壮大,名家辈出。老一代的如青岛耿林莽先生、成都海梦先生、湖南邹岳汉先生、江西李耕先生等等,他们或热心扶持新人,开专栏点评作品。或倾力办刊、办报,耕耘散文诗创作园地。或集中精力,披沙淘金,编辑年度最佳散文诗精选。或者身体力行,宝刀不老,佳作迭出。
    中年一代,如王剑冰的组章、许淇的词牌系列、谢明洲的逸扬神采、冯明德稳沉的节奏、赵宏兴的忧郁气质、叶梦用文字进行的思考等,都如夜幕上的明星,在我们头顶上照耀。
    年轻的高手,如长江滚滚催动的浪花,令人目不暇接。宓月、宋晓杰、王晓莉、蔡丽双、秦华、曼畅等等。她们以女性独到的观察和思考,为散文诗园地笼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辉。崔国发、杨汉立黄恩鹏、倪俊宇、陈计会等人,更是年年有扛鼎之作,为须眉张扬。
    更年轻的李八仙、鲜圣、王小忠、周根红、方齐扬、以及江西的大学生疏影等等。我们看到,他们从朝阳中走来,愿太阳的鲜亮,每天都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是散文诗明天的希望。
    7、另外,散文诗有哪些表现手法可以说一说的呢?
    我认为首先是通感。我国古典诗词以及国外若干意象派、象征派诗歌中往往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和技巧。这就是把五官的感觉视、听、味、嗅、触以及心理感觉(意感)互相沟通起来描绘。
    如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就是把视觉(日光和青松)与触觉(冷),及听觉(咽)等沟通起来,描绘一种清冷而寂静的景色。又如杜甫的“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就是把视觉(青山、暮色),沟通听觉(泉水又转化为哭声)来烘托一种悲切的心境。我从诸如此类的作品中,不知不觉领悟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也可以说,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会训练写作中多种手法,及欣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中外各种文学作品多采用。所谓象征,即借助某种具体形象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隐喻对所爱者之思念和离情。如李贺的“可怜日暮嫣红落,嫁与东风不用媒”(《南园》十三首之一)隐喻女子容华易衰之意。
    二、为了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特性,这里专门谈谈散文诗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美学特征呢?
    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科学。它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
    文学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艺术认识的规律和反映现实的规律来进行创作的。
    散文诗的美学特征,是指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品质。
    下面我们从八个方面,结合作品,来讨论一下散文诗的一些主要美学特征。
    1、凝聚与丰蕴
    散文诗既然是诗的近亲,那么诗的一些特征,便肯定深入其髓。所以它总是力图用最少的、最具张力的语言,力图去表现最丰富的内涵。其美学特征便可以是凝聚的、丰蕴的美。就是“凝炼精美,意蕴隽永”的意思。
    阅读名家名篇的散文诗,其语言都很凝炼,决不拖沓、散漫,掺着水分。但凝炼的语言决不是干巴巴、枯燥乏味的,它必须精美、最富文采。
    它可以是叙述性的语言,也可以是诗与散文相结合的诗化语言,或者是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富有哲理的思辩语言。但它的每个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独一无二的,极富表现力的。因此,好的散文诗是真真实实的美文,才会有今天这样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散文诗的语言必须做到凝聚与丰蕴,也就是唐代学者刘知几所说的“文约事丰”。凝炼精美与意蕴丰厚,才会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便是精华的散文诗了。且看谷禾的《天空之上》,“井啊,我想借你幽深的眼睛,望一眼白天闪烁的星星”。还有“空无所依的枝头,瞬间,盛开一树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样的文字,有着不显痕迹的节制,将现实中的景象骤升为触动心灵的凝望。“像一个梦探望另一个梦”。
    又如李茂鸣的句子“田间劳作的女子,她们越是简单的想法,却总越显得特别的健康。就像山间那一缕钻进玉米地的风,总是干干净净地进去,又干干净净地出来。”文字着墨不多,而里面的意象,就极为丰蕴了。
