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蝶

[散文诗] 《大诗选》微信,“中国散文诗学术研究会” 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5 0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的祝福   祝福散文诗   祝福散文诗人    坚决支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08: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出差了    问好老师   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11: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心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1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心蝶老师和其他的诗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关注支持 开拓进取 合作共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散文诗百年专题】《野草》选章

作者:鲁迅


求乞者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复仇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拼命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脖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墓碣文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

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

,终以陨颠。……

“……离开!……”

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则,离开!……”

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页


《野草》中神性写作的探讨
作者:心蝶

    神性写作崇尚宇宙真理,认为诗是它的再现,但剔出具体的神。《野草》中13篇具体写梦,还有《复仇》、《墓碣文》等荒诞主题。表现了生命的虚无,以及绝望中追求理想,并从这个角度向人类意识更高层次进军。如果世界充满黑暗,内心依然有一盏灯,即高于尘世的神性。

    对事物本真的追求,超越外在美
    追求精致华丽,玩弄文字游戏,仅停留在作品表面。《野草》追求生命力,是粗线条、挥洒自如、洞穿事物本质的抒写。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比如《复仇》是根据《圣经》故事演绎,一男一女拿着刀,赤身裸体立于旷野,不拥抱,也不杀戮。周围的人感觉无聊,身上像有一个虫子在爬来爬去,最后干枯死亡。这种描写人与人之间麻木、神秘的关系,是虚无的、不可测的,又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是向死而生对于生命的追寻。答案是什么,文本没有出现,通过这个故事的隐——显——收——放,自然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是神性写作对主观意识的探索,带有实验主义色彩,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拿刀赤身裸体立于旷野的男女,拥抱是矛盾的、杀戳是矛盾的,面临生死思考,需要神性的照耀和启示。尽管没有提及,却在这种大背景下,以道德定罪麻木的人,呼唤人性中的真善美。在敏锐扑抓事物本质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这个没落世界敲响了丧钟。“------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敲,/它就为你而鸣!(约翰。多恩)

    传达宇宙真理,唤醒人类精神最高境界
    如果生命是片树叶,那对男女会不会化干戈为玉帛,那些看客会不会在秋风中领悟生命真谛。而旷野还是旷野,持刀的男女还立在那里,看客还是乐此不倦追随着。这些看似平淡的白描,却包含神性的智慧。很多情况下,事物由消散到消失,堆积到爆发,二者之间存在传递性。对于残缺的、不完美的人性,要暗示、引导绝处逢生。这就是诗神所在。而路上的人,要不断修正完善自己,尽管黑夜辽阔,黎明就在眼前。

    《野草》中神性写作方法对文学的影响
    《野草》的神性写作为文学提供了独特视角。是鲁迅在翻译波德莱尔,以及厨川白村等作品受到的启发。如果说现代从事散文诗写作有百余人,今天又何止千万。自八十年代开始,神性写作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李青松等。《祖国,或以梦为马》是海子将哲学与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真理。作为反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创作倾向,诗歌追求内容是精神最高体现,写作形式则是次要的。还有骆一禾的《灵魂》、戈麦的《天象》、李青松的《地铁》等。用一句话概括:无招胜有招。但神性写作与口语写作有本质的区分。当今,以耿林莽先生为首的散文诗界,对于神性写作的传承发展,与新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详见:代表人物作品分析)。

   《野草》中神性写作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野草》顾名思义是低处、有顽强生命力的思想内涵。神性写作不是作者退场,而是进场,强调物我合一。面对战争、灾难、瘟疫等不可逆转的暴力,将人们的精神疏导于向上的轨道。鲁迅笔下麻木的中国人,代表一种逆来顺受的奴隶精神,与文本中暗示的担当、理解、向上,有本质区别。诗歌理论家刘诚提出了神性写作三指标:“向上、有益、尖锐。”中国文学由于上帝的缺席,成为平面化写作。自鲁迅以来从意识形态上改变了这种架构,使文学创作走向一条多角度、立体式的认知源。就像太阳与万物的关系,养育万物,却不能被万物击穿、透析。《野草》最成功之处,是确立了一个人与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较量的价值和思想体系。使散文诗乃至文学领域在灵魂反思中前行,揭示真理的普遍性,人类文化天地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文化文学思潮泛滥的今天,鲁迅的神性写作以高度、卓越、力度,呈现出向上向下,引导现实的无数可能。是的,“诗歌可能有一千种标准,一千种标准都对,可是神性写作在这里只强调“有益”。以《野草》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页


