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蕾诗交流 于 2014-4-7 08:04 编辑
清明祭·祭清明 文/中国梦
几处,几声惊雷萦耳 河流于不同的滩头漫延 暗涌向一个渡口蓄势
松柏已忘记疼痛,沉静如初 忘记疼痛的还有风,以及由风引发的时令事件 在这一刻,被略显低沉的炮竹点燃
疾病,灾难,祸事,和心魔一起 撰写着悼词,尚等一个未知而明朗的数字 将积聚抑或失去的所有生的词素,落款安放
光阴在祭。我想需要清扫的 不光是那块孤寂的土地 还有,心口的这块墓碑
点评:诗人是普通的人,又不同于普通的人。诗人对世俗世界的认知远远超越普通人之上。诗人是介于现实世界和神性世界的“第三种”人。诗人中国梦在他的《清明祭·祭清明》一诗的开始写道:“几处,几声惊雷萦耳/河流于不同的滩头漫延/暗涌向一个渡口蓄势”,有一种时空之感。“暗涌向一个渡口蓄势”有一种震撼的力量。特别提醒一下:注意这位诗人,他有一种造势的特异功能……接下来,诗人告诉我们:“松柏已忘记疼痛,沉静如初/忘记疼痛的还有风,以及由风引发的时令事件/在这一刻,被略显低沉的炮竹点”在这里,诗人语言所指暗含张力,带给我们的主观世界,一切皆有痛感,通过语言的叙述,使“呈现”大于语言本身,使诗歌具有丰厚的内涵、外延,具有经得起推敲的品质,具有“事实的诗意”。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纠正、超越和抵达。“疾病,灾难,祸事,和心魔一起/撰写着悼词,尚等一个未知而明朗的数字/将积聚抑或失去的所有生的词素,落款安放”,带给我们的痛感直达心灵……是智慧的闪光。具有思想的深度,闪光的东西。“光阴在祭。我想需要清扫的/不光是那块孤寂的土地/还有,心口的这块墓碑”。诗歌最后的结尾,发掘出具有终极意味的诗意。语言的陌生感,具有更新鲜的意象。一首诗歌作品,如果一位有阅读经验有生命痛感的读者读了之后有感觉,那就是一首好诗。好诗,感动有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