    老诗人王尔碑是这样写嘉州卧佛的,“一生不说一句话,禅,是不能说的。”节制的文笔,可以点晴。留白,是书画家的手法,但散文诗不是不能借用的。惜墨如金,却让大片大片的空白,铺陈出艺术上丰蕴的张力。
你看,“佛不必多,留一些空白吧,嘉州,有一尊大佛就足够了。”“静卧于云天之上,你微微一笑,山和树亦微微一笑。”相和一笑,这巳是禅了,丰蕴如一世界。
    2、幽默与空灵
     空灵,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烟火升浮之中、之上,去看大千世界,让感觉,从八方四面合拢,最终浸过你的身体。伍小华写一束阳光走动在我的书桌上,他这样说:“后来,它细小的脚步终于踏响了稿纸,那声音像要钻进人的骨头。”
    如果说这是一帧空灵的画,雨田的《穿过被诗意瓦解的河流》,那就是一条非现实的“虚构的河流”。他们都善于将深层的诗意,隐藏在幽默而又绝无拖赘的文字里。散文其形,诗为内核。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和应证。
    《斧头》是青年散文家李汉荣写的,是我很喜欢的一章。“铁的锋刃,木质的柄,一半是平和,一半是暴力。”“斧头的结构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构。”“把耳朵贴近一柄锈迹斑斑的古代斧头,我听见树木倒地的声音,头颅滚动的声音。”这是不是一种空灵的叙述?
    可以这样说吧,离开了灵动的意象,幽默的句子,跃动的音阶,我无法想象散文诗将如何生存。
    他的这章斧头,“从盘古举起,在宇宙的顽石里开凿黎明”起,到强盗义士磨斧的声音,他是这样写的:“铁的锋芒,照亮了沉闷史书的某些片断”。祖父劈柴,“柴越堆越高,斧头瘦了下去。”本来,一般人写到这里,还有什么说的呢?你没有,他有,他的灵气就从这里闪动了。
    你看,他写到,“我看见最后一柄斧头,它回到深山,回到泥土覆盖的岩层里,它对被它伤害的事物表示忏悔,同时也怀念那些被砍伐成夜色的日子,劈柴的日子,那些光芒闪闪的、快意的日子。”“它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到岩石深处,重新变成朴素、沉默的矿石。”空灵与幽默的元素,巳交织在一起,我无法把它们分开。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麦家的一篇小说,叫《四面楚歌》,发在今年第七期《人民文学》上。初看也不知所云,看着看着,就发现一种情绪,作者刻意营造的情绪,如暮色四合,慢慢地浸了过来。你没有感到从哪一刻起,巳经浸进去了,浸透了。这也是一种空灵,千万不要以为空灵只是高高在上的,这种平面的、平行而走的、从四面八方不动声色合围过来的清凉气息,也是一种空灵,也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力量。
    3、流畅与铺陈
   作家海叶写雪,“站在雪中,再大的心也是渺小的,因为雪就是一颗心,一颗能容纳众多污点的心,一颗能藏下一个春天的心。”这种叙述的语言就是流畅的语言,像小河的水,波连波向前淌。
   而洪放先生怀念陈所巨先生时写道,“乡村在他的血里,他的血在他纯净的乡村里”,刻画了诗人的乡村本质。为什么诗人那么喜欢他的乡村呢?乡村在他的笔下,一个个的意象是这么铺陈开的,“在秋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他走了,一个诗人的脚步停了下来。/一个有雨的日子,秋天的草在山上和田野里一寸寸地低黄下去,鹭鸶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诗人刘川,散文诗写得非常漂亮,他散文式的流畅的语言、一个个精美意象的铺陈,是他作品独特的标志之一。但万不要以为他是在写短小优美的散文。
    散文诗和散文的区分,不在于它的外形,而在于:
    (1)点与面入手去写的不同手法。
    (2)流畅或跳跃的思绪。
    诗意的流畅,是散文诗的血脉。显然他做到了这点。如那天他起得很早,发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除草、母亲正在扫地、邻家大伯在种树,等等。“许许多多的人,一直在夜色里劳动。后来,我才知道,多少年来,浓浓的夜色是如何一层一层被劳动者扫掉的。”
    而另一段,“邻居老太太死的那年,大家撬开她的一把锁,又一把锁,/那箱子总共有三层,上了七把锁,/最后众人取出的是一把生锈的钥匙。”
    这就是揭示,一种在流畅的叙述中的思考。娓娓道来,突然而止,给人以无穷的思考和回味。
    4、精巧与节制
    邹岳汉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的一章“鹭鸶”,就是一幅画。
    只两句“遗世独立,徘徊洲渚。/端祥一河被自已踩碎的影子。”你设想你就是那只鹭鸟,飞翔在鄱阳湖畔最常见的棕背鹭鸟。近来我每年都特意去几次看它们,我觉得我和洞庭湖边的邹主编,在这点上是相通的。他也一定仔细端祥过这种水边的精灵。
    我们大家肯定也都见过这于水之湄的精灵们,也读过不少描写它们的精美文字。正是这种美丽的鸟,装扮了我们乡村单调的生活。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一个意象,甚至一个词“影子”,就无比精巧的,抵达了观鸟人心灵的最深处。这就是功力,也是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并企图达到的高度。