《野草》引发的文学裂变

作者:/心蝶




    《野草》是鲁迅,也是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后期。虽然只有24篇,却以崭新的思想性、艺术性突破了中国文学格局,表现了那个时代作者的苦闷和抗争。《野草·复仇》、《野草· 乞丐》、《野草 ·影的告别》、《野草·死火》等,借鉴汇集了波德莱尔、日本作家等表现方法,在生死、虚无、人性之间体验生命的终极。由此引发世纪文学断裂,形成了散文诗独特的文体。


        一、回归中突破创新,是历史的自然必然
       《野草》是作者内心冲突的写照,“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章以萍:《古庙杂谈》)鲁迅是战士,“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是思想的真实写照。置身于现实,又不能改变现实的苦闷,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
                                                                ——《复仇》

      血淋淋的场景是灵魂在现实与理想间厮杀的写照,是没有距离的写作,是历史的自然必然。在诸多因素交错的时代,民族文学的厚积薄发。《野草》成为中国散文诗开山之作,鲁迅不愧为文学巨匠,天才作家。

       二、《野草》与散文的裂变
       《野草》24篇作品中,有些过于倾向散文。比如《野草·好的故事》等。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一种独立体裁到来时,产生于某些背景后面,又凸现出自己的特质。那些背景演变为与其关联的形式或本质。散文诗的背景是散文、诗歌,即从散文裂变成为诗歌中的诗。由此界定散文诗:散文是形式,诗是本质。其公式:散文——散文诗——诗。这种客观自然的回归、进化、呈现,是散文诗的童年,也是中国文学,以及古老中国的童年。是世纪初、世纪末人的思想、文学结构、新旧势力交锋中诞生的双子。

        三、《野草》与诗歌的裂变
       《野草》的产生是鲁迅平时有感而发,在体裁和题材上突破了文体界限。而郭沫若是把散文诗当诗,作为新诗打破格律限制的重要依据。“他相信有裸体的诗,即不借重音乐的韵语,而直抒情绪中观念之推移,这便是散文诗。“二者之间的划分,散文诗成了笼统的概念。新诗作为独立文体出现在40年代中后期。可见当时散文诗的地位及其作用。
       第一代散文诗人,特别是鲁迅先生为散文诗开拓了广阔前景,那些东西方手法的互溶、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文本内与文本外的多义性,为其发展埋下了辉煌的伏笔。

       四、回归中的重逢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没有绝对的,包括经典。我们在回归源泉的同时,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即不要绝对崇拜,又要在传统基础上构造新的文化氛围。这是历史与现实的使命。野草是一把尺子,握在传统的手中,是继承与传承。传统是经典,启发我们永远坚守主旋律的阵地。传统又是使命,激励我们永不止步,为散文诗不断做出新的诠释。完善文学发展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朋友们 大诗选微信已经正式开通 散文诗用了 【中国散文诗百年专题】 这个主题
因此 根据这个主题排列 发表作品顺序没有先后之分 另外 既然是学术研究账号 首先考虑作品与理论相结合
提倡大家之间互评 并主动涉猎经典 优秀作品的评论 研究 相信通过这些方式的探讨学习 会走进一个更加广阔 深邃的境界 实事求是 合作共赢
祝福散文诗 祝福诗歌 祝福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4: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6-7-25 14:35 编辑

慢慢我会整理微信目录 用微信形式替代网刊 因为网刊与论坛有些重合 这样覆盖面更广
入选作品都在这儿公布 另外 大家可以用手机关注支持转发公众号 以后我们建立大诗选微信群 方便交流研究
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0 01:44 , Processed in 0.09264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