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0|回复: 3

[转帖5]韩国诗歌简介/韩国在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54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54 编辑

将近15世纪中期,一种叫作“歌辞”的比以前高丽时代的歌更富于描写和叙述性的新体裁白话诗歌问世了。“歌辞”没有诗节划分。写“歌辞”是为了让人唱的,所以它遵守某些格律。郑澈是最擅长“歌辞”形式的高手,他的《关东别曲》(1580)--其中描写了金刚山的八处名胜--最能代表这种传统之长。直到19世纪,汉文仍然是政治和文学上使用的语文。1884年,西方诸国和日本迫使韩国开放港口。这件大事标志了“隐士王国”的结束和西方影响源源涌入的开始。在1910年被兼并之后,韩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开始去日本接受大学教育,在那里接触了日本文学界当时的潮流。在韩国国内,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兴起,终于出现了1919年的三一独立运动。<br/><br/>  在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同时,文学界排斥汉文和中国传统,提倡韩文和西方传统。年轻作家以西方的波德莱尔、魏尔兰、叶芝和西蒙斯为典型,开始创造一种新文学。西蒙斯的《文学的象征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相当早的时候已经译成日文,在日本成了评论方面的一种权威著作。年轻的韩国诗人们懂一点英文,对法文懂得更少。他们翻译的文章看来绝大部分是从日本译本译过来的,有时对照一下英文。他们的理论绝大部分来自日文译本,而后者又是从英文译过去的。在如此混杂的影响下产生的诗充满了拉斐尔前派色彩,以厌世、颓废和悲观的世纪末情调为其特点。在这方面起主要影响的也许是西蒙斯。<br/><br/>  写这种新格的诗不可避免要模仿。一批全都是20多岁的诗人有意识地在他们对西方各典型的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写作一种新风格的韩文诗。他们走的是反复试验的路。金亿(1893- )在他的著作《诗的形式中的韵律与间歇》(1919)中指出了两个缺乏:缺乏有修养的读者公众,缺乏明确有力的评论。<br/><br/>  金素月(1902-1934)在这批年轻诗人中间第一个摆脱了模仿,在消化了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创造了某种新的风格。金素月远不止是一位写出了一些很美的抒情诗的作家。他的论说文《诗魂》(1925)是现代韩国诗坛第一个神秘主义宣言。他最重要的成就也许是他在韩国语言的使用上所达到的灵活和多变程度。他把白话中的辛辣和犀利融合成为一种与比较拘谨的中国传统形成鲜明对比的现代风格。《杜鹃花》也许是素月作品中被收入诗选最多的一首诗: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我会静静地让你离去,默默无言。 在宁边的药山 我会采一大把杜鹃花 铺在你的路上。 离开的脚步 要轻轻地踩 你脚下的鲜花。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我会死去,但没有眼泪。<br/><br/>  郑芝溶(1902-?)和金起林(1908-?)开创了现代诗的第二阶段。他们两个都潜心于意象派,向人展示了一个行将抓住现代主义的文学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抛弃统治20世纪第一阶段韩国诗坛的拉斐尔前派色采,代之以比较现代的风格。郑芝溶的诗尤其令人激动。《海》显示了他运用意象主义效果的高度才能: 鲸鱼掠过 翻起波涛如篷。 白浪拍打;石 摇摇欲坠。 云雀翔空:点点银光跌落; 守候已半日 为了攫食红色的鲜肉、 散发海草味的岩缝里 一枚杜鹃色的贝壳晒着太阳, 玻璃般晶莹的天空中 一只海燕展翅划过。 海--看,朝下看。 海 碧如竹叶。 春。 是何模样? 是一串串花蕊如灯映亮的山丘? 是何模样? 是浓密的松林和竹丛? 是何模样? 一头蜷伏的虎, 一身锦衣 黄黑斑驳? 你,我的朋友,怀着这些景色, 白色的 如烟的 海, 航向远方,远方。<br/><br/>  这首诗的技巧是新的,诗的概今(例如观点)、形象的组织方式和形象的质(翻动的海、拍打基石的浪、攫食的云雀)也全是新的。郑芝溶和金起林代表韩国最初的现代主义试验。现代风格的历史已经证明,现代主义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影响力。