   人,也是这样,影子是自己踩碎的,别人无法做到。所以,做人,你的名;为文,你的笔。这都是自己才踩得碎的。一切皆为心魔。这又扯远了。
    周根红,年轻得令人羡慕,如你们。他年轻的心思在阳光下跳跃着前进。路上,下了雨。他写“我要把路上的雨滴带回家,我要把一条河流带回家,我要让所有的亲人,都在这一滴水里,亲近浪花。”多么精巧,年轻的想象跃然纸上。这就是独特的精巧。
    他写雨,也会写成这样,“我的一生,跟一滴雨落在地上一样,仅仅是一种落下的过程。”这就是通常年轻人做不到的节制了。年轻,可以有大把的才情去挥霍,而能够自觉地要求自己去节制,就不多见了。这也是他能被邹岳汉先生所推举的理由之一吧。
    5、意象与画面
    灵焚是一位被诗界所嫉妒的怪才,一个探险者。他现在的行文风格和早年浸泡了浓厚魔幻色彩的作品相比,巳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作品,更显结构的凝聚和诗意象的画面感及其灵动。
    请看“在超越深渊之际,请点燃十指。相信,所有的虔诚都可以照耀黑暗。”这里,意象纷呈,语言奇特而不难读。
    谢明洲是宝刀不老的诗人,近几年来我读过他不少的作品。这次推荐给大家的是他写“鹤望兰”的一章。我也很喜欢种花养草,套一句流行的话,养什么不是养。何况,花草无言,众生无心。
    这种花,特漂亮,开起来的时候,我还特意给拍过一帧。竹篱边,背影而立,它开。红、桔、黄、绿、紫。在几种颜色和谐无比地搭配中,一支花茎挺立于众叶之上。眯了眼望去,斑斓的色采中,一只鹤,回望兰草中亭亭玉立的优雅。那种仪态万方的画境,以及从中透来的意象,对语言描述而言,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
    大家从网上可以找到关于鹤望兰的画片,但那是二维的,是静止的,是没有香味的,也是不能气韵生动的。看到真的花,是什么感受,你自己去想象吧。
    谢老师也深知其中味,他不去形容和描述,他只是这样写,“冬之渐远,一只鹤,痴痴地望着。”“或许那兰正在生与死的深处,冬之渐远,远了。春之渐近,近了。人的生命一闪就过去了。”
特别是最后一句,人的生命,真的,就是这样,在冬之渐远,春之渐近之间,一闪、一闪就过去了。如我们,一闪,就要老了。
    6、节奏与音韵
    散文诗是极讲究节奏和音韵的美感的。举个例子,方文竹写梦里的影子,“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花下看美人,”“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音,谷中听回音。”这里,追求的是节奏的美。或者说,是散文诗节奏的美感,让我们产生了对所叙述意象的向往。
    我特别要讲的是,散文诗的音韵美,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押韵。更不是尾句的那个字,硬改成同韵的音。我们来听李茂鸣写的这个短章“喝茶”。“故土难离,喝茶是我接近故土的一种方式。”“上下翻飞的茶叶,总在不断挣脱束缚,舒展自已的身体,不断扩展的灵魂,让一杯浓郁的茶水,也越来越接近故乡的黄昏。”你能感受到这种无法言传的韵律,在文字中的跳动吗?
    他还写过川西的油莱花,我也喜欢这种乡村里最朴素,而又最美的花朵们。今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和江维文协采风,特意去了一趟江南婺源。在江岭的山道边,在庆源的峰峦上,我们被密密麻麻的摄影家和游客的长枪短炮所震撼。回家上网查查,才知道婺源、川西都是我国四大赏油菜花的胜地之一。
    相通的地方很多,我借助婺源的感觉来读他川西的油菜花,思绪确实被它带起来了。那种感觉,非亲历不能体会。回来后,我写了六个相关的短章,以纪念这种感动。的确,人在世上亲历,艺术上,能让我们震撼的东西的确不多了。碰上了,千万要珍惜,要刻下来。
    宓月是杂志的一位主编,江南绍兴的风土人情,掌故和水色,已深入了她的创作。这章《琴弦上的路》,代表了她细腻的表现风格,也充满了节奏的美感。如“枯干的手指按不住那根颤动不已的弦,音乐,还是流了出来。”泉水抱月而唱,愁苦落荒而逃。“你知道,你只有夜晚,只有心中的明月伴你同行。”读着,读着,一轮或盈或缺的月光,一张弓如黑夜的路,两根弦,一条是心,一根是命,从泉声呜咽中流了过来。
    那个弓着背的老人的影子,就在音韵中,从我们的生命里飘了过去。隐隐的一声叹息,从此,牢牢的挂上了耳边。散文诗的创作探寻和形成特色,在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她有着女诗人独特的天生优势,而她把这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谁都不可能把多种优势,或者说,把众多美感都集于短短一章散文诗中。但凡能突出一点两点,并强于众人,就是优势了。长短句,强化了节奏;近似于合辙押韵的处理,把音韵美的口感突了出来。这都行。
    你们看,一条音乐流淌的路,阿炳巍巍颤颤走着的路,惠山泉叮咚流动的水路,目光游走在夜幕上的天路。谁也分不清,她诗中的路是谁的路?
    近晚,琴声。夜掩盖了许多白天能看到的东西,唯琴声,裂帛般地穿了出来。她只用了两种元素,就简单地演化成了万千繁复的情感世界。
    这不禁令我又想起了景德镇的青花瓷。有瓷在侧,我们把玩过太多。但都有一个道理,就是以简述繁,以简胜繁。怎么胜?就是抓住人心际的那一点颤动。比如,玲珑瓷的厚实和透亮之际,闪动的那一点灵光。
