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1|回复: 4

[转帖]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徐卉、孙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1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25 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14:24:1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25 编辑

好帖,有时间来认真学习!但右边有些字看不到,最好再编辑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2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5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25 编辑

以前我也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全部复制,比如此帖最后的d不要复制,粘贴过来就会自动排好(可能文章的最后一个字附有隐含的格式指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25 编辑

<font face="Verdana">比较好的例子有美国的庞德,成功地翻译了不少中国诗歌,并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有一首诗《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庞德把它译为:At fifteen,I stopped scowling,/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译作基本上秉承了原诗的整体韵味,中国传统的、坚贞的夫妻之情跃然纸上。严格地说,庞德在译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句比字译,“常存抱柱信”就在译语中出现缺失,但这并没有损害原诗意的传达,这体现了“异化”,并没有死板地“字译”或“直译”,由此可见,完全可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译出原诗意境。只要整体把握得好,文章直译也是可以的,这样反而能减少文化信息的错误传达;有些译作还附有注释,这样,译文不拘一格,这些努力为真正文化交流作了很好的尝试<br/>----------------------------------------------------提给某兄读</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21:45 , Processed in 0.07373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