<br/><br/>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被迫解散,从此开始了日本严厉镇压时期。但是,循着20年代的杰出人物--僧人、诗人和爱国者韩龙云(1879-1944)的传统,李活(陆史)(1904-1944)和尹东柱(1917-1945)的作品继续发出反抗的呼声。这两个人物至今仍是不屈不挠反抗外国统治的象征。青鹿集的朴斗镇(1916- )、林木月(1919-1978)和赵芝薰(1920-1968)写作描写自然的诗,意在超脱于日本压迫的残酷现实之外。这三位人物都被公认为抒情语言的大师。赵芝薰的《僧舞》语言之典雅、和谐的确至今无人能超过。<br/><br/>  韩战使战前时期的风格显得过时,与当时的问题格格不入。战后时期的特点是:诗的形式处于试验阶段,诗的内容富于对当前状况的批判性。在6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培育了一种深刻的疏远、孤独和非人化情绪,这种情绪越来越多地反映在诗上。一种新的激进的政治--社会意识被唤醒了。在根据一定观点写作的诗人中间,一些比较激进的人物--如著名诗人金芝河(1941- )和80年代继承他的志向的金南柱--因为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付出了长期被囚于监狱的代价。此外,在坚持纯文学的人与坚持更多地为观点而写作的革命态度的人之间,原先的指责与反指责论战再次爆发。80年代初光州民主化运动时的暴力事件导致了年轻知识分子愤怒抨击主要以老一辈诗人为代表的声音来防止或者甚至对付这种悲剧。年轻知识分子的反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很强烈。他们的断言人道主义态度无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诗坛老一辈的四大台柱--赵炳华(1916- )、徐廷柱(1915- )、朴斗镇(1916- )和金寿洙(1922- )全都在1990年春出版了新的诗集。这件事并非只出于一时的兴趣。<br/><br/>  80年代的又一个特点是工人诗带着新的生机重新崛起。这个类型的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朝鲜无产者艺术家同盟文学,其根源甚至可能追溯到丁茶山(1762-1836)。<br/><br/>  尽管徐廷柱的民间形象有些起伏,但是他还是普遍承认为本世纪韩国最优秀的诗人,直到不久前郑芝溶恢复名誉后他才失去这个地位。徐廷柱的作品的吸引力首先在于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十分富于他的家乡全罗道的特色。第二,他的作品喜欢表达感官的享受,这在他比较早期的作品里尤为明显,当时曾有人以之与波德莱尔和叶芝相比。第三是他回复到从新罗精神--主要是佛教精神--中寻找价值观念,即他认为定会取代不久以前的可悲的韩国的新韩国所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念。他的态度是诗应当具有启示性。他写的抒情诗很短,具有强烈的谈禅式的启发性。《无题》是一首典型作品: 天空 如此寂静 幽兰 独自寻思 它的花瓣 为何 怒放<br/><br/>  韩国诗坛显然人才济济,但是现代诗人经过严峻的时间考验是否能赶上从前那些伟大的诗人,现在还很难说。尤其是,为某种观点而写的诗有许多还不能确立其文学质量的地位,虽然应该承认,现在距离太近,要作出客观的评价极其困难。不夸张地说,如今在权威性文学杂志和学术性报刊上发表作品的诗人有好几百,全都有著名作家推荐并附加适应的赞语,全都想染指每年颁发的令人垂诞的多种文学奖。80年代,都钟焕的诗作《我所爱的蜀葵花》(献给他去世不久的妻子的爱情诗集,销售量超过一百万册)的巨大成功给诗的创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色调: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可能性。这种种因素都对韩国形成一种有些独特的写诗环境起着影响。诗人和读者都怀着乐观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忐忑不安的心情眼望着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54 编辑

值得一读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9 17:54 , Processed in 0.0889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