    彩绘瓷,亮暗间流出的一派和祥;
    釉里红,抓你的是,那一抹釉色中透出的那痕鲜亮。
    青花,做得最好,仅仅以蓝的浓淡,就给一位披发削肩的梅瓶,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
    我喜欢瓷,尤其是上好的青花,如散文诗一样,实在是爱它的这一个一个的”点”。
    7、饱满与缺失
    我认为这是散文诗美的一种高级的追求,也是最难的。
    先谈谈郭贵勤的菊颂四章。菊,何止白、墨、红、金几种。可他,以偏概全,仅以四本菊,就写出了一种深度。在缺失了众多元素的角度,笔墨,把一种令人仰望的中国精神,凸现了出来。
    “一朵金菊,挺起南山的高度。”
    白菊“心灵的光芒,擦拭四方的明净。”
墨菊“朗朗乾坤里”“与黑暗争夺你的光辉。”
“质朴而缤纷的红菊,攥一把阳光撒向谁的心头。”
这样,精神的饱满,意象的跃动,让有意缺失的菊们,去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
     这章优雅的散文诗,饱满与缺失,处理得很好。如古代红山文化走出的玉猪龙,圆润饱满的天,低凹平滑的地,一道沟纹,平齐地缺失了时空。美在这里对比,在连接、在沟通中涌现了。琢玉如此,为文如此,其理,也许相通。
    倪俊宇的《泪洒危栏》,确实铺开了一股大家之气。他写辛弃疾,选择了气势大开大合的手法,重现了这位历史名人的风范和精神。“胡马弯弓处,谁在帐外泣血?”这是大开大合的美,饱满中充满气势,缺失里彰显亮点。
    这个谁是谁呢?是你,是我,还是辛大将军?你去猜吧。为谁而泣?以致泣血,历史告诉过我们许多。
    一种无言的大美,在字里行间游动,在现实中进入和出走。真像我们把玩的一些青花小盏,有年代的,哪怕是残片。器虽残,我嘘其不成形,但青花仍熠熠闪动,它的开片、冲口中,仍传出些过去的音韵和年代己久的思想。它们,常给我们一些启迪。
这就是美的力量,一种永恒的力量。
    辛弃疾,是一个文人,还是更接近一介武夫?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他是热血沸腾的人。历史,人生,功过也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
   那怎么写呢,他抛弃了很多很多方面,只写了一个点,浓墨重彩写他的词。
    “叩击你一个个词牌,想听到马啸钲鸣的回响。你将如血的悲愤,铸成吴钩,在历史的眼眶上,划开道道深痕。”这就叫点睛,如书法大家的一个点,在宣纸上精神饱满,力透纸背。纸面上还有许多,历史把它们缺失了。
    历史总是这样,记性不好,但,总记得住,最重要的。
    8、沉思与哲理
    散文诗这个文体,易上手,却精工不易,哲理性倒是常用的手法之一。郑小琼写的《在黄河入海口》,一组六章,为漓江版《2006中国年度散文诗》开卷之作。笔酣墨畅,令人沉思。听,“黄河从源头哭着,一直奔了下来”,“有五千年的时光相互抱着,哭泣,入海”。这样大气磅礴的意象里,充满了温厚的人情。一句“祖先已远。”让我们掩卷唏嘘。
    皇泯,就是冯明德,《散文诗》杂志的主编,编余抽暇,精耕细作的散文诗,总是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寻味。如“一盏灯,在巷风里晃动,照自已,也照别人。/从一块麻石到另一块麻石,半步之遥,却走了上千年的历史。” 其中的哲理沉思,总是和他经历的磨难相合拍的。
    他另一章是《打饱嗝的日子,闹饥荒》,读罢,更令人深思了。这是些什么样的饥荒?你们说呢?
    许淇这些年,对散文诗的表达方式探索和思考,总是令我尊敬的。他的词牌散文诗,早己独成一体,令人叹服。这次,他在对眠与未眠的种种事物的对比叙述中,用文字的指向,遥遥地,点化一种思考。指引你去看,看生活中常见,而大家又多没有去深思过的东西。比如,那些衣着整齐的树,比如星星、比如江河、还有英雄。于人生,于文学,我们的确总在眠与未眠之间游动。业余作者,更是如此。
    最后,我特别要提的是这样一些散文诗,它展示一个地方气息的力量,和一篇小说来比,它一点也不逊色。比如九路网上,去年推出的诗歌大奖赛的金奖作品《甘南草原》十篇,是王小忠的力作。我第一次读到时,就深深地陷了进去,一个夜晚,在电脑上读完,并伴随阅读,查了不少关于草原、骏马、拉卜楞、蓝天的信息。所引发了的思绪,让我写出了《宣纸上的青瓷》六章,至今还是令我最为满意的一组。
    好散文诗,总会令你收获很多。就好像,小说是一条生活中的马路,你在人行道上走,马路上什么样的场景都会有,你就跟着看吧。你不能选择它对生活的展示,有时作者也不能。
    而散文,是河边、是小巷、或者是林荫小路,风格不同, 场景不一,你出发之前就可以挑好一处,走起来,当然心情就顺畅。
    诗则是有些信马由缰,鸟翔天际、鱼入大海,出发点不计、目的地不计,重在诗意的驾驭,体验在酣畅的过程。
    散文诗,于在现实生活的高节奏、高速度中的人们,能够从心灵的那点颤动出发,在生活、阅读、回忆、向往里触类旁通地扩展内涵。用一些意象去实践我们的想象,抒发一个过程的愉悦,安抚躁动的心理。像你散步时,走入了刚发现的山谷小径,跃动的步伐如一串琴音,在胸中共鸣。
    这也许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爱写散文诗,越来越多的人爱读散文诗,散文诗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学刊物、报纸副刊采用的理由吧。

点评

学习 辛苦  发表于 2014-4-19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 发表于 2014-4-19 16:22
散文界?是散文诗界吧?


老师说的有道理 散文诗作家协会的二位领导洪烛 夏寒还是值得我们信任学习的楷模 散文诗高峰本身也是专业性的刊物 特别应该感谢的是文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祝福散文诗 祝福老师和朋友们{: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 发表于 2014-4-19 16:44
现在被公认的散文诗泰斗是李耕、耿林莽、邹岳汉、海梦。中国文学史收录的现代散文诗还有灵焚。

耿林莽老师的作品也收录过 都是散文诗界的楷模 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华 发表于 2014-4-19 16:44
现在被公认的散文诗泰斗是李耕、耿林莽、邹岳汉、海梦。中国文学史收录的现代散文诗还有灵焚。

这篇作品很好 以后收录散文诗网刊 感谢老师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6: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华 于 2014-4-19 16:58 编辑

看看这个也许让大家对散文诗的认识有帮助。

从“边缘”突围看散文诗的走向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4446&extra=page%3D1

中国散文诗学会http://baike.sogou.com/v47191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6: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蝶 发表于 2014-4-19 16:46
老师说的有道理 散文诗作家协会的二位领导洪烛 夏寒还是值得我们信任学习的楷模 散文诗高峰本身也是专业 ...

心蝶,下午好,卫社还是希望《散文诗高峰》能成为纸刊交流,试图扩大影响力度,树起散文诗高峰的旗帜,使其繁荣丰润。{:soso_e100:}{: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7: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卫社 发表于 2014-4-19 16:55
心蝶,下午好,卫社还是希望《散文诗高峰》能成为纸刊交流,试图扩大影响力度,树起散文诗高峰的旗帜,使 ...

O(∩_∩)O哈!卫社的意见谁不想 据说现在批纸刊要经过总书记亲自签字 你要能办这事 朋友们都高兴 我们跟着忙就是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19:40 , Processed in 0